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节
作者:绚烂冬季      更新:2021-02-25 03:44      字数:4883
  产率等一系列措施,保证“拳头”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它决定首先加速机械、
  冶金、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的发展,这五个工业部门的产品出口额占联邦
  德国出口总额的71%左右。 “四小龙”为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得稳以求发展,
  也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台湾新竹科学园,1987年生产的高级电脑、电子材
  料、超导材料、精密仪器、集成电路等价值高达8亿5千万美元,其中70%
  产品外销。南朝鲜也将它的国民生产总值5轴用于对高科技的投资,计划到
  21 世纪跃入世界 10 大科技国之行列。新加坡和香港也正在制订扩大高科技
  等投资的新计划,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要发展高科技没有高科技的人才不行,因此各国对科技人才的争夺十分
  激烈。当人们认识到一国之兴衰将决定于高科技发展如何的时候,才为缺乏
  高科技人才而焦虑不安。即使是在高科技还占领先地位的美国,也将面临缺
  少科技人才的危机。全美科技促进协会主席亚特金森近日在该协会的年会上
  指出:从1995年至2010年的16年中,美国总共缺少15万多名博士学位的
  科技人才,“这对美国竞争能力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他强调:美国各界应
  迅速采取实际行动,增加对培养科技人才的投资,因为这对美国在下一个世
  纪的“生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英国高级科技人才短缺更严重。不
  久前在伦敦举行的科学人才会议预言,  90年代英国将发生科学危机。例如
  在世界上亨有盛誉的英国皇家学会就有 250 名会员在美国工作,到目前为
  止,英国航天界受聘到美国工作的就有数千名设计师和高级工程师。还有不
  少流入联邦德国、瑞典等国。为此,美、英等国正在采取措施补救人才之不
  足,美国近几年来加紧吸收“知识移民”;英国和其他参加共同体的成员国
  为防止人才外流,拟联合投资1。6亿欧洲货币单位筹建建大规模的共同体研
  究机构,吸收欧洲科技人员参加研究。争夺高科技人才已成为发达国家当务
  之急。
  管理是基础
  企业管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组织、管理生产力和推销产品,二、
  协调、管理企业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前者是管牧,后者是管人。就管
  物与管人两者论,管人是最重要的,因物的管理如何归根到底还是决定于人
  的管理如何。而要把管理工作做好,需要各种各样的管理人才,还需要主管
  人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在这里不可能也没有必
  要全面论述,只是想说明管理在商战中的地位及人才对管理所起的作用。
  管理是基础,管理不好在商战中将会失败。有不少创业者, 瞄准市场的
  趋势,抛出适销的新产品,采取巧妙的行销手段,可以发迹于一时,但由于
  不善于进行管理,终被淘汰。例如曾经突然大发达的美国奥斯本计算公司,
  后来便是这样在市场消失的。该公司创建于1981年,仅仅在随后的18个月
  内,它迅速发展为拥有十亿美元财产的企业。但是,  1983年 9 月 14 日,
  该企业就依据《破产法》第十一章寻找保护。它何以大起大落如此之快?早
  在7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不管是小型或大型,售价都很贵,只有有钱的企业
  才买得起, 奥斯本便请人设计了一种很好的超便携式的计算机, 名为奥斯本 1
  号,它重量轻(只有 24 磅)、体积小(能放在公文包里),售价只有 1795
  美元,比其他商用计算机便宜数百美元,比苹果牌计算机便宜一半,因而大受顾客欢迎,成为当时的热门货,  1982年销售额高达 1亿美元。但以后随
  着业务的发展,却亏损日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奥斯本是一位创业者,
  不是管理专家,无论在金融方面,还是在商业管理方面,他都是外行,只知
  一味竭尽全力尽快扩大业务,由于根基不牢,难以建立起大企业所必需的组
  织和管理制度。结果,造成经营失控、产品积压、销售支出过大,正因管理
  制度不健全,对内外情况不了解,连自己公司已出现了巨大的亏损还蒙在鼓
  里,不能采取及时补救措施;另外对竞争者的冲击估计不足,没有及时采取
  新工艺制造新产品与之抗衡,当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迅速地生产出更物美价廉
  的产品投入微型计算机市场时,奥斯本 1号被淘汰了。奥斯本既不知己也不
  知彼,其失败是必然之事。柯维特连锁折扣商店也是因管理跟不上而走下坡
  路的。这个商店是美国人尤金·法考夫于1948年创办的,开始只是一家有一
  段楼梯的小型皮箱铺,由于他首先采取折扣推销办法,家电和其他耐用消费
  品削价10%~40%,公司发展极快,  60年代早期,公司平均每七个星期新
  开一家大商店,  10年之内销售额从 5500 万美元上升到 7。5 亿美元,当时
  被列入为美国六大商人之一。法考夫把持商店大权,如所有市场、营销政策
  和其他策略都控制在个人手里,商店经理及其他执行人员没有一点权力,商
  店规模还小的时候还能管理,发展到规模庞大时便控制失灵,指挥不了;也
  由于商店发展得快,来不及培训管理人员,也没有物色高级管理人员,使管
  理陷于混乱,以致销售、采购、发送及会计部门不能配合默契。恰在这时,
  超级市场崛起,以更低的价格、 科学的管理与之竞争,柯维特劣势日显,在
  1964 年,该公司亏损达 1200 万美元,法考夫被迫走出公司寻求援助,从此
  一蹶不振。柯维特这个开创折扣销售新时代的先驱,只不过剩下一个留在人
  们记忆中的名字罢了。
  大凡取得成功的企业,都与善于管理有关。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杰
  克·韦尔奇是管理的权威,他刚刚任该公司董事长时,公司机构臃肿庞大,
  调度不灵。韦尔奇认为官僚体制是一种罪恶,因为分散人们对于重要事务的
  注意力而降低生产率,无法与对手进行有力的竞争,于是进行整顿,裁减了
  十万名雇员,相当于公司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并与雇员们一起认真论证,取
  消了不必要的会议、报告、请示及其它繁琐程序。还经常深入下去,与雇员
  们面对面直接交谈以了解情况,一年接待上千人次。包括每一个被解雇或提
  拨为经理的人。韦尔奇强调:在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高效率对竞争十
  分重要,认为“迟迟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与做出一个错误决定结果一样。”
  他还认为:所有的管理思想与作法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掌握自己的命运。
  欲在变化莫测的世界市场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有能
  力降低价格去占领世界市场。而生产率的增长的关键在于
  “解放”中层管理人员,更多地授权给他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应有
  自己的发展战略,但这种战略不是一种固定的长期行动计划,而是随着环境
  的变化,不断演进和延伸。韦尔奇的企业管理思想是很有见地的,也是对现
  代企业管理经验的总结。百事可乐公司总裁卡尔欧威在管理上则着重于人才
  的开发,他把自己的工作时间的40%用于研究人的问题,每年花近两个月的
  时间亲自核评公司550名高层经理的实绩,总结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帮
  助其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并亲自与走板们和人事部门研讨高层经理的前途,
  培养、提拔或淘汰。他认为“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他大胆启用青年人,
  有才能的不论资历让他独负重任。为了培养公司管理人员,他常常向外部挖掘管理“名星”,借助于名星的带动来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那些
  积极工作取得很大效益的经理给予高薪、重奖以及其它优厚的待遇,使他们
  感到百事人与众不同,增强自豪感。对此卡尔欧威指出:“这是人们对于尊
  严和地位在精神上的需要,我们是一流公司,拥有一流的人。”由于通用电
  器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领导人重视管理、善于管理,公司根基牢固,经得起
  任何竞争的冲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的第一流公
  司。
  东方新兴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管理虽向欧美学习,但有自己的特点,即都
  是建立在集团主义基础之上,而不像欧美那样建立在
  “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基础之上。在这方面,日本具有代表性,它
  的管理体制是在集中管理下实行分权经营,这种体制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
  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保持集团内部的“协调”,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参
  加企业经营,实现“自下而上”经营管理。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集
  团内部所有成员的积极因素,使每个人的个人目标与企业全体成员的目标融
  为一体,并经常向成员灌输这种“集团”意识。如松下公司规定它近9万名
  职工每天上班前都要朗读如下的信条:“只有通过公司每个成员的协力和合
  作才能实现进步和发展。因此,当我们每一个人在致力于不断改进公司的工
  作时,均应牢记这句话。”其目的在于树立“公司命运与全体职工命运共存
  亡”的观念。南朝鲜的一些企业也重视发挥全体职工参加管理的积极性,例
  如现代、三星、乐喜金星、大字和鲜京五大财团都设立“小小的建议箱”,
  根据职工建议的作用大小分级给奖金,以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为
  了鼓励职工提建议,各财团都想尽了办法,如大字财团除设“建议箱”外,
  还设立”电话建议箱”,让职工把一闪念中出现的好主意通过电话立即提出
  来,以免遗忘和漏掉任何一个有价值的建议。鲜京财团则别具一格:如果一
  个人或几个人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如需单独经营,就提供资金让提建议的职
  工独立或合伙负责经营,其利润由个人或小集体同公司按适当比例分配。这
  样做既可发挥职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对于公司则利于管理庞大的职工队
  伍,大大节约劳务费和管理经费。发动职工提建议,大大改善和提高了企业
  的管理水平,现代财团仅其所属的汽车公司的职工,于 1987年就提出8万多
  项建议,对公司的产量、质量,尤其对汽车出口发挥了很大作用。乐喜金星
  财团的职工近几年来平均每人一月提一项建议,其内容包括计划、采购、生
  产、销售、包装等各个方面,效果甚佳。特别是,各财团通过发动职工提建
  议可以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人才。
  不论是东方或西方,企业管理都着重于人的管理。而管理需要人才,有
  了人才,管理才管得好,脚跟才站得稳,在激烈的商战中,就不会轻易被人
  冲垮。
  教育是源泉
  以上论述说明,要在商战中取得胜利,取决于有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人
  才何来?来自教育。只有搞好教育,培养出众多有智慧、有技术的人才,才
  能参加商战,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智慧、技术如此重要,是由当今时代所
  决定的。美国著名作家乔治·吉尔德在其新著《微观世界:经济和技术方面
  的量子革命》一书中说: “工业革命依靠的是有组织的体力劳动、自然资源、能源和大规模的运输设施。”“今天,占优势地位的国家和公司依靠的不是
  这些,而是他们所掌握的思想和技术。”显然,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能只
  靠劳力谋生,要以劳心维生,生活才过得美好。未来的经济发展,关键不是
  依靠煤矿或钢铁,也不是资本。而是教育。在世界市场上商战日益激烈的今
  天,需要各种高科技开发各种尖端产品,经营手段也与高科技密切结合,如
  果教育培养不出与之适应的人才,是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的,甚至可
  能败北。也就是说将使一国经济走向下坡路。历史证明,过去欧美工业国家
  发展靠教育,现在日本和“四小龙”的起飞也靠教育。由于教育培育了众多
  技术人才,当劳动密集型产品失去优势时,能立即转入生产知识或技术密集
  型产品去占领市场,继续推动经济发展。教育不管是现在或将来,都占有十
  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教育如何将决定国家命运如何。
  可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都存在不少问题,如文盲人数在不断增加,不
  仅发展中国家在增加,发达国家也在增加,欧美各国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
  10~15%。而全世界成年文盲将近10亿。另是科技人才的培养普遍赶不上客
  观的需要。对此有不少国家已引起注意,而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却重
  视不够,或无动于衷,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美国教育危机是从70年代酿
  成,近20年来日见加深,因此,美国政府早在1983年就向全国人民发出警
  报: “国家危急!”并发动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