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世纪史诗      更新:2021-02-21 16:56      字数:5287
  … Page 15…
  聚集在发射场地,自发地组成了群众集会。科罗廖夫登上临时搭成的台子,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两眼闪动着光芒,一向严肃的面孔也流露出笑容。
  科罗廖夫激动地说:“齐奥尔科夫斯基英明的预见,人类不会永远停留于地
  球之上。人造地球卫星首先证明了他的预言。向宇宙进军开始了。我们可以
  引以自豪的是:“我们的祖国是向宇宙进军的先锋。”在结束简短讲话时,
  他向所有参加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人们致以深深的谢意。人群中又爆
  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极其热烈的欢呼声。
  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的几天里,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苏联取得
  的这一伟大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
  法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 (她是M·居里夫人的女儿)高兴
  地欢呼:“这是全人类的伟大胜利,是人类文明史的转折点。人类不再被束
  缚在自己的星球之上了。”
  意大利罗马科学家贝尼阿米诺·塞格雷激动地说:“作为一个人,一名
  科学家,我为人类智慧的辉煌成就而骄傲,它显示出社会主义科学具有的高
  水平。”
  英国一个大型无线电天文台主任贝纳尔·洛维教授说:“人造地球卫星
  的发射是一个出色的成就。它证明苏联的技术进步已达到很高阶段。”
  美国科学家曾多次宣称,他们将首先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在得到苏联已
  将此预言变为现实消息后,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并预
  言还“可能发射更大重量的卫星”。
  科罗廖夫并没有陶醉在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胜利欢乐之中,他提
  议11月份发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个提议也顺利地变成了现实。
  苏联科学家科罗廖夫担任总设计师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本
  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58厘米,重83。6公斤。圆球外面附有
  4根鞭状弹簧天线。卫星内部装两台无线电发射机,每隔0。3秒向外发射信
  号。它是由一支三级运载火箭发射的。它进入环绕地球飞行轨道后,距离地
  面最远时为964。1公里,最近时为228。5公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65度,96。2分钟绕地球一周。这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天空中运行了 92天,
  绕地球约 1400圈,行程 6000万公里,于 1958年1月 4日陨落。
  为了纪念人类进入宇宙的伟大时刻和事件,苏联在莫斯科列宁山上建立
  了一座纪念碑,碑顶安置着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复制品。
  在科罗廖夫看来,人类进入宇宙并能在太空中漫步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
  了。
  1957年12月30日,在克里姆林宫的斯维尔德洛夫大厅,科罗廖夫和他
  的同事们被授予列宁奖金。
  科罗廖夫激动地说:“请允许我感谢祖国、党和政府所给予我们的崇高
  奖励。”同时他还郑重地表示,争取制造出可以将自动装置和人送到邻近行
  星的火箭。
  在人类居住的星球上,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航天时代。在科
  罗廖夫的一生中,1957年是灿烂辉煌的崭新时期。1957年也以它灿烂辉煌的
  成就载入了人类文明史。
  … Page 16…
  五、人在宇宙飞行
  作为科学家,科罗廖夫对所从事的科学事业,具有大胆的想象,旺盛的
  乐观精神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作为航天技术总设计委员会的负责人,他
  善于把科学家们组织起来,使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而共同完成一项重
  大的科学技术任务。
  参加首批可控弹道火箭试验的科斯莫杰米扬斯基教授写道:“我要低下
  白发苍苍的头,向20世纪的伟大人物科罗廖夫致敬,他的卓越创造为苏联人
  民、苏联的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增添了无尚荣光。”
  国际宇宙委员会负责人彼得罗夫院士写道:“科罗廖夫院士是应用宇宙
  航行学的奠基者。他是火箭航天系统、首批人造地球卫星、自动行星际站和
  可控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他为发展航天技术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
  的组织才能使他团结了众多的科研和设计试验组织并进行调整工作。这是航
  天时代最初1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保证。”
  国外的科学家们对科罗廖夫的评价同样是很高的。著名瑞典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芬说:“科罗廖夫为使航天时代成为现实所
  作出的功绩,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人。”
  西方火箭技术与宇宙航行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格尔曼·奥伯特认
  为科罗廖夫实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为之奋斗许多年而梦寐以求的理想。他说:
  “整个人类为了这一成就而感谢科罗廖夫。而得到了这种承认,就意味着至
  少已成为科学文化的杰出活动家。”
  1958年,科罗廖夫以极其卓越的航天技术的成就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
  士。这一年,他参加了第三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准备和发射工作。
  1959年对月球科学来说无可非议地被认为是划时代的一年。
  1月2日,向月球区域发射了第一个自动行星际站。这个自动站成为第
  一颗太阳系的人造行星。
  9月14日零点2分24秒,“月球—2”号自动站将刻有苏联国徽图案的
  球形标记送上了月球表面的“证海”地域。
  10月7日6时30分,航天火箭送出“月球—3”号自动站。这个自动站
  首次在6至7万公里的距离拍摄了月球背面照片。照片清晰地记录下月球表
  面498个形成物,其中有400个是从地球上看不到的。这些形成物的月面座
  标得到确定。
  1963年4月2日,发射了“月球—4”号自动行星际站。远距离航天通
  讯中心指挥着自动站的飞行。发射“月球—4”号自动站使用了卫星中介轨道
  发射系统。卫星发射系统的诞生是国际飞行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向月球冲击,在以后的几年里一直在进行。“月球—5”号、“月球—6”
  号、“月球—7”号、“月球—8”号行星际站,陆续飞向月球。每一次飞行
  获得的重要资料都极大地丰富了月球科学。
  当“月球—9”号行星际站飞向月球时,就以它首次实现了月球表面的软
  着陆而永远载入了史册。
  在奠定了人造地球卫星、月球火箭、飞往金星和火星飞行器的技术基础
  之后,科罗廖夫将下一步工作移交给其他科学家,而他自己则潜心设计可控
  宇宙飞船和宇宙站,以便实现他在青年时就萌生的幻想——人在宇宙飞行。
  由科罗廖夫担任总设计师的“东方”号运载火箭,集全部现代科学技术
  … Page 17…
  于一身。它也是科罗廖夫设计才华达到顶峰的体现。
  为了实现人在宇宙飞行的设想,科罗廖夫坚毅地向政府提出训练宇宙飞
  行员的请求,政府支持将载人飞船送入地球卫星轨道这一先进的科学设想。
  国家宇航委员会很快成立了。科罗廖夫任委员会副主席兼飞行技术负责人。
  1960年春季的一天,科罗廖夫第一次会见未来航天员全体20名队员。
  科罗廖夫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人在太空中漫步的惬意和妙不可言的景象,而是
  讲到工作的复杂性和种种困难。科罗廖夫的讲话富于鼓动性,他说:“我同
  你们承受了一项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勇敢的事业。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已经
  叩开了宇宙之门。现在是实现人飞向宇宙的问题。正如你们所知,我从单座
  宇宙飞船起步。你们中间将有人成为第一个飞向宇宙的人,去准备吧!不要
  吝惜气力和时间……你们不只是一项新的,而是最新技术的实验者。命运的
  安排正是如此,我们将有幸成为未知的宇宙世界的第一批行人。”
  科罗廖夫是这样结束他的讲话的,他说:“我们认识太空不是最终目的。
  单纯为了认识而认识是没有的。我们进入宇宙乃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我们这颗
  星球的过去和现在,并预见它的未来。我们希望把宇宙中的资源和能量为人
  类服务。我们研究其他星体,如果需要,我们准备把其他星球住满……现在
  是准备制造宇宙飞船的时候了。是的,制造第一艘宇宙飞船,更准确地说是
  第一个飞船系列。我们建议把飞船系列定名为 ‘东方’号系列。”
  科罗廖夫带领20名队员到现场去参观飞船。在参观到驾驶员座椅时,科
  罗廖夫问谁先来试试,尤里·加加林勇敢地进舱、落坐。加加林没有料到,
  他竟成为第一个飞上宇宙的人。
  1960年5月15日,“东方”号宇宙飞船开始了它复杂的飞行里程。
  8月19日,发射了第二艘宇宙飞船。在这只飞船中,有叫“松鼠”和“箭”
  的两只狗,一些田鼠、家鼠、昆虫、植物和谷种以及某些微生物等随飞船作
  太空旅行。10月,第一批动植物顺利地完成飞行,从宇宙返回地球。
  为了慎重起见,科罗廖夫并没有急于做人在宇宙中飞行的试验,而是又
  做了一次带小生物的试验。不料,意外的情况发生了。1960年12月发射的
  第三艘宇宙飞船未能返回地球。这艘飞船沿着极陡的轨迹下坠,在进入稠密
  大气层时烧毁了。
  第三艘宇宙飞船飞行的轨道正是为人进行宇宙飞行而设计的。因此科罗
  廖夫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他在为人进入宇宙担忧。
  未来的航天员们被科罗廖夫赞为“雄鹰们”。“雄鹰们”理解科罗廖夫
  此时此刻的心情,一起去看望他。科罗廖夫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接待了“雄
  鹰们”,但却默默无语。
  加加林想缓和一下沉闷而紧张的空气,轻松地说:“请不要难过……即
  使是很好开的飞机也常常会出大事故,而现在才是第三艘飞船呀!倘若飞船
  上有人,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科罗廖夫的脸色渐渐开朗了。他望着“雄鹰们”精神愉快、充满信心的
  面容,心中感到如释重负,一阵轻松。
  加加林又说:“如果自动机构失灵,我们可以改用手操纵。”大家也七
  嘴八舌地附和着。
  科罗廖夫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我感谢你们,与其说是感谢你们在道
  义上的支持,不如说是感谢你们对我们共同的事业的忠诚,还有你们必胜的
  信心。”
  … Page 18…
  沉思片刻,科罗廖夫坚定地说:“我们再进行一次检验飞行。一旦我们
  最后坚信飞船性能绝对可靠,我们就可迈出关键的一步。我和你们都要做好
  准备。”
  1961年3月9日,第四艘飞船开始试验。飞船的降落装置和各个主要系
  统都是重新设计的。飞船上搭载的试验动物有:一只名叫“切尔努什卡”的
  狗,一些老鼠、青蛙、豚鼠和其他生物学研究对象。在绕地球飞行一周之后,
  这只历次发射的飞船中最重的飞船在预定地点安全着陆。
  3月25日,第五艘飞船进入地球轨道。舱内有一只叫“小星星”的小狗。
  这艘飞船飞行了1小时45分。飞船技术设备、性能等再次被证实是良好的。
  根据地面指令,第五艘飞船在预定地区着陆。
  人们都还不知道,此时离加加林开始宇宙之行仅仅剩下18天了。
  在载人飞船发射的前一天夜里,科罗廖夫在白杨林中静谧的小屋里,躺
  在办公室的躺椅上,四周静悄悄的,没有声响,犹如战场上激战前的寂静。
  科罗廖夫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不久前的争论又浮现在眼前:人该不该进入宇
  宙飞行?人能不能在宇宙中飞行?
  许多人害怕迈出这一步。他们提出种种理由来阻止“冒险”:人能否承
  受发射时的超负载,在飞行的最初10分钟内人是否会由于失重而死亡?虽然
  一些动物已经进入宇宙,但是人能够承受太阳和银河辐射吗?降落时失控怎
  么办?座舱漏如何处理?密封航天服出了毛病后果将会如何?
  科罗廖夫坚定不移地认为,人应该有义务进入宇宙。
  1961年4月12日,是载人飞船起飞的日子。航天员加加林站在火箭下,
  向全世界人民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