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莫莫言      更新:2021-02-25 02:46      字数:4811
  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弊端。②改革兵制。1901年,清諭令停止武举,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建立采用西制西法西器的“常备兵”。1904年,练兵处和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常备兵“36镇,总共为45万人。③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1901年,清廷下令各省科举考试改试”策论“,废除八股,奖励出国留学人员。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5年下令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建立大量新式学堂。④奖励工商。主要是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振兴工商业的有关立法,还公布了一些奖励兴办实业的条例和有关章程。
  3.如何评价清末“新政“:总的来说,清政府的“新政”,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踏,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其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这不能不使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怀疑,也使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第二节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发展高潮,商办民用企业的突飞猛进是这时期的特色。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和组织程度有所加强,各地商会组织得到发展。不过,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较多联系,而民族资产阶级下层又过于软弱唯上层人物马首是瞻,故民主革命的倡导者主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   1.孙中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先,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青少年时代,便在美国檀香山的美、英等西方国家开设的学校里读书。1884年中法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他产生了反清思想。2.兴中会的创立:189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上书李鸿章,陈述治国大计。同年秋冬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人士20余人,组成兴中会。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提出了“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随后开始联络广东各地会党、绿营和防营,秘密策动广州起义,因消息泄露,起义失败,孙中山被迫逃亡海外。 流亡国外期间,孙中山在美、英等国宣传革命及考察西方社会,民主革命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1897年,孙中山由加拿大转赴日本,与戊戌政变后逃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多有接触,并曾就联合反清问题多次与康、梁会谈,但始终未能达成共识。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孙中山加紧在广东策动起义。1900年,被孙中山派往惠州的郑士良等人发动了起义,连败清军,发展迅速,后因弹尽粮绝,坚持半月后被迫解散。惠州起义虽然失败,但博得了许多人的同情。这说明民主革命事业逐渐得到较多的支持,开始呈现出新的局面。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小团体的出现
  1.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903年前后,在上海和东京这两个青年知识分子与留学生最集中的地方,兴起了一个创办刊物,翻译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学说和各国民主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革命书刊如雨后春笋涌现,预告了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将蓬勃发展。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品中,影响最大的是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和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①章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受改良思想影响,参与维新变法活动,后转变政治立场,走上民主革命道路。1903年,他在上海《苏报》上发表了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革命书》,全面深刻地批判了康有为的“保皇”主张。②邹容,四处巴县人,留日学生。1903年,他从日本回到上海,发表了脍炙人口的《革命军》,以满腔热情歌颂革命,歌颂民主,论述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③陈天华,湖南新化人,留日学生。1903年,写成《警世钟》和《猛回头》两本小册子, 以通俗流畅的文字,较透彻地阐明了中国必须走民主革命的道理,并对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民族灾难作了深刻地揭露。④革命派在批判封建礼教的过程中,提出了妇女解放的号召。女革命家秋瑾深刻地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对广大妇女的压迫,号召妇女起来砸碎封建礼教的锁链,投入民主革命的斗争。
  2.民主革命团体的创立   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国内出现了许多小的革命团体。1903年,留日学生秦毓鎏等组织了青年会,后其成员参加了“拒俄义勇队”,并改称军国民教育会。同年,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4年,湖北革命志士刘敬安、张难先等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同年,陶成章、龚宝铨等联合江浙一带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组成光复会。
  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3年以后,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爱国运动兴起。首先是1903年爆发的拒俄运动,旨在抗议俄军拒不撤军的侵略罪行,留日学生甚至组织了“拒俄义勇队”,准备回国抗俄。1905年爆发了抵制美货运动,抗议美帝国主义虐待华工、迫害华侨、拒不废除期满的限制华工条约。1907年江浙两省人民开展了抵制英货运动,1908年山东发生抵制德货运动,同年两广掀起抵制日货运动。与此同时,从1903年起,各省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控制中国铁路、矿山的收回利权运动逐渐在全国开展起来。拒俄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等,显示了广大人民激昂的爱国热情,也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积极性。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国内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使孙中山十分欣慰。从1902年 至1905年,孙中山进一步加强了在海外的革命思想宣传,并积极发展革命组织,扩大革命影响。1095年夏,孙中山从欧洲到达日本,积极联络个革命团体领导人,倡议成立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以便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8月20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
  2.三民主义的内容:同盟会在组织上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建设,孙中山为总理,下设三部,国内外分别建立支部,支部下设立分会。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是中下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1905年11月,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所谓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靼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推翻清王朝,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孙中山批判了革命党内存在的片面的“反满”思想,指出“反满”实际是反对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民族主义纲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大大加速了清王朝土崩瓦解的过程。②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号召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反复强调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必要性,并将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结合起来,强调要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的,必须进行“政治革命”。
  ③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为“平均地权”。它包含这样几个思想: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解决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后的迫切任务;解决的办法是“定地价的法子”;实行平均地权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3.如何评价三民主义: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刚领。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又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号召,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缺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实际内容。
  第二节 ? ?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一.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同盟会成立后,特别是《民报》创刊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宣传三民主义思想,扩大革命民主 主义思想阵地,迅速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领导地位。这一切,使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十分惊惧,他们驳斥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企图阻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护其在思想界的权威地位。对此,革命派予以了坚决回击,一场革命与改良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大论战拉开帷幕。这场论战前后持续了两年,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和改良派的喉舌《新民丛报》是双方论战的主要阵地。论战主要是围绕“三民主义”进行的。要不要“反满”和用暴力推翻清王朝,是这次论战的中心。为了论证“反满”与暴力革命的必要,革命派揭露了满族贵族实行民族统治政策的罪行,旗帜鲜明地提出只有用暴力推翻这个反动卖国的政府,中国才能独立富强走向进步。改良派争辩说,“反满”与政治变革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应当以政治变革为目标,而不应以“反满”为目标;并认为暴力革命势必引发内乱和招致帝国主义瓜分,最后导致亡国。对此,革命派指出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人救世”;他们正确地宣布,推翻清王朝后将以民主原则对待满人;并强调民主革命是有纲领、有组织的运动,认为革命可以有秩序的进行,而不会发生内乱和招致瓜分。政治革命的目标是君主立宪还只民主共和,是这次论战的又一重点。改良派一贯主张,政治改革只能循序渐进,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必经阶段,不能“蠟等”。革命派用“取法乎上”批判改良派的“循序渐进”,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本性,一旦破除禁锢,就会沛然而出;并认为中华民族有实行民主共和的能力,真诚地寄希望于革命,寄希望于人民,认为革命后的中国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完善的“共和政体”。封建土地制度是否应当改革的问题,争论虽没有充分展开,但革命派还是认为土地应由全民所享有,少数地主垄断土地,不仅陷亿万贫民于苦难深渊,而且是工商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认为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必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或“土地国有”,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论争的实质是用什么手段,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资本主义制度。
  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
  同盟会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开展各项革命活动。他们一面大造革命舆论,批判改良思想,一面派人回国发展革命组织,联络会党和新军,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12月,在湖南、江西交界的浏阳、鳢陵、萍乡地区首先发动了大规模会党起义。从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在孙中山直接领导下,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连续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即19078年5月的饶平黄冈起义,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2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大钦州马笃山起义和4月的云南河口起义。1907年至1908年间,光复会在浙江、安徽发动了两次起义,即徐锡麟、秋瑾领导的起义和熊成基发动的新军起义。在经历了多次起义的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然坚持武装斗争。1909年秋,革命党人倪映典率新军在广州起义。1911年4月27日革命党人再次发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牺牲的革命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即“黄花岗起义”。由于不能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忽视根据地的建设,在加上起义准备工作不周密,热中于军事冒险,这些起义先后都失败了。在这些起义中,依靠的力量主要是会党发动,但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的工作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缺乏对会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缺乏对会党的教育和改造。在历次依靠会党发动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开始将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新军方面。
  三.群众性的反抗斗争   民主革命运动日益发展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清朝暴政的自发斗争也日益高涨。 抗捐抗税斗争。20世纪头十年,因清政府推行“新政”及摊派赔款,激起民众抗捐抗税,风潮几乎遍及全国,其中尤以直隶广宗的景廷宾为首的抗捐斗争和广西十余州县的会党起义,山东曲诗文领导的抗捐抗税斗争势力最大,影响最广。抢米风潮。由于封建地主阶级和清政府的残酷压榨,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