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7:55      字数:4705
  於是古籍看不懂,没有这个文字的修养。佛经虽然是最浅显的文言文,但是它含义很深。你看看我们讲到这个地方,这才第十卷,《华严经》八十卷,八分之一,我们已经使用了超过一千五百个小时,八分之一。
  看出诸佛如来在虚空法界一切刹土众生做种种示现,这个种种是大无畏。十法界哪个地方佛都去,佛一点障碍都没有。去干什么?去帮助那个地区苦难众生,帮助他觉悟、帮助他离苦得乐。这是示现无畏。这一段我们看二十佛刹围绕,这是最高一层,实际上「积集宝藏香水海」的文只有十八段,缺少两个世界,这是经文传来不足,大意我们已经能看出来了。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七三卷)  2002/10/2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73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八宝庄严海,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积集宝香藏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宝庄严。】
  这是第八个香水海的名称。
  【世界种名普无垢。】
  这个世界种名称很好,普遍无垢。
  【以一切微尘中佛刹神变声为体。】
  这是华严境界,一切微尘中佛刹,前面很少见到。但是在前面我们曾经读到过毛孔、微尘,这其中都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既然有刹土,当然有佛、有菩萨、有众生,普贤菩萨能入。它是以『微尘中佛刹神变声』为教体,它所持的世界也有二十层。我们从最下面这一层看起: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净妙平坦,形如宝身,依一切宝光轮海住。】
  这一句说依住。
  【种种栴檀摩尼真珠云弥覆其上。】
  这世界上空的庄严。
  【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佛号难摧伏无等幢。】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每一海前后都给我们说七桩事情,加上『纯一清净』,八桩事情。当中都省略了,只说世界的名称,如来德号。这个世界『净妙平坦』,「净」是清净,这个世界清净,世界微妙;「平坦」,就像西方极乐世界大地平坦,这是果报。平坦果报的因是什么?清净平等心。由此可知,这个世界一切众生接受如来的教诲,心地清净平等,所以感得的报土有如此的殊胜,跟后面「纯一清净」相应。
  『佛号难摧伏无等幢』,佛在此地教化众生的纲领。「难摧伏」,金刚般若!金刚能摧伏一切物品,一切物不能够摧伏它,所以称之为金刚宝。从这个德号,我们也就能够体会到这个世界,世尊在此地是以般若智慧教化众生。「无等幢」,法幢高显,没有能够跟它相等的。那我们就晓得这在一切法里面是一乘法。这个世界没有三乘,当然更没有五乘佛法;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个世界如是。这个一乘,一佛乘,所以它是法身菩萨居住修行的道场,一真法界。
  我们读这一段经文,特别要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真诚、清净、平等,重要!这个心与一佛乘相应。虽然清净平等不容易,总要认真努力,相似位也不错;相似位都不能成就,观行位总要得到!真诚清净平等觉,能有观行位的功夫,我们求生西方净土,凡圣同居土里面上辈往生。凡圣同居土上辈往生的人,生死就自在了。所谓生死自在,是说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如果这个世间还有可度之缘;换句话说,你还有能够帮助的众生,你可以迟一点到极乐世界去,多用一点时间帮助这些有缘人。什么叫有缘人?听你教导的就是有缘人。你教他,你给他说法,他相信,他能理解,他能依教奉行,这个人跟你叫有缘,你就应当要帮助他。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众生,与你都没有缘,他不相信你;你跟他说法,他不能理解,不生欢喜心,这就是没有缘。没有缘,那就应该早生净土,等到这个世间众生缘成熟了,乘愿再来,这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再看上面一层,第二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炽然妙庄严,佛号莲华慧神通王。】
  佛的德号用「神通王」,我们在前面也曾经读过,这个地方是『莲华慧神通王』。世界的名称也不错,『炽然妙庄严』。「炽然」是非常兴旺的样子,微妙庄严。由此可知,这些世间众生的智慧高、福报大,感得莲华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莲华表清净,清净智慧,这是如来自受用的、自证的;「神通」是他受用,以无量无边的神通方便教化众生。「王」,在此地形容自在。当然如来果地上的六通三明都圆满,究竟圆满,所以没有任何障碍,用王来形容、来比喻。下面再看第三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微妙相轮幢,佛号十方大名称无尽光。】
  这是无尽光佛,教化的『微妙相轮幢』世界,名号意思都很好,使我们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微妙庄严。凡是用「幢」这个字,都是说它的「微妙相轮」。凡是用轮,都是讲教化,法轮常转,说明这个世界佛法的教学非常普遍。这个世界的众生各个都是相好光明,微妙相;我们这个世间常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这个世界,如果经文具足应当也是纯一清净。为什么?从哪里看出它纯一清净?从它的相好光明上看,从果上看。佛的德号『十方大名称无尽光』。「光」表智慧,权实二智无量无边,所以佛的德号十方普闻。「大名称」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知名度高。这样殊胜庄严的世界,这是佛在此地教化的成就,不可思议的成就,所以佛的德号十方普闻。再往上面第四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焰藏摩尼妙庄严,佛号大智慧见闻皆欢喜。】
  这个世界的名号『焰藏』。「焰」是火焰,比喻智慧。『摩尼』,比喻自在如意。摩尼宝是如意宝,能如人意,千变万化。『妙庄严』这是总的形容,这个世界。焰藏是光明,摩尼是如意;焰藏是讲的智慧,摩尼是讲的福报。这个世界的居民福智具足,当然是妙好庄严。世界之所以美好,必然得力於如来教化。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佛佛道同,既然成佛,不论先成佛后成佛,实在讲成佛之后,没有先后,没有早迟,所有一切相对的观念完全没有了,为什么?妄想,都是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佛佛道同,佛的智慧相同、德能相同、相好相同,但是他所教化众生根性不相同。这里面有利根、有钝根,佛经上通常讲上、中、下三根,这是大分;上根里面又有上中下,中根里头也有上中下,下根里面亦复如是。再要细分,一切众生根性无量无边。众生根性不相同,不是佛教学的技巧、教学的方法有优劣,不是!是说众生根性。
  这个世界众生根性利,普遍都利,所以佛以『大智慧』来教导他,一切众生『见闻皆欢喜』,佛门里面常说的「法喜充满」。为什么欢喜?佛所教的真懂,佛所教的你要没有听懂,你怎么会生欢喜心?你能够生欢喜心,肯定你听懂,不但听懂了,你真的接受了。「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才真正能生欢喜心。烦恼消除,智慧现前,那怎么不欢喜!相宗所说的,转识成智;一般大乘教中常讲,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转苦为乐,当然见闻皆欢喜!由此可知,学佛最可贵的是你接触佛法之后,你要会转,你才能够契入境界。你要转先决的条件你要信,深信不疑;你要能够理解,深解义趣;你要发愿,要依教奉行。断烦恼,学法门,度众生,成佛道,真干!法喜充满是性德的流露。再看下面第五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华庄严,佛号无量力最胜智。】
  这个世界名称『妙华庄严』,我们看到「妙华」,就会想到《妙法莲华经》。「华」,菩萨所修的因华。我们净宗同学在日常修行的标准,我们采取了五门功课。第一门,「净业三福」,这是我们修行的根本依。第二,「六和敬」。我们一定要把心量拓开,愿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众生和睦恭敬,要有这样的大心。不能说我住在这个道场,我跟我们道场和敬,别的道场我就跟他不和了,这不是佛教我们六和敬的意思。佛的意思是教导我们,跟遍虚空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心量不能不大。心量不大成就就有限,总得要明白这个道理。
  佛的德号『无量力最胜智』。在这些地方希望诸位要留意,你看看我们读了许许多多诸佛的德号,诸佛德号里头,用智慧用得最多、最普遍。我们学佛决定不能够疏忽了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佛教是智慧的教学,这里面没有迷信。但是佛法里面讲的智慧,跟我们世间人概念当中所想像的不一样。世间人把聪明误认为智慧,佛法里面分得很清楚,智慧跟聪明不一样。世间人聪明,大乘教里面的术语叫「世智辩聪」;世间的知识、辩才、聪明,世间人有,不能说他不聪明,但是可以说他没有智慧。这什么意思?因为聪明跟智慧有时候在外表上看起来非常接近,但是实际上不相同。聪明是阿赖耶识里面种子所生,智慧是真如本性,本来具足的。烦恼、所知这些障碍减少了,智慧就现前。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烦恼障断了,正觉现前,阿罗汉所证的。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你就证得十法界里面菩萨的果位。如果再能够提升,破一品无明,你就超越十法界,你所证得的是正等正觉,这是智慧,这不是世智辩聪。由此可知,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是智慧,从意识里面生的叫世智辩聪。世智辩聪跟佛家讲的智慧源头不一样,好像两条河流一样,发源地不相同。智慧的发源地是真如本性,世智辩聪的发源地是阿赖耶识、第六意识,它怎么会一样?所以世智辩聪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反而障碍佛法。怎么会障碍佛法?它变成所知障,自以为聪明,用他的世智辩聪来批评佛法,来批评神圣的教诲,过失很大。自己障碍自己那情有可原,如果你再影响别人、影响社会,障碍大众,这个罪过就重了。
  孔老夫子曾经做过鲁国的司寇,时间虽然不很长,夫子上任头一桩事情就把少正卯杀了。少正卯犯什么罪?实在讲他没犯什么罪,就是世智辩聪影响社会。他批评圣人的教诲,许多人听了他的话,这个人能言善道,我们一般人讲辩才伶俐,毁谤圣学,影响大众。孔老夫子没有法子,只好把他杀掉。如果在今天这个时代,孔老夫子这个事情就做不成功,现在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法律保障了世智辩聪。从前没有这个法律,毁谤圣贤的教诲,那是很重的罪。今天毁谤佛菩萨、毁谤圣贤,没罪!所以圣贤教诲在这个时代要想能再复兴起来,不容易!只有少数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他能相信,这个相信是过去生中的因深。没有深因,纵然遇到殊胜的缘,他还是不能接受;或者他接受了,不多时日,遇到这些世智辩聪,强词夺理批判圣教,他听听,是还有道理,很容易退心。这个人造的业重,将来的果报生生世世得愚痴报,这是他不明因果,真的是胆大妄为。这个罪,佛在经上讲的,比杀人身命这个罪还重,这叫断众生的法身慧命!他的愚痴果报时间就很长很长,到什么时候他真正忏悔,他才能够再得人身。这些事情,如果佛在经上不给我们做详细说明,我们怎么会知道?
  这个世界佛的德号「无量力」。力,是自性本具的德能,无量无边,我们常讲万德万能;无所不知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无所不能是自性本具的能力;还有一个无尽的相好,都是自性本来具足。诸佛如来在一切世间示现,示现的相种种不同。为什么不同?因不同。因是众生有感佛才有应,感是因,因不一样,佛现的形相也就不相同。佛的示现决定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佛菩萨从来不执著,从来不会起心动念。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处所,做种种示现,我们细心去观察,形相不一样,教化众生方法不一样,但是有一桩事情那是完全一样的,什么事情?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从来没有分别执著过。如果佛示现在世间跟大家和光同尘,他也起心动念了,他马上就堕落变成凡夫,没有这回事情。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跟世间人不同的地方。所以,诸佛菩萨的心永远是寂静的;换句话说,永远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无论在哪里示现,一丝一毫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不慈悲的意念都不会夹杂。所以,他确确实实保持著纯净纯善,这是诸佛、法身菩萨,我们要懂得,我们应当学习。
  我们修行不能说不用功,不能说不努力,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