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节
作者:热带雨淋      更新:2021-09-13 06:53      字数:5073
  以蒋经国交换牛兰夫妇,这一主意显然来自莫斯科。牛兰夫妇被捕后,
  莫斯科不仅动员了许多国际知名人士出面营救,而且愿意以蒋经国交换,这
  一事实说明牛兰夫妇在共产国际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一条件通过
  宋庆龄提出,也显示出宋和莫斯科方面的密切关系。有材料说,宋庆龄是共
  产国际发展的秘密党员,这是可能的。
  蒋介石虽然拒绝了宋庆龄交换的建议,但是,他还是希望蒋经国能够回
  来,也相信能够回来。1934年2月13日日记云:“今日者母亡家破,子散
  国危。若不奋勉,何以对先人?何以见后嗣,勉之!”同年7月7日,和宋
  美龄谈到自己死后的家事,立下遗嘱说:“余死后经国与纬国两儿皆须听从
  其母美龄之教训。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不能有第二人为
  母也。”8月15日日记云:“近日病中,想念两儿更切,甚望其能继余之业
  也。”可见,蒋介石虽然作了蒋经国在苏联被杀的最坏思想准备,但并不相
  信苏联会这么做。
  当时,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威胁下,中苏开始接近。蒋介石一面指令颜
  惠庆、顾维钧、王宠惠等与苏联谈判。企图恢复邦交,一面通过外交途径争
  取让蒋经国回归。1934年9月2日日记云:“与颜、顾、王等谈外交方针渐
  定,彼等或较谅解。经国回家事,亦正式交涉。此二事能得一结果,则努力
  之效渐见。”同月9日,蒋介石与宋美龄游览江西石钟山,想起当年苏轼携
  带儿子苏迈同游的情景,不禁感叹经国、纬国的不能随游。同年12月,蒋介
  石从苏方得到消息,蒋经国不愿回国,蒋介石一面感叹“俄寇之诈伪未已”,
  一面则自觉“泰然自若”。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此家难,能以一笑置之,
  自以为有进步也。”1937年3月,随着中苏关系的进一步缓解与和好,蒋经
  国终于携妻儿返国。
  蒋经国回来了,牛兰夫妇却仍然关在国民党的监狱里。
  1932年7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审讯牛兰。7月2日,
  牛兰以绝食相抗。11日,宋庆龄偕同牛兰夫妇的辩护律师陈瑛意到江宁地方
  法院看守所探视牛兰夫妇,劝他们进食。同日。与蔡元培、杨杏佛、斯诺等
  组织牛兰夫妇上海营救委员会,宋庆龄任主席。其英文宣言称:“我侪与欧
  … 页面 77…
  美各国之著作家、医学家、法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及政治家,凡
  关心牛兰案者,共同联络,为人道正义及不可侵犯之政治自由权,而请求应
  准牛兰夫妇之请求,将案移沪,或将其全部释放。此种请求须立时应允。今
  日为牛兰夫妇在南京绝食之第十日,世界最高思想所系之二人之生命,国民
  政府视之如儿戏;牛兰夫妇果因绝食而死,任何歉意,任何理解,皆不能涤
  此污点。我侪欣然与世界营救总会合作,以达成功。”12日,宋庆龄亲自找
  汪精卫和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长罗文干交涉。17日,由宋庆龄、蔡元培具保,
  国民党司法当局允许牛兰夫妇到南京鼓楼医院就医,牛兰夫妇同意停止绝
  食。8月19日,江苏高等法院判处牛兰夫妇死刑,不久改判无期徒刑。1933
  年4月5日,宋庆龄与杨杏佛、沈钧儒等到江苏第一监狱,探望牛兰夫妇,
  询问在狱中生活情形。12月,牛兰夫妇再次绝食,30日,宋庆龄致电汪精卫、
  居正、罗文干等,要求立即释放牛兰夫妇。次年1月12日,因坚持绝食的牛
  兰夫妇已濒临死亡边缘,宋庆龄再次致电汪精卫等,重申前项要求。电称:
  “君等若始终不欲牛兰夫妇复食,不应允渠等之要求,则全世界革命舆论、
  自由主义舆论皆将指牛兰夫妇之死为国民党所预谋杀害,皆将指此种谋杀仅
  与希特勒式之野蛮残酷差可比拟。”电发,没有任何反应。同年3月,鲁迅
  在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中感叹说:“牛兰夫妇,作为赤化宣传者而
  关在南京的监狱里,也绝食了三四回了,可是什么效力也没有。”直到1937
  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牛兰夫妇才得以乘乱越狱。
  可见,蒋介石始终没有同意莫斯科方面通过宋庆龄提出的以蒋经国作为
  交换的条件。
  … 页面 78…
  日本侵华时期的“桐工作”
  日本侵华时期,曾多次对蒋介石集团进行诱降活动,其中一项被称为“桐
  工作”。
  1939年11月,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任命铃木卓尔中佐驻扎香港,
  策划建立一条与重庆国民政府的联络线。当时,宋子文的胞弟宋子良担任西
  南运输公司董事长,常驻香港,12月中旬,铃木通过香港大学教授张治平的
  斡旋,要求与宋子良见面,宋以“无权对日进行交涉”为理由拒绝。但是到
  了下旬,宋子良却又主动要求会面。12月27日,铃木与自称是宋子良的人
  会见,宋传达了重庆方面关于收拾时局的意见,其主要内容为:“日本若尊
  重中国的名誉和主权,就准备和日本和谈”;“在谈判前休战,希望日本方
  面提出撤兵的保证”;“请日本相信国民政府会镇压共产党的抗日行动”。
  1940年1月22日,两人第二次会见,宋强调:“与其说是通过其兄宋子文,
  毋宁说是通过其胞姐宋美龄经常获得接近蒋介石的机会。”他表示,将于两
  三周后赴重庆,如有须向蒋介石传达的事项,愿转告。2月3日,第三次会
  见。其后,宋返回重庆向蒋介石及宋美龄汇报。7日,蒋介石召开国防会议。
  9日,宋返回香港,通知铃木:重庆政府决定派出代表或蒋介石最亲信的人
  物。14日,铃木、今井武夫与宋子良、张治平会见,双方一致同意,在派遣
  正式代表之前,首先在香港召开圆桌会议。宋子良并称,宋美龄预定来港从
  侧面给予协助。
  3月5日,宋美龄到港。7日至10日,圆桌会议在香港东肥洋行二楼举
  行。日方出席者为铃木、今井及臼井茂树;中国方面出席者为宋子良,重庆
  行营参谋处副处长、陆军中将陈超霖,原驻德参事、最高国防会议主任秘书
  章友三,候补代表、侍从室副主任张汉年,联络员张治平。陈超霖在发言中
  传达了蒋介石的三点指示: (一)必须取得日本撤兵的保证;(二)明确日
  本方面的和平条件;(三)会谈要在绝密中进行。日本方面则说明了所谓“善
  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要求重庆政府承认“满洲
  国”,放弃抗日容共政策,缔结防共协定,允许日军在华北驻兵。讨论中,
  重庆方面曾提出八条“和平意见”,其第一条为:“关于满洲问题,中国在
  原则上同意考虑,但方式如何另行商议之。”其第二条为:“关于中国放弃
  抗日容共政策问题,乃和平协定后中国所取之必然步骤。”其第三条为:“关
  于共同防共问题,原则上同意,但军事秘密协定在和平恢复后秘密协议之。”
  会议未能取得一致意见。3月24日,重庆方面通知铃木:关于承认“满洲国”
  问题,政府内部意见分歧,形成对立,很难作出决定。
  5月中旬,宋美龄再次来港。同时,应宋子良要求,双方于13日起再次
  举行预备会议,地点改为九龙半岛旅馆的243号房间。章友三提出:承认“满
  洲国”问题与部分日军驻兵问题暂作悬案,留在实现和平后再议。其间,宋
  子良并邀约今井武夫在香港海面划着小艇会谈。宋子良称:“蒋委员长内心
  希望和平确属事实”,“对共产党,如果秘密会谈一旦达成协议,当然要进
  行讨伐。而且,讨伐计划业已制订,如可能的话,希望在7月以前就实行”。
  由于日方无人认识宋子良,在会谈中,铃木曾从门锁洞孔偷拍了宋的照
  片,交由今井武夫带回南京,给周佛海、陈公博等人审议。结果,周说像,
  陈说不像,无法确定。
  九龙半岛旅馆会谈后,宋、章一度返回重庆。6月4日,双方在澳门继
  … 页面 79…
  续举行预备会议,争论的中心问题仍然是“满洲国”和日军在中国驻兵问题。
  章友三表示:“满洲国”在目前形势下“绝对难以承认”;“防共驻兵问题”
  只能达到“默契”的程度。他并称:“有汪无蒋,有汪无和平”,要求日本
  令汪出国或退隐。对此,日方表示,“蒋汪同为中国人,无不能合作的理由”。
  6月6日,双方一致同意,由中国派遣军总谋谋长坂垣征四郎与蒋介石、汪
  精卫三人进行会谈。7月22日,双方于香港交换备忘录,决定于8月上旬在
  长沙由坂垣与蒋介石商谈停战问题。
  但是,也就在同一天,近卫文麿第二次组阁。1938年1月,近卫曾经发
  表过“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随着近卫的第二次登台,重庆政府的
  态度却突然强硬起来。7月31日,重庆方面要求日方以某种方式撤销“不以
  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同时要求废除日、汪之间的条约,在长沙会谈时
  不要触及蒋汪合作问题。8月22日,近卫致函蒋介石,表示深信坂、蒋会见
  “当能确立调整两国邦交之基础”。同时,坂垣也亲笔写信,表示对蒋汪合
  作问题“应有提出善意的建议的机会”。9月17日,宋子良自重庆回香港,
  传达重庆首脑会议决定,由于“满洲国”问题及日军部分驻兵问题双方不能
  取得一致意见,“目前不应马上举行长沙会谈”。他并称:“人们议论纷纷,
  中国的抗战力量还很强,今天没有必要谋求屈服性的和平。”9月19日,西
  尾寿造接受坂垣意见,暂时结束“桐工作”。10月,参谋本部新任参谋总长
  杉山元命令,在中国派遣军中所进行的停战和平谈判事宜一概停止。外相松
  冈洋右等决定,今后由日本政府直接对重庆政府谈判。
  11月16日,蒋介石向日人头山满、萱野长知致意称:
  宋子良以运输事务抵香港之日,宫崎、今井代表坂垣将军,约其晤谈,并提交子良以中日
  二国之和平条件,子良据以为报。当即电质子良,以何资格见坂垣之代表,及根据何种机关之
  命令,以接受坂垣将军之中日二国之和平条件。讵知子良接电,惧而避之美国。旋以该条件甚
  为苛细,想坂垣将军畅晓军事,明察世局,必不提出中日二国不能相安之苛细条件,该条件或
  系一二军人之私见,遂不予子良以深究。
  蒋介石的这段话只有一点是真实的,即日方所提条件过于“苛细”,他不能
  接受。其他则都是假话。所谓“宋子良”云云,其实是戴笠领导下的蓝衣社
  特务曾广,这一点,今井武夫直到1945年才弄清楚。
  … 页面 80…
  到底是谁毒死了章亚若?
  章亚若是蒋经国在赣南时期的情妇,为了避人耳目,1942年自赣州躲到
  桂林,为蒋经国生过一对双胞胎,但不久就因病住院,猝然死亡。关于她的
  死因,有三种说法,一是急病而死,一是自杀,一是死于中毒。其中,以中
  毒说占优势,但到底是怎样死的,凶手是谁,一直没有定论。最近,这一问
  题有了重要突破。
  1989年5月,原蒋经国的机要秘书漆高儒在台湾《传记文学》发表《我
  所知道的蒋经国与章亚若的爱情故事》,其后又在该刊1990年4月号发表《章
  亚若死因大白》。二文透露:章亚若生产之后,蒋经国的另一个秘书黄中美
  到漆处表示:“章亚若在桂林太招摇了,本来该在桂林隐藏的,不可对外,
  如今参加很多社交应酬,完全以专员夫人自居,这样,将妨碍经国兄的前途,
  委员长知道了,也是不得了的事。我为专员的前途着想,只有把她干掉。”
  并称:“经国兄的政治前途,重于一条女人的生命。”不久,章亚若就突然
  死在桂林。漆高儒称:“到底黄中美秘书如何置章亚若于死地,我是不知道
  的。”漆猜想:黄采取了“先斩后奏”的方式,事后报告了蒋经国,蒋对黄
  很不满意,此后黄即下落不明,没有再来过专员公署。云云。
  漆高儒之外,《联合报》记者周玉蔻在《谁杀了章亚若?》一书中提出:
  1942年5月、6月间,有两位在赣州专员公署做事的秘书级人员到桂林,与
  徐君虎商量,想借一辆车子,载章亚若出游,路经山崖时将她推下去,因徐
  君虎反对未成。其后,章亚若参加邱昌渭家的一次家宴,午夜返家后,腹痛
  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