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世纪史诗      更新:2021-02-21 16:56      字数:5255
  大时速为1000公里。飞机续航时间为30分钟。它可装备两门23毫米口径机
  关炮,备有150发炮弹和一挺机枪。
  科罗廖夫认为,只要必要的条件予以保证,这种火箭截击机可望在短期
  内高效地用于对德作战。但是,由于一连串科罗廖夫无法得知的原因,制造
  这种火箭截击机的设想在当时未能实现。后来,这种类型的飞机终于制造出
  来了,证明了科罗廖夫的设想是完全正确的。另外,能够使科罗廖夫得到安
  慰的是,火箭研究所研制的火箭炮在1941年就装备了部队。苏联人民把这种
  火力猛,威力大,机动性能好,适用于大面积目标射击的火箭炮亲切地称之
  为“喀秋莎”。
  1944年,在远离莫斯科的设计局工作时,科罗廖夫把自己全部的意志、
  力量和知识贡献给了卫国战争。而在难得的短暂时间休息时,科罗廖夫依然
  向往着那最令人神往的事业——冲出大气层、飞向宇宙。科罗廖夫坚信,人
  们总会有一天要飞到火星、金星等星球上去的。科罗廖夫像个孩子似地说:
  “我睡觉也要梦见火箭。”1945年,由于科罗廖夫顺利完成飞机火箭助推器
  的研制工作而荣获第一枚“荣誉”勋章。
  … Page 12…
  四、从洲际导弹到人造地球卫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格局被雅尔塔体系左右,美苏两大国的争夺
  愈演愈烈。美国以拥有核武器相威胁,苏联必须尽快研制出原子弹,打破美
  国的核垄断局面。
  当时,在得到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信任并委以制造火箭和核武器重任的
  人士中有苏军装备部长、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苏联元帅乌斯季
  诺夫,苏联原子科学技术领导人、科学家库尔恰托夫,苏军炮兵司令、炮兵
  主帅沃洛诺夫,苏军炮兵参谋长(后任战略火箭军司令)涅杰林,还有科罗
  廖夫。
  1946年3月,科罗廖夫和一些专家出国考察,了解到德国法西斯分子曾
  使用“V—2”火箭袭击英国的和平城市,非常气愤,也深刻认识到在发展火
  箭科学研究方面“必须走自己的路”。年底,科罗廖夫所在的设计局开始设
  计自控远程火箭。科罗廖夫是这项新兴事业的心脏和灵魂,他把全部精力都
  倾注在这项事业上。
  1947年10月18日,在十月革命30周年前夕,在苏联某地的靶场发射
  了第一枚弹道火箭样机。此后,在科罗廖夫主持下,又进行了多达11次新式
  战略试验火箭的发射。这就为苏联火箭制造的富于成果的阶段奠定了坚实可
  靠的基础。虽然当时火箭的发射重量仅仅几吨,同现代航天火箭发射重量的
  300吨不能同日而语,但它正如科罗廖夫所说:“我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当时发射第一批可控液体燃料远程火箭的靶场上矗立着一座独特的纪念碑
  ——一枚火箭刺向苍穹。这可以说明科罗廖夫和他的伙伴们所从事的工程的
  重要意义。
  在这段时间里,科罗廖夫给他的妻子尼娜·伊万诺芙娜写了许多信,多
  次谈及当时工作的紧张和艰难。科罗廖夫在信中说:“我们的工作困难很多”。
  “我始终在这里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满载而归。”“我
  时常感到困难,……我相信我们的知识和付出的劳动,相信我们会吉星高
  照。”科罗廖夫在给他的妻子的信中流露出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无比热爱之
  情,对事业的成功充满信心。
  正值此时,斯大林接见了一批国务活动家、军事家和科学家。受到邀请
  的有沃罗诺夫、涅杰林、国防部炮兵部长雅可夫列夫、库尔恰托夫和科罗廖
  夫。科罗廖夫、库尔恰托夫和涅杰林汇报了进行研究试验的情况和采取的组
  织、生产和军事措施,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斯大林一直关注着火箭与核后
  盾的研究工作,详细地询问了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并答应帮助解决一些困
  难。
  这次接见非常有戏剧性。10年前曾经被斯大林判为死刑犯、阶下囚的科
  罗廖夫,10年后竟然被斯大林敬为座上宾。这是十分有讽刺性的事情。
  在战后,1946年6月,多级试验火箭进行了试验飞行。1947年9月,在
  进行测试的远程弹道可控火箭上安装了科学仪器。1949年,苏联科学院主席
  团大气上层研究委员会开始工作。从这一年起,就开始了利用发射到110公
  里空中的地球物理火箭对大气上层进行系统的研究。50年代初,苏联同时研
  究了制造自动人造地球卫星的可能性。一些科学家对人进入宇宙的可能性表
  示怀疑,而科罗廖夫则在童年就萌生了这一梦想,经过对火箭研究的长期实
  践,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对此深信不疑,心潮澎湃,兴奋不已。
  … Page 13…
  在这段时间里,科罗廖夫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试验当中去,而且满
  腔热情地在政治方面陶冶自己。
  科罗廖夫在青年时代非常喜欢阅读列宁的著作。列宁的 《论青年》他看
  过多遍。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更是他十分喜爱的。
  他从列宁的著作中吮吸营养,寻找生活和劳动所需要的东西。
  科罗廖夫毕生以领袖为榜样。在他住所的工作室内挂着一幅油画,那是
  列宁冒着暴风雪和生命的危险,避开沙皇的暗探,走在芬兰湾的冰面上的故
  事。科罗廖夫十分钦佩列宁这种钢毅的性格和不畏艰难的精神。他在马列主
  义夜大学考试时,引用了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我在列宁的阳光下清
  洗自己,为的是在革命的大海中继续远航。”科罗廖夫认为,不领会马列主
  义经典著作的精神,就无法生活、斗争和胜利,这就是他为什么在极其紧张
  的创造性劳动的同时,仍然要挤出时间读完马列主义夜大学的原因。
  科罗廖夫在为加入苏联共产党做准备。介绍他入党的是曾经和他一起在
  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共事的波别多诺斯采夫教授。这位教授动情地说:“尽
  管科罗廖夫还没有党证。但是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他实际上是一个不是党
  员的党员。……他提出要我当他的入党介绍人。我非常高兴完成他的请求。”
  另一位入党介绍人是火箭制造业元老伊万·马特维耶维奇·里亚博夫,他在
  许多年之后仍然兴奋不已地说:“直到今天,我为介绍科罗廖夫加入列宁缔
  造的党而感到自豪。科罗廖夫一生是一个高标准的共产党员。”
  1953年7月30日,科罗廖夫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全体党员大会上,党员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了科罗廖夫的发言,大家一
  致同意吸收科罗廖夫为苏共党员。
  当科罗廖夫从老党员手中接过号码为0868375的党证时,他用激动得发
  颤的声音说:“我将永远珍视列宁党的党员称号。”
  这是科罗廖夫人生中的转折点,他从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成长为光荣的共
  产主义战士。
  就在这一年,科罗廖夫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1954年,科罗廖夫向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和苏联科学院分别提出利
  用运载火箭向太空冲击的必要性问题。
  5月26日,科罗廖夫在给苏共中央的信中写道:“目前正在研究的末速
  为7000米/秒的新产品有可能使人造地球卫星于近年内制成。用减少若干有
  效载荷的办法,可使发射卫星所需要的末速达到8000米/秒。”“我认为,
  现在成立一个科研机构,对卫星的初步探索工作以及进一步详细研究与此有
  关的种种问题是适宜的。”
  一年以后,1955年6月25日,科罗廖夫再次提出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的想法,并且补充了人类进行宇宙飞行的设想。他在给苏联科学院提交自己
  研究活动的年度报告中这样写道:“利用火箭飞行器实现超距离和实际上任
  意高度的超高空飞行,在原则上是可行的。目前,制造人造地球卫星和进行
  载人高空飞行研究星际空间的宇宙飞船日趋接近现实。”
  1956年4月,科罗廖夫在全苏大气上层研究会上发言,对制造和发射人
  造地球卫星的可能性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同时他还提出载人飞船飞行的
  问题“越来越成为现实”。
  在苏共和政府的支持下,科罗廖夫和设计局开始集体研究第一代宇航装
  置,并且预定在国际地球物理年即1957年7月至1958年12月发射。苏联政
  … Page 14…
  府决定建立航天火箭发射场。地点选在哈萨克斯坦,离小居民点拜科努尔不
  远的沙漠地区。1955年1月,第一批建设者开进拜科努尔。不论是低达零下
  50度的严寒,还是呼啸的狂风和灼人的酷热,也不论是缺少道路和生活设施
  简陋,都没有难倒工程的建设者。一年半以后,工程竣工了。
  1956年9月25日,科罗廖夫在《人造地球卫星草图设计研究报告提纲》
  中指出:“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工作,无疑是人类在进入太空的路上
  迈出的重要一步。可以肯定,我们正在进入火箭技术的新领域,它关系到星
  际火箭的制造。”
  在一次讨论第一代航天产品时,科罗廖夫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我
  认为,第一颗卫星的外形应当简单而富于表现力,要近似于自然天体。”科
  罗廖夫满怀信心地指出:“在人们的意识中,它将是人类航天时代开始的永
  恒象征。我们不能忽视目前进行的试验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无线电发射机
  应该有这样的波长,让全世界各地的无线电爱好者能够接收到它的信号。重
  要的是,要计算好第一颗卫星的轨道及其光学性质,使地球上所有人能亲眼
  看到它的飞行。”
  科罗廖夫在这次会议上,作了题为 《论在火箭技术领域内齐奥尔科夫斯
  基的科学技术建议的实际意义》的报告,指出齐奥尔科夫斯基研究的多级火
  箭和火箭列车的意义在于“它开辟了飞往宇宙间的航线”。50岁的科罗廖夫
  用加重的语气强调了这句话。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1956年,50岁的科罗廖夫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1957年12月10日,科罗廖夫在《真理报》上撰写文章,谈及美国和苏
  联都在进行用于科学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首批发射试验,而苏联首先能在这
  方面获得成功。他在文章中指出:“苏联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们制造出
  洲际弹道导弹。这是我国火箭制造业以及整个工业的辉煌成就。苏联科学技
  术的高水平发展,各学科的研究所、设计局和企业的精确而有组织的工作保
  证了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
  1957年在苏联航天技术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的一年。1957年在科
  罗廖夫个人历史上也是值得可喜可贺的辉煌的一年。
  8月27日,塔斯社报道:“多级洲际弹道导弹已于日内发射。”“火箭
  试验进展顺利,完全证实计算和所选定的结构是正确的。火箭在前所未有的
  高度上完成了飞行。在短时而远距离的飞行之后,火箭在预定区域降落。”
  在苏联,更不用说在全世界,只有很少数人知道,这枚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
  是科罗廖夫。
  塔斯社同时还报道:“核武器和热核武器(氢武器)也于近期内进行了
  成功的试验。”
  10月4日夜。航天火箭发射场上探照灯灯光闪烁,宇宙火箭直指蓝天,
  雄伟壮观。天幕上群星闪烁,神秘深邃。一声点火令下,航天火箭托举着人
  造卫星划破夜空,直冲苍穹。刹那间,天空中向地面传回航天器的声音:“哔
  噗——哔噗……”
  航天火箭发射场上人群立刻沸腾起来,高呼“呜啦!呜啦!”
  全世界的人们惊奇地获悉: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已进入地球轨道。
  塔斯社向全世界发出振奋人心的报道:“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星际航行
  的道路。”
  稍后,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工人、火箭兵等和所有参加试验的人
  … Page 15…
  聚集在发射场地,自发地组成了群众集会。科罗廖夫登上临时搭成的台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