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世纪史诗      更新:2021-02-21 16:56      字数:5198
  … Page 2…
  科罗谬夫
  … Page 3…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发射成功。这
  在空间技术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大事件。前苏联火箭专家、航天系统总设计
  师科罗廖夫为这次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作出了杰出贡献。
  科罗廖夫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开创了航天时代;研
  制了许多颗开创探索宇宙空间物理特性的卫星,使航天技术进入新时期;实
  现了首次飞向月球,环绕月球飞行,拍摄月球背面照片,开创了探索其它星
  球奥秘的新时期;实现了宇宙飞船和人类首次航天,并且实现了人类进入宇
  宙空间探索,为人类征服宇宙开创先河。
  科罗廖夫将他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科学事业,成为前
  苏联人民最热爱的科学家之一。但是谁曾料到,科罗廖夫是一个曾被斯大林
  判作死刑的苦役犯呢?!
  科罗廖夫一生的成就是卓越的,但他一生的遭遇却是悲惨的。
  … Page 4…
  一、目标是飞向星球
  谢尔盖·巴甫洛维奇·科罗廖夫诞生于俄国旧历1906年12月30日,即
  公元1907年1月12日。他的出生地是距乌克兰首府基辅仅200公里的古城
  日托米尔。科罗廖夫的父亲叫巴威尔·雅科夫列维奇·科罗廖夫,母亲叫玛
  丽娅·尼古拉耶芙娜·巴拉宁娜,他们都是东正教的虔诚教徒。
  科罗廖夫父母的婚姻是由长辈们一手包办的,感情并不融洽。科罗廖夫
  的母亲想为丈夫家生了一个健壮可爱的男孩,夫妻间的感情也许会由此变得
  好一些。然而,她想错了。
  科罗廖夫的父亲巴威尔·雅科夫列维奇是个经历坎坷的人。他出身市民
  阶层,仅仅凭着坚韧不拔和才华出众,才挤进了高等学府。他在日托米尔一
  所中学里任教。在科罗廖夫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举家搬到基辅。就在这个
  时候,科罗廖夫的父母分手了。家庭从此破裂,幼小的科罗廖夫也就失去了
  父爱。他随母亲到外祖父母家居住。
  科罗廖夫在外祖父母家一直长到七八岁。在外祖父母和舅舅们的照料
  下,科罗廖夫学会了认字母,用积木拼单词。科罗廖夫很喜欢学习新知识,
  他有惊人的记忆力。在房客的女教师格林费尔德的教导下,科罗廖夫轻松地
  学会了四则运算,这使女教师格林费尔德非常吃惊和无比高兴。
  科罗廖夫的母亲在故乡考进了女子高级讲习班,在语文系德语—拉丁语
  班毕业。1917年夏天,她母亲带着科罗廖夫来到敖德萨,同他的继父格里戈
  里·米哈伊洛维奇·巴拉宁住在一起。科罗廖夫的继父是搞运输装卸机械化
  的工程师,后来当了电站主任,他家也就搬到了港口的甫拉东诺夫防波堤,
  这是在整个敖德萨也许很难找到比这里风景更美丽的地方。科罗廖夫喜爱那
  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自由翱翔的海鸥,他常常站在海岸边深情地遥望海天一线
  的远方,心潮澎湃不已。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革命洪流波及敖德萨。1918年1月31日,在布
  尔什维克的号召下,人民起来斗争,并由苏维埃控制了这个港口。然而没过
  多久,武装干涉者又在3月里占领了敖德萨。科罗廖夫目睹这座城市在短时
  间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他幼小的心灵和感情随着工人阶级的命运动荡和浮
  沉,就是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挥笔写下了爱国诗篇《俄罗斯》,十分可惜,
  这首诗没有保存下来,但他那赤诚的爱国激情却深深地埋在亲人们的记忆
  里,以致于他的母亲在年过八旬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激动万分。
  1920年2月7日,前苏联红军解放了敖德萨。1922年,科罗廖夫考入建
  筑职业学校。他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爱好也极其广泛。他酷爱数学,成绩
  也很好。他对文学有极大的兴趣,还在上中学时,就入迷地阅读果戈里、叶
  赛宁和普希金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他看了好几遍,对这部文学巨著总是
  赞叹不已。他可以大段大段地背诵托尔斯泰的作品和叶赛宁的诗句。他还读
  过里德、库柏、大仲马等人的作品。同时,他还十分喜欢音乐,能够连续几
  小时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还学了一个冬天的小提琴。这些对他高尚品
  质和优良作风的形成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前苏联的中等教育很重视学生劳动观点和习惯的培养,规定学生必须在
  毕业后参加一定时间的生产劳动,才能获得文凭。科罗廖夫在受中等教育的
  同时,还在职业学校学习瓦工专业,而且已能够上岗工作了。
  儿童是富于幻想的,科罗廖夫更是这样。还在童年时代,人类能够飞行
  … Page 5…
  和我要飞向蓝天的想法已深深地铭记在科罗廖夫的脑海中。科罗廖夫四五岁
  时,常常骑在外祖父的肩上,去看飞行员的飞行技艺表演。科罗廖夫可以长
  时间、目不转睛地盯着飞行天穹的飞机。有一次,科罗廖夫向母亲要两条床
  单,想用床单做成翅膀学飞行。他还认真地对母亲说:“我哪怕是从这个屋
  顶飞到那个屋顶也好。”当母亲告诉他这样的翅膀不能飞行时,他疑惑不解
  地问:“那么鸟是怎么飞起来的呢?”
  1922年,科罗廖夫16岁时,有一天,他和母亲漫步在普希金大街上。
  突然,他向母亲要50戈比,母亲问他作什么用,他认真地说:“我想加入飞
  行协会,要交纳入会会费。”就这样,科罗廖夫迈出了航空飞行的第一步。
  1923年初,航空之友协会诞生了,科罗廖夫成了协会会员,在滑翔运动小组
  参加活动,还经常在工厂里给工人们讲滑翔运动课。同时,他还和大家一起,
  为“敖德萨无产者”号飞机筹措经费,后来,这架飞机编入乌克兰列宁航空
  大队。
  科罗廖夫不仅制造滑翔机,而且还学习飞行。当他把这一消息告诉他母
  亲时,她为儿子的勇敢而感到骄傲,同时也为儿子的命运而担惊害怕。而科
  罗廖夫却像若无其事,真诚地对母亲说:“等我学会了飞行,一定送您到天
  上转一转,在空中看浮云形态各异的无穷变化,那该多么美呀!”
  青年时代的科罗廖夫就渴望制造出他自己设计的滑翔机。然而设计滑翔
  机需要更多更深的知识,他的知识有限,于是他开始自修高等数学,并学会
  了制图。科罗廖夫的继父绘图技艺很高,认为他确实有才能,所以在学习制
  图上给予他很大帮助。
  科罗廖夫下决心做一名航空工程师,为此他准备去莫斯科投考以茹可夫
  斯基名字命名的空军学院。他母亲不了解这个学院培养航空工程师,以为将
  来是当飞行员,她不愿意儿子成为一个军人。科罗廖夫向他母亲详尽地说明
  航空工程师这一职业的重要和光荣,有出息的青年应当努力去做这项工作。
  他母亲又惊又喜地看看科罗廖夫,突然觉得站在自己面前的儿子已经不再是
  一个孩子,而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小伙子。她为自己的儿子有坚定的生活
  目标和正确的人生观而高兴。科罗廖夫望着母亲慈祥的面容,深情地说:“我
  要从事的是合乎实际有益于人民的事业——制造与驾驶飞机和滑翔机。我渴
  望航空知识,而这些知识只能在空军学院学到。”
  他母亲终于支持儿子的想法,并亲自到空军学院去,请求院长收下科罗
  廖夫。但这所学院只招收军衔不低于中尉的军人,这样科罗廖夫遇到了麻烦。
  她请求学院破一次例,并且将她儿子设计滑翔机的证书给院方看,院方表示
  可以考虑,但需要研究一下再决定。
  科罗廖夫的舅舅住在基辅,他来信说,基辅工学院设立了偏重航空专业
  的机械系,科罗廖夫因为过去设计过滑翔机,可以免试入学。就这样,18岁
  的科罗廖夫到基辅工学院机械系学习。1924年11月,茹可夫斯基空军学院
  来了信,通知科罗廖夫已录取为该院学生,然而这个决定太迟了。
  科罗廖夫不愿给舅舅家添麻烦,自己租赁一间房子住。单身一人的大学
  生活是很艰难的,他母亲难以给他足够的经济帮助。于是科罗廖夫到建筑工
  地当临时工,为印刷厂搬运报纸,在电影厂做只有一两句台词的群众演员,
  靠自己的劳动挣得收入来维持大学的学习生活。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科罗廖夫不仅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而且始终
  没有放弃他心爱的滑翔运动事业。1925年夏天,科罗廖夫曾经到制造滑翔教
  … Page 6…
  练机的一个作业班工作。他参加制造的这架教练机要用于飞行。科罗廖夫经
  常连夜工作,有时就睡在车间的刨花堆上过夜。他是多面手,干的活从未返
  工过。科罗廖夫在滑翔机制成后,亲自驾驶它飞上了蓝天。
  1926年,科罗廖夫20岁。科罗廖夫只在基辅工学院的空气动力学班学
  习不到二年,就随父母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空气动力系继
  续他的大学学习。
  1927年,科罗廖夫还在学校读书,但以滑翔机驾驶员的资格参加了全苏
  滑翔比赛。
  1929年,科罗廖夫在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毕业,获得了飞机设计师文
  凭。这一年,在克里米亚举行第六届全苏滑翔机比赛。科罗廖夫与设计师柳
  申合作设计的“科克捷别尔”号滑翔机引起了同行们的注意,因为当时把飞
  机机翼每平方米的重量和负载都很小的结构视为标准样板,而他们设计的飞
  机的负载量大,许多人怀疑它的飞行性能。科罗廖夫驾驶它飞行了4小时19
  分钟。专家们在鉴定书上这样写道:这架飞机具有很大的水平速度,飞行性
  能稳定,尤为重要的是操纵灵便。
  就在这一年,科罗廖夫和他的伙伴们在卡卢加市拜访了齐奥尔科夫斯
  基,这位现代宇宙航行学奠基人热情地接见了这伙年轻人。科罗廖夫异常兴
  奋和激动,满怀信心地宣布:从现在起,我的目标是飞向星球!齐奥尔科夫
  斯基满意地笑了,认真地说:“这是一项艰难的事业。年轻人,相信我这个
  上年纪人的话吧,这项事业需要有知识,要坚毅不拔,也许要付出毕生生命。”
  科罗廖夫坚定地回答:“我不怕困难。”齐奥尔科夫斯基非常高兴,他送给
  科罗廖夫许多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这一次会见在科罗廖夫的心里留下了终生
  难以忘却的记忆,成为鼓舞他征服宇宙的新的起点。
  1930年2月9日,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颁布第45号命令:“确认科罗
  廖夫获得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称号。”同年,科罗廖夫顺利地从航空俱乐部飞
  行员学校毕业,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这一年,在例行的全苏滑翔比赛中,
  科罗廖夫带来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红星”号即“CK—3”新型滑翔机。去年
  的“科克捷别尔”号的机翼每平方米负载达18。8公斤,就曾经引起同行的非
  难,而今年的“红星”号的机翼每平方米负载竟高达22。5公斤以上,因此就
  更招来种种议论,人们普遍怀疑它能否在空中飞翔。10月28日,所有竞赛
  者都作了飞行,唯独“CK—3”滑翔机尚未试飞,静静地停放在机场跑道上。
  这一天的天气时阴时晴,刮着风。科罗廖夫原本打算亲自驾机表演,但他当
  时正卧床生病,需要找一位相信这驾滑翔机性能的飞行员担当此任。当时的
  比赛飞行部主任(后来成为著名试飞员)瓦西里·斯捷潘切诺克毅然地走进
  了这驾滑翔机的驾驶舱。他将滑翔机升到300米高空后,出人意料地向下腑
  冲。人群中响起一片惊叹声。当飞机在距地面仅有100米时又猛地向上拉起,
  接着又重复3次作了聂斯切洛夫筋斗。当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艰难惊险动作
  惊呆未醒之时,滑翔机已平稳地着陆了。这时,机场上响起掌声,人们蜂拥
  地向斯捷潘切诺克表示祝贺。因为无发动机飞机从来没有在飞行中完成过著
  名的聂斯切洛夫筋斗,而“红星”号完成的飞行是浮空飞行史上的创举。斯
  捷潘切诺克一边躲闪着前来祝贺的朋友、设计师和飞行员,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