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节
作者:      更新:2022-04-12 12:00      字数:4853
  瘀生新之功;适用于红斑性肢痛症热痛型。经临床观察45例本病
  患者,均获满意疗效。
  14.忍冬系列方
  Ⅰ方(脾虚血燥型):黄芪、忍冬藤各30g,党参20g,甘草5g,
  当归、牛膝各10g,羌活、独活各6g,赤芍、牡丹皮、白术、茯苓、玄参
  各15g。
  第十章 血管性皮肤病方·539·
  Ⅱ方(风湿热毒型):忍冬藤、石膏各30g,知母、桂枝、连翘各
  9g,白芍、赤芍、桑枝、威灵仙、半枝莲各15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3天为1疗程。其中Ⅰ方有健
  脾养血、凉血祛风、通络止痛之功;Ⅱ方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通
  络止痛之功。
  有报道运用本系列方辨证治疗红斑性肢痛症36例,其中无明
  显诱因者3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者14例,遇月经期发病者
  19例;首发25例,复发11例。结果:痊愈25例,其中脾虚血燥型
  10例,风湿热毒型15例;好转10例,均为脾虚血燥型;无效1例,
  为脾虚血燥型。总有效率97.22%。
  15.辨证二治方
  Ⅰ方:制川乌、炙甘草、麻黄各9g,赤芍、桂枝、当归、独活各
  12g,黄芪15g,桑枝30g。适用于痛痹型:足端呈阵发性刺痛或胀
  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多伴口淡不欲饮,局部皮肤冰冷,无肿胀,
  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紧。
  Ⅱ方:生石膏、忍冬藤、桑枝各30g,知母、桂枝、桃仁、赤芍、汉
  防己、牛膝各12g,甘草9g。适用于热痹型:足端呈阵发性烧灼病
  或刺痛,遇热病甚,得冷则舒,多伴口苦、咽干或痛,患处皮肤潮红、
  发热、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增强,舌苔薄
  黄、舌尖边红或舌红无苔,脉弦数或滑数。
  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下述方法。
  Ⅰ方配合外用红斑Ⅰ号洗方:豨莶草30g,桂枝、当归尾、蕲艾
  叶、防风、苍术,大黄、生姜皮各15g;适量加水,煎汁,趁热浸洗患
  部,每次半小时,每日1~2次。
  Ⅱ方配合外用红斑Ⅱ号洗方:川红花6g,黄柏、苍术、当归尾
  各12g,大黄15g,豨莶草、冬瓜皮、苍耳子各30g;适量加水,煎汁,
  待冷却后浸洗患部,每次半小时,每日1~2次。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红斑肢痛症34例,结果:1次痊愈者15
  ·540·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例;1次症状明显好转,2次痊愈者14例;单用外洗方治疗1次痊
  愈者5例。随访1年均未复发。
  16.辨证三治方
  Ⅰ方:金银花、生地各15g,连翘、当归尾、玄参、丹皮各12g,黄
  芩、赤芍各9g。
  Ⅱ方:黄芩、苍术、连翘、薏苡仁、赤芍、路路通、秦艽各12g,黄
  柏、灵仙、地龙各9g,萆薢15g。
  Ⅲ方:当归尾、赤芍、郁金各15g,生地、川芎、香附、木香、路路
  通各12g,红花、土鳖虫、王不留行各9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并用当归12g,丹参、金铃子
  各9g,生乳香、生没药、玄胡各6g;共研细末,分4次冲服。
  其中Ⅰ方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适用于血热型红斑性
  肢痛症。Ⅱ方有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之功。适用于湿热型红斑性
  肢痛症。Ⅲ方有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适用于瘀滞型红斑性
  肢痛症。
  17.针刺注射法
  选穴:解溪、足三里、合谷、昆仑。方法:以解溪、足三里为主
  穴,以合谷、昆仑为配穴。常规针刺治疗。并配合复方维生素B
  0.5~2ml,穴位注射,每次1~4穴。
  本法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红斑性
  肢痛症18例,结果治愈8例,显著好转6例,好转3例,疗效不明
  显者1例。
  18.系列秘验方
  (1)当归、五灵脂、地龙、赤芍、僵蚕、香附各10g,黄芪、秦艽、
  桑枝各12g,忍冬藤15g,川芎6g,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
  次服。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之功。
  (2)金银花、玄参各60g,当归、紫花地丁各30g,连翘12g,生
  甘草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有活血清热解毒之功。
  第十章 血管性皮肤病方·541·
  (3)柴胡、赤芍、丹皮、紫草、黄芩、生甘草各10g,生地、当归、
  川牛膝各15g,生大黄、乳香、没药各8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
  温服。有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4)黄芪、赤芍、白芍、大枣、鳖甲、丹参各15g,当归、桂枝、茯
  苓、半夏、生姜、地龙、甘草各10g,蜂蜜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
  分次温服。有甘温除热、益气养血通络之功。
  (5)金银花、天花粉、丹皮、路路通、水牛角粉各50g,连翘、公
  英、地丁、川芎、黄芪、丹参各30g,板蓝根、白芷、升麻各20g。每日
  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有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之功。
  (6)当归、黄柏、牛膝各15g,丹皮、赤芍、地龙、威灵仙各12g,
  鸡血藤、丹参各30g,木瓜、忍冬藤各20g,红花10g。每日1剂,水
  煎取汁分次温服。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功。
  (7)生地、丹参、连翘、制鳖甲各30g,赤芍、白芍各24g,当归、
  川芎、制乳香、制没药各15g,干地龙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
  次温服。有清热养阴、活血通络之功。
  ·542·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疾病方
  第十一章 皮肤附属器
  一、脂溢性皮炎方
  脂溢性皮炎系慢性、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未完全清
  楚。好发于头部、眉部、眼睑、鼻唇沟、耳后、前胸及肩胛间等处,重
  者也可侵犯腋窝、乳房下、脐、外阴及肛门。皮损为黄红色斑丘疹
  或斑片,边缘清楚,表面覆油腻性鳞屑或呈灰白色鳞屑,脱屑显著,
  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或脱发等。
  本病西医主要采用一般措施、全身治疗和局部用药等方法。
  中医属“油风”或“白屑风”等范畴。多为气血热盛,或肝热血瘀所
  致。治以凉血消风,疏肝活血为法,常可获较好疗效。下述诸方,
  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祛风换肌汤
  石菖蒲、威灵仙、大胡麻、何首乌、天花粉、苦参、苍术、牛膝各
  10g,当归、川芎、甘草各5g。水煎,每日1剂,每日服3次,饭前
  服。同时配合外用润肤膏(当归12g,紫草3g;麻油炸至药枯,去渣
  加黄蜡15g,再熬成膏,用消毒瓶贮藏备用),外涂患处。
  本方有祛风润燥、清热换肌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干性脂
  溢性皮炎50例,结果治愈37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
  98%。
  第十一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方·545·
  2.清热除湿汤
  黄连5g,黄芩、当归、甘草各20g,连翘、公英、知母、丹皮、生
  地、白芷各15g,升麻10g,石膏30g。水煎内服,每日1剂,每日3
  次,每次服150ml。并配合外用药(地榆、黄芩、甘草、艾叶、丹皮、
  连翘各20g;水煎湿冷敷),每日敷3次,每次30分钟。
  本方有清热除湿、疏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脂溢性
  皮炎45例,结果:大多数患者在用药1周开始见效,显效多在10
  ~15天左右。痊愈35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
  3.凉血清肺汤
  生地、生山楂、虎杖各15g,玄参、川石斛、寒水石、桑白皮各
  12g,生石膏、白花蛇舌草各30g,生甘草3g。皮疹糜烂及伴油腻性
  脱屑者加茵陈、生薏苡仁各15g;鼻翼潮红者加制大黄9g,苦参片
  15g;皮损呈结节囊肿者加益母草15g,莪术12g;大便干结者加全
  瓜蒌12g,枳实9g。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
  每剂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根据症情可以连
  续用3~4个疗程。
  本方有养阴清热之功。适用于脂溢性皮炎、痤疮、酒皶鼻等。
  4.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各适
  量。红斑较甚者加用防风、荆芥;继发感染者加用金银花、菊花;痒
  剧者加用苦参、白鲜皮;皮损局限于下半身者加牛膝、黄柏。水煎,
  分2~3次服,每日1剂,3剂为1疗程。
  本方出自《医方集解》,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有报
  道运用其治疗脂溢性皮炎50例,结果: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
  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有效病例共服药1~4个疗
  程,有效患者经1年余随访,治愈者无复发,显效患者亦未见皮损
  加重情况。
  ·546·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5.薏米野菊汤
  生薏苡仁30g,野菊花、生地、赤石脂各15g,牛蒡子、丹皮各
  10g,荆芥、防风各9g,白矾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
  次温服。
  本方有祛风止痒,健脾利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脂溢性
  皮炎30例,结果痊愈20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86.7%。
  6.全蝎苡仁汤
  全蝎10g,薏苡仁30g,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各9g,茵陈、地
  肤子、白鲜皮、徐长卿、乌梅各15g,蜈蚣2条。每日1剂,水煎取
  汁分次温服,10剂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同时配合外用皮
  炎灵(黄芩、黄柏、苦参各30g,川椒、枯矾、百部各15g;加75%酒
  精500ml,浸泡7天,滤渣取汁外搽患处,糜烂处忌用),每日2~3
  次。忌食辛辣、血腥、酒类之品。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脂溢性皮炎60例,经2~4个疗程后,痊
  愈39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13%。
  7.石膏生地汤
  生石膏、生地各30g,当归、荆芥、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g,蝉
  衣、生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养阴活血、祛风止痒、清热燥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
  疗脂溢性皮炎有较好疗效。
  8.土苓茵陈汤
  土茯苓、茵陈、生薏苡仁、生地各30g,黄芩、茯苓皮、金银花各
  15g,栀子、元参各9g。大便秘结加川军。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
  次温服。
  本方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脂溢性
  皮炎有良效。
  9.祛屑外洗方
  苦参、白鲜皮、土茯苓、大黄、龙胆草、硫黄各30g。上药水煎
  第十一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方·547·
  600ml,外洗患处,分洗2~3次,每日1剂。同时配合内服龙胆泻
  肝丸10g,每日2次。用药7天为1疗程,一般宜连续治疗6~8个
  疗程。
  本方有利湿解毒、活血化瘀、消斑祛屑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
  疗脂溢性皮炎38例,结果临床治愈17例,显效13例,好转6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
  10.川军细辛剂
  川军60g,细辛、山奈各14g,川椒7g,90%酒精600ml,冰片
  2g。将上药共研细末,以酒精浸泡1个月后,过滤;药渣再加酒精
  750ml,浸泡半个月后过滤;前后滤液合并,再加入冰片,瓶装备
  用。使用前用温肥皂水洗净患处,待干后,蘸药液外搽,每日3次。
  有报道运用本搽剂治疗脂溢性皮炎10例,结果均获愈。一般
  药后痒止,3天鳞屑明显减少,15~30天可愈。本药液外搽时,局
  部稍有刺激性疼痛,为正常反应,无需作任何处理。
  11.皮脂酊
  百部、紫草、诃子、楮实叶、水杨酸、石炭酸各适量。百部粗
  粉用70%酸性乙醇浸泡3次,每次24小时,合并浸液,浓缩至
  每ml含2g百部即为百部流浸膏;紫草粗粉用苯提取至几乎无色
  为止,合并苯提取液,蒸发苯,残渣用石油醚洗2次后即得紫草苯
  提取物;诃子、楮实叶用黄酒炒黄后再用70%酒精浸泡3天,浸泡
  液每100ml含诃子、楮叶各20g。将百部流浸膏50ml,紫草苯提
  取物20mg,诃子、楮实叶醇浸液1000ml,充分搅匀,过滤,滤液中
  加入水杨酸100g,石炭酸20g混匀,于玻璃瓶中密闭置于阴凉处
  备用。
  使用时患部用硫黄水(1∶2000)洗净擦干,将皮脂酊涂患处,
  每日3~4次。局部油脂分泌过多者可煎服山楂(山楂30g,煎液
  分数次服)和口服维生素B6(常用量)。1个月为1疗程。
  有报道运用本酊剂治疗脂溢性皮炎30例,结果治愈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