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9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5      字数:4775
  (8)姜片虫病的防治。
  秋天之所以要提出防治姜片虫病,是由于本病的感染多发生在秋季。姜片虫成虫长约3~7厘米,宽12厘米。活时呈肉红色,形似姜片。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等,重者可发生贫血、浮肿和发育障碍等。由于姜片虫病是由生食菱角、荸荠等而感染,因此本病的感染大多发生在秋季这类食物的收获期。特别是在采摘时边采边吃而获得感染的机会更多。对于重症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支持治疗,改善营养和纠正贫血、然后再予驱虫。驱虫药有硫双二氯酚、六氯对二甲苯等。
  本病预防的关键是提倡尽量不生吃菱角、荸荠、莲藕,也不要用牙齿啃皮。在生吃时一定要充分洗擦,并用开水烫泡几分钟或在阳光下晒过一天时才吃用。要讲究卫生,不喝生水,接触过水生植物或污水时要洗干净手,防止囊蚴污染。(9)秋季防病要灭蚊。
  这是由于蚊子是疟疾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特别是初秋时节,是蚊子活动的“旺季”,也是发生疟疾的高峰季节。对于蚊子来说,其孳生最理想的场所是死水潭、沟、秋季从湿热多雨的夏季过度而来,有不少地方低洼,造成积水不流,成为一潭死水,非常有利于蚊子繁殖。蚊子成为成虫前的卵、幼虫、蛹等三个生活阶段,都离不开有死水的场所。
  蚊的种类繁多,全世界共有2000多种。蚊虫喜欢吸血,但只是雌蚊吸血。蚊子不喜欢强光,白天一般不敢出来活动,但一到黄昏时刻,它就从阴暗的角落里,成群结队地飞出来寻找目标,轻轻地停在人们的皮肤上作祟。由于经蚊子传播的疾病较多,故要重视灭蚊工作。一般他说,消灭蚊虫最有效的方法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房前屋时和室内的积水,特别是不流通的沟渠,要及时疏通。对于能够消灭蚊虫的燕子、蝙蝠、晴蜒、青蛙要加以保护,让它们担负起消灭蚊子的重任。教你七招秋季养生法
  其他 中医养生 第五招:穿明亮衣服
  有种说法,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这是延伸自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黑”再对应“肝心脾肺肾”)。
  然而中医师有另番诠释。
  “秋与白,有点穿凿附会,”尤其白色食物多偏寒凉,像白菜、萝卜这类,“吃吃当然不错,可是如果属于过敏体质,会愈吃愈严重。”显见中医理论绝非一板一眼,必须适个别体质而异。
  另外秋天万物枯败,充满萧瑟肃杀气氛,情绪容易受影响。五行中既然秋天对应白色,代表清爽、明亮,表示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让心情更愉悦轻快,别人看起来也较有生气,不致死气沉沉。
  第六招:强身健肺养生功
  秋气通肺,秋燥易伤肺,因此秋天首当保养肺脏,以下介绍两种养肺功法。
  高甩兼容法
  功效:能扩展心、肺脉及肝、脾、胃功能,有助于神智清明,身体轻盈灵活。
  步骤:1。眼神平视,吸气,两手顺势甩高过头,身体向上挺拔。
  2。吐气放松,两手平均朝身后下甩。
  3。如此来回运作,连续约十分钟。
  嘶泄肺盛法
  功效:能帮助情绪内敛、收摄平和。
  步骤:1。两脚平行与肩同宽。
  2。吸气时手心上捧,顺势在胸前翻掌,掌心朝外。
  3。呈“嘶”字口形不发出声音,缓缓吐气,两手向两侧平推伸直,然后慢慢放松。
  4。两手放下,身形回正。
  第七招:秋季养生食谱
  a。润肤止痒粥
  b。清蒸鲈鱼
  c。滋阴银耳羹
  d。秋季养生茶:桑菊茶中医养生防病观点ABC 其他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巳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主食不足头发易掉
  其他 中医养生 不吃主食(大米、小麦等五谷)会伤脾胃且会伤肝肾。
  头发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主要有赖于肾脏精气之充衰及肝脏血液的滋养,故“发为血之余”,青壮年时肝气血充盈,故头发长得快而光泽荣华,年老体衰则精血多虚弱,毛发亦变白而枯落,此乃新陈代谢之客观规律。
  但未老先衰,发脱早白,则主要是肝肾中精血不足所致,中医术语称肝肾阴虚,这直接原因是脾胃提供的主食营养不足所造成的。从现代医学看,粮食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各种维生素,是人类最基本最主要的营养源,故其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专家:秋燥养肺首选果蔬
  其他 中医养生
  立秋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但天气依然燥热,许多人出现“秋燥”症状。祖国医学认为,“燥”是秋之主气,也是致病的“六淫”之一;燥为秋邪,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因此秋季应注意食疗以润肺、护肺。
  专家认为:秋燥养肺、果蔬为先!
  1.梨:富含水分和多种营养素,有清痰止咳、清心润肺、解毒利尿及除风热、止烦渴和清热降火等多种功效,为防治秋燥的最佳水果,是治疗咳嗽痰喘、咽喉肿痛、热咳伤阴和因热所致的咯血等病症的上品。取梨2只,洗净连皮切碎,加米150g,煮成粥后加入冰糖,可治肺热、口干、干咳、喉痛和鼻燥等症,民间习用已久。
  2.大蒜、洋葱:具有很强的抗病菌和灭菌能力,并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在我国素有“中药抗生素”的雅称,可有效地防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防治扁桃体炎、上感支气管炎、肺结核和哮喘等。
  3.胡萝卜煮粥: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尤适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和秋燥者食用。胡萝卜味甘、性平,入肺、脾、胃三经,可润肺除燥,补中安肺,主治唇燥口干,大便秘结、肠胃不适和饱闷气胀等症,尤适用于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
  4.萝卜: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喉痛、支气管炎等病症,还能宣肺化痰,治疗上感、咳嗽、多痰的病症。
  5.银耳:银耳中的蛋白质中含有8种“必需的氨基酸”及酸性异多糖和银耳多糖,并含有有机磷、有机铁等多种化合物,是体弱进补和秋燥养肺的佳品,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并有抗癌作用,对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和老慢支等症有显著的疗效。
  6.莲心百合粥:功效养阴润肺、止渴生津、益气明目,可治肺燥咳嗽、低热虚烦和惊悸失眠等症。莲心、百合和糯米适量共煮,熟烂后加适量蜂蜜,一日三次食用。百合鲜品有润肺、止咳和镇静作用,适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咯血等病症的患者食用。
  7.荸荠蜜糖粥:有清热、止渴、解毒润燥之功效,可治咳吐黄痰、咽喉肿痛、大便燥结等症,长期服用无不良作用。
  8.菊花粥:有润肺燥、清肝火、明目和降压等功效,尤适于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服用。取菊花50g、粳米150g,先将菊花煎汤,用菊花汤与米同煮成粥。
  另外,山药、莲心、芝麻、蜂蜜、红枣、芡实、鱼鳔和燕窝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米汤、山药莲米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中医养生学说撮要
  其他 中医养生
  健康长寿是世人共望之事。祖国医学对养生保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两干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道家、佛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概括起来,有下述八个要诀:
  一、悦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相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大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欲,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湿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苫,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恩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陀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顺性情: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八、服药饵:人生在世,禀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注意食者身体的阴阳平衡
  其他 中医养生 中医重视的“证”是什么
  药膳应根据食者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制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古代严格地执行这个规则时,必须像刚才所讲的那样,检查那人的身心状态,确定中医的证。
  证就是把人的体质、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体力、症状及引起疾病的诱因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其本质,用一个简单的词把其本质描述出来。一般有阴证、阳证、虚证、实证、寒证、热证及其他的一些种类。
  所说的阴证就是指人体的新陈代谢低一下的状态,严重时可出现血压和体温病态地降低,面色苍白,身体畏寒怕冷,轻微腹泻。
  阳证是与阴证正好相反的状态,新陈代谢机能亢进,常表现为血压、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容易出汗,便秘等。
  要考虑体力强弱及冷热感
  虚证就是指瘦长体型、消化功能低下、体力差的那种类型。实证与其相反。寒证是指畏寒、手足容易发冷、面色苍白的类型,热证正如与寒证相反。
  一般来说,阴证多数情况下与寒证、虚证并存,但是阳证中出现虚证状态,在许多场合下也可见到。
  有时常常把寒证和虚证综合起来统称为“阴症”,把实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