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节
作者:热带雨淋      更新:2021-09-13 06:53      字数:5406
  信的时候,距离越社成立不到一年,不会发生记忆上的差错。
  其四为 《越社丛刊》的影响。1912年2月20日,上海《民声日报》曾
  发表柳亚子的评论云:
  越社为会稽宋紫佩君发起,与南社相犄角,振《风》、《骚》于绝响,追幾、复之芳踪,
  甚盛事也。顷复裒集社友著述,汇为 《越社丛刊》,承以第一集见惠,杚雅扬风,芳馨悱恻,
  足以发扬大汉之天声矣。自建虏兴狱,文献坠地,民国初建,弦诵未遑,得此空谷足音,何快
  如之耶?
  《越社丛刊》是鲁迅手自编辑的,柳亚子的这篇文章也许可以看作是对鲁迅
  文学活动的最早评论吧?
  附一:
  越社成立叙
  陈去病
  风云惨淡之际,脱无人焉,挽狂澜之既倒,作砥柱于中流,则必天倾地圮,人事翻覆,一
  夺乎大中至正之道,而日即于邪,将三纲沦而万物,天下事其尚可为乎?惟夫君子禀百折不
  回之志,婴至艰极钜之任,毅然决然而无所恐怖,于是经历险阻,备诸困阨,而泰乎如履坦夷
  之途,斯其所由回劫运而贻衽席也。孰谓天定胜人而人定不可以胜天哉?盖亦视乎人而已矣。
  挽近以来,中国之变,亦既亟矣。上无道术以速其亡,下亦无所补救以视其亡,而天下因
  益加危。一二君子忧之,思有所藉手以为之援,乃终弗获。遁而之于旷荡之野,莽苍之乡,徒
  以放浪自娱,狂歌痛哭,以遣厥生,而于是大江之南,迄乎南海,有南之社挺焉。其为社也,
  上不系于皇之朝,下不托乎民之野,茫茫葱葱,若凭虚御风,而属乎帝之乡。其社之人也,抑
  ① 《帝国日报》, 1911 年5 月26  日。
  ② 《南社入社书》。
  …  30…
  又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颓乎散乎以自放乎山泽之间,而与古为之徒。故世莫之或闻,
  闻亦以为怪,而弗与之俱。然且植之,且拓之,且响应之,至于声大而洪,而铮,而扇厥风,
  以激荡于浙江之潮,而腾啸乎其东,则翘翘然正吾三千君子欢笑忭舞于会稽之峰,斯越社之雄
  也,亦我南社之所托以为功者也。
  然则越社之成,余又乌可不文以为之庆乎!庸敢陈其鄙陋,为越社勖,且以祈吾南社将由
  越而闽而粤,以迄乎南海之南,北海之北,则天下事倘有济乎,抑又南社之庆也。是为叙。辛
  亥仲春中浣一日吴江陈去病书。
  (《帝国日报》,1911年 5月 26日)
  附二:
  越社简章
  一、本社由南社分设于越,故以越名。
  二、本社以益智辅仁,兼敦友睦任■之风为主义。
  三、品学优长,得社友之介绍者,即可入社。
  四、入社者须由本社发给入社书,依式填送。
  五、入社者应纳入社金一元,纳后即由本社发给收据。
  六、社中设总干事一,总理一切事宜;副干事二,掌一切庶务;总编辑一,总理杂志事宜;
  副编辑二,协理杂志事宜;书记一,掌信件及记事;会计一,掌一切经费。
  七、本社岁刊杂志两期 (另订简章),社友均可投稿,由编辑员选集付梓。
  八、杂志出版后分赠各社友,刊费由社友按月酌捐,每人一角以为常。如愿慨助多金,本
  社尤为欢迎,并将姓氏爵里随时谨登杂志。九、本社遇春秋佳日,即邀同社友择湖山胜地雅集
  二次。如有特别事故须临时集议者,其地址及日期亦由书记预告。
  十、职员每岁一易,雅集时投票公选,有连任者听。
  附则:本章如有未尽完备之处,当雅集时公同修正。
  本社通讯处暂设绍城大路坤记参局
  (《帝国日报》,1911年5月26日)
  …  31…
  叶圣陶与放社
  很多人都知道辛亥革命时期有个文学团体叫南社,知道放社的恐怕就不
  多了。
  1912年9月8日、9日,上海《太平洋报》连载《放社简约》,编者介
  绍说:“叶圣陶、顾颉刚、胡石予诸君在吴门组织放社。”据此可知,叶圣
  陶是放社的主要组织者,《简约》是研究他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资料。
  《简约》共十九条,分“总约”、“入社约”、“金钱约”、“月刊约”
  四大部分。
  “总约”四条。说明社址设于苏州观前洙泗巷梓义公所内,通讯处设于
  濂溪坊四二号叶圣陶宅;社内设编辑室、书报室、艺事室、音乐室、敲棋室、
  游晏室六部。
  “入社约”两条。说明入社须得本社社友二人介绍;须付入社金一元,
  填入社书一纸。
  “金钱约”四条。说明本社社友不纳月费;临时发生事项,社友有捐垫
  费用之义务;“有愿纳本社储蓄金者,尤佩公谊”。
  “月刊约”七条,说明月刊定名为《放社丛刊》,每册约十万字,其内
  容分放社消息、文艺集、文艺专集、美术集、技术集、文艺话、美术话、说
  部、剧部、妇女世界、文美纪事、文美批评、法言、译著、笔记、游记、稗
  乘、通讯、编辑谈、附录等二十一类;非社友著作以“外集”的形式刊出,
  分文艺外集、美术外集、技术外集、杂著、读者俱乐部五类;所有稿件一律
  寄叶圣陶宅;《丛刊》发售股票一种,每股两元,营业赢余后分给红利。
  从《简约》可以看出,放社是个文学团体,但又兼具文艺俱乐部的性质。
  它在介绍社友、交纳入社金、填写入社书、出版“丛刊”等方面都受到南社
  的影响,但又有明显不同。其最重要之点在于《南社丛刻》仅发表中国传统
  的诗、古文、词,而《放社丛刊》则内容广泛,除“文艺”外,还包括美术、
  科学、小说,戏剧、译著等,比之前者,要新鲜、活泼得多。辛亥革命前后,
  文化界弥漫着浓厚的复古主义思潮,《放社简约》表明了叶圣陶等人反其道
  而行之,力图巩固和发展戊戌维新以来新的文化启蒙运动的成果。
  ①
  放社成立于1910年 ,成员除叶圣陶、顾颉刚外,还有王伯祥、吴宾若
  等,当时都是苏州公立第一中学 (草桥中学)的学生。《太平洋报》提到的
  胡石予,名蕴,字介生,南社社员,是该校的国文教师。他可能是后来才参
  加放社的。放社的取名,由白居易的五首《放言》诗而来,意在放言高歌,
  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政治见解。叶圣陶因为诗做得好,被推为盟主。
  最初,放社的活动限于校内,在社会上未发生影响。1912年8月,苏州
  人李二我创办《大声报》,邀请叶圣陶主持文艺栏。叶圣陶接受聘请后,得
  到顾颉刚、王伯祥等人的积极支持,但稿件刊出后,却已面目全非,叶圣陶
  决定辞职。顾颉刚提出:“我等为《大声报》搜罗了丰富的材料,弃置可惜,
  ①
  何不办一个《放社丛刊》?”他说干就干,第二天就起草了与叶圣陶联名的
  宣言书。叶圣陶等人赞同顾颉刚的建议。当时的苏州工党党员袁彬之并提出:
  ① 商金林《叶圣陶年谱》将放社的成立系于1908 年,恐误,此据顾颉刚1912 年8 月17 日所云:“犹记庚
  戌之岁,与伯祥辈结放社于草桥精舍乎?”见 《叶圣陶日记》,《新文学史料》1983 年第4 期,194 页。
  ①
  …  32…
  “该社为极高尚之人所结,均应有极高尚之作为”。他主张立一社址,使社
  友可以在其中“较论文艺,从事美术”,“或则丝竹群陈,风琴间奏,或则
  言笑晏晏,投壶敲棋,至于弄球弹子,阅报读书等事,亦皆为社中之所应有”。
  ②这大概就是《简约》中规定社内除设编辑室外,并设书报、艺事、音乐等室
  的由来。
  根据 《叶圣陶日记》,《放社简约》是叶圣陶、顾颉刚、冯应千三人议
  定的,时在1912年8月22日。八天后《简约》和放社宣言一起印讫。现在
  《简约》已于《太平洋报》发现,不知《宣言》尚存人世否?此外,《放社
  丛刊》是否出版过,该社后来的情况如何,均不得而知,很希望此文能引起
  叶老及有关人士回忆,为研究近代文学史者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
  ② 《叶圣陶日记》,1912 年8 月17 日、22  日,《新文学史料》,1983 年第4 期,194—195 页。
  …  33…
  陈范与 《红楼梦》研究
  提起陈范,人们往往会想起他在清末接办 《苏报》的功绩,但我认为,
  他还是民国初年用民主思想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这一点也不应被忽视。
  陈范,原名彝范,字梦坡,晚年改名蜕,号蜕盦,江苏阳湖(今常州)
  人,  1899年中举,曾任江西铅山知县。后去职,到上海接办《苏报》,延
  聘章士钊为主笔,因为发表了 《驳康有为书》,直斥光绪皇帝为“小丑”,
  又因为介绍邹容的《革命军》,引出了《苏报》案。陈范逃亡日本,会见孙
  中山。后归国被捕,在狱中关了一年多。1910年在长沙参加革命文学团体南
  社。武昌起义后,参加湘桂援鄂联军。1912年到上海任《太平洋报》编辑。
  不久,到北京创办《民主报》。1913年初病逝。
  陈范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有《列〈石头记〉于子部说》、《梦雨
  楼 〈石头记〉总评》、《忆梦楼〈石头记〉泛论》等,其中谈到贾宝玉时,
  曾盛赞他的思想品德,认为“可以为共和国民,可以为共和国务员,可以为
  共和议员,可以为共和大总统”,由此可以推知,他的这些著作当写作或发
  表于“共和肇建”的1912年。
  据陈范说,贾宝玉的言论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批判色彩,“举数千年政治、
  风俗之弊,悉抉无遗”。他曾列举许多例子,认为贾宝玉“论文臣死谏、武
  将死战一节,骂尽无爱国心之一家奴隶;论甄宝玉一节,骂尽无真道德之同
  流合污;论禄蠹则恨人心龌龊也;论八股则恨邪说充塞也;论雨村请见则恨
  交际浮伪也;于秦钟则曰: ‘恨我生于公侯之家,不得早与为友’,恨社会
  不平等也;于贾环则曰: ‘一般兄弟,何必要怕我’,恨家庭不平也;于宝
  琴则曰: ‘原该多疼女孩儿些’,恨男女不平等也;接回迎春之论,恨夫妇
  不平也;与袭人论红衣女子事,恨奴主不平也;闻潇湘鬼哭,则曰: ‘父母
  作主,你休恨我’,叹婚姻不自由;贾政督做时艺,则曰:‘我又不敢驳回’,
  恨言论不自由。至其处处推重女子,亲近女子,则更本意全揭,见得生今之
  世,保存大德,庶几在此,故曰:‘怎么一嫁男人,就变的比男人更可杀’;
  又曰: ‘我生不幸,琼闺绣阁之中,亦染此风’。真有遗世独立之概。”贾
  宝玉是曹雪芹着力塑造的正面人物,他的思想和行为中有许多背逆封建传统
  的民主主义因素。如果我们对照《红楼梦》,检核一下陈范的上述分析,那
  就会发现,它是道出了贾宝玉思想性格的若干特征的。当然,贾宝玉“可以
  为共和国民”以至“可以为共和大总统”是一个荒谬的命题,但这个荒谬命
  题中包含着合理因素,这就是贾宝玉不属于贾政所代表的阶级,而是一个属
  于未来的新人,他的思想行为和辛亥时期的民主思潮有其相通之处。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从有《红楼梦》之日起,
  就有了《红楼梦》研究,也就同时有了对贾宝玉这一艺术典型的分析和评论。
  有人认为这一典型的特征是“痴”,有人赞誉贾宝玉是“圣之情者也”,还
  有人认为这一典型好似“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武陵源百姓”。这些看
  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实在是肤浅得很。戊戌维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