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一米八      更新:2021-04-17 18:29      字数:4999
  银屏噗嗤一声,几乎没把一口饭喷到桌上:“爷,你不知道,那天我看见两只
  牛顶角,就跟俺爸和俺哥一模一样:两只眼瞪着,四个蹄子蹬着,谁也不让谁。……”
  “胡说八道!”岳鹏程凶凶地瞪过一眼,银屏强忍住笑,把身子扭到一边去了。
  饭吃得没滋没味,岳锐似乎只动了几下筷子,就搁下了。
  “鹏程,那年你写信说你云婶不在了,后来又说得了重病,到底怎么回事?”
  儿子脸上不知为什么,忽然仿佛抹上了一层胭脂。“爷,你说的是肖奶奶吧?”
  银屏又搭上腔。
  “大人说话你总打岔!还不赶快吃了找巧梅玩去!”岳鹏程有些忿忿然了。
  “哼!”银屏好像也动了气,扒了几口饭,筷子一丢出门去了。
  岳鹏程端着一碗没有喝完的稀饭,踅身进了厨房:“那先是误传,后来又救过
  来了。”
  “那你云婶现今……”
  “在医院躺了几年了。”儿子的回答,似乎带着几分迟疑。
  “我总写信问你,你总也不给我回话!”岳锐埋怨着,又道:“这次我回来了,
  说什么也得去看看她。她住哪个医院?”
  “爸,你刚回来,先好好休息几天吧。”儿子劝说道。
  父亲并不领情:“你不懂我们这些上了岁数人的心。……”
  门响,恺撒咬,一个结实得肉团子似的中年人出现在院子里。岳鹏程迎出,与
  那人说了句什么,朝岳锐打个招呼,便要出门。
  “鹏程,那医院……”岳锐盯紧一步。
  岳鹏程只得站住了:“爸,告诉你,你自己也去不了。这样吧,隔天我抽个时
  间陪你去一趟。”
  大门“吱扭’一声响过。岳锐轻轻叹息着,一步一步回自己屋里去了。
  小院成了一片墓地,一点生命的气息也没有了。
  好一会儿,淑贞出了门。她看着院里干旱的花草,吠叫着要食的恺撒,厨房里
  满地的菜叶和一片狼藉的碗、筷、馒头、剩菜,心里一阵凄然,这哪儿还像一个家
  呀!
  第五章
  他们曾经有过一个夫妻恩爱、父子同心的家,一个足以令人夸耀称羡的家。
  初婚的美妙那般短暂,以至如一阵旋风掠地即过。为了淑贞的康复,为了偿还
  淑贞康复欠下的债务,岳鹏程来到百里之外的玲珑山矿井。他下到几十米深的山底
  洞中,冒着冰冷的滴水和犬牙交错的危石,凭着强健的体魄和从部队学到的熟练的
  爆破掘进技术,成为整个矿山的技术尖子和挣钱最多的临时工。他被一位副矿长看
  上了,不久被调上地面,担任了负责上千人吃饭的食堂管理员。不到半年,食堂面
  貌大变。岳鹏程又被调到业务处,成了负责计划和购买各种矿山设备的大员,并且
  经常随着副矿长外出洽谈业务。副矿长满意极了,告诉岳鹏程,他手下最缺的就是
  能干事的人,上级很快就要拨下指标,他要破格把岳鹏程从临时工转为国家干部。
  这消息委实使淑贞几个晚上没有睡稳觉。但却很快冷却下来——消息不知怎么
  传到镇上,镇委书记一听大桑园还有这样一个人才,立即派人找到矿上,坚决要把
  岳鹏程要回村里当支部书记。声明说,矿上如不放人,他们就卡户口、卡党籍,向
  主管矿山的上级党委告状。
  就这样,岳鹏程又一次失去了端铁饭碗的机会,又一次回到了村里。
  村里的情况当时并不美妙。支部书记是肖云嫂。她是四二年的老党员,从土改
  一直担任支部书记,是有名的老模范。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她几次提出想找个
  年轻人接替自己。因为早年肖云嫂与岳锐有过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岳鹏程自小就
  把她当母亲待。岳鹏程接班她本应高兴,但她总觉着岳鹏程胆子大大,心太野,不
  够沉稳;加之村里最大的石姓家族想抬出自己的人,极力反对——向部队告岳鹏程
  状的正是这伙人——肖云嫂一直不肯应声。直到镇委书记亲自带着岳鹏程到肖云嫂
  病榻前向她保证,村里一切大事都要经她同意,肖云嫂才让岳鹏程扶着她,来到大
  队办公室。
  大队办公室是由土改时的两间饲养棚改造成的,矮、暗、小却干净严整。肖云
  嫂在那里主持了三十几年村政党务,使那两间小屋成了群众眼中权威和荣誉的圣地。
  肖云嫂指着办公室墙上挂满的奖旗奖状,向岳鹏程讲述着那每一面所代表的光
  荣。未了又让会计拿出帐本,指着上边标明的八百元存款,十分严肃地说:
  “程子,这是全村几百户老小十多年里攒下的家业。除了买点笔墨纸张,我没
  舍得乱花一分。现今交给你了。你可记着,别看我把你当亲儿子待,你要是给我丢
  了红旗、踢瞪了这份家业,我可是不依你!”
  岳鹏程庄重地接受了肖云嫂交予的荣誉和家业。学大寨,连夺两年“红旗标兵”。
  县委书记为他披红挂彩、牵马游行的那天,淑贞领着羸官、抱着银屏,挤在县城拥
  挤的人群里,落下成串热泪。然而,要保持“红旗标兵”,要使土地继续增产,就
  得舍得本钱投资。土地海绵化,化肥、过磷酸钙、硝酸铰……社员收入只落在纸上,
  八百元家底也贴了进去。天,这可如何是好哇!
  淑贞更焦急的是:买书交学费的时候到了,把两只下蛋的鸡卖了还没有凑够钱;
  而凑不够钱,羸官的中等技工专业学校就难以上得下去了!
  那一天,淑贞正坐在院里急急火火编著柳条筐子。因为急,柳条几次折断,几
  次把她的手指刺得鲜血淋漓。岳鹏程下地回来,见家中烟火未动,又见淑贞那副狼
  狈模样,不觉动了肝火,说:
  “看看!这家里就缺你那几个工分?”
  柳条筐子作为家庭副业,那时是“法定”只能交到队里换工分的。
  淑贞见他这副嘴脸,也没有好腔调:
  “工分?工分当得了钱用?羸官的学费你给交?”
  岳鹏程一愣,忽然想起地从衣兜里寻找起一份通知。那通知是技工中专几天前
  派人送来的,说羸官的学杂费已经逾期,倘若某日以前交纳不上,他们便要按规定
  做退学处理。
  事关儿子前途,岳鹏程也把一脑子的“保红旗”的事丢到一边,从淑贞手里接
  过活儿麻利地干起来:多编几个柳条筐,明天一早送到黑市,或许还可以……
  然而,并没有等他们忙碌多久,羸官便背着一个可怜巴巴的行李卷儿,出现在
  二人面前。
  “羸官,你这是……”迎着儿子,淑贞一脸呆相。
  羸官惨然一笑。
  一切都明白了!一切都晚了!
  “不行!我找学校讲理去!”岳鹏程如同一条狮子,跳了起来。
  “你找谁讲的么个理去?”扑到儿子身边、两眶泪水噗噗下落的淑贞,忽然把
  尖锐的目光指向岳鹏程,“你整天日只知道抢你的大红旗,老百姓过的么样日子你
  知道不知道?早先日你发誓赌咒让我过上舒心日子,我过不过上也罢了,可儿子,
  儿子连个学也上不成啦!你还算个当爸爸的吗?你还算个男人吗?……”
  淑贞号啕大哭着跑进屋里去了,岳鹏程像散了架的纸人,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几天几夜的苦苦思索,几天几夜的反复谋划,岳鹏程带领一支“学大寨特别支
  队”,悄然地开上了盐场。一个月下去,一张一万元的存款单落到岳鹏程手里。那
  张存款单很快又变成了一座小小的木工厂。
  “咱这小木工厂,单是挣个手工钱,哪辈子也发不起来!要是自己能搞到木头,
  那就得啦!”一次吃饭时、岳鹏程发着感慨。
  “要搞木头还不好说,关东山有的是!”羸官有意无意地说。
  “吃了灯心草,说话倒轻巧!关东山的木头是给你准备的?”淑贞训斥说。
  “不是给咱准备的,咱就不兴搞点回来?你没听喇叭里整天喊:搞活,搞活!”
  “搞活也不能有李龙爷的本事,搞到关东山上去!”
  “那就得看有没有孙猴子那两下子了!”
  岳鹏程眨巴两眼听他娘俩打嘴仗。听到高兴,一拍大腿对羸官说:
  “好小子!你真的有种,跟老子下一趟关东山,敢不敢?”
  五天后他们启程了。搭货车、爬火车、拦拖拉机,外加开动“十一号”快赶慢
  撵,岳鹏程和羸官几经辗转到达伊春。伊春是一座地地道道的边疆之城、森林之城,
  参天古木满山皆是,大小林场一个接一个。岳家父子把眼睛朝四下里一瞭,便觉得
  心高气壮起来。可哪想,那些或大或小的林场端的都是国家的饭碗,做的都是官办
  的买卖,对两位来自异乡异土的农民父子,眼珠儿也不肯正视一下。第一次进到一
  个林场,人家把盖着大桑园大队印章的介绍信“研究”过几遍,揉一揉朝火炉里一
  丢就下了逐客令。第二次、第三次,除了重复第一次的过程之外,还招惹了一大堆
  冷讽热嘲。那时“开放搞活”还是报纸广播上的新名词,林场还是一眼古井死水。
  这苦了岳家父子。躲在人家草屋里熬过一夜,第二天更妙,来到一个林场门儿也不
  准进。岳鹏程冒着胆子朝里硬闯,几乎没有让人家当做图谋不轨的“盲流”扣起来。
  又饿又冷,父子俩万般无奈,坐在离林场大门不远的一片向阳地里啃起淑贞给带来
  的锅饼——那锅饼也没有几个了;眼看着父子俩怕是只有靠讨饭返回家园了。
  正是中午,下班铃响过,林场的干部职工三三两两向宿舍区去。岳鹏程看着生
  气,羸官心中忽然一动,提着包裹走到林场门前,就地一坐,把包裹里煮好的对虾
  在面前一摊一摆,随之挑出几个又大又鲜亮的,两手抓着执着就向嘴里填。岳鹏程
  被搞得懵懂了,下班的林场干部职工却新奇谅讶得停住了脚步。
  “嚯!小伙子,好福气哟!”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说。
  羸官眼不抬嘴不停:“福气?就这烂对虾?你们东北人谁稀罕这个。”
  “耶!你这是哪儿得的情报?”干部越发有了兴趣。
  “这不大门还没离?我和我爸千里迢迢给你们送对虾来,你们连门都不让进!”
  羸官朝正向这边走来的岳鹏程努着嘴。
  “哦?”干部带着几分惊讶地打量了岳鹏程几眼,问:“你真是做这买卖的?”
  岳鹏程这时已经看出些门道来了,回答说:“这还假得了?在吉林那边,人家
  对我又是酒又是菜,你们这儿可好!”
  干部思量了片刻,又见职工们七嘴八舌,只差没有流涎水,说:“我要可不是
  三斤两斤打发了的。”
  岳鹏程说:“三斤两斤我还得找到你关东山来?明说吧,我看中的也不是钱,
  是你们的红松木!”
  “这就好说了!”干部当即喊过一个人,分咐把岳鹏程父子请进了林场小餐厅。
  合同一夜就签下了:大桑园每年“五一”、“十一”、春节给林场发三个车皮
  鱼虾,林场每年在相应的时间里,给大桑园发三个车皮原木。双方均给对方以最低
  价格,差额一年终了以实物补偿。
  合同得到了遵守。虽然岳鹏程每年要额外支付相当一个数目的“车皮调拨费”,
  “木材加工厂”还是变成了“木器制造厂”,并且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和创
  造着奇迹。
  世事乖戾,好景没过两年。一天,岳鹏程正同几位朋友在家中喝酒,木器厂供
  销科长齐修良送来一封电报。电报是伊春发来的,内容很简单:
  发来鱼虾已坏  拟作退货处理
  “五一”前夕,岳鹏程特意早早搞了一车皮对虾、黄花鱼和市场上难得见到的
  嘉吉鱼,发了去。因为前不久得到消息,林场的一把手换了人,这位一把手对前任
  的许多作法很不满意,不少原先的合同被迫终止或修改。岳鹏程不惜血本抢在前边,
  原想可以稳住对方,确保自己的财路不受影响。没想等到的竟是这样一纸内藏险恶
  的电文!
  “咱们的鱼虾是从冷库直接装上的火车,根本不可能坏。”齐修良表白似地说。
  “什么鱼虾已坏!鱼虾坏了还退的什么货?这种天气,让他们一退,到家不成
  大粪那才是怪事!”
  “这明明是讹诈,逼咱们杀价!”
  “杀价?只怕是要废合同哩!
  喝酒的朋友和新任木器厂厂长羸官等人,忿忿地议论着。
  “妈拉个臭婊子养的!”岳鹏程一拳把桌上的杯盘盅碟擂得东倒西歪,“欺负
  到咱爷们头上了!也不打听打听咱爷们是不是那种软柿子泥!老子早就防了他这一
  手,律师也早请下啦!想在合同上改一个字,试试看!”
  他一气喝下几杯酒,对齐修良说:
  “回电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