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世纪史诗      更新:2021-02-21 16:56      字数:5343
  捷潘切诺克一边躲闪着前来祝贺的朋友、设计师和飞行员,一边回答:“这
  和我有什么关系?应当去赞扬科罗廖夫,是他造出了多么棒的飞机啊!滑翔
  机飞行员用它可以学会超级特技飞行。”
  科罗廖夫此时正在构思制造火箭并乘坐它去太空遨游。
  … Page 7…
  二、研制火箭与发动机
  从1927年科罗廖夫大学毕业,到1937年遭到政治迫害止,前后10年间,
  他最先的兴趣在滑翔机方面,而从1930年起,兴趣开始转移到研制火箭与发
  动机,成为科学家和科学研究的组织者,为他后来担任首批可控弹道导弹、
  洲际导弹和航天飞行器以及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总设计师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
  1927年冬季的一天,正在莫斯科读大学的科罗廖夫,在食堂里看到一张
  告示,邀请大学生们去听关于星际航行的讲座。科罗廖夫怀着极大的兴趣走
  进了报告大厅。这次讲座对科罗廖夫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飞向其
  他星球已成为他心目中不可动摇的理想。
  1930年12月12日,曾经幻想借助于火箭征服太空的尼古拉·基里洛维
  奇·费多连科夫在《莫斯科晚报》上刊登了一则不寻常的广告:请所有对星
  际交通问题感兴趣的人士来信联系。对这件事作出反映的有150多人,其中
  有工程师、物理学家、数学家、新闻记者和大中学生,而第一个积极响应此
  创举的则是前苏联科学家、研究星际飞行问题和解决发动机和火箭设计任务
  的伟大倡导者和热心人灿杰尔。
  1931年7月18日,火箭爱好者举行了会议。9月1日至20日,反作用
  运动研究小组成立,它隶属于国防和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中央委员会航空技
  术局。这个研究组第一任领导人是灿杰尔,从1932年7月起,科罗廖夫接替
  了这一职务。当时,这个研究组还缺少拥有必要的优良设备的实验基地,妨
  碍了实验工作的进行。在莫斯科的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的灿杰尔、科罗廖夫、
  吉洪拉沃夫、波别多诺斯采夫等主要成员决定,在研究组内分别组成科研小
  组和设计实验小组。从这一年起,研究小组得到了新的生产场所和必需的设
  备,从8月份起,又得到工农红军军事发明管理局拨给他们的经费。
  科罗廖夫不仅担任了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负责人,而且是军事发明管理
  局技术委员会主席。这两个组织把从事喷气发动机研究工作和愿意为星际飞
  行作准备的人士齐聚在一起,向火箭与发动机的研制进军。
  一个令人难忘的火箭与发动机的研制时代开始了。
  还在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成立以前,灿杰尔曾领导研制了第一台“OP—
  1”型试验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利用汽油和压缩空气作燃料,可产生5公斤推
  力。
  1933年3月,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研制成功第二台喷气发动机“OP—2”
  型,它通过了使用液氧和汽油作燃料的试验,发动机设计推力为50公斤。研
  究小组负责人科罗廖夫认为这台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
  为他要研制一种新式飞机,用新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代替螺旋桨发动机组。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最后他们完成了这一设计,将这种发动机安装在“P
  Π—1”型滑翔机上。
  8月17日,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第一次发射液体燃料火箭。这是苏联第
  一枚液体火箭,重18公斤,从发射至坠落共持续飞行18秒,目测垂直上升
  高度为400米。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负责人、主任工程师科罗廖夫称这次发
  射“对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来说,无疑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天。
  10月31日,国防与劳动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气体动力实验室和反作用
  运动研究小组合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火箭科学研究所,任命克列伊梅诺夫
  … Page 8…
  为所长,科罗廖夫为副所长,主管科研工作,不久便主持研制火箭飞行器。
  这一年,科罗廖夫获得了国防委员会颁发的“积极从事国防工作”奖章。
  对科罗廖夫来讲, 1934年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科罗廖
  夫主持制造了“06/1”飞航式火箭和飞行试验。在这一年,科罗廖夫在首届
  全苏大气层研究会议上作报告,苏联科学院院长卡尔滨斯基和后来接任科学
  院院长的瓦维洛夫院士出席听取他的报告。在这一年,科罗廖夫的第一部著
  作 《大气层中的火箭飞行》出版了,他在书中阐述了有关大气层飞行作用的
  几种设想。
  1935年3月,科罗廖夫在首届全苏应用火箭飞行器研究大气层大会上作
  了题为《载人飞行飞航式火箭》的报告,论证了制造飞航式火箭的必要性。
  他在报告中指出:“飞航式火箭对于研究人的超高空飞行和研究高层大气有
  着重要意义。……必须掌握火箭技术原理,首先达到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的高
  度。”
  科罗廖夫在研制飞航式火箭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能够安装液体燃料火
  箭发动机的滑翔机结构的探索。1934年初,科罗廖夫参加设计双座张臂式单
  翼飞机“CK—09”号即“PΠ—318—1”。 1935年,飞机制造完毕。秋季,
  科罗廖夫亲自作了试飞。该机翼展17米,机翼面积22平方米,每平方米负
  载为20。8公斤。飞机总长为7。33米,起飞重量为660公斤。9月,在第11
  届全苏滑翔机驾驶员代表会上,“CK一09”号为来宾进行了滑翔机表演,得
  到了很高的评价,并博得专家们的称赞。
  科罗廖夫研制火箭飞机的最后决定逐渐成熟了。他与谢金科夫将火箭飞
  机设计方案提交火箭科学研究所技术委员会审查。1936年7月,这一方案得
  到批准,并列为1937年度研究所的主要工作之一。科罗廖夫和他的同事为“P
  Π—218”号飞机提出了四种方案,以便使火箭飞机顺利升空。
  科罗廖夫决定首先制造作为独特的实验室的火箭飞机。他们将“CK—09”
  型滑翔机加以维修和改进,将“OPM—65”型发动机固定在一个特制的架子上,
  将燃料箱安装在飞行员后面副驾驶员的位子上。电瓶装在机身中央。蓄电池
  装在机首。火箭发动机监督表装在一块特制的面板上。
  1937年12月,火箭飞机进行了第一次地面点火试验。后来滑翔机上安
  装了“PДA—1—150”型发动机。从这一时刻起,火箭飞机定名为“PП—318
  —1”型,它具有火箭飞机的全部性能。
  1938年2月,科罗廖夫在题为《火箭飞机的科研工作》的报告中,确认
  这种飞机具有相当大的用途,同时确定了合理使用范围,指出它为歼击一截
  击机的研制和大气层研究,以及超高速动力学实验飞机的设想奠定了科学的
  基础。
  1940年,科罗廖夫关于滑翔机与火箭发动机组合的想法在莫斯科郊外实
  现了。2月28日,试飞员费多罗夫乘上“PП—318—1”型火箭飞机,在“П
  —5”飞机的拖曳下飞上蓝天。爬高以后,滑翔机与拖曳机分离,开始单独飞
  行,时速不超过80公里。上升到2600米高空时,费多罗夫启动发动机,五
  六秒钟后,飞机时速加大到140公里。飞机一直上升到2900米高空。拖曳机
  再也没有办法观察火箭飞机的飞行状况了。就这样,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行
  器首次在苏联完成了自由飞行。火箭飞机实现了科罗廖夫在童年时代就萌生
  的梦想。
  在科罗廖夫主持下研制的飞航式和无翼火箭和在格卢什科主持下,火箭
  … Page 9…
  科学研究所制造的一系列火箭发动机,成为可控弹道导弹以及后来的洲际导
  弹,著名的宇宙飞船的开端和阶梯。
  一个喷气飞行时代,一个具有神奇速度和空前的飞行距离的火箭时代开
  始了。
  … Page 10…
  三、火箭梦之幻
  正当科罗廖夫童年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的时候,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
  发生了,科罗廖夫在这一冤案中险些送命。
  1937年,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运动,使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政治家无端丧失性命,甚至连一些科学家也未能幸免。当时,陆军参谋
  长屠哈切夫斯基被误认为通敌而被立即处决。受他的牵连,著名飞机设计师
  图波列夫被捕,因国家需要飞机而未被处死,囚禁在监狱工厂进行飞机设计。
  当时,科罗廖夫已是火箭主设计师,同样受牵连而被判为死罪,押赴西
  伯利亚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挖掘金矿。图波列夫很赏识科罗廖夫的科学才能
  和组织才干,多次提出请求,使得科罗廖夫得以脱离死牢,转到第4号特种
  监狱,重新开始研制火箭。虽然他们从事的是科研设计工作,但身份仍然是
  囚犯,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工作和住地警卫森严,他们之间不得随意聊天,
  毫无行动自由。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科罗廖夫先后成功地设计了苏联
  第一代导弹和中程导弹,充分表现出为科学而献身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
  在这以后,科罗廖夫担任试验设计局设计师,时间是1938——1942年,
  而1942——1945年任试验设计局副总设计师。
  1938年,科罗廖夫主持“PП—318—1”火箭飞机试验台点火试验。
  1939年,由科罗廖夫设计的“212”地对地飞航式火箭顺利完成飞行。
  1940年,“PП—318—1”火箭飞机完成首次飞行。
  1941年 6月 22日,德国军队侵犯苏联,苏军奋起抵抗。苏德战争爆发。
  眼看自己祖国的土地被法西斯匪徒蹂躏,人民遭受敌人涂炭,科罗廖夫才萌
  生了在原有的飞机上安装喷气发动机作为推进器这一设想,用以加快飞机速
  度。由科罗廖夫担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的试验设计局承担了这一极其重要
  而技术又十分复杂的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任务。
  科罗廖夫不仅组织研制火箭发动机,而且亲自作飞行试验。当把试验设
  计局制造出来的火箭发动机安装在“ПЕ—2”飞机上时,科罗廖夫毅然决然
  地参加随机试飞试验。内行人都懂得,研究所、实验室里算出的数据,提出
  的理论再有把握,再合乎逻辑,也必须经过无数次实践的检验,经过不断修
  正错误后,才可能有成功的把握。装上火箭发动机的飞机在空中会是什么样
  子,谁也说不清楚。在一次调整飞行时,发动机突然发生爆炸,飞机尾翼被
  炸坏,但飞机却安全着陆了。人们认为,这次事故后,科罗廖夫再也不会参
  加试飞了。可是,当他走下飞机时,竟高兴地说:“我好像找到了原因。我
  信任这台发动机。明天再来一次试验。”果然第二天,科罗廖夫又随机试飞
  了一次。
  科罗廖夫表现出来的这种坚毅顽强、勇敢无畏的精神,是令人赞佩的,
  也是每一个致力于科学事业的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
  在科研事业中取得半点成绩。
  1943年10月 10日,装有火箭装置的“ПЕ—2”飞机完成了第一次单
  独飞行。借助喷气发动机,飞机起飞滑跑距离缩短70米,能比其它飞机更快
  地升空。
  从1941年开始,科罗廖夫组织试验设计局研制了“PД—1”、“PД—2”、
  “PД—3”飞机辅助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系列,它们均为自动点火,具有300
  ——900公斤可调推力。
  … Page 11…
  科罗廖夫在设计火箭助推器的同时,还在竭力实现制造火箭飞机的设
  想。1942年12月16日,科罗廖夫在“PД—1”型喷气发动机截击机的设计
  说明书中指出:这种飞机将用于保卫地面目标,以及对敌机进行空战,而且
  也将是对敌坦克、火炮和高炮阵地,以及渡口等地面目标实施突然而迅猛的
  攻击手段。这种火箭截击机,能在两分钟内上升10公里的高空,水平飞行最
  大时速为1000公里。飞机续航时间为30分钟。它可装备两门23毫米口径机
  关炮,备有150发炮弹和一挺机枪。
  科罗廖夫认为,只要必要的条件予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