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保时捷      更新:2021-04-30 16:22      字数:5030
  桑橐圆∥焕喾剑角笠粤喾剑故玖撕K∠壬芯烤降乃悸泛统晒K抟墒堑苯窬窖芯康闹匾慰甲柿稀?br />
  内容简介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著名《伤寒论》研究家、中医教育家、临床实践家,是中医经方派的一代宗师。无论是年轻学习中医时,还是20世纪50年代主办中医学校时,或是在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时,皆全力研究和讲授《伤寒论》。此前整理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的研究经验,分别出版了《经方传真》《经方传灯》《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解读张仲景医学》等书,基本展示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伤寒论》的研究成果、学术特点。本书则向读者展现胡希先生对经方以病位类方的探讨。几本书互参解读,将有助于经方理论、方证的研究、发展,有助于解读《伤寒论》。本书适合临床医师、中医研究者和爱好者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冯世纶:教师提出《伤寒》“是辩证而不是辩病”、“是于患病机的症状证侯反应上,探索治病的方法”,这是学习胡希先生学术思想的入眼处。
  目录第1章 中医辨证施治概论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六经和八纲
  一、八纲
  二、六经
  第三节 脉诊
  一、脉象概论
  二、诊脉和辨脉
  第四节 食、水、瘀血的毒害
  一、食毒
  二、水毒
  三、瘀血
  第五节 论方证
  第六节 治则简介
  第七节 辨证施治实质
  第2章 表证类方
  第一节 表证概论
  第二节 桂枝汤类
  一、桂枝汤
  二、桂枝加桂汤
  三、桂枝加葛根汤
  四、瓜蒌桂枝汤
  五、桂枝加黄芪汤
  六、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七、桂枝加附子汤
  八、桂枝加人参汤
  九、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十一、桂枝加芍药汤
  十二、桂枝加大黄汤
  十三、小建中汤
  十四、当归建中汤
  十五、黄芪建中汤
  十六、黄芪桂枝五物汤
  十七、桂枝去芍药汤
  十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十九、桂枝附子汤
  第3章 里证类方
  第4章 半表半里证类方
  后记
  书摘插图第1章 中医辩证施治概论
  第一节 前言
  中医治病,辨证而不辨病,故称这种治病的方法为辨证施治,亦称辨证论治,我认为称辨证施治为妥。中医之所以辨证而不辨病,这与它的发展历史分不开,因为中医的发展远在数千年前的古代,当时既没有进步科学的依据,又没有精良器械的利用,故不可能有如近代西医面向病变的实质和致病的因素以求诊断和治疗,而只能不凭借人们的自然官能,于患病机体的症状证候反应上,探索治病的方法。中医所称的症状和证,是指人若有了病,就常有自觉和他觉的一些异于健康时的现象反映出来,对于种异于健康时的现象,即称之为症状,例如头痛、腹痛、眩晕、呕吐、发热、恶寒、脉浮、脉数……,不论什么病和致病的因素,但罹病机体的症状往往以—般的类型反应出来,中医对此一般的类型即名之证,如六经中的三阳三阴,八纲中的表、里、阴、阳、寒、热、虚、实以及各式各样的方证均属之。经过千百年的长久时间和亿万计的广多人体,观察再观察,实践再实践,不但促进了四诊的进步、药物的应用和方剂配制的发达,而且对于万变的疾病,亦总结出如八纲六经等—般规律反应,并于此—般规律反应的基础上,更总结出种种通治—般疾病的验方,它是我们无数的医学祖先(实即广大劳动人民),于长久的疾病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大奇绩,所谓《伊尹汤液经》(《汤液经法》简称《汤液》)即此总结的最早典籍,不过这亦和《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一样,均属为封建势力服务的学者,歪曲历史的妄言,把广大人民的劳动成果,均一一记在帝王宰相们的功德帐上。
  《中国汤液经方》
  内容简介
  第一篇,是通过作者长期的考证,并结合临床经验,对《伤寒杂病论》的渊源、撰成及学术特点进行的探讨和论证。本篇率先提出《伤寒杂病论》是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即以六经(即八纲)辨证、辨方证的理论体系。
  第二、第三篇,是通过考证并结合临床体验,全面注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全文,使读者正确理解张仲景原义,从而明了经方治病要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这样就能既简单又准确地使用经方于临床实践。
  第四篇,为著名经方家胡希恕所集国内外经方家有关《伤寒论》对六经和方证的研究集粹,与前文对照研究,进一步启迪读者理解经方、应用经方。
  作者简介冯世纶,男,1938年出生河北晋州,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任主任医师、教授,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尤其重视中医的继承和发扬工作,先后师承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怒等著名老中医、专注于经方研究、整理总结了大师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的成果,并考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率先提出《伤寒论》属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发表了“《伤寒杂病论》溯源”、“《伤寒杂病论》”等论文,出版了《经方传真》、《经方传灯》、《经仲景用方解析》等医书。
  目录第一篇 中国汤液经方考究
  第1章《伤寒杂病论》溯源
  一、《伤寒杂病论》与《马王堆汉墓帛书》有着亲缘关系
  二、《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一脉相承
  三、《伤寒杂病论》雏形是《汤液经法》
  第2章 《伤寒杂病论》与《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内经》
  一、从《帛书》的成书年代看
  二、从治痉的方法看
  三、从所用方药看
  四、从史书记载看
  第3章 经方探究
  一、经方的概念
  二、经方的源流
  三、经方的特点
  第4章 经方《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
  一、什么叫辨证论治
  二、《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的形成
  三、论六经与八纲
  四、治则简介
  五、论方证
  六、辨证论治的实质
  第5章 经方的方证体系
  一、方证概念
  二、经方的渊源是古代方证
  三、六经理论的形成诞生了《伤寒杂病论》
  四、方证给人以规矩
  五、辨方证与对号入座
  六、对方证的再认识
  第6章 经方的脉诊
  一、平脉与病脉
  二、诊脉法
  三、辨脉法
  第7章 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
  一、怎样认识表阳证(太阳病)
  二、表阳证的治疗大法
  三、表阳证的常见方证
  第8章 经方的表阴证(少阴病)
  一、少阴病与六经理论概念
  二、少阴病提纲和脉证
  三、少阴病的治则
  四、表阴证治禁
  五、表阴证的方证
  第9章 经方的里阳证(阳明病)
  一、里阳证概念
  二、里阳证的治则
  三、里阳证主要方证
  四、论治阳明病宜注意的几点
  第10章 经方的里阴证(太阴病)
  一、里阴证概念
  二、里阴证的治则
  三、里阴证主要方证
  四、太阴病在六经病中的地位
  第11章 经方的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
  一、半表半里阳证概念
  二、半表半里阳证的特点
  三、半表半里阳证的治则
  四、半表半里阳证的主要方证
  五、小柴胡汤方证引思
  第12章 经方的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
  一、厥阴病的概念疑难
  二、从厥阴病治则所悟
  三、从厥阴病的主要方证验证
  第13章 从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说起
  一、关于小柴胡汤的“副作用”
  二、关于中医中药现代化
  三、关于中医学术与中医教育
  第14章 《伤寒杂病论》再溯源
  一、张仲景并非据《内经》撰写《伤寒杂病论》
  二、《伤寒杂病论》源自经方理论体系
  三、《伤寒杂病论》的六经来自八纲
  四、辨方证产生了六经理论
  附:书评
  第二篇伤寒论传真
  第15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起第1条迄30条)
  第16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7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起128条迄178条)
  第19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起263条迄272条)
  第20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起273条迄280条)
  第21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起281条迄325条)
  第22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起326条迄381条)
  第23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起382条迄391条)
  第24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起392条迄398条)
  第三篇 金匮要略传真金匮要略方论序(原序)
  第四篇 伤寒约言录
  《解读张仲景医学伤寒六经方证直解》
  内容简介
  本书力主仲景医学是具独特理论体系的中医学派,阐明经方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实质。 此前,作者以经方自成独特理论体系观点著成了《张仲景用方解析》和《中国汤液经方》,重点在解读仲景原著。本书则是对读者反映出的问题和在学习《伤寒杂病论》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它以六经为纲,以经统方指导辨方证,以方证归类印证六经实质。同时,突出了张仲景对伤寒与温病的论述及方证运用,对研究伤寒与温病有所启迪。本书以通俗的解释,从各个侧面解读仲景原著,是中医爱好者正确理解《伤寒杂病论》、应用经方的必备用书。
  目录
  上编 解读仲景学术观点
  第1章 张仲景是怎样写成《伤寒杂病论》的
  第一节 承继经方精华整理方证经验
  第二节 从八纲飞跃为六经
  第三节 于继承中创新
  第2章 伤寒与温病浅议
  第一节 仲景对伤寒、温病定义明确
  第二节 书名涵盖温病
  第三节 书中广论温病
  第3章 浅述章 太炎对中医的贡献
  第一节 考证训诂具慧眼
  第二节 研究五行有观点
  第三节 发展中医倡自立
  第4章 《伤寒》与《内经》的各自特点
  第一节 《内经》乾坤大,《伤寒》六经小
  第二节 六经概念不同
  第三节 五行六气用舍不同
  第四节 阴阳概念有不同
  第五节 病证概念不同
  第六节 治疗理念不同
  第七节 所载方证不同
  第5章 小柴胡汤何罪之有
  第一节 小柴胡汤曾风靡日本
  第二节 小柴胡汤副作用引起风波
  第三节 “安全性情报”对小柴胡汤评价偏颇
  第四节 药方无错轻视辨证
  第五节 对小柴胡汤蒙冤的思考
  第6章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解
  第一节 方药组成寒热错杂
  第二节 病位在半表半里
  第三节 病情符厥阴提纲
  第四节 临证验证属厥阴
  第7章 《伤寒》六经名实议
  第一节 六经名溯源
  第二节 《伤寒》、《内经》六经的含义不同
  第三节 《伤寒》六经是独特的理论体系
  第8章 《伤寒》腹诊漫谈
  第一节 腹诊在《伤寒》应用概述
  第二节 常需腹诊判别的证
  第三节 腹诊应用与发展
  第9章 解读张仲景的辨证论治
  第一节 张仲景的辨证论治的形成
  第二节 《伤寒》所辨之证
  第三节 《伤寒》所论之治
  附:应如此解读医圣书
  下编 经方的六经与方证
  第10章 太阳病(表阳证)证与方证
  第一节 怎样判定太阳病
  第二节 太阳病治则
  第三节 太阳病方证
  第四节 太阳病方证小结
  第11章 少阴病(表阴证)证及方证
  第一节 怎样判定少阴病
  第二节 少阴病治则
  第三节 少阴病方证
  第四节 少阴病方证小结
  第12章 阳明病(里阳证)证及方证
  第一节 怎样判定阳明病(里阳证)
  第二节 阳明病治则
  第三节 阳明病方证
  第四节 阳明病小结
  第13章 太阴病(里阴证)证及方证
  第一节 怎样判定太阴病
  第二节 太阴病治则
  第三节 太阴病方证
  第四节 太阴病小结
  第14章 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证及方证
  第一节 怎样判定少阳病
  第二节 少阳病治则
  第三节 少阳病方证
  第四节 少阳病小结
  第15章 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证及方证
  第一节 怎样判定厥阴病
  第二节 厥阴病治则
  第三节 厥阴病方证
  第四节 厥阴病小结
  《中医临床家:胡希恕》
  内容简介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他一生致力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该书系统整理了胡老一生的理论建树与临床经验,对于后人学习、研究与运用《伤寒》《金匮》颇多启迪,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佳作。可供中医医、教、研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医家小传
  专病论治
  感冒论治
  感冒本属外感病 论治亦当用六经
  感冒在表变匆匆 审证匆疏有合病
  感冒并非皆表证 治疗当忌都发汗
  表证阴证阳证分 论治温补发汗殊
  浅论肺炎治疗
  病因病邪不必究 症状点滴必细求
  一方一法不可信 辨证选方必遵守
  治疗哮喘独特经验
  治哮喘不用麻黄 却独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