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节
作者:花旗      更新:2021-04-30 17:15      字数:5009
  十五日 气已不急,去葶苈;右脉仍浮洪,加石膏一倍,成一斤。
  三帖。
  十六日 气急者得葶苈而止,右脉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减,病减者减其制,但仍滑
  数,加行痰饮。
  生石膏(六两) 枳实(三钱) 杏仁(四钱) 云苓皮(五钱) 半夏(一两) 香附(五钱)
  广皮(四钱) 旋复花(四钱,包)
  二帖。
  十八日 脉渐小,减∶
  石膏(二两)
  二帖。
  二十日 脉洪数,加石膏八两,成十二两。
  二帖。
  二十二日 脉减,减石膏六两,加∶
  葶苈(一钱五分)
  二帖。
  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 共服二帖。
  脉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减,病减者减其制,脉复洪大有力,再酌加其制。
  生石膏(十二两) 枳实(五钱) 杏仁(四钱) 云苓皮(五钱) 半夏(一两) 香附(五钱)
  广皮(四钱) 旋复花(四钱,包)
  二十九日 小便短,加∶
  滑石(一两)
  十月初一日 停药三日。
  初四日 气喘,于原方加石膏四两,共成一斤。杏仁四钱,共成八钱。广皮二钱,共成
  六钱。加∶
  桂枝(六钱) 生姜(四钱)
  五帖。
  初二日服妙应丸二分六厘,大枣三枚,煎汤下,清晨服后,约二刻先从左胁作响,坠痛
  至少腹便下绿水胶痰碗许。
  初三日服妙应丸二分六厘,大枣二枚,煎汤下,便痰水如前,汤药未服。
  妙应丸方,《金匮》谓凡病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当下之。此症痰饮兼痹,自正月服药
  至十
  月,石膏将近百斤之多,虽无不见效,究未拔除病根。左胁间漉漉有声,不时呕咳,此水在
  肝也。《金匮》谓水在肝,十枣汤主之;又谓偏弦饮 ;又谓咳家之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
  之;又谓咳家一百日,至一岁不死者,十枣汤主之。合而观之,此症当用十枣无疑。但十枣
  太峻,南人胆怯,未敢骤用,降用妙应丸续续下之,庶无差忒也。
  制甘遂(五钱) 白芥子(五钱) 制大戟(五钱)
  神曲为丸,小梧子大,从三十丸明起得下痰水即止。停数日水不尽再服,以尽为度,初
  四至初七,共服五帖。
  初八日 石膏(一斤) 飞滑石(一两) 苏子霜(二钱) 旋复花(四钱) 云苓皮(六钱)
  广皮(三钱) 小枳实(五钱) 半夏(一两) 杏仁(八钱)
  三帖。
  十一日 服妙应丸三分。
  十二日 脉仍洪大有力。
  生石膏(八两) 杏仁(四钱) 半夏(六钱) 云苓皮(六钱) 广皮(三钱) 香附(三钱)
  旋复花(四钱) 苡仁(六钱)
  一帖。
  十三日 杏仁(八钱) 半夏(一两) 广皮(四钱) 云苓皮(五钱) 小枳实(五钱) 香附
  (三钱) 旋复花(四钱) 滑石(一两) 苏子霜(二钱) 桂枝(六钱) 生石膏(一斤)
  二十二至二十九日 去香附,加苏子霜。
  五帖。
  服妙应丸三分四厘,服之即下痰水。
  十一月初四日 服妙应丸三分八厘,下痰水如前。
  右脉洪数,本有饮聚,小便不长。
  生石膏(一斤) 苡仁(六钱) 云苓皮(六钱) 小枳实(四钱) 半夏(六钱) 杏泥(六钱)
  飞滑石(一两) 白通草(二钱) 蚕砂(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六日 服妙应丸三分八厘,下痰水如前。
  十二日 于前方加∶
  广皮(三钱) 石膏(八两)
  十三日 加枳实(二钱) 旋复花(四钱,绢包)
  补十一日 于前方加∶
  郁金(三钱)
  十四日 加苏子霜(四钱)
  共服五帖。
  十五日 服妙应丸六分,自服丸药,每次皆下痰水,惟此次未下,以服药后即食粥故也
  。
  二十三日 服妙应丸六分,大便仍行痰水。
  十一月十七日 痰饮喘咳,右脉洪,左关独浮,与建金制木法。
  生石膏(八两) 青皮(三钱) 杏仁(六钱) 旋复花(四钱) 苏子霜(三钱) 香附(四钱)
  半夏(六钱)
  十八至二十六,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 洪大之脉已退,惟两关独浮,右大于左而兼实,木陷入土。与两和肝胃,兼
  开膀胱,小便短而水易停故也。
  半夏(六钱) 苏子霜(三钱) 香附(三钱) 白芍(四钱,酒炒) 旋复花(三钱) 滑石(
  一两) 青皮(二钱) 云苓皮(六钱) 广皮(三钱)
  十二月初一日 数日不服石膏,右脉复洪数,左关之独浮者,亦未十厘清净。与金木同
  治法。
  生石膏(六两) 半夏(六钱) 杏仁(六钱) 滑石(一两) 香附(四钱) 旋复花(四钱)
  云苓皮(六钱) 枳实(六钱)
  以后凡右脉大者,服此小即停止。
  初三日 服妙应丸六分,下痰水如前。
  仍服初一日原方。
  二帖。
  初五日 于初一日方内加桂枝五钱,广皮四钱,至初九日止,以畏寒故也。
  初十日 服妙应丸八分,下痰水如前。
  十一日 于前方去桂枝、广皮,脉不肯小故也,服至十五日止。
  十六日 服妙应丸一钱。
  丙戌正月十四日 《金匮》谓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枳术丸主之。兹虽不坚大而水
  停不
  去,病情相合,再脉洪大,洪大甚则喘发,最宜服石膏、杏仁。但石膏不可入丸方,议用橘
  半枳术丸,脉小时用开水下,脉大时暂用石膏汤送下,喘发加杏仁,脉复小,不用石膏。
  鹅眼小枳实(一斤) 茅山苍(一斤,炒半枯) 广皮炭(六两) 姜半夏(十两)
  神曲汤法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日三服,夏日间服消暑丸亦可。
  陈 四十六岁 病由疟邪伤胃,土虚则水泛,以致喘而肢软,正虚邪实,六脉俱结,且
  有块痰,塞滞经脉隧道。病有三虚一实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杏泥 广皮(三钱) 枳实(四钱) 云苓 姜半夏(六钱) 苏子霜(二钱)
  甘澜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服。二帖。
  初六日 脊病,痹也。右腿偏软,痿也。咳嗽而喘,支饮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误用熟
  地等补塞隧道之故。脉洪。
  生石膏末(一两) 杏泥(五钱) 桂枝(五钱) 防己(四钱) 片姜黄(三钱) 姜半夏(五
  钱) 广皮炭(三钱) 茯苓皮(五钱) 苡仁(五钱)
  煮四碗四次服。二帖退石膏一两,加赤苓一两,再二帖后加石膏一两,青橘叶五钱。
  二月初二日 痹夹痰饮,与开痹蠲饮法,现下痹解而饮未除,脉之洪大者减,病减者减
  其制。
  姜半夏(五钱) 桂枝(五钱) 防己(三钱) 广皮(三钱) 茯苓块(六钱) 苡仁(五钱)
  小枳实(三钱) 青橘叶(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加小枳实(二钱) 广皮(二钱) 滑石(六钱)
  初九日 加生石膏(一两)
  十一日 肝郁夹痰饮,咳嗽痰多,吐瘀。
  旋复花(三钱) 姜半夏(六钱) 青皮(二钱) 广皮炭(二钱) 栝蒌仁(二钱) 苏子霜(
  三钱) 降香末(三钱) 归横须(二钱) 桃仁泥(二钱) 青橘叶(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丸方 痰饮夹肝郁,吐出瘀血后,以两和肝胃为主。
  带皮苓(八两) 姜半夏(十两) 香附(六两) 广郁金(二两) 广皮(五两) 益智(四两)
  生苡仁(八两) 泽泻(八两)
  共为极细末,神曲水为丸,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三钱,开水下。
  二月初五日 暑湿行令,脉弦细,胃不开,渴而小便短,用渴者与猪苓汤法。
  猪苓(五钱) 云苓块(四钱) 泽泻(五钱) 半夏(四钱) 滑石(六钱) 广皮(三钱) 益
  智仁(钱半)
  煮三杯,三次服,胃开即止。
  初六日 痰饮之质,冒暑欲呕,六脉俱弦,虽渴甚,难用寒凉,与局方消暑丸法。
  姜半夏(八钱) 云苓块(八钱) 藿梗(二钱) 广皮(三钱) 生甘草(二钱) 生姜汁(每
  杯冲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病减者减其制,减∶
  半夏(四钱) 云苓(四钱)
  十二日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议渴者与猪苓汤例。
  猪苓(八钱) 泽泻(八钱) 飞滑石(一两二钱) 云苓皮(六钱) 姜半夏(四钱)
  煮三杯,三次服,以渴减肿消为度。
  十四日 脉沉细,胃不开,减,猪苓(三钱) 泽泻(三钱) 滑石(六钱) 加藿梗(三钱)
  广皮(三钱) 益智仁(三钱)
  十六日 暑湿病退,小便已长,阳气不振,与通补阳气。
  桂枝(三钱) 姜半夏(三钱) 茅术(二钱) 白蔻仁(一钱,研) 云苓块(五钱) 生苡仁
  (五钱) 广皮(二钱) 炙甘草(二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头胀胸闷,脉缓气歉,暑必夹湿也。
  半叶藿梗(三钱) 白蔻仁(钱半) 姜半夏(三钱) 云苓皮(五钱) 广皮(三钱) 苡仁(
  五钱) 杏仁(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九日 小便浊,加∶
  猪苓(四钱) 泽泻(四钱)
  二十四日 暑月头胀微痛,与清上焦。
  藿香(三钱) 薄荷(一钱) 鲜荷叶(一张,去蒂)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五日 六脉阳微,暑湿之余,小便白浊,与分利法。
  川萆 (五钱) 泽泻(三钱) 云苓皮(五钱) 桂枝(三钱) 苍术(三钱,炒) 益智仁(
  三钱) 猪苓(三钱) 生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以小便清为度。
  七月十九日 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
  云苓皮(五钱) 姜半夏(五钱) 飞滑石(六钱) 猪苓(三钱) 木通(三钱) 泽泻(三钱)
  苡仁(五钱) 桂枝(三钱) 杏泥(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 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小便已长,胃不甚开,与阖阳明。
  姜半夏(六钱) 益智仁(三钱) 广皮(三钱) 云苓皮(五钱) 苡仁(五钱) 生姜(三钱)
  二十五日 加白蔻仁(三钱) 枳实(三钱)
  九月二十一日 痰饮喘咳脉弦,与小青龙法。
  桂枝(三钱) 杏仁(四钱) 小枳实(三钱) 白芍(二钱,炒) 姜半夏(五钱) 五味子(
  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广皮(三钱) 干姜(二钱)
  煮三杯,三次服。三帖。
  二十四日 痰饮胁痛而喘咳,是谓悬饮。悬饮者,水在肝也,脉弦数。身热者,外风未
  净也。
  姜半夏(六钱) 杏仁(三钱) 旋复花(三钱) 桂枝(三钱) 香附(三钱) 广皮(二钱)
  小枳实(一钱) 姜汁(二匙) 黄芩炭(钱半) 青蒿(三钱) 苦葶苈(二钱)
  服法如前。一帖。
  二十五日 身热退,去青蒿、黄芩炭、葶苈,加∶
  杏仁(三钱)
  二帖。
  二十七日 痰饮胁痛而喘咳,是谓悬饮。悬饮者,水在肝也,脉弦数。
  姜半夏(六钱) 香附(三钱) 杏泥(三钱) 桂枝尖(三钱) 广皮(二钱) 姜汁(三匙)
  旋复花(三钱) 苏子霜(三钱) 降香末(三钱) 小枳实(三钱)
  服法如明。
  十九日 病减者减其制,去∶
  半夏(三钱) 枳实(一钱) 苏子霜(一钱) 降香(一钱) 桂枝(一钱)
  五帖而愈。
  十一月初六日 痰饮,脉沉弦,有微喘之意,与小青龙去麻辛。
  桂枝(四钱) 干姜(二钱) 云苓块(三钱) 白芍(三钱) 五味子(钱半) 炙甘草(二钱)
  广皮(三钱) 姜半夏(五钱) 小枳实(三钱)
  服法如前。三帖而愈。
  十二月初七日 内饮招外风为病,喘咳,脉弦缓,虽头痛恶寒,能大食,只有风而无寒
  ,用小青龙去麻黄,减细辛,兼用桂枝汤啜稀粥令微汗法。
  桂枝(一两) 白芍(四钱,炒) 五味子(二钱) 细辛(五分) 炙甘草(三钱) 干姜(三
  钱) 姜半夏(五钱) 加广皮(四钱) 枳实(四钱) 生姜(三钱) 大枣(二枚,去核)
  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粥一碗,覆被令微汗佳,不可使汗淋漓。得汗服第二杯,不
  必啜粥,覆被。如不汗,再啜粥,覆被如前。汗后避风要紧。
  初十日 脉不浮,外感已解,但弦细,而畏冷,中阳虚也。去细辛。
  加桂枝(四钱) 干姜(二钱) 小枳实(二钱)
  十三日 于前方加∶
  广皮(二钱)
  十三日 脉双弦,咳而呕,胃咳也。
  姜半夏(八钱) 云苓块(一两) 生姜(五钱) 广皮(三钱) 小枳实(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正月十六日 脉沉弦而缓,饮居右胁,呕痰由肋痛外至脊背恶寒,由厥阴内犯阳明,外
  犯太阳也。与逐胁下之饮法。
  苏子霜(三钱) 香附(三钱) 桂枝尖(三钱) 旋复花(三钱) 广皮(三钱) 小枳实(二
  钱) 降香末(三钱) 青皮(二钱) 生姜(五钱) 姜半夏(五钱) 干姜(二钱)
  卷五
  肺痈
  属性:王氏 五十六岁 癸亥三月初八日 初起喉痹,为快利药所伤,致成肺痈。胸中痛,口
  中燥
  ,喉痹仍未痊,不食不寐。痰气腥臭。已有成脓之象。脉短而数,寒热,且移热于大肠而泄
  泻,难愈之证。勉与急急开提肺气,议千金苇茎汤,与甘桔合法。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 桃仁(五钱) 冬瓜仁(五钱) 苡仁(一两) 鲜苇根(四两)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