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2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2      字数:4685
  能不兑现,你要不兑现,你这不叫打妄语?所以到你有能力、有条件的时候要兑现,没有能力、没有条件那是另当别论,正是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心就是愿,有愿条件不足,条件具足一定要帮助苦难的众生。这是佛陀加持。
  第九广果天王。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於异生善果,此最广故」。佛法里面把一切众生分做两大类,一个是同生性,一个叫异生性。诸位如果读过《百法明门论》,在不相应行法里面有列这两法:同生性跟异生性,这是属於不相应行法。什么叫同生性?跟释迦牟尼佛、跟诸佛如来用同样的心就叫同生,跟诸佛如来用的心不一样就叫异生,这是把一切众生区分为两大类。同生性是谁?法身大士,跟诸佛用的是同一个心,真心,佛用真心;圆教初住菩萨也用真心,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法身就是真心。见一分真性,真性也是真心,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就是见到真心;见性的人就用真心,不再用妄心。妄心是什么?是八识五十一心所,通常我们讲心意识,异生就是用心意识,不是用真心。在异生众里面这一层天的福报最大,所以说「异生善果,此最广故」,称它作广果天,福报最大;三灾都避免,三灾不到,福报最大。
  「以寂静法门为宫殿」,这是佛在经上说的;宫殿表慈悲、表覆育,表这个意思。换句话说,他是以寂静法门,自己安住在寂静法门之中,也以寂静法护佑一切众生。「因无出入息,故三灾八灾患不及」,三灾是水火风,八灾患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他为什么能够免除三灾八灾患?他出入息离了。出入息就是我们今天讲呼吸,他没有呼吸,没有呼吸形容他的定功深,很深的禅定,不需要用鼻根来呼吸。我们世间讲求延年益寿,这里头也有一个修行的方法叫龟息。大家知道龟的寿命很长,龟的呼吸非常之微细,人如果能学得像龟的呼吸,寿命会很长,非常微细,鼻孔里面几乎觉察不到他有出入息,这是说他定功之深,所以他能够免除一切灾患。
  同时菩萨也能以一音说法,广果天王表九地菩萨,九地是「法师地」,离心意识,作大法师。凡是在这个阶层上都是称法师,十住里面九住是法师住,十行里面第九行是法师行,十回向里面第九回向、跟十地里面第九地都是表法师。我们知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九地菩萨也有这个能力,他能以一音说法,众生能够随类得解。他这个能力是怎么得来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离心意识。於是我们在这个地方体会到,我们今天没有办法一音说法众生各解,我们是用心意识。心意识各个差别不相同,我们跟别人的心意识,也就是说你的想法看法、你的分别执著跟别人不一样,变成格格不入,麻烦在此地。离心意识之后,他用的是真心,用的是心性,性是相同的。我们用《楞严经》上的比喻来说,《楞严经》把我们的心性比作大海,把我们的心意识比作海上的水泡,一切众生都是水泡,我们自己也是水泡,水泡跟水泡就有界限,自然就产生妨碍。如果水泡破了变成大海,所有水泡都依大海而起,诸位想想看,你要是回归到自性,一切众生的心意识都能融通,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我们讲原理。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种种不同根性、不同言语、不同思惟,只要一落到心性统统都融通,所以这在理论上能讲得通。
  佛教给我们用的方法是「明心见性」,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法相宗里面跟我们讲「转八识成四智」,就是把心意识转变为四智菩提,四智菩提就是自性的起用,相宗讲「转识成智」。心性是智,八识是情,是有执著,情执。现在科技在研究,近代电脑相当进步,这些专家在研究如何能够将语言,用电脑自动变化成种种不同的言语,让大家都能够了解其意,这是现在在努力做的。为什么能做得成功?我们知道这里头有个原理,当然电脑能够做得到的总没有心性那么样的圆满,因为我们心性里有智有情,电脑毕竟是个机器,它没有智、它没有情,只能按照人设计的指令它去做、它去转变,怎么发展它还不是一个活的生命,我们一定要懂得。有些同修曾经问过我,现在科学家能够复制动物,复制羊、复制老鼠,现在还在研究怎么样复制人,他说复制品做出来跟活人完全一样,这是怎么回事情?一切有情众生都有神识,复制出来的果然他活了,他也有神识,神识从哪来?游魂太多太多,依附在这个身体上,是这么来的。
  古往今来我们在笔记小说里面,曾经看到借尸还魂,他没有受胎狱之苦。复制的这些有情众生,也是这么个道理,如果没有神识附在复制品上,他是个死的,他不是活的;如果他是个活的,必然是有神识依附在其中。就跟我们一个人,或者一个动物一样,有情众生都是色心混合的现象,色是物质,心我们现在讲是精神,这两样东西混合的一个现象。我们看植物、矿物,它们只有色身,没有神识。虽无神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也有不少植物有鬼神依附在其中,并不以它为身体,以它为居住的房舍,像经上讲树神、山神、河神这一类;他依附这个境界做为他居住的房舍,我们称他为鬼神,他并不以它为身体。但是在动物,他是依附肉体做为他的身体。因此有些植物也有感情,道理在此地。并不是植物真的有感情,是依附居住在植物,像一棵树一样,他以树为他的家,他住在里面,於是我们就感觉得这个树好像有情识,能通人情。人喜欢它,爱它,树就长得特别茂盛,长得特别好;讨厌它,不喜欢它,树好像也就没有精神,也就垂头丧气,确实有这个现象,道理我们要懂得。由此可知,你用真心,真心能感动天地鬼神,能感动一切众生,所以说法自然他就懂得意思,这是作大法师的条件。这是到九地菩萨有这个境界。
  末后大自在天王,这是表十地菩萨。梵名摩醯首罗,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大自在天,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於三千界,最自在故」,三千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在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他们最自在。实际上这就是四禅五不还天,这是圣人所居,亦名净居,表法云地,他代表十地,叫「法云地」,法云地的菩萨。如德中,在叹德里面有这么两句话,「皆勤观察无相之法,所行平等」,我们在叹德当中看到这一句。由此可知,《般若经》里面讲无相,到这个地位他们才真的契入。在《金刚经》上讲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事实真相他们观察到,所以他们的心行平等,为什么?离四相就平等,只要有四相就不可能平等。
  佛教给我们要想契入这个境界,最初方便我们现在从哪里下手?佛教给我们观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应该常常这样观察。有为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用百法来解释有为法就很清楚。百法里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有为法,一个是无为法;有为法有九十四法,无为法有六法。九十四法又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心法」,八个,叫八心王,叫八识。第二类「心所有法」,心所有,实际上讲,是心法所有的,是附属於心法;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人讲心理作用,心法是心理,心理作用就是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第三类「色法」,色法是物质,一共有十一种,这十一种就是五根、六尘;我们说六根,六根的意根是心法,意根不是色法,眼耳鼻舌身是色法,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属於色法;佛将所有一切物质归纳成十一个,十一个色法。另外还有一类叫「心不相应行法」,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抽象的概念,它确实有这些事情,但是它不属於心,也不属於心所,也不属於色,可是它跟心、心所、色法也有关联,虽有关联它不属於任何一法,所以单独把它立一法叫心不相应行法;实在讲与心不相应,与心所不相应,与色不相应,有二十四类。这统统叫有为法,九十四种一展开就是万法,总不出这些类别。
  佛告诉我们,全是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的,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它存在的时间如露如电。如露是比喻相续相,虽然存在,相续相存在时间并不长。以四禅天,以非想非非想天人的寿命来说,比起无限的时空,寿命还是非常短促,八万劫跟无量劫怎么能比?我们把这个概念稍微再缩短一点,八分钟跟无量分钟怎么比法?你才晓得存在时间之短。如电是讲真相,讲存在的真相,这个真相将来在《华严》十定品里面会详细说到,给我们讲「刹那际」,刹那际就等於生灭同时。佛教给我们「常作如是观」,你要常常像这样的观察,你就会开智慧,你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心行平等,平等是佛的境界。
  「明此位无相智成,心色二习一时总尽」,这是讲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他才真正契入无相,无相的智慧成就,他得到了。色心二习,习是习气,思想见解的习气是属於心,对於身体跟一切物质的习气是属於色,这两种习气都断了。「摄化境界,於前增胜」,教化众生比前面九地菩萨更要超胜。「身尘毛孔,如影相入」,几乎到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身是正报,尘是依报,这就是大小互容。经里面常讲「芥子纳须弥」,我们的毛孔比芥子还小,诸佛如来在一毛端上转大法轮,毛端没有放大,道场法会没有缩小,这个境界不可思议。实际上现代科技发达,我们能够体会,我们用一个小小的照相机,或者是望远镜,看到很大的大会场,我们在镜头上不是看得很清楚吗?大会场没有缩小,我们照相机镜头没有放大,它就进去了,完全都进去。你从这个比喻里面去推想,尽虚空遍法界事事物物,都是像灯光一样互相照映,无不交融;一毛端也是个镜头,尽虚空遍法界影像都照在里面。我们的眼根不灵光,诸佛跟法身大士他们十眼圆明,看得清清楚楚,都照在里头,而且照得很清楚。如来身上毛孔如是,我们毛孔难道就不行吗?一样。佛国土里一微尘能行,我们土地上一微尘不行吗?我们细细去思惟这个境界,所以如影相入。
  「修真之者,须当如实而知,莫随化相」,这个话很重要,我们如果是真正修行的人,对於佛讲的这些事情,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不能体会,我们要深信不疑,我们境界达不到,我们妄想执著太粗,所以不能体会如来的境界,可是一定要相信。「三乘以此为净土」,大自在天就是五不还天,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把这个地方当作净土。「十地菩萨多应化其中作彼王」,其实净居天人没有王,王是什么?老师,是来教导他们,来带领他们,这里面没有统治,因为每个人心都清净平等。不但恶的念头没有,善的念头也没有,身心清净,所以称之为大自在天,王也是比喻清净的意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94
  请掀开经本五十一面第二行,大科第七段,称扬赞德分。
  清凉大师解释本经都用十来表法,在第一品「世主妙严品」,他分为十个大段落,也是与《华严》以十来表圆满的意思相应。前面六大段是本经的证信序,诸位听经听得很多,都知道佛经的体例,经本展开前面可以看到六种成就,六种成就是证信。序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证信,第二部分是发起。从这一段以后总共有四段,都是属於本经的发起。这一段第七「称扬赞德」,这是称赞本师的功德。本师在《华严》是毗卢遮那如来,这个地方我们要留意,毗卢遮那是法身如来,就是我们自己真心本性的理体,哲学里面所讲宇宙万有之本体。赞本师之德实在就是显示我们自己的性德,如果不懂这层意思,经文念到你当然会感到乏味,你莫知所云。如果懂得这层意思,细细的揣摩经文,佛是教我们在这个地方明了自性有无量的功德,正如后面经文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是什么?有哪些?在这一段称扬赞德里面就显示出来。
  我们真心本性,跟毗卢遮那、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我想有不少同修曾经听说,佛门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包括我们,三世更是包括我们;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佛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而《无量寿经》上更有一句偈子,实实在在了不起,他说的是「一切皆成佛」。一切皆成佛这一句,跟《华严经》上所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一个意思,比《华严》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