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暖暖      更新:2021-04-17 17:58      字数:4943
  冷水冲。有的拿着书本,傲然看着跑步的队伍。也有人站着两眼望天,也许是在考
  虑国家民族的命运,也许是在研究自己的青春年华该怎样用。
  太阳在房舍间投下一段影子,教室门都开了。一会儿,图书馆门也开了。图书
  馆是校舍中唯一的砖木建筑。
  不知什么时候,孟弗之已经在图书馆里了。他穿着一件旧蓝布衫,内罩一件绸
  面薄棉袍,手边放着一个蓝花小包袱。用包袱包书是他入滇以后的新习惯。他每次
  到新校舍来都要到图书馆看看。这图书馆和明仑的图书馆真不可同日而语。沿着露
  出砖缝的墙壁摆着书架,俱都未上油漆,木头上的疤痕像瞪着大眼睛。书架上整齐
  地放着报纸杂志,有《中央日报》、《云南日报》、《扫荡报》、《生活导报》等
  等。还有《今日评论》、《哲学评论》、《新动向》、《国文月刊》、《星期评论》、
  《思想与时代》、《云南大学学报》、《燕京学报》等刊物。
  “孟先生,这么早。”出纳台前的职员招呼。他正在擦拭没有尘埃的桌椅。比
  起北平来,昆明的灰尘少多了。作为图书馆主要内容的书籍,就更不成比例。出纳
  台里面倒也密密排着十几行书柜,有些书籍堆在墙边,是从长沙运来。运了一年多
  才运到,还没有打开。
  弗之点头,随手拿起一份报纸。报上有一篇分析空袭的文章,说前几个月空袭
  虽没有重大伤亡,却给人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警报期间还发生盗窃案件。新的一年
  里空袭会更频繁更猛烈。这时学生渐渐多起来,出纳台前排起一个小队。学生见到
  弗之,有人恭敬地打招呼,有人赶快躲开,有人置之不理。弗之神情蔼然,他坐在
  那里,整个室内便有一种肃穆气象。
  有人在门外大声议论明晚时事讨论会的题目,显然是社团积极分子。弗之听见
  一个说:“汪精卫上个月出走越南,不知怎么想的。”另一个说:“怕日本人,卖
  国求荣!”一个说他明白无误是汉奸,又一个说就是汉奸,他的说法也要搞清楚,
  好反驳。好几个人都说看庄先生讲什么。
  弗之有些感慨。庄卣辰曾说起座谈时事的事。只知微观世界而不知宏观世界的
  卣辰,抗战以来,又在天津办过一段转运事务,对外界的事关心多了。他走出门,
  一个学生对他笑笑说:“孟先生有课?庄先生每两周给我们分析战局,很有意思。”
  “好。”弗之说,“讲过几次了?”
  “两次。”学生答,他忽然手指着远处大声说,预行警报!
  大家都朝五华山方向看去,山顶的旗杆上果然升起了一个红球。若不是它预示
  警报,这个红球在蓝天白云之下倒是很好看。“今天这么早!”好几个人说。
  “我去上课。”弗之向大家点点头。学校惯例是有预行警报照常上课,空袭警
  报的汽笛响了才各自疏散。预行警报和空袭警报的间隔有时只二十来分钟,有时要
  一两个小时,有时有预行而无空袭,对预行不采取措施可以不至于荒废时间。
  弗之进了教室,站在教桌前,慢慢解开包袱,把中国通史的讲义拿出来。这一
  学期弗之开了两门课继续讲通史,增加了宋史。
  凄厉的汽笛声响了。空袭警报!敖裉旖拥谜饷唇簦 庇腥说蜕怠?
  汽笛声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处降低下来,好像力量不够了似的,稍停一下又从
  低到高。弗之抬抬手臂,表示不上课了,慢慢地放好讲义,包起蓝布。学生们陆续
  向外走。最初有警报时人们很慌乱,有人真的拔脚飞奔,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警报。
  后来习惯了都悠闲起来,似乎是到郊外散一次步。
  一个学生走到教桌前小声嗫嚅道:“三姨父。”
  弗之抬头见是碧初的外甥严颖书。他中等身材,肩背宽厚,是个敦实样儿。去
  年考入历史系,学业还算不错。因知道不便在广众前认亲戚,他平常上下课都不打
  招呼,这时的称呼也是含糊不清。
  “有问题么?”弗之亲切地问。
  “这个星期天是母亲的生日,”他说的母亲指的是素初而不是他的生母荷珠。
  “父亲有帖子送过来,您能来么?”“玹子昨天说来着。”“有车来接全家人,怕
  小娃他们走不动。”“这一点路!比跑警报走得近多了。不要接。我们会来的。”
  弗之说着走出教室门。
  “您往哪边走?”颖书似要随侍左右。
  “我回家,你去后山吧,小心为好。”弗之自己仿佛不需要小心。颖书鞠躬,
  向后山走了。
  弗之和人群的走向相逆,尽量靠边。“弗之,你往回走?”忽听见招呼,见庄
  卣辰夹在人群中匆匆走来,遂立住脚说:“你走得快,肯定不是跑警报。”
  “当然不是。”卣辰穿一件深色大衣,拿着手杖,眼光还是那样天真清澈,脸
  上却添了不少皱纹,大概皱纹里装了不少时事报告。他指一指几排房屋后面的实验
  室,“老地方。”
  弗之知道,每有警报,卤辰都到实验室守护,怕电器着火,怕仪器失窃。他觉
  得对实验室的惦记比对警报的恐惧还难受,还不如在实验室守着,炸弹来了也知道
  是怎么掉下来的。秦校长和朋友们几次告诫,他都如耳旁风。卣辰也知道,有警报
  时,弗之的习惯是回家坐在腊梅林里。有些文章便是那时构思的。
  “我还有个防空洞,紧急警报来了可以钻进去。”“我有铁皮屋顶呀。”两人
  笑笑,各奔前程。
  市民们从挂红球开始,便陆续疏散,这时街上已没有多少人,空荡荡的好像是
  等人占领让人看了心酸。弗之走到祠堂街,见一个少女扶持着一个老妇还夹着个大
  包袱, 气喘吁吁走向东门。 少女埋怨说:“我说么,东西不消拿得!费功夫!”
  “不消拿得!炸不死也饿死咯。”老妇回答。走过弗之面前,一个小包从大包袱里
  掉出来。是那种云南人常用的傣族刺绣包,总是装细软物件的。弗之见她们只顾快
  走,便拾起来追了几步递过去。老少二人各用混浊的和清明的眼睛望着他。“好人
  哟,好人哟。”老妇喃喃自语,费力地走了。
  弗之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欣赏着阵阵幽香,走到门前,见门上挂着锁,知
  碧初等已往防空洞去了,遂也往城墙走来。
  城墙在这一段很高,如同一个小悬崖。崖下原有一小洞,为狸牲出没之所。附
  近两家邻居和申大爷商议,邀了弗之参加,修了这个防空洞。实际上面都是浮土,
  很不结实,峨和玹子都说它能防手榴弹。不过躲在其中有一种精神安慰,也不细考
  究能防什么弹了。此时弗之走到近处,见杂草中城墙有好几处裂缝,心想以后还该
  让妻儿到郊外去,便是邻居也最好不用这个洞。
  汽笛猛然尖锐地响起来,一声紧接一声,声音凄厉,紧急警报!五华山的红球
  取下了,怕给敌机作目标。
  弗之走进洞去。他只是想和妻儿在一起。离洞口几步处有一个木栅栏,栏内黑
  压压的坐着许多人。逃、躲、藏!这就是我们能做的么!
  “爹爹!爹爹来了!”清脆稚嫩的声音划破了黑暗。
  “莫吵嘛,莫吵。”杂货店罗老板轻声不满地说,意思是怕敌机听见。碧初和
  三个孩子挤得紧紧的,给弗之腾出地方。这洞很窄,靠两边墙壁用砖搭了座位,人
  们便促膝挨肩而坐。弗之挤过ィぷ裴易铝耍硪槐呤锹蘩习濉!懊舷壬!甭
  蘩习寤故切? 声说,“你家说,今天飞机可会来?”“已经拉了紧急警报,照说敌
  机已经到昆明上空了。”弗之说。众人都不说话,注意倾听飞机声音。黑黢黢的洞
  里一点声息皆无。
  半晌,小娃忍不住了,小声在嵋耳边说:“讲个故事吧。”“莫要响,莫要响!”
  罗老板干涉。这时忽然一声猫叫,“喵——喵。”声音很好听。原来昆明老鼠猖狂,
  猫很珍贵,老板娘把猫也装在篮子里带来。另一家邻居的孩子学着说:“莫要响,
  莫要响。”猫不愿呆在篮子里,更大声叫起来。罗老板喝道:“不听说!等着掐死
  你!”就在猫叫人呼中,远处传来“轰垄轰卤的沉重的声音,大家,连那只猫忽然
  都静了下来。敌机来了。
  刚刚倾听飞机的声音,现在得注意炸弹的声音了,下一秒钟这一群人不知还在
  不在人世。飞机响了一阵,声音渐远。“喵——”猫儿又大叫起来。众人都舒了一
  口气,想着今天不会扔炸弹了。
  忽然飞机声又响起来,愈来愈近,似乎来到头顶上了。真像猫玩老鼠样呵。让
  老鼠松一口气,再把它捺到瓜子底下!猫儿配合飞机,又大声叫了,声音不那么好
  听了,有点像紧急警报。另一家邻居说:“咋个整?你这只猫!”这时峨忽然在角
  落里说:“让它叫。敌人又不会土遁,能在洞口守着?飞机远着呢。”“过了一阵,
  飞机声又愈来愈轻,终于消失了。
  约又过顿饭时刻,解除警报响了。一声声拉得很长,没有高低。
  “解除了!解除了!”大家愣了几秒钟才纷纷站起。罗老板大声说着顺口溜:
  “预行警报穿衣戴帽;空袭警报又哭又叫;紧急警报阎王挂号;解除警报哈哈大笑。”
  “哈哈大笑啰!哈哈大笑啰!”别人应和着向外走。
  他们出了防空洞,见天空还是那样蓝,云彩还是那样飘逸,腊梅还是那样馥郁。
  后来得知,敌机那天的目标不是昆明,只是路过。
  这个星期天是严亮祖军长夫人吕素初四十五岁寿辰。因吕家三姊妹都在昆明,
  正好聚一聚。嵋和小娃很高兴,他们很久没有给带出去作客了。碧初则很发愁,因
  为想不出怎样安排衣服。最缺衣服的是嵋,她长得太快。大半年的时间,原来的衣
  服都穿不得了。天天穿着峨的一件旧外衣上学,几个刻薄同学见了她就相互拉着长
  声学街上的叫声:“有旧衣烂衫找来卖!”嵋不介意,回家也不说。但是碧初知道
  无论如何不能穿这外衣去严家作客。
  没有讲究的纱衣裙了,没有赵妈赶前赶后帮着钉扣子什么的了,没有硬木流云
  镜台上的椭圆形大镜子了。碧初只能在心里翻来覆去想办法。自己和峨的衣服都不
  合用,算计了几天,忽然看中一条压脚的毯子。那上面有一点浅粉浅蓝的小花,很
  是娇艳。暗想:这毯子做件外衣倒不俗。可谁也没有本事把它变成外衣。碧初对弗
  之抱怨自己没本事。弗之笑道:“我看那旧外衣就不错。要不然把这毯子披了去,
  算得上最新款式。”碧初低头半晌说;“也许那天不冷了,不用穿外套——唉,这
  究竟是小事情。”
  到了素初寿辰这天上午,天公不作美,天气阴沉。碧初已经不再想外衣的事,
  忽然来了一位救兵,是钱明经太太郑惠枌。她常到孟家串门。这天来时提了一包衣
  物。说她的姐姐惠杬托人带来两件外衣,其中一件太小,正好给嵋穿。“你知道我
  们今天要到严家去?”碧初问。“不知道。现在去么?”“下午去,你快坐下。今
  天是我大姐的生日,我正愁嵋没有合适的衣服呢。”那外衣的花样是深蓝、品蓝、
  浅蓝三种颜色交错的小格子,领子上一个大白扣子。马上叫了嵋来,一穿,正合适。
  “这就叫有福人不用忙。”惠枌说,轻轻叹息。
  碧初见她似有心事,因问怎么了。惠枌欲言又止。碧初笑说:“你还有什么瞒
  我的?惠杬不在昆明,有什么事说说心里轻松些。”惠枌说:“人家看我很闲在,
  我可有点烦了,也许该找个事做。”碧初高兴地说:“我看你该做事。若不是这一
  家子人,我也要出去做事。”“你不同了,你的生活满满的,要溢出来了。我的日
  子——你们要出门,改天再说吧。”碧初目送她穿过腊梅林,心想她该有个孩子。
  不过这年月,只怕难得养活。
  下午天气更阴得厉害,竟飘了几点雪花,只是在半空中就化了。可以说上半截
  是雪,下半截是雨,到处湿漉漉的。碧初张罗三个孩子穿戴完毕,自己换上从北平
  带来的米色虐岛旎ǖ谋∧嘏圩樱胨翟趺床淮魇资危坛跛涤Ω么饕桓焙斓模
  墒侵挥新痰摹? 嵋说戴绿的才合适呢,峨瞪她一眼,意思是你懂什么。“娘若不戴
  首饰,让大姨妈家的人小看了。”所谓大姨妈家的人专有所指,大家心照不宣。峨
  居然会动心眼,关心和人打交道了,碧初想。遂由两个女儿侍候着,戴好那一副心
  爱的翡翠饰物,耳坠子如两滴鲜亮的水滴,衣领的别针同样晶莹润泽,只是衬出的
  脸有几分憔悴。
  “找鞋子,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