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作者:谁与争疯      更新:2021-05-04 17:19      字数:4849
  怀孕三个月前为“胚”,也叫“胚芽”,比喻孩子尚未成形,如芽一样刚刚出来。
  “不”字的大篆
  “胎”字的大篆
  “台”字的大篆
  《说文解字》里对“胚”字的解释为:“妇孕一月也,从肉,不声。”这里的“不(不)”字很有意思,上面的倒三角为女阴之形,象征女性生殖系统;下面像是从女阴中流出的血。所以“不”字的本义就是女子来月经之形。因此,“不行”、“不能”等用语都是女子在经期对男人的一种拒绝。“不”字下面加一横就表示女子不来月经了,这就表示有可能怀孕了,但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所以“妇孕一月”为“胚”。
  “胎”字的大篆写做“胎”。《说文解字》里对“胎”字的解释是:“妇孕三月也。”怀孕三个月后才称之为“胎”,也就是“胎儿”。
  婴儿在母腹中的样子
  “台”字的大篆写做“台”,样子就像一个小生命倒悬在胎盘上,并长出了脊柱和小尾巴。这个字又可以读做“怡”(yí)的音,有快乐的意思。不要小瞧“快乐”这两个字,它道出了很多真理。妈妈肚子里的小婴儿之所以能用十个月的时间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就在于他是快乐的,快乐使得经脉通畅,所以越小的小孩儿成长的速度越快,母腹里的婴儿长得最快,细胞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出生后小孩子还会带着这种惯性往前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慢慢就知晓了世间的痛苦,欲望杂念丛生,成长速度就会逐渐放缓,甚至到人老了的时候还会有所抽皱。
  ◆孕三月时胎不稳
  《尔雅》中解释:“胎,始也。”“胎”是生命的开始。小孩子在母腹中三个月后,才是一个真正的生命开始,三个月之前它属于不稳定的胚芽阶段,胚芽有可能会长起来,也有可能长不起来。
  西方医学发现,人从胎儿期开始,男子的生命就相对于女子来说要脆弱。受精怀孕后胎里的男女比例在120∶100或115∶100左右,就是怀孕初期男孩会相对多一些,但是最终男女生出来后的比例几乎是1∶1的。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孕期男孩的流产比率要比女孩高。对此如何解释呢?西医无法给出答案。从中医上来讲,与男女不同的生命状态相关:男性为阳,阳就主动,男孩就容易呆不住;而女子为阴,主静,她在母体里相对安静平和,所以女孩的成活概率比男孩要高。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女人为什么比男人长寿的问题。
  《黄帝内经》认为女子三十五岁就开始变老,男子四十八岁才开始变老,但女性长寿者却比男性要多。其中缘由,除去男性工作压力大等后天因素外,也有从胎儿时期就已决定的先天因素,因为男性从胎儿状态起就比女性的存活率低。
  女性怀孕期间,除去头三月要特别注意外,怀孕五个月、七个月时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根据中医的医理,三、五、七都是奇数,奇数就是阳数,阳主动,女性在此月份特别要注意固摄胎儿。
  ◆孕妇要养好气血
  从西医的角度看,如果三个月内自然流产的孩子,基本上属于不健康的胚芽,这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流产。
  另外还有一种被动流产,其中很多是由于母亲的气血不足所致。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认为:“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灌溉不周,所以多致小产。”
  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特点是:阴道出血、腰酸、腹痛、下坠等。这与肾虚、脾虚密切相关。
  肾主纳气,还主固摄,人的先天元气都藏于肾,肾精不足的女人不容易固摄住孩子,就容易流产。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胚胎依赖血提供营养,若脾虚气血不足,胎失所养,亦可导致流产。
  ◆孕妇要节欲、制怒
  怀孕后的头三个月一定要节欲,尤其是婚后多年不孕和有过自然流产史的孕妇更应避免同房。道理很简单:妊娠早期,胚胎正处在发育阶段,胎盘和母体子宫壁的连接还不紧密,同房会使子宫受到震动,很容易使胎盘剥离引起流产。再者,同房时因孕妇盆腔充血,子宫收缩,也容易导致流产。此外,精液中含有前列腺素,也可导致子宫收缩而导致流产。妊娠的四个月到七个月可适当同房(自然界中的雌性动物在怀仔后都是坚决拒绝雄性的,这或许也是它们的宝宝很少患残疾的原因),七个月后到生产和坐月子期间都要禁欲。
  另外,如果母亲在怀孕时经常生气,对孩子对自己都极为不利。因为生气可以造成气血瘀滞,影响胎盘功能,造成流产。而且《黄帝内经》还说,如果女人在孕期受到大惊吓会导致孩子癫痫。
  古代非常强调怀孕时的胎教问题。我们现在把胎教理解得很片面,认为就是给未出生的孩子听音乐。而过去的胎教指的是女性怀孕后,一定要保持身心的安静。
  作为孕妇,不该听难听的声音,不该吃味道不好的食物,还要多读诗书,以养成雍容大度的气质。在古代,皇后怀孕后,专门会有人在她的旁边给她朗读诗书,使其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为母亲怀孕期间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肚子里的胎儿。所以,古人所说的胎教,其实是指对孕妇心灵的滋养。
  ◆孕妇要避免外伤
  不少孕妇都是因为腹部受到轻微碰撞,或是挺腰摘挂高物时引发流产。
  孕妇在孕期应减少家务劳动,不宜搬动重物。长时间的运动会导致孕妇过度劳累,胎盘血液供应不足,使得胎儿发育受到影响。而运动导致的胎盘血管痉挛,也容易发生胎盘早剥和胎膜早破,造成胎死宫内或流产、早产。
  孕妇蹲下身子提重物或去够高处悬挂物的动作都要避免。该让老公做的事情就让老公去做,孕妇要懂得心疼自己,心疼自己是为了胎儿的健康成长。而此时做老公的也要积极主动一些,以前有老婆照顾,懒散一些无所谓,现在当爸爸了,是洗心革面、立功表现的机会了,要多承担家务活,否则一旦孕妇有了意外,追悔莫及。
  小产之伤十倍于大产
  有些女性意外怀孕后会选择流产,三番四次,不以为然。其实这对身体的危害非常之大。
  明代人万全写的养生书籍《广嗣纪要》中提到:“小产甚于大产,瓜果生则摘之,岂不伤其枝蔓,养生可不慎哉?”他认为生育孩子就像瓜熟蒂落,是件顺其自然的事情,而流产就是将生瓜生枣硬摘下来,一定会损伤枝蔓,波及母体。
  中医有“小产之伤十倍于大产”的说法。从医学角度来说,做一次人工流产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远比正常分娩要大得多。
  如果人流次数过多,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子宫内膜会日益变薄,影响受精卵的着床环境,在加上气血虚弱,固摄力差,怀孕后容易习惯性流产,甚至会造成继发性不育。
  养胎二法
  很多怀孕的女性朋友向我咨询安胎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根本不用吃什么补药,只要记住以下两点:
  第一,安睡勿劳。女性怀孕后,头三个月一定要多休息,不要过多劳累。
  第二,补好气血。补气血不是要你大吃补品,就是好好吃饭,保证饮食规律。
  古话说:“夫妻恩爱契合则生恭敬之心。”如果夫妻恩爱,彼此会生出恭敬之心,恭敬则富贵长命,也能生下健康的子孙。反之,如果夫妻间不相互理解和不能相互尊敬,家庭则不和,生下的孩子也会有问题。
  从怀孕到孩子的降生要历经十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是一个神圣而艰辛的过程,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是孕育健康新生命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懂得经营好家,和谐共处,携手面对这人生中最灿烂光荣的一段旅程。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如同成熟的果实要离开枝蔓,足月的婴儿也会离开母体。生不易,育更难,怎样将孩子培养成才,是从古到今永远不褪色的话题。
  何为“生”,何为“育”?
  “生”字的甲骨文
  “生”的甲骨文为“生”,就像一个婴儿头朝下、身子往下滑的样子。
  《说文解字》中对“生”字的解释为:“进也。像草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属皆从生。”意思是小孩子从母腹里出来就好像是草木从土里发芽生长出来一样。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法则而生长,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育”字的甲骨文
  生产的过程困难,养育的过程更加艰辛。
  “育”的甲骨文为“育”,这是一个小孩子从母腹里出来的像。
  《说文解字》中解释“育”字为:“养子使作善也。”就是要把孩子往善和好的方向去引导与培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重要的引导者,孩子的教养反映的是父母的德行。
  《论语·阳货》中记载:“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就是说小孩子三岁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这三年里,小孩子所受的主要是父母给予的教育。古人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三年,就是为了报答在出生头三年里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
  字
  到
  人
  :
  养
  生
  篇
  生
  育
  生
  不
  易
  ,
  育
  更
  难
  ◆子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里有句话,叫“子不教,父之过”。
  父亲往往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崇拜的人,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重要且意义深远。
  在一项关于神经症患者和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显示,父亲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或过度地保护都会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过度地保护会影响孩子今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否认与拒绝会使孩子自卑;严厉的惩罚会使孩子胆小怕事。
  作为父亲,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去陪孩子,与他们玩耍,在关爱的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父爱的同时也学会做人的最基本原则。
  父亲如果没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
  ◆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
  有位西方教育家曾经说:“教育了一个男人,就只是教育了一个男人;而教育了一个女人,却是教育了一个民族。”
  人们往往觉得,教育孩子该是父亲唱主角,而事实上,母亲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指导者,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最初引导者。多数人的幼年时期是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孩子耳濡目染的机会最长最多。母亲是孩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老师,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经常说,看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怎么样,一定要了解这个国家女人的受教育程度。女人要想争取社会权益,首要的一点就是要争取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历史上教育孩子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孟母。
  有个著名的成语叫“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就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最初,母子俩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儿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号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母见了觉得不妥,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里。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孟母知道后,皱着眉头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到了书声琅琅的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母才很满意地点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人出生时的天性都是一样的,但习性会使人慢慢地产生距离,这也是《三字经》里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环境对于小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孟母三迁”的典故并不是说教育小孩都要把家搬到学校旁边,而是强调一个家庭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这种引导可以用外在的环境启发孩子自身的本性。
  在教育孔子成才的问题上,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功不可没。孔子之父叔梁纥在孔子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独自将孔子养大。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理想的读书环境,在孔子七岁时,她变卖了所有家产,迁至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将孔子培养成身高九尺三寸、以博学闻名的英才。
  ◆家长要因材施教
  “天地君亲师”牌位
  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小孩子的本性,就是小孩子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要善于观察小孩子的优势在哪些方面,如果他不适合继续读书的话,就让他学一门技艺,一样可以学有所用,为社会作出贡献。
  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则,旨在根据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孔子幼时就体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兴趣,他六岁就自学俎豆祭祀之礼。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他虽是个小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