第 2 节
作者:瞎说呗      更新:2021-10-11 20:51      字数:4801
  长”才能使“呼吸绵绵,深入丹田”。
  3、引气法
  引气法就是行气法、导气法。如第一法说∶“行气从头至足止。”三法说∶
  “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
  丸,下达涌泉是也。”十三法说∶“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使脚趾头使气出。”
  这是一种运用意识使“内气”循一定路线营运,如从头至足,从丹田至脊,上脑内等,
  意气相根据,以意行气的功法。道家的“大小周天功”、佛家密宗的“贯气法”均与此
  相似。《鸡峰普济方》认为∶“意者气之使,意有所到则气到,每体不安处。则微闭气,
  以意引气到疾所而攻之,必瘥。”引气法是一种以意引气攻疾祛病的方法,具体功法有三
  种∶
  (1)引气攻病法。如《养性延命录》说∶“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
  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本篇“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
  疝、大风、偏枯、诸风痹”,《疝气门》“引腹中气,遍行身体。去疝瘕病。”等便是引
  气攻病的例子。
  (2)引气营运法。如“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法。泥丸是道家术语,即是脑内或头
  顶部位。《黄庭内景经》说∶“脑神精根字泥丸。”涌泉是穴位名,位于前足心凹陷,足
  底的前三分之一处。以意念“存想自身从首至足,又自足至丹田,上脊膂,人于泥丸,
  想其气如云直贯泥丸”(《天隐子》)或“闭口缄息,存想气真气自尾闾升夹脊,
  透泥丸,逐其邪气”(《逍遥子导引诀》)。本法是古代练功家常用的整体行气法,
  后世又将此法发展成了“大、小周天法”等全身性引气营运法。具体练法请参照本书
  《老人门·通玄集周大法》。
  (3)引气外出法。如“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从脚趾头使气出。”《圣济总录》
  说∶“念气从足十趾出,久自觉气通手足,行之不止,身日轻强,气脉柔和,荣卫调畅。”
  可见引气外出主要是以意念想象“内气”外出的一种功法,这种功法久行之有调和荣卫、
  疏通气血,祛病强身的作用。
  《气功》杂志(1983, 4(1)∶8~9)曾介绍运用引气法战胜瘫痪的经验,现摘
  录如下∶作者刘荣华患脊髓蛛网膜炎后四肢麻木,肌肉萎缩,二便失禁。采用仰卧或侧卧
  位,以意念从头至足,节节放松,并以意念思想从头至足有一白球下落,然后入地,再周
  而复始,以利入静。两月后,觉腹背发热,上肢有力,眠食好转,能坐凳上。后加练丹田
  涌泉贯气法,呼气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下引至两脚底涌泉穴,吸气时又用意念将气引回至
  丹田。三月后,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命门发热,自觉有气沿脊柱而上。一天
  早晨,这热气终于贯通尾闾、夹脊、玉枕三关。霎时刷地一下,轰然一震,恰似闪电雷呜,
  周身抖动。从此身体上也出现了奇迹;四肢麻木,胸腹腰臂的紧束感都彻底解除,能迈开
  大步行走了。愈后两次接受脉象仪、心电图、断层X 光电视透影等检查,结果均正常。并接
  受中国科学院和中医学会联合气功仪测试,如实地描绘出了气功锻炼的皮肤电阻温
  度等图象。
  二、风痹门
  属性:〔原文〕一法∶一曰∶以右踵拘左足拇趾,除风痹;二曰∶以左踵拘右足拇趾,
  除厥痹∶三曰∶两手更引足趺置膝上,除体痹。
  〔解说〕一说∶采用右脚跟勾住左脚拇趾的功法,可以治疗风痹;二说∶采用
  左脚跟勾住右脚拇趾功法,可以治疗厥痹;三说∶采用两手交替拉两脚背放在膝盖上
  ,可以治疗体痹。
  〔原文〕二法∶偃卧,合两膝头,翻两足,伸腰,口纳气,胀腹,自极七息。除
  痹痛热痛,两胫不随。
  〔解说〕仰卧,并拢两膝,伸展两足,伸腰,用口吸气,吸气时使气达腹,使腹隆
  起,令小腹感到充实、臌胀,尽力如此行气七息。可消除痹痛、热痛,两腿不能自如活动。
  〔原文〕三法∶踞坐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引两手布两膝头。
  除痹呕。
  〔解说〕采用踞坐体位伸腰,用两手攀两脚后跟,用鼻吸气,尽力使呼吸深长,行七
  息,然后将两手放在两膝头上。这种功法可以除痹止呕。
  〔原文〕四法∶偃卧,端展两手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
  足寒,周身痹厥逆。
  〔解说〕采用仰卧体位,正直舒展两手足臂,用鼻吸气,尽力行气作七息,然后摇脚
  三十次而止。这种功法,可消除胸受寒、脚受寒,周身痹痛,四肢厥冷。
  〔原文〕五法∶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大风、偏枯,诸痹。
  〔解说〕用背端正靠墙壁而站或坐,不息,行气,引内气从头顶下达足底
  而止。这种功法可以治疗大风、半身不遂、各种痹症。
  〔原文〕六法∶左右手夹据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窍。
  〔解说〕采用左右手靠拢着地,向上引腰,行五息而止。这种功法可去痿痹,
  通利九窍。
  〔原文〕七法∶仰两足指,引五息止。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久行,眼耳
  诸根,无有挂碍。
  〔解说〕行气时,仰卧,将两足趾仰翘起,引气五息止。可以治疗腰背痹痛,半
  身不遂,使人耳聪。久行,还可以使眼、耳、鼻、舌、身、意,佛家所说的六根,保持清
  净健康,不受外界的侵袭和干扰。本法与“中风门”第二法大致相同。
  〔原文〕八法∶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
  拜起,胫中疼痛痹。
  〔解说〕采用踞坐位,伸展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用鼻吸气,尽力行七息。可
  消除下肢难以屈伸、跪拜、起立,小腿疼痛麻木。
  〔原文〕九法∶左右拱两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
  〔解说〕采用左右臂抬起拱抱胸前姿式,闭气不息九通。可治疗臂足疼痛,劳累疲倦,
  风痹不遂。
  〔原文〕十法∶凡人常觉脊倔强而闷,仰面,努膊井向上,头左右两向挪之,左右三七,
  一住(暂停一会儿),待
  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时、
  日没三辰(时辰),如用,辰别二七。除寒热病,脊腰颈项痛,风痹,两膝颈头。
  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尽除。
  〔解说〕凡人常觉得脊背倔强不舒而且头闷,可仰面尽量抬两肩向上,将头向
  左右摇摆,左右摇摆二十一次,暂停一会儿,等血气流通,稳定下来,然后再作。开
  始做时要慢,以后逐渐加快,不要先快后慢。无病之人经常能在早起、中午和日没这三
  个时辰,每次每时辰各作十四次。能消除寒热病,脊腰颈项痛,风痹,两膝颈头疼痛。
  用鼻吸气,每次尽力行七息。可以使腰痹背痛,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等都得到消除。
  x小结∶x
  痹即闭阻不通之意。当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因而引起肢体、
  关节、肌肤,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功能障碍等一类疾患,中医均称为痹证。《诸病
  源候论》认为∶“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病在阳曰风,在阴曰痹,阴阳俱
  病曰风痹。”可见这里所说的“风痹”是指阳经和阴经同时受风邪侵袭而引起的较严重痹
  症,不完全是风邪所伤而引起“行痹”。
  本篇讨论了风痹症的养生导引法,主张根据风痹症的不同病情选用不同导引法。一般风
  痹、体痹可采用脚跟勾脚拇趾左右交替进行数次的锻练方法。活动困难的周身痹痛,可采用
  仰卧位或背靠墙站位,不息行气,摇动两脚。腰背及下肢痿痹,可采用踞坐位,两手抱膝头,
  伸腰,或两手靠拢着地,向上引腰,配合吐纳行气法,进行锻练。上肢痹痛,可
  采用抬左右两臂拱抱胸前,不息行气。脊椎及颈项痛,可采用仰面抬肩,左右摇头的动作
  和吐纳法。并指出练功的时间应安排在早起、中午和日没这三个时辰。练习时要先缓后
  快,长期坚持。
  三、心腹痛门
  属性:〔原文〕一法∶偃卧,展两胫两手,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解说〕仰卧,伸展两腿两手,将足趾仰翘向上,用鼻吸气,尽力行七息。可治腹内
  痉挛急剧痛。
  〔原文〕二法∶偃卧,口纳气,鼻出之,除里急。饱咽气数十,令温,中寒,干吐呕腹痛。
  口纳气七十所,大振腹,咽气数十,两手相摩令热,以摩腹,令气下。
  〔解说〕仰卧,用口吸气,鼻出气,可消除腹内里急坠胀。用口将气吞足咽下数十次,让
  气在口中变温。可以温中祛寒,治干呕、腹痛。用口深吸气七十次,使气至腹内,腹随气而
  大幅度地鼓起收缩,起伏振荡,然后用口吞气咽下数十次,并用两手相互摩擦使掌心发热,以热
  掌摩腹,则可使气下。
  〔原文〕三法∶偃卧,仰两足两手,鼻纳气七息。除腹中弦切痛。
  〔解说〕仰卧,将两足掌两手掌向上仰,用鼻吸气,行气七息。可消除腹中痉挛剧痛。
  x小结∶x
  中医所说心腹痛是指心下,即剑突下胃脘部及腹中疼痛。《诸病源候论》“卷十六·心腹
  痛病诸候”说∶“心腹痛者,由腑脏虚弱,风寒客于其间(指心腹之间)故也。邪
  气发作,与正气相击,上冲于心则心痛、攻于腹则腹痛,上下相攻,故心腹绞痛,
  气不得息。”认为心腹痛,是由于脏腑虚弱,风寒停留于心腹之间,邪气上下相攻
  而成。治疗应温中扶正,理气祛寒。
  本篇的功法,均取仰卧位,展伸手足,可使全身放松,腹部舒适。呼吸采取以鼻
  纳气,口吐气,或口吸气,鼻出气,使气达腹的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
  时腹部凹陷(顺呼吸),或吸气时腹部凹陷,呼气时腹部隆起(逆呼吸)均可,但应
  以使气压腹中,使小腹感到充实、饱满、臌胀和振动,达到一定程度后还可感到发热。
  这样就能温中祛寒,调气止痛,治疗腹痛、呕吐、气郁等症。实践证明,腹式呼吸法
  对消化系疾病,如胃溃疡、胃痉挛、过敏性肠炎、便秘等有良好效果。
  本篇还介绍了“咽气”法和摩腹法。“咽气法”,后世称“吞气“或“食气”法,
  是将空气大口吞咽于胃中,然后再吐出,或以意引气通过胃肠,由肛门排出的一种功法。
  这种功法可使胃肠蠕动直接得到调解,使腹中气机通利,积聚消散,对胃痛、腹痛、消化
  不良、便秘等,有良好功效。“咽气”可以由大口吸气和大口吐气的喘吸法练起,逐渐能
  使气停留胃中,下达肠间,最后由肛门排出。摩腹法是调理肠胃功能的重要方法,古人又
  称其为摩脐腹、摩生门,认为“腹宜常摩”为养生要诀之一。方法是两手搓热,然后相叠(
  一般右手按在左手背上),用掌心在脐的周遭,右边上来,左边下去的顺时钟方向,分小圈
  、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腹痛时摩腹可以理气止痛,无病之人,常摩腹可以调理脾胃。
  帮助消化,健脾强身。
  四、霍乱门
  属性:〔原文〕一法∶转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乳近两边。
  〔解说〕转筋发作不止,男子以手握固阴部,女子以手牵乳房,两手牵住乳房
  两边即可。
  〔原文〕二法∶偃卧,展两胫两手,外踵者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
  膝寒,胫骨疼,转筋。
  〔解说〕仰卧,伸展两腿两手,足根向外分开,足趾向内相根,同样是鼻纳气,
  尽力行气七息。可治两膝寒痹,小腿骨疼痛,转筋。
  〔原文〕三法∶覆卧,傍视,立两踵,伸腰,鼻纳气。去转筋。
  〔解说〕俯卧,侧头看一旁、用两足趾着地,将两足跟立起,伸展腰,鼻吸气。
  可治转筋。
  x小结:x
  中医所说霍乱是指突发吐泻、腹痛、转筋(俗名“抽筋”,指四肢筋脉痉挛牵掣
  疼痛的病症)等症的疾病。包括现代所称的“霍乱”及“急性肠胃炎”等,但不等于现
  代医学的霍乱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二·霍乱病诸候”说∶“冷热不调,饮食不节
  ,使人阴阳清浊之气相干,而变乱于肠胃之间,则成霍乱。霍乱而转筋者,由冷气入于筋
  故也。”可见转筋症,主要由于寒气入于筋脉所致。本节对霍乱转筋提出了三种导引方法
  ∶一是男子用手握固阴器,女子用手牵
  两乳房;二是仰卧,舒展手足。踵向外趾相对,行气七息;三是俯卧,侧头,足趾着地
  立起足根,伸腰,纳气。这些方法均简便易行,除可用治霍乱转筋外,还可以防治一般的
  “抽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