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 节
作者:淋雨      更新:2022-05-10 16:13      字数:4792
  三个显贵人物亮相后,跟着登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渺视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犹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司马迁写《史记》常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苏晋耽禅,长期斋戒,但同时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最终往往是“酒”战胜“佛”,因此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描绘完以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酒和诗才。李白嗜酒,醉后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
  “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越发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无所顾忌,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鲜明地刻划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未必是事实,但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知交,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把李白塑造成一个桀骜不驯、毫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并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一路走一路挥毫泼墨。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贵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连饮五斗后才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四座。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突出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准确、严谨。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姡担骸按舜锤瘢拔匏颉!彼诠诺涫柚械娜肥潜鹂嬷鳌!   ?br />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杜甫诗鉴赏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在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年(746)或六年(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都是对李白诗的热情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 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作出的诗,超凡脱俗,无人可及。继而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四句,笔力雄健,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气助词,不但加强了赞美的语气,也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力量。
  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这四句是由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也就是忆人。但作者并不直接忆人,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描绘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但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形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诗人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诗人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只看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所见也只有远处的树色,又自然显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象“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回忆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设想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精雕细琢;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沈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姡А抖乓堋芬跎髦杏镉暗兄ぁ保技奚汀!?br />
  上面将离情渲染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象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惘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以“何时”作诘问语,把渴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
  清代浦起龙说:“ 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接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为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衤及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
  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
  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诗鉴赏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每三朝庆贺,五鼓待漏,靓妆盈巷,蜡炬如昼。”杨国忠于天宝十一年(752)十一月为右相。这首诗当作于十二载春,讽刺了杨家兄妹骄奢荒淫的生活,隐幽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
  这篇歌行的主题思想并不隐晦难懂,但并非直发议论而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诗人描写简短的场面和情节,都采取象《陌上桑》那样一些乐府民歌中所惯常用的正面咏叹方式,笔触精工细腻,着色鲜艳富丽。但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诗人就是在这一本正经的咏叹中,出色地达到了诗歌揭露腐朽、鞭挞邪恶的意旨,获得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诗中首先泛写上巳曲江水边踏青丽人之众多,以及她们意态之娴雅、体态之优美、衣着之华丽。“态浓”八句回环反复,咏叹生情。《杜臆》:“钟云:‘本是风刺,而诗中直叙富丽,若深不容口,妙妙。’又云:‘如此富丽,而一片清明之气行乎其中。’。。‘态浓意远’、‘骨肉匀’,画出一个国色。状姿色曰‘骨肉匀’,状服饰曰‘稳称身’,可谓善于形容。”前人注意到了这诗用工笔彩绘仕女图画法作讽刺画的特色。胡夏客说:“唐宣宗尝语大臣曰:
  ‘玄宗时内府锦袄二,饰以金雀,一自御,一与贵妃;今则卿等家家有之矣,’此诗所云,盖杨氏服拟于宫禁也。”简而言之,见丽人服饰的豪华,见丽人非等闲之辈。写到热闹处,笔锋一转,点出“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于是虢国、秦国(当然还有韩国)三夫人就在众人之内了。浓墨重新地刻绘众丽人,着眼却在三夫人;整个上层贵族骄奢淫佚之颓风见,不讽而讽意见。肴馔讲究色、香、味和器皿的衬托。“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举出一二品名,配以适当颜色,就写出器皿的雅致,肴馔的精美丰盛以及其香、其味来。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缕切纷纶而厌饫久未下箸,足见三夫人的骄贵暴殄。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内廷太监鞚马飞逝而来,却路不动尘,足见其中的规矩与排场!
  皇家气派,毕竟不同寻常。如此煞有介事地派遣太监前来,络绎不绝于途,到底所为何事?原来是奉旨从御厨房里送来珍馐美馔为诸夫人上巳曲江修禊盛筵添菜助兴,头白阿瞒(唐玄宗宫中常自称“阿瞒”)真可谓体贴入微。乐史《杨太真外传》载:“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
  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洽异常。时唯妃女弟秦国夫人端坐观之。
  曲罢,上戏曰:‘阿瞒乐籍,今日幸得供养夫人。请一缠头!’秦国曰:‘岂有大唐天子阿姨,无钱用邪?’遂出三百万为一局焉。”黄门进馔时人皆知,曲罢请赏是宋人传奇,真真假假,两相对照,风流天子精神面貌的猥琐可以想见了。“箫鼓哀吟”、“宾从杂遝”,承上启下,为“后来”者的登场造作声势,烘托气氛。
  而“后来”者鞍马逡巡,无须通报,竟然当轩下马,径入锦茵与三夫人欢会。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白花私通,杨白花惧祸,降梁,改名杨华。胡太后思念他,作《杨白花歌》,有“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之句。“青岛”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唐诗中多用来指“红娘”一类角色。章碣《曲江》诗有“落絮却笼他树白”之句,可见曲江沿岸盛植杨柳。隋唐时期,关中地域气温较高,上巳(阴历三月三日)飘杨花,当属实情。“杨花”二句似赋而实比兴,暗讽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淫乱。乐史《杨太真外传》载:“虢国又与国忠乱焉。略无仪检,每入朝谒,国忠与韩、虢连辔,挥鞭骤马,以为谐谑。从官女监妪百余骑。秉烛如昼,鲜装袨服而行,亦无蒙蔽。”
  既然如此,为什么“先时丞相未至,观者犹得近前,乃其既至,则呵禁赫然”(黄生语),不许旁人围观了呢?为了显示其“炙手可热”权势之烜赫,这固然是个原因,但觥筹交错,酒后耳热,放浪形骸不想让旁人窥见其隐私。青鸟衔去的一方红手帕,就有意无意中暗示了这一点。浦起龙评《丽人行》说:“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此评可谓中肯。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杜甫诗鉴赏
  此诗约作于天宝中作者献赋后。由于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