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2      字数:4687
  凼枪勰睿飧鲆馑季褪牵核嬷鸬慕袒甯谋渥约旱墓勰睢7鹚到洌颐钦飧鲂母溲Ь拖嘤Γ环鹚刀ǎ颐歉ň拖嘤Γ环鹚祷郏颐歉劬拖嘤Γ环鹚挡际颐且磺蟹畔戮拖嘤Γ徽饨腥牍郏胨飧鼍辰纭7鸾形颐嵌弦磺卸瘢颐侨啡肥凳荡有牡乩锩媪桓龆衲疃疾簧隙窳恕7鸾形颐切抟磺猩疲颐切睦锶啡肥凳瞪频囊饽钌鹄础J裁词巧疲坷嬉磺兄谏飧瞿钍巧疲簧峒何耸巧疲娴钠跞耄馐切扌小U庋薪淌切扌校庋薪棠芸颉Q薪痰娜耍谌粘I畹敝校彩窃陟ǖ敝校鹦亩畈焕胫构郏故欠畔拢畔峦蛟担凼敲髁耍莱鍪兰湟磺蟹ㄇ迩宄⒚髅靼装渍馐枪郏庋拍芸颉!副佟拐馐切缘拢ㄓ行缘孪智埃獠攀钦娴模渌羌俚摹J莱鍪兰渌幸磺蟹ǘ疾皇钦娴模鸱ㄒ苍谀凇7鹪凇督鸶站飞辖涛颐牵阜ㄉ杏ι幔慰龇欠ā梗馑季褪撬担鸱ㄒ膊灰ブ粗参扌枞シ直鹚N裁矗克窃瞪ǎ鸱ㄒ彩且蛟邓ǎ瞪扌裕碧寮纯眨瞬豢傻茫闳シ直鹚⒅粗砹恕5诰抛穑?br />
  【光明眼天子。】
  这个名号的意思很清楚,每位同修都能够体会得到。『光明眼』就是慧眼,特别是照世间,佛法讲照见,光明眼就是照见。照见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般若心经》给我们说出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真相。五蕴皆空是真相,五蕴是什么?五蕴就是万法。在佛法教学里面,归纳起来叫五蕴,展开来百法。五蕴里面,色受想行识。色,百法里面的色法,十一个色法;受、想,是五十一个心所里面两个心所;行,不相应行法;识,识里面包括八心王、五十一心所,五十一心所里除了受想,还有四十九个。五蕴展开来就是百法,百法展开来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五蕴皆空就是万法皆空,了不可得。《金刚经》又给我们用比喻来说,「梦幻泡影」,所以你在这里面分别、执著、计较,错了,完全错了。
  菩萨用什么态度来对一切法?普贤菩萨讲得最好,恒顺众生,什么叫恒顺?随他去,就是恒顺,完全顺其自然。随他去,佛菩萨度众生要不要教他?也随他去。他喜欢接受,教他,这就是随顺;不喜欢接受,你就不能教他。他不愿意接受,你要去教他,你不是随顺;他喜欢接受,你不教他,也不是随顺。所以法叫缘生法,一个喜欢学,一个喜欢教,因缘成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八个字里面意思深广无尽,那是菩萨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原则有十个,这就是十大愿王,十个原则,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处事待人接物的十个原则,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总不离开这十个原则,在佛法里面叫普贤行,修普贤行。
  如果没有慧眼,不能照见,别说是普贤行你没法子修,普通的菩萨行你都没法子修。菩萨行是六度,普贤行是佛行,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之所行。第一个是礼敬,敬人、敬事、敬物,永远在敬爱之中,礼敬里面就有慈悲,慈悲是清净、平等的爱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第二是赞叹,赞叹是对众生的,都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赞叹有原则,利益众生的,赞叹;於众生没有利益的,不赞叹。而且赞叹还有时节因缘,在某一个时候不可以赞叹,过一个时候可以赞叹,里头妙不可言。有些善行,即时可以赞叹;有些看的是恶行,即时不能赞叹,可是那个恶行后面的结果很好,到果报现前可以赞叹,我们佛法讲逆增上缘,可以称赞他的功德。这个没有光明眼你看不到,你要看得广、要看得深,深就是你要看的时候,一桩事情它的起因、它的结果、它的影响,你从它刚刚开始有个动机,你就能够观察到它的后果,这是慧眼。有这种眼,才能够自利利他。自利,帮助你得定,为什么?把妄想分别执著破了,照破了。
  禅宗的功夫也分三个段落,功夫浅的,虽浅,功夫得力,叫观照。观照这个功夫,相当於我们念佛功夫成片,这就是观照。也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能够提起正念,不会被境界迷惑,这叫观照,这一点功夫就相当不容易。也就是说,时时刻刻能够提醒,外面境界梦幻泡影,不是真的。起心动念就错了,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瞋恚,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而且在境界里面,决定不会有个念头要占有它,不会有这念头。为什么?因为它不存在,这幻相如露亦如电,电像闪电一样,你怎么能抓得住?境界相消失得太快,刹那之间就起变化,决定不存在;不存在就是无住,决定不住。念念不住,刹那不住,你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对於一切法决定没有一个占有的念头,你的心多自在,这才叫真正放得下。有一念想得到它,你就放不下,那是一个错误观念。事实上,你能不能得到?得不到,决定得不到。不要说外面,就连你自己的身体都得不到,所以对这个身体要舍弃。我们从讲堂进来,走到这个地方,身体里细胞新陈代谢就换了许多,在大门口那个我,到讲台上的我,不是一个人!里面细胞已经换了很多,不是原来那个人,刹那不住,假的。你要把事实真相看到,连这个身体都不会执著我要它,都不会,随缘。世间人迷惑颠倒,把这个当作真的,真的是自己,怎样保养它,怎样爱护它,到最后全等於零,身体还是要死,他不知道刹那刹那在变化。人都怕死,其实每天晚上都要死一次,他都不觉悟。你睡熟,人家把你身体抬走,你都不知道,这跟死有什么两样?基督教说复活,第二天早晨他复活了。一定要明了事实真相,然后我们才真正是随缘度日,那就自在。你才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你不迷惑。光明眼非常重要,离开了分别执著,你的眼就放光,你慧眼就现前。第十尊:
  【持胜德天子。】
  这段经文里头有十一位菩萨表法,第十尊『持胜德』。「持」是保持,「胜」是殊胜,如何能够保持自己殊胜的德能,这的确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怎样能保持?世尊在一切经论里,常常提醒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做到,那就叫做依教奉行,那就是真正保持殊胜的性德。这桩事情,必须要克服自己的习气,要跟自己无始劫来烦恼习气,认真的去做克己的工作。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而这桩事情自古以来就很为难。世尊当年在世教导学生,只有讲经说法,没有领众修行,正是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干涉任何一个人修学,他老人家天天只是讲经说法,与学生们在一起研究讨论,解答学生们的疑难,四十九年都做这个工作。学生很老实,明了之后都能够依教奉行,真正做到。受持就是依教奉行,读诵是常常记住老师的教诲;那个时候没有书本,读诵就是记住老师的话,反覆背诵老师的话;遇到人,为人演说,把老师教导我们的传授给别人,自己在生活当中体验悟到的也可以教导别人。
  可是到后来,我们凡夫,说实实在在的话,一代不如一代。现代人听到我这个话不承认,他们说什么?我们一代比一代进步,哪里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他讲的话也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我讲的也有道理。他说的是物质这方面进步,天天在进步;我讲的是德行这方面,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的进步是物质文明进步,人文的文明退步。这两种文明做一个比较,哪一个重要?人文重要。物质发展到极处,世界毁灭,大家同归於尽,结果是这样。人文进步,社会和谐,一切众生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相亲相爱,有什么不好?不会灭亡。物质文明进步,精神文明没有,最后的结果就是同归於尽,我们必须要晓得。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非常非常重要!为人演说是劝人为善,自己本性不好,是个恶人、是个坏人,天天劝别人做好事,劝到最后自己不知不觉就变成好人,这个方法妙,妙绝了。所以自己有一些不善的根性不怕,习气再重都不怕,果然天天肯劝别人,你不知不觉当中,佛法讲薰习,长时期的薰习,不知不觉自己就改变了。改变最有效果、最殊胜是念佛堂,念佛堂一天到晚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的是阿弥陀佛,想的是阿弥陀佛,眼睛看的都是阿弥陀佛。我们念佛堂统统挂满阿弥陀佛的像,你在这里面不知不觉就把你那些恶的习气薰习掉,它就不起作用。常常到念佛堂来薰习,进步非常的快速,这是「持胜德」最好的方法。同修们在一起,应当谈些什么?自己修学的心得,或者自己所听的经典,常常讨论这些,交换心得。最忌讳杂心闲话,遇到人没有话题,张家长、李家短,天天在搞两舌、在搞是非,造业。张家、李家跟你有什么关系?完全不相干。造业当然要受果报,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要造,造净业,绝不造染业,净业是佛法。末后这一尊,第十一尊:
  【普光明天子。】
  这意思很容易懂得。『普光明』就是表根本智。根本智是平等性智,根本智也是大圆镜智,大圆镜智从哪里来?从平等性里面显示出来,所以总表根本智。根本智实在讲就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充满真实智慧,一切明了通达而没有障碍,这叫根本智。但是这个智没有起作用,它是清净的,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所以说般若无知。无知,不是说没有智慧,是没有起用;没有起用是没有起利他的作用,自利。根本智是自利,后得智是利他,这一定要搞清楚。根本智叫实智,后得智又叫权智,所有一切善巧方便都是利益众生,不是利益自己。如果把权智来自利,那你就错了,完全是颠倒错乱。权智是利他,实智是自利,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下面: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是总结。末后一句是叹德:
  【皆勤修习利益众生增其善根。】
  这段经文是用日天子来表法。一个人在这个世间,一定有所事事,你在这一生当中,一定有一些工作你要做,决定不能说游手好闲过一辈子。实在讲游手好闲过一辈子,那也是享福,没福的人做不到,大福报,他是真正来享福。享福,他也不肯修福,福报享完他就走了,一定要有所事事。这里面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要为社会、要为众生做出贡献,这是世出世间圣贤对我们的教诲,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对社会、对众生,一定要帮助大家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身分,无论在社会上是什么样地位,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应当做好事,都应当做利益社会众生的好事。
  佛菩萨在这部经上教导我们,可以说是非常圆满,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你是男子,你做男子的模范;你是女人,你做女人的模范;你是富有,你在富有当中做模范;你是贫贱,贫贱人当中的模范。模范就是菩萨,我们社会人讲模范,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菩萨;佛菩萨就是一切众生的好榜样,一切众生的模范,这个我们要懂得。清凉大师在此地解释德行里面的意思也是这么说,「成就本行等利益」,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你现在的身分地位当中,尽到自己的责任,尽到自己的本分,这一点不能说不重要。我们自己要是明白,那你就是觉悟了。我们这一生在这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应该尽什么样的义务。中国古圣先贤,孔孟儒家所说,五伦十义;五伦就是身分地位,十义就是你是哪一个身分、哪个地位,你要尽些什么义务,那个义务就是你本行的事业。
  我们学佛,佛是什么?我们在前面曾经跟诸位详细报告过。现在在这个社会,佛教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形态,我们要辨别清楚,我们学的是哪一种佛法?我们学的是传统,传统是教育。《论语》里面孔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古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称「佛教」就好。现在人看到「佛教」两个字,迷信、宗教,那怎么办?所以不能不麻烦一点,再加两个字进去,「佛陀教育」。这两个字加进去,大家就不会误会,佛陀教育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这是传统。它不是宗教,它不是邪教,它也不是哲学,它是教育,是个非常完美智慧的教育。这世间无论是什么人,你要不要智慧?即使是宗教徒,你也要智慧。
  我有一年在辅仁大学讲演,学校请我去。前面两排十几位神父,坐在前面听我讲演,我看到有这么多神父,我高兴极了,劝他们皈依,劝他们学佛。我在学校讲,他们容易懂,学校的学生在家有父母,在学校有老师;你们信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