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作者:热带雨淋      更新:2021-09-13 06:53      字数:5387
  无日不与敌方兴亚院及伪新民会在争持磨擦之中”,要求宣告无罪。庭审时,
  法官斥以“身为人师,岂可失节”,同时责问他为何担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常
  委等伪职。据 《申报》报导:周作人“期期艾艾,对答之间颇感尴尬,但仍
  东拉西扯”,最后,“于汗流浃背下狼狈还押”。由于周作人是著名的文化
  人,因此,不少人为他请求轻减。11月16日,首都高等法院判处周作人有
  期徒刑14年。判决后,周作人认为量刑过重,上书自辩称:“虽任伪职,并
  无罪行。”1947年12月,最高法院复判称:“申请人虽因意志薄弱,变节
  附逆,但其所担任之伪职偏重于文化方面,究无重大恶行。”因此改判有期
  徒刑10年。
  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除上述诸人外,被处死刑的重要汉奸还有:伪行政院秘书长陈春圃、宣
  传部长林柏生、内政部长梅思平、陆军部长叶蓬、特工总部主任丁默村、冀
  东防共自治政府主席殷汝耕、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荫泰、间谍金璧辉(川
  岛芳子)等。被判无期徒刑的重要汉奸有:伪行政院秘书长周隆庠、司法院
  长温宗尧、中央党部秘书长罗君强、最高法院院长张韬、华北政务委员会财
  务总署督办汪时璟等。被判有期徒刑的有:伪司法行政部次长汪曼云、考试
  院长江亢虎、教育部长兼外交部长李圣五等。
  总计,至1946年10月,国民政府共起诉汉奸30185人,其中判处死刑
  者369人,判处无期徒刑者979人,有期徒刑者13570人。至1947年底,起
  诉人数增至30828人,科刑人数增至15391人。此外,由于中共统治区也同
  时进行了大量的惩奸活动,因此,实际受到审判和惩处的汉奸将大大超过此
  数。
  中华民族最重气节。自古以来即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说。那些
  横眉怒对外敌,虽粉身碎骨不改丹心的民族英雄们长期受到人们的敬仰,而
  屈身事仇,卖国求荣的败类们则永远被人民唾骂。日寇侵华期间,投敌的汉
  奸们虽情况各异,原因有别,有些人,早年还有过颇为光荣的革命历史,但
  是,他们昧于民族大义,在关系个人出处的大关节上失脚,结果,“立身一
  败,万事瓦裂”。汪精卫、王克敏等虽然幸免刑责,但是,难逃历史的斧钺。
  他们和其他汉奸一起,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页面 89…
  读刘冰回忆后的一点思考
  读了刘冰同志的回忆文章 (载《百年潮》1997年第5、第6期)之后,
  感慨良多。迟群在清华大学作威作福,丑态百出,刘冰等向毛泽东上书反映
  问题,这本是党员的权利,公民的权利。然而上书何其艰难!后果又何其严
  重!
  为了这封信,刘冰等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是在北京卫戍区的招待所
  里定稿的。信写好之后,如何将信送给毛泽东,却成了大难题。寄吧,怕毛
  泽东见不到,更怕落到“四人帮”及其爪牙手里。于是只能找关系,走门路。
  第一封信是通过卫戍部队送到邓小平的家门口,请邓转呈毛泽东的。但第二
  封信,此路就不通了。无法之中只能找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李琦,最后是通
  过胡乔木转呈邓小平,再转呈毛泽东的。不想,他们捅了个大娄子。刘冰等
  受到残酷的批斗不说,转信的邓小平也因此遭殃,再一次下台,差一点儿“永
  世不得翻身”。
  此类因上书而招来横祸的事,似乎还不是个别的。回想建国初期,胡风
  上书中央,对文艺工作提了些意见,结果不仅挨了批,而且问题的性质迅速
  升级,搞成了“胡风反革命集团”,其后是下狱、判刑,蒙冤受难多年。彭
  德怀因为看到了一些“大跃进”的问题,上书说了点实话,结果也是挨批,
  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一个莫须有的“军事俱乐部”的头子,结局也
  是很悲惨的。其他更多的事例,就不想也不便再举了。
  如果一个公民、一个党员连上书、转信的权利都没有,那么,民主何在?
  宪法和党章中那些有关发扬民主的煌煌条规,岂不成了具文!
  有幸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民主问题已经日渐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
  视。十五大前夕,江泽民同志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说:“在长期的革命和建
  设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共识,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深刻表述的: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华社北京1997
  年8月28日电)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重申了上述观点,并且明确
  宣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善
  哉斯言!美哉斯言!社会主义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人民自然应该拥
  有管理国家、参政议政的充分权利,党和政府也应该为人民管理国家、参政
  议政铺设多条渠道,并切实保证这些渠道的畅通。这是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
  制度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当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学习
  了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以后,我想,是不是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理
  解:没有民主,就不是社会主义!
  … 页面 90…
  说文篇
  … 页面 91…
  李白最佩服的诗人
  一
  前代诗人,李白没有几个佩服的,但是他却经常称道当过宣城太守的南
  齐诗人谢脁。其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云: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眼中稀”,是说眼中没有几个人。谢玄晖,就是谢脁。“澄江静如练”
  是谢脁的一句诗,这句诗,使得李白对他一忆、再忆,长忆不已。
  还是在月下,李白泛舟独酌,又想起了谢脁,作诗云:“独酌板桥浦,
  古人谁可征?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还有一次,李白在宣城谢脁楼宴别一位朋友,谈起汉魏以来的诗坛,一
  时兴起,作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里的小谢,指的也
  是谢脁。
  谢脁楼,又称谢公楼、北楼、叠嶂楼,宣城名胜。李白一登、再登不已,
  他的集子中还有一首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云:“江城如画里,山晚望
  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此外,李白还到过谢脁在宣城的住所,面对荒庭衰草,废井苍苔,写过
  一首《谢公宅》,同样表现出对谢脁的崇敬之情。
  在李白的集子中,怀念谢脁,赞美谢脁的诗还有:“三山怀谢脁,水澹
  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由于李白对谢脁的一再推崇,所以清人王渔洋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论诗绝句》)。
  谢脁诗确有其出色之处。
  二
  谢脁最善于写景。如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 《游东田》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读了这样的诗,你能不被江南春色所吸引吗?
  又如:
  轻云霁广甸,微风散清漪。连连绝雁举,眇眇清烟移。
  —— 《奉和随王殿下之十一》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 《高斋视事》
  读了这样的诗,你能不被秋之神、冬之韵所感染吗?
  谢脁笔下的自然是多姿多彩的。“云生满池榭,中月悬高城。”“露湿
  寒塘草,月映清淮流。”这里的境界是幽静、娴雅的。“四面寒飚举,千里
  白云来。”“红尘朝夜合,黄沙万里昏。”这里的境界是雄伟、豪壮的。“花
  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香风蕊上发,好鸟叶间鸣。”这里的境界是纤
  细、柔和的。
  … 页面 92…
  清人方东树云:“元(玄)晖诗如花之初放,月之初盈,骀荡之情,圆
  满之辉,令人魂醉。”信然。
  三
  谢脁善于“出景”,或曰善于构图。平常的自然,经过谢脁的剪裁、排
  列,就成了一幅绝妙画图。如:“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远山本是常
  见景,然而诗人让你从窗中望出,就像为它镶上了镜框。“云端楚山见,林
  表吴岫微。”楚山、吴岫都是美丽的,然而,却隐藏在飘渺的云团和疏密有
  间的树杪中,使人有分外妖娆之感。
  后代的诗人都向谢脁学习过“出景”法。孟浩然诗云:“枕席琴书满,
  褰帷远岫连。”李白诗云:“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王维诗云:“林
  疏远村出,野旷寒山静。”从这些地方,你不是可以感到谢脁的影响吗?
  白居易诗云:“谢玄晖没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间。无复新诗题壁上,
  虚教远岫列窗间。” (《宣城崔大夫以近诗见示,吟讽之下,喜成长句寄题
  郡斋》),可见,谢脁的“窗中列远岫”给白居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钟嵘在 《诗品》中批评谢脁,说他“微伤细密”。其实,这正是谢脁的
  优点。惟其细密,始能刻画入神,引人入胜。陆时雍说:“若情事关生,形
  神相配,虽秋毫毕具,愈见精奇。”
  还是让我们再来读谢脁诗吧!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这里,诗人将太阳照在江面上的晶莹闪
  烁的景象以及绿意可掬、欣欣向荣的野草表现得那样逼真、生动,恰是不可
  移易一字。其他如:“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新萍时合水,弱草末
  胜风”等,处处可以见到谢脁体物之精,状物之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
  “美是生活。”“凡是独自表现生活或使人忆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正
  因为谢脁对于自然能刻画入神,表现它的千姿百态,因而就能启发我们的想
  像,使我们“忆起生活”,沉浸到一个丰富、美丽、多彩的大自然中去。
  五
  在谢脁的许多诗里,写景和写人是统一的,写景是为了写人,特别是人
  的感情。如: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急。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玉阶怨》)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竭。 (《王孙游》)前首写秋夜,
  后首写春日。它们都将主人公安置于一个特征鲜明的典型环境中,从而加强
  和烘托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发展。在这里,诗人的天才就在于给出了“对于某
  种场合是最鲜明和最有效的东西” (歌德)。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同王主簿有所思》)
  这里,诗人并没有着力写主人公怎样惆怅、焦急,只是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月
  出行人稀”的图画,而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也就通过这幅图画展现了
  出来。它的妙处就在于言不及情,而情自在于其中,具有使你反复玩味、兴
  致无穷的艺术魅力。又如: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前人对它的评价简直高极了。王夫之说:“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
  六
  李白之前,萧衍曾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李白同时,杜甫也
  很佩服谢脁。他在《寄岑嘉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