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指点迷津      更新:2022-06-19 10:09      字数:4748
  的话。每上学时衣装要整齐清洁,体格现出健全的精神。教导行走的仪式,途中见人的礼貌,道路交通的规则,上学下学必向父母敬礼。为父母的无论若何的忙迫,也要应复几句相当的言词。儿童已粗知人情事物,父母要明示教他入学在家的应对进退之礼义。行礼要表示诚敬,说话要慷慨,言词要和蔼,教其处人处事要知合群、爱众、尊长、敬老,或群居或共食当知重礼貌,必要谦恭敬让。每开言,每就座,每起立,都要安祥大方的气度,是皆为人立身之义理,教儿所应习者也。儿童每因反感师长过严的,有苦于功课而自弃的,或被不良儿童诱惑的,所以发现逃学的情形。这虚伪的儿童每日按时离家归家,但是未能上学读书,后被父母察觉三番五次的管束,亦未能改正的很多,究其原因是父母的失教。若父母善于教导,要用提示法,或警惕法,如孟母断机教孟子,孟子自悔,由此发奋终成亚圣;王善人凤老辍耕教国华,国华恐惧,继续入学,现成大名。这是教子的明证。
  有时考试他成绩优劣之后,再示知勤学用功的好处,启发优先之荣誉,落后之可耻,使知前途之远大,后生之可畏,有无可限量的希望和幸福;若无坚诚之恒志,则不得达到圆满的结果。父母关于儿童所注意的事项,对于举止动作、言行、视听、起居、勤勉,一切都应加以范围,要有限制和相当的规律,则儿童自然入于正轨,向前迈进,学业不难成就,人格定然完美,而前途希望是无可限量的。望负斯任者,循循善教之可也。
  儿童教育诗云:
  茫茫陷溺枉心灵,如此娇儿久惯经。
  岂是成人皆善性,总因贤母在家庭。
  附一:四爱浅说
  博爱
  博爱者统乎志界,乃广益之爱也,即圣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之义,虽然也得由近及远,不可背亲向疏,必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之子吾知爱之;人之子,吾岂不爱与!民胞物与,一体同亲,方为大同这现象。
  方今圣贤大开普渡之门,有教无类,一拜门墙,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曲予成全,托起下愚,同归中道,导之以伦理,调和其性情,挽人世之颓风,补天地之正气。此大圣人一片婆心,所谓博爱者也,吾侪宜效法之。
  博爱诗云:
  博爱俨然圣教隆,普天化育沐春风。
  视人子女皆如己,一体亲仁乐大同。
  慈爱
  慈爱者近乎意界,乃对于子女,道义之爱也。在儿童教育之期,即应培养其根本,化其性情,勿俾其有恶劣之沾染、乖张之特性。小儿如小树般能栽培其根,灌溉以水,则枝叶自荣,而花果亦丰矣。培根者,即“君子上达”,乃奉祖先,孝双亲,作善功德也;溉以水者,即明师,施教育,俾其有正当学识知尽伦常也。所以父称为慈者,因为能正小儿之性,教之以道也;母称为悲者,因为能除小儿之苦,养之以法也。在八种福田之中能孝父为种慈田,能孝母为种悲田。所以人能配三才赞化育,悉慈爱之力,宜深思之。
  慈爱诗云:
  义方教子是仁慈,挈领提纲道莫离。
  要使儿童成大器,先从心上启良知。
  疼爱
  疼爱者竟落心界,乃乖情之爱也,即“小人下达”,不以父母为心,竟以儿女为事,不培其根,不作德也;不润以水,不施教也。德不作则根基不牢,教不施则枝叶不茂。欲思子孙扬名显亲,光宗耀祖,不亦难乎!
  慈爱者属阳光,光照万物,故有生发之象,主儿女发达;疼爱者属阴火,火炽万物,故有焦灼之状,主儿女旺。往往见有父母疼爱子女不合中道,在幼稚髫龄,即丰其衣,美其食,娇生惯养,以纵其性,怕儿女受屈,不肯严加教育,以任顽皮,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也,此等子女,有三种坏处,若非夭殇,定然多病,即令长大,亦不成材。为人父母者,宜猛省之。幸勿疼爱可也。
  疼爱诗云:
  疼爱亲心阴火磨,娇生太过失中和。
  伊谁上达培根本,所以人间逆子多。
  溺爱
  溺爱者堕落身界,乃纵欲之爱也。此等人,视他人子女如草芥,见自己子女如宝珠。溺爱之人,不但不孝双亲,并且不济亲友,一切方便不作,片善不修,除子女及产业外,毫无当其意者,因之对于子女溺爱不明,恰如阴水浸物,决无生旺之气;尤惯小儿骂人打人,爱小窃物,任意损坏玩物,糟贱食品,无长无上礼节全失。俗语云: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头顶着怕吓着,口含着怕化了。在幼小之时,他父母即培之以阴,领之以悖理,及至长大,他再近墨者黑,交些坏友,恶习成性,倒行逆施,殃及四方,累及亲友,不守国法,不近人情,使天地伤心,世人切齿;祖宗为之叹息,后嗣遗有灾殃!此皆糊涂父母,溺爱子女之害,宜儆戒之。
  溺爱诗云:
  溺爱因亲理未明,漫云儿女是生成。
  摧伤正气亏天地,只怪源头水不清。
  附二:胎产要言
  凡妇人怀孕,最宜忌欲。严戒房事,则易生易育,且生子性善聪明,而天花胎毒必轻,无抽风疮毒之患;凡妇人之怀姙,其胎动、小产、难产、血崩、血晕、血迷、交骨不开、气脱神昏,一切难疗之症,此皆由胎前犯房事所致。至临产数日前,误犯房事,为害尤烈,必至殒命。其有怀胎犯房事幸未小产者,生子必性恶而淫,胎毒最深,其抽风、胎炼、胎黄、胎热、胎寒、赤游丹毒、麻疹、天花,其毒必重。种种恶疾,皆由怀胎犯房事而然。每见壮年夫妇,生子最易,而多不成立者,大都由斯所致。无人道破,悲夫!
  如新产后,误犯房事,必致妇人血崩等种种难医之病,轻者变成痨瘵疾,重者立刻丧命,且能致夫成病。其深戒之!
  总之,胎前十个月,产后一百天,万不可轻易犯房事,倘一犯之,轻者病,重者死,是自己求之者也。然犯者时候不同,致祸轻重有差。见者各宜深信谨守,勿以片刻之欢,关乎夫妇子母之命也。
  王凤仪《家庭六步教育》浅介
  重视家庭教育    正本清源    造福人类
  按语: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太古的原始时代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人类的道德文明准则与文明框架也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但是,对今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主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取决于人类自身精神文明的道德素质。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类不仅仅要为其自身的幸福而活着,亦应该为整个世界人类而着想。在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重视家庭教育,正本清源,造福人类,并期望达到世界和平”。二十世纪初期我国农民思想家、教育家王凤仪的《家庭六步教育》正是阐述了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关王凤仪先生的事迹,2002年第七期《中国国情国力》杂志有详尽报道。世人称他“善人”,他把自己大半生的精力致力于倡办女义学和研究家庭伦理教育上,真可谓鞠躬尽瘁,令后人敬仰。他研创的《家庭六步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了光辉的一页。笔者在此仅就王凤仪的《家庭六步教育》作一浅介。
  《家庭六步教育》顾名思义,分六个层次:
  一、根本教
  1、根据教育    根本教育,尤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即先天之根本。有夫妇未有子女以前,先须求根本的确立。夫妇为人伦之始,造化之基,男主纲正,其性主动,动而为阳;女主柔和,其性主静,静而为阴。故曰,阴阳合天地气顺,夫妇合子孙必昌,夫妇是子女的根本。当胎儿受孕以前,为父者性情光明,行为正大,为母者性情温柔,贤良贞静。孕儿父母先有道德精神的涵养,纯正善因,固本培元,行先天良好的根本,也即是宁静至善的肥沃土壤,将使孕儿得到良好的根本,必定生贤明俊秀之子。故曰:父母性善,子女性也善;父母性恶,子女性也恶。好似辣椒结子,其味必辣;酸梨结子,其味必酸。又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谚语,有力地说明植物界的遗传性和规律,这是生物之自然,此乃因果之定律。人类为高级动物,也未超出生理因果之外。然欲求示来子女德、智、体的发展,希望成就超群拔萃的人物,非由先天种灵的正气,即宁静至善的土壤。自古圣母皆贤女,恶夫生孽儿。所以,有孟母才有孟子,也说明一母生九子其性各不同。因人有七情六欲的感召,加以环境善恶的变迁,造成的一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原因。由此可知受孕之前,父母性心身的善恶遗传,关系将来子女的性心身的善恶,此乃自然之理。凡家庭间为父母者,对于培根本岂可轻忽,是以根本教育的良否,关系到子女贤愚。夫天地化生万物,各有遗传的本性,绝无差异,是以根本教育为人类生理上的重大问题。
  2、妇德根本    “女子为世界的源头”,“要想世界好,必由女子身上作起”,“女子为未来国民之母,关乎家庭的繁荣,世运兴衰”。有贤女,才能有贤妻良母,有贤妻良母,才能生贤明子女。家庭有贤明子女,就是国家的健全国民,可见妇女的责任重大。这是正本清源的根本问题,王凤仪先生费尽心血兴办女义学,提倡,“妇德女道”,为造成贤妻良母,就是实现“正本清源”,要求妇女立身行道,变化气质。王先生曾言媳妇性如水,意为根,托满家为已任,比作一家的喜星,其寓意很深。若是媳妇生性贤淑,或在母家受过良好教育。结婚后,定然能担当家庭主妇的责任。对妯娌、小姑情感圆融,遵行妇德女道,立孝悌的根本;“意”重诚敬一团和气,雍雍睦睦;性情如水的柔和,能低蔼就下,勤劳工作,随方随圆,又能随遇而安,无忧容无愁色,如水之活泼泼的。这样尽道,尽得圆满尽得真了,便算是妇女的至德,达到坤道,“地宁”的目的,也就是根本教育的善因,将来定生贤孝子女,有功于家邦,功德莫大。例如,以水比喻,污池之水,多生泥鳅、黑鱼,沧浪之水偏生鲫鱼。如清水江流能产金鳞之鲤,汪洋大海涤潜变化蛟龙。这是根本教的铁证,是立身于根本教育的简略说法。
  3、男纲根本    男子一定要明白坤道,本乾道实行纲领之道,是求根本向上的用意。希望将来的贤子女,立后世人根。男女的婚配,不是偶然的,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男子如求得淑女作内助,那是一生的庆幸之事,如遇性情偏假之女、刁愚妇女,不顺清理,不遵妇道。男子绝不能打骂,一定要定住自己的本位,用纲正导入正规,示当然之义理,明夫妇之正谊,为生贤明子女,涵养中天,以培德根。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寓意是说无好后人,败坏祖德那是大事,不是指无儿女的说法。所以,为男子的必须明白三纲之道,明天理、明道理、明情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切记实行,并以身作则,外立德善,内行孝悌,夫义妇自顺,夫妇好和,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将来定生贵子。因此,男人们必作到纲德中正,天清的地步,立根本教育的基础,留贤明子孙。此是男人立身于根本教育之说。二、胎教
  1、胎教意义    胎教是说受孕后,胎儿居母腹中与母体属一脉,经络相关,智愚贤否,实为重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胎教,从涵养自己性情,讲求自己生理,以固卫生的根本。这时,母亲若是时刻心存道德,志在圣贤,定生英俊人才;若心存邪欲,专好奸贪伪诈,必生败子凶徒。胎教的意义,实为“教母”。若真明白胎教的妇女,子正气受孕后,必主敬存诚,举止庄重,为子女良好的基础。如物出于模型,也如成实籽种,播种于肥沃土壤,必达嘉禾丰登之兆。否则,不知改良土壤,绝难发好芽,更无收获之望。
  2、胎教修养
  当怀胎之始,极宜栽培心地,涵养性天。足以耳不听恶声,争吵乱音,不闻是非之语,勿听不吉之言,是守非礼勿听之义,目不视恶色,不看邪僻丑陋,勿视杀害凶暴,不见奇形怪状,是守非礼勿视之义;口不出恶言,不道妄语、绮语、两舌,尤不可讲怪力乱神的故事,是守非礼勿言之义;行必稳,坐必正,寝不侧,立不跸,席不正不坐,是守非礼勿动之义。动容周旋务求中正,喜怒哀乐,宜求中节,整洁衣装,清净屋宇,墙壁上多挂圣贤哲士之像,案头上陈列圣经贤传之书,使孕妇观感而生纯洁高尚的思想,则胎原因之化合,将来产儿必然聪明俊秀,脑力充沛,富子思想,及至成年,定是奇才多能,做国家的栋梁,经邦济世。
  妇女在十月保胎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