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冬儿      更新:2021-04-24 09:47      字数:4758
  在这本传记中,作者带着饱满的激情和明晰的洞察力,用质朴和深沉的语言回顾了萧法刚从一个苦苦挣扎求存的战乱难民,到使无数人一生为之改变的慈善家;并总结了使他事业和生活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引人入胜并极具启发性的章节使法刚先生的人生经历能带给读者更多实实在在的启示,沿着法刚先生指出的道路,我们将会和他在人生的巅峰相会。
  第1节: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
  《客家人萧法刚》: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
  一本传记之所以如此牵动人心,并不在于主人公的地位与光荣,而在于他成就背后的迷惘、辛酸与泪水,以及在无数次命运转折点特殊情景下生命所焕发出来的坚韧、豁达与希望的光辉,这是真正壮阔的人生。
  走进萧法刚先生的回忆,宛如观赏一部跨越了世纪时空的电影,有历史和现实的交织,有欢乐和泪水的杂糅,有激荡与平和的消长,有理想和困惑的相伴……然而,这一切都又沉淀在一种无私奉献与付出的长河中,同时也折射出一位客家人自然质朴热情豪迈敢打善拼永不言败的人格精神。
  萧法刚,一个只有一百天就寄养在舅母家的孩子,用非凡的聪明演绎了苦难而隽永的少年岁月。二十岁时,他身无分文登陆台湾,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神奇地完成了相当于研究生资格的考试,被政府聘为高中数学教师。任教期间,他以优异的教学成绩博得了台湾教育界的一片好评,并在台湾全省公教人员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得到蒋中正签颁的荣誉勋章。之后,他由于身体等原因,离开教坛,步入商界,经过一番苦斗,居然又是富甲一方的商界名流。这时,有朋友劝他从政,但他却选择了具有伟大博爱情怀的国际狮子会。在狮子会里,他从一个普通会员开始,一路高升,由代理秘书、秘书、分会副会长、分会会长、专区主席、区副总监直至狮子会各国总会最高职务——区总监。当任区总监期间,他以卓越的领导和创造性的工作荣获国际狮子会88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高荣誉——五星级总监,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争了光。
  然而,当他衣锦还乡之时,曾经为养育他付出巨大艰辛的舅母早已驾鹤西去,故乡沧海桑田,物易人非,这一切不能不在他心灵深处留下永远的创伤。痛定之余,他把对舅母的怀念化为一种力量,捐资造桥修路,捐资办学,捐资为故乡所有白内障患者进行割治,捐资帮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捐资帮助贫困乡亲修房盖屋,凡此种种,付出资金3000万元之巨。
  在这本传记中,作者带着饱满的激情和明晰的洞察力,用质朴和深沉的语言回顾了萧法刚从一个苦苦挣扎求存的战乱难民,到使无数人一生为之改变的慈善家;并总结了使他事业和生活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引人入胜并极具启发性的章节使法刚先生的人生经历能带给读者更多实实在在的启示,沿着法刚先生指出的道路,我们将会和他在人生的巅峰相会。
  与此同时,这部传记文笔优美,本书作者是国内获奖的传记作家,是中国人物传记工作室(hr9999)的主笔。作者通过生动真实的细节刻画和富于文采的描述,将萧法刚的精彩人生和那个波澜壮阔年代的发展历程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使本书成为个人心路、创业历史以及人生价值的统一体。
  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学习萧法刚这位商业奇才几十年令人惊叹的人生道路、出神入化的商业技巧,以及从萧法刚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中获得前进的力量。
  第2节:评论
  《客家人萧法刚》是一本记录台湾世界级慈善家的故事,是本非常难得的书。望藉由本书,能为华人世界培育出更多世界级的慈善家。而对于希望享受人生最高境界——博爱者而言,本书也绝对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书业周刊》
  《客家人萧法刚》真是一本传记里的奇书。读他的逆转危局、浴火重生中折射出生命的光华,传记类的作品要振奋人心,更重要的是,我们想从他们身上学些什么。
  ——《时代人物》
  萧法刚是世界上著名的、深受尊敬的华人慈善家和实业家,他的经营之术无不从细微事物发端,却总能带给人无限启发。他的神奇,不在于他所拥有的财富,而在于他在慈善事业中体现出的人性光辉,正如法刚先生所言:“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别人梦想成真,我们自己就会心想事成。”。
  ——《广州日报》
  这本传记中主人公的故事之所以如此牵动人心,并不在于他本身的地位与光荣,而在于独特而认真的讲述,与有史以来的传记作者不同,本书所描写的不仅是主人公的光辉业绩与壮阔人生,而是他成就背后的迷惘、辛酸与泪水,关注的是他命运屡次转折的特殊情景下生命所焕发出来的坚韧、豁达与希望的光辉。
  ——《西江都市报》
  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从构思到采访调查,或从结构确定到每个段落的具体写作,既没有沿袭以往的思路,也没有套用那常见的模式。牢牢抓住了那些最能显示时代风貌及人物性格的传达内容——作为一种可以提供给读者品味的内在意蕴,或是一种发生在人生选择过程中的具有潮流色泽的变化,历史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从其中产生了。
  对于这部人物传记作品来说,便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已被演化为一种洋溢着拼搏气息的精神状态,一种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品格或境界,一种踏实、勤勉、智慧及不断地与命运抗争的人生过程……
  ——《海峡都市报》
  第3节:序
  序
  往事是生活之师,是经验之井。
  往事是美丽的。
  岁月的流水,使往事在记忆中都成为一片模糊、幻化的云烟,那般地飘渺朦胧,宛如温情脉脉的薄纱。
  人说往事如过眼烟云,然而,真正让人动心的往事却永远不会消散。
  因为有往事,人们总要回忆。
  一行行逝去的脚印,一幅幅青春的风景,一次次工作的挑战,一幕幕人生的戏剧,一段段精彩的思想……
  回忆是镜子,回忆是振荡心灵之波的琴弦,回忆是埋藏着理想种子的花园……
  十分荣幸,我们走进了萧法刚先生的回忆之中。
  一个只有一百天就寄养在舅母家的孩子,用非凡的聪明演绎了苦难而隽永的少年岁月。二十岁时,他身无分文登陆台湾,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神奇地完成了相当于研究生资格的考试,被聘为高中数学教师。任教期间,他以优异的教学成绩博得了教育界的一片好评,并在台湾教育人员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得到了荣誉勋章。之后,他由于身体等原因,离开教坛,步入商界,经过一番苦斗,居然又是富甲一方的商界名流。此时,事业等身的他选择了具有伟大博爱情怀的国际狮子会。在狮子会里,他从一个普通会员开始,一路高升,由代理秘书、秘书、分会副会长、分会会长、专区主席、区副总监直至狮子会国际总会最高职务——区总监。当任区总监期间,他以卓越的领导和创造性的工作荣获国际狮子会88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高荣誉——五星级总监,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争了光。
  然而,当他衣锦还乡之时,曾经为养育他付出巨大艰辛的舅母早已驾鹤西去,故乡沧海桑田,物易人非,这一切不能不在他心灵深处留下永远的创伤。痛定之余,他把对舅母的怀念化为一种力量,捐资造桥修路,捐资办学,捐资为故乡所有白内障患者进行割治,捐资帮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捐资帮助贫困乡亲修房盖屋,凡此种种,付出资金3000万元之巨。
  走进萧法刚先生的回忆,宛如观赏一部跨越了世纪时空的电影,有历史和现实的交织,有欢乐和泪水的杂糅,有激荡与平和的消长,有理想和困惑的相伴……然而,这一切都又沉淀在一种无私奉献与付出的长河中,同时也折射出一位客家人自然质朴热情豪迈敢打善拼永不言败的人格精神。
  这是一段曲折的成功传奇。
  这是一片忧伤的血泪乡愁。
  这是一首绚丽的人生之歌。
  ——钟秀兰把只有100天的萧法刚送到娘家,流着泪把他交给了老实善良的弟媳张三妹。谁知平时见生人就哭的萧法刚,来到张三妹怀中后,一双黑幽幽的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张三妹,仿佛相见恨晚似的,竟然一声未哭……
  第4节:一代华工南洋泪法刚百日易亲娘(1)
  第一章
  一代华工南洋泪法刚百日易亲娘
  1
  南方。粤东山区。
  夜,将满的上弦月偏西而去,夜空依然深邃无垠。
  透过蒙胧的银灰色月光,梅江像一条逶迤前行的白练。白练两边,有许许多多十分特别的民居。从天上看,像是两个半圆,一个半圆是灰瓦重重叠叠覆盖之下的房屋,一个半圆则是清水塘。房屋后面是竹子和树。清水塘前面是菜地。这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款款建筑,装点着梅江的夜景,巍然不动,蔚为壮观。
  忽然,北边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扇窗户亮了起来。过不多久,亮了的窗户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啼哭声高亢,嘹亮,仿佛要将沉静的夜空撕裂似的。
  婴儿是本书主人公萧法刚,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
  小山村是梅县石扇镇银钱村。
  点灯迎接萧法刚并为他接风洗尘的,是住在上楼房的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位被称为接生婆的老妇人。
  2
  殷商时期,有一贤士,名伯益。舜时,伯益曾负责掌火,“烈山泽而焚之”,使禽兽逃匿,开辟了很多农田。之后,伯益又跟随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万民于水火。伯益的巨大功绩使他的子孙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被分封到萧地(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萧孟亏是萧姓第一人。
  萧姓族人一直在自己的萧国安居乐业。
  西汉初年,萧姓人萧何助刘邦兴汉室有功,推为相国,爵封晃睿。
  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汉族大量向长江以南迁徙逃亡。萧姓人也在东晋时逃到江苏的丹徒、丹阳、武进一带定居。公元479年,萧整后裔萧道成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齐朝,为萧姓第一个政权。公元484年,萧道成族弟萧衍建立了第二个萧氏政权——梁朝,将萧姓家族推向极盛时期。隋唐五代时期,随着梁朝的灭亡,萧姓子孙开始外迁,涉及今陕西、河南、山东、福建、江西、山西、湖南、安徽等地。宋元时期,萧姓在隋唐南迁的基础上继续向周围地区播迁,尤其是江西萧姓发展迅速,成为外迁的根据地。据史料记载,今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萧姓大都来自江西萧姓。
  明清时期,陆续有萧姓人迁往台湾和海外定居。东南亚各国以及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萧姓人的足迹。
  在中国历史上,萧姓人不乏许许多多名垂千古的巨人,如西汉名臣萧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文学家萧子显、萧统,唐朝开国宰相萧禹,宋代山水画家萧照,清代山水画家萧云,共产党人、中国青年运动先驱和领袖萧楚女,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原中国国防部副部长萧克,现代著名诗人萧三,现代作家萧军,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萧红……
  穿越历史的风雾尘雨,世界又迎来一位萧姓男丁,他的名字叫萧法刚。
  萧法刚从梅县石扇镇银钱村萧家亦唐公祠的角度应排为第四代。
  3
  亦唐公祠的立祖之人就是萧亦唐。
  萧亦唐生有两个儿子,老大萧增煌,老二萧增勋。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东南亚、北美、澳洲、南非、南美等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吃苦耐劳的华工成为他们掠夺的最理想选择。为了获得大批的廉价劳动力,英、法、美等国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招募华工的条约,用掳掠、绑架等手段强行招募所谓“契约华工”,开展“猪仔贸易”。
  萧家老二萧增勋为了求取更好的生活环境,远赴南洋,卖身求工,来到马来西亚。
  去南洋走的是水路,首先要过梅江河上的滩险。梅江是韩江的上游,流经五华水寨、兴宁水口、梅州市区、梅县松口,到大埔三河坝与福建流来的汀江、梅潭河一起汇入韩江,全长180公里。一路恶滩、险浪、怪石不断,古称梅江为“恶溪”,“其恶有三:瘴雾毒恶,鳄鱼狞恶,滩石险恶”。
  萧增勋来到马来西亚的柔佛。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中国人。有谁敢想,若干年后,萧增勋会从任人宰割的“猪仔”变成马来西亚的首富?
  没有人敢想,但事实确凿是那样。
  第5节:一代华工南洋泪法刚百日易亲娘(2)
  萧增勋虽然没有文化,却有着祖先萧何一样的战略目光。他用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