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节
作者:上访不如上网      更新:2021-04-26 12:51      字数:4711
  湃赭琛⒆箜┑热诵庀迨质楹痛笈街敝廖馊鹁校徊饺捌渫督怠?吹角昂罅椒馕庀迨樾拍谌萁厝徊煌馊鹑衔钭猿傻恼薪挡还且怀∑郑窍胗占航┰傩邢稹R虼怂⒓赐V刮鹘什恐胤瞪胶9亍T谥赂肝庀宓母葱胖斜硎居肜钭猿傻木隽选?br />
  吴三桂为什么要和李自成决裂?根据已有的资料,基本原因有以下几条:
  第一,父亲吴襄被拷夹。父亲被拷夹,儿子自然要营救,问题是,用起兵反叛营救在敌人手中的父亲,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吗?只怕父亲反而会因此被杀吧?所以这个原因可能性不大。
  第二,误信逃出的家奴报告说全家被杀。吴三桂这样的枭雄,不至于轻信一面之词,这一点也不成立。
  第三,爱妾陈圆圆被掳。甲申之变时,陈圆圆在北京被刘宗敏所占有,吴三桂得知后,盛怒之下叛李降清。这个因素有多大作用呢?吴三桂可以看着舅父祖大寿被围不救,抛弃恩师洪承畴逃跑,后来还能不顾父亲吴襄在李自成之手投靠清军,一个女人在他心里有多少地位是很值得怀疑的。不过,明末官员重金购置美妾已成为一种风气。陈圆圆既是吴三桂以千金之资所购得,而他本人又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这一特殊财产受到侵犯之时,面子上是很难过得去的。因此,陈圆圆虽然不是吴三桂举兵反李的重要原因,但也未必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第四,MP4兄的意见,吴三桂对李自成的开价不满意。李自成为吴三桂开出高官厚赏,但是要求他把关宁一线交给唐通等人。吴三桂不愿拱手交出自己的地盘,而他得知李自成军队武备渐弛,将士勒索财物,敲诈官吏的情况后,判定李自成并无远见韬略,没有坐江山的实力,所以乘势起兵。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此前在向李自成传达的投诚意愿就是一个战术上的欺骗行动了。
  既然决定反李,吴三桂就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山海关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山海关之东,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敌强大的清兵。要以一力抵挡两大强敌,显然不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想法,而降李的道路既已堵死,吴三桂只好把目光转向清政权。
  就当时形势而论,吴三桂投清其实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但实行仍有许多困难。几十年来,明清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战败降清的官员如洪承畴、祖大寿等固然为人所不齿,连主张停战议和的官员如杨嗣昌、陈新甲等也为此饱受唾骂,甚至丢掉性命,现在自己步这些人的后尘,会不会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而自己军队中的仇满情绪也相当强烈,降清会不会引起部队兵变?此外,皇太极在世时曾对自己多次劝降,都被拒绝,自己此时求救,清会不会答应?会不会利用这种情况使自己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为此吴三桂在和李自成决裂后制造了他和清军联合入犯的假消息,以试探包括李自成政权在内的各阶层的反应,其后又大造复辟舆论,并煽动在京的士绅官僚为崇祯帝朱由检服丧。在得知前者并未引起恶感,而后者却得到了大部分亡明官僚士绅的同情或支持后,吴三桂先于四月初连败李自成部将唐通、白广恩,正式和李自成翻脸,然后于四月初十左右开始了他的联清击李计划,向清发出了第一封求援信。
  这第一封信表现了他最初的基本立场。信中,吴三桂称明朝为“我国”、“我朝”,称清朝为“北朝”。表示此时吴三桂只是以明臣的身份向清求援,目的是讨灭李自成,复兴明朝,消灭李自成后,将以子女玉帛和部分土地作为酬谢。在清军进军路线问题上,吴三桂要求清军只从喜峰口、龙井关、墙子岭、密云等处进入明境,而不是从自己的地盘山海关通过。这些地方,既是以往历次清军进入内地之旧路,又是目前李自成大军驻扎之处。按照这一规定,不但可以保护自身安全,防止清军乘机行其假途灭虢之计,而且还可以促使清军与李自成主力火并,自己则可收渔翁之利。当时山海关形势虽然紧张,但李自成大军尚未东行,吴三桂尚未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而且对清也还是心存疑惧。
  但吴三桂的使者刚刚出发没多久,李自成得到唐通等被击败的消息后,开始注意到山海关方面局势的严重性,便对他施加更大的压力。四月初六日,李自成增派万人东援并运大炮出城,两天以后,又派出数万骑兵东行。李自成大军东来,山海关将作为主要战场。这样,除非清军从山海关进军,否则根本无法对吴三桂形成任何帮助。吴三桂则被迫改变初衷,由不许清兵自山海关进关转而迫切要求其自山海关进兵。
  清军主帅多尔衮于四月初九率大军10万南下攻明,十一日抵达辽河,得知李自成已经攻占北京后,采纳洪承畴的建议,走密云、蓟州疾行直趋北京。十五日,多尔衮抵达翁后所,接到了吴三桂的第一封信,回了一封信,要求吴三桂明确归顺,然后立刻日夜兼程,赶往山海关,二十一日晚,清军主力抵达山海关外十五里处。
  另一方面,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6万大军奔向山海关。已经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自成,对时局的严重性是估计不足的。在他看来,自己不但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吴三桂,而且手中控制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其家属。吴三桂不是在大兵东向途中卷甲归降,也一定会在战争中被轻易消灭。而也许因为他把吴三桂当作是传统的明朝忠臣,对于他勾结清军入关的可能性,则连想也没想过。因此,在大军出发之时,他还携带了朱由检的两个儿子和吴襄随行,把政治上招降吴三桂作为此行的主要目的。李自成的这种轻敌麻痺思想和政治解决的幻想正好被吴三桂所利用。
  他得知李自成亲自率军东征的消息后,随即派出了山海关士绅、儒生六人,于北京之东不远的三河县迎候李自成,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时间,等待清军。等使者携带多尔衮的复信返回山海关后,吴三桂马上又致书多尔衮,催促他赶快入关。二十一日晨,李自成抵达山海关,因吴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代表企图逃走,才发现他是假投降,但已贻误了时机。此时山海关守军除了吴三桂的4万部队外,还有山海关总兵高第率领的1万部队和3万乡勇。吴三桂将乡勇布置于关城四周的西罗城、东罗城和南翼城、北翼城防守,自率4万关宁军于西罗城外的石河列阵迎战。李自成以6万对8万,兵力处于劣势,但此时的李自成军士气还很高昂,他在石河及东、北、西三面发起全线进攻;同时令唐通前出至一片石,以切断吴三桂北退之路。激战一昼夜,吴三桂的战线几次被突破,全靠关宁铁骑的奋战才得保不失,但情况已经很危急了。
  多尔衮率清军于二十一日晚抵达后,只是静观事态发展,并将从自己部队附近经过的唐通部歼灭。吴三桂此时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和多尔衮讨价还价的筹码,当晚,在使者往返八次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率精兵冲破包围,来到清军阵中会见多尔衮,同意剃发并割让包括北京在内的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但也提出了“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的条件,得到了多尔衮的同意,于是他正式归降,和九王歃血为盟,并且剃发。多尔衮让吴三桂军都以白布系肩,作为辨认标记,然后率大军进驻山海关内。
  二十二日晨,李自成军列起惯用的长蛇阵,准备给吴三桂致命的一击。吴三桂军渐渐抵挡不住,李自成已经胜利在望。中午,风沙骤起,两军不能相辨。蓄势伺机多时的多尔衮在此时下令清军骑兵进攻。阿济格和多铎率领的大队辫子兵,突然从吴军阵右杀出。李自成军对此毫无准备,猝不及防,加之久战疲惫,阵脚大乱,虽然奋力抵抗,最终还是失利,损失惨重,以至“积尸相枕,弥满大野”。李自成且战且退,途中将吴襄及家属三十余口全部杀死。决定三方命运的山海关之战就以清吴联合作战的胜利和李自成的失败而告结束。二十六日,李自成返回北京,二十九日草草即位于武英殿,三十日晨,仓皇撤离北京,率军西行归陕。多尔衮命吴三桂向西追击,自统清军直趋北京。五月二日,清军进入北京,不久宣布迁都于此。以吴三桂献关降清为转折点,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吴三桂献关降清为清进据中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也因此得到了新主人的最高奖赏:山海关之战刚刚结束,多尔衮就在军中为他进爵为平西王。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有现代民族观念的现代人看来固然是不可饶恕的汉奸行为,但对于当时亡明士大夫来说,引军助剿其实是他们的共同愿望。吴三桂甚至还得到了南明政权的赏识: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伊始,便遥封他为蓟国公,居然还派专使北上,携银犒军。一时间吴三桂甚至还成了“纯忠极孝、报国复仇、裂土分藩”的“世间伟人”。而且当时清军已经可以从长城的很多其它入口入侵,并不是说吴三桂守住山海关,清军就不得其门而入了。而且当时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引清军入关已经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唯一的选择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他真正应该被谴责的,不是引清军入关,而是在他引清军入关后的一系列行动。
  第三章、反噬
  清军入关后,各种政治势力的对比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多尔衮又实行了高官厚禄收买的政策,亡明官僚纷纷归降清朝。吴三桂也放弃了早先挂在嘴边的拥立明太子的主张。尽管如此,吴三桂和清之间还是距离的。首先,吴三桂借兵,打的是“复君父之仇”的旗号。在清兵入关之初,这一旗号因有利于清联合明残余势力共同攻击李自成军,也一度为多尔衮所容许。但这一旗号实际上和清代明、建立对全国的统治的目标相矛盾。其次,吴三桂降清之初,仍与明残余势力保持着一定的联系,甚至表示对福王朱由崧“不忍一矢相加遗”。再次,吴三桂还拥有一支自己的部队。因此入关之初,清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疑忌,政治上对其严加防范,军事上也只是利用他进攻李自成。1644年六月,吴三桂出山东,平定李自成余部,九月,又从阿济格西征李自成。1645年五月,李自成在九宫山战死,其势力很快就基本被消灭。八月,清朝廷将吴三桂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
  对于清朝廷的安排,吴三桂了然于心,从此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转称崇祯帝朱由检为“故主”,反复表示自己“矢忠新朝”。清军大举南下后,由于满洲兵马不敷使用,而且多为骑兵,不适合南方广阔的山林沼泽地区作战,所以开始大批启用明的降兵降将。1648年,清朝廷又调吴三桂携家眷入关西征,连克山陕两省五十八城。期间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他对义军进行残酷的镇压,动辄屠城。1651年,清朝廷授予他金册金印,命他征四川的朱明和张献忠余部。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帝)此时已经开始和孙可望、李定国等张献忠余部联合起来抗清,对于这些自己获取高官厚禄和新主信任的障碍,吴三桂也放弃自己的誓言,开始不遗余力地去斩尽杀绝。他连下成都、嘉定、叙州、重庆等地。吴三桂思想和行动的转变使得清朝中央政府对他更加倚重,他很快因功增岁俸千两,其子吴应熊也尚公主,号称和硕额驸,授三等子爵,不久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1657年,李定国随朱由榔入云南,吴三桂以平西大将军职,和定西大将军国翰一同南征云贵,进攻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1658年,他败李定国于石壶关诸险,下遵义,克开州。国翰死后,他进驻遵义,1659年,吴三桂和征南将军卓布素、安远大将军信郡王多尼兵分三路攻下云南城,朱由榔逃往缅甸。1661年,吴三桂率大军向缅甸进发,十二月,抵达离缅甸六十里的旧晚坡。他下令逼迫缅甸人献出朱由榔。缅甸人害怕,于是骗朱由榔说是李定国派人来接他,朱由榔很高兴,马上坐上竹椅,任人抬入船中过河。渡过对岸后,有人过来背朱由榔,朱由榔问他姓名,来人回答:“平西王前锋高得捷也!”朱由榔这时知道上当,已经晚了,被清军押回云南。据说朱由榔仪容甚伟,举止有度。途中有个士兵靠近观看,他端坐不动,也不说话,士兵赞叹道:“真是皇帝啊!”朱由榔在云南被囚禁了四十天,内大臣爱星阿提议将他送回北京处置,吴三桂则极力反对,最后他命令部将杨坤和夏国相送去丝带,逼朱由榔自缢而死,当然,也有记载认为是吴三桂自己亲手用弓弦把朱由榔绞死的。
  十几年间,吴三桂率部从西北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