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节
作者:北方刷刷      更新:2021-03-27 21:06      字数:4939
  赵王迁答道:“邯郸水深池宽,城高墙厚,城内兵多将广,储备丰厚,秦兵曾数次围攻邯郸均没有攻下,我相信邯郸这次也会化险为夷。趁秦兵尚未攻破常山,派信使赴楚、燕、齐、魏四国求救,向他们陈述救赵的利害关系,我想四国决不会见死不救坐视赵国亡国的,只要四国兵至,内外夹击,秦兵必败无疑,一个李牧尚能抗拒王翦、杨端和两路大军,何况有五国之军呢?”
  郭开嘿嘿一笑:“大王太年轻了,根本不了解列国的情况,魏国的大部分国土被秦国占领,只剩下大梁周围几百里的土地,秦将王贲、李信正领兵围攻,魏国自顾不暇,如何前来救赵?燕赵世仇,燕国巴不得赵国灭亡呢,更不会出兵相救,秦齐联姻互相结为友好,并有盟约在先,永世不相攻伐,现在怎么会背秦向赵呢?楚国惧怕秦已经很久了,为了躲避秦军攻伐,三迁国都,我估计楚国也不敢来助赵。”
  王太后也说道:“你整日呆在宫里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不了解六国之事不说,连朝中之事也不明白,整日生活在幻想中,明明自己是个蠢才却自以为才智过人,根本不会料理朝政却梦想成为一代明君英主,真是可笑透顶!就是有援兵来救,邯郸城又能支撑多久?谁能担当御敌的大任?除非大王亲自持剑上阵。”赵王迁见母亲与郭开共同羞辱他,恼怒地说:
  “如果不是你们出馊主意逼死李牧,秦人如何敢在我赵国国土上嚣张?”
  王太后见儿子当面顶撞自己,并揭自己的短,怒斥道:
  “不是为娘杀了李牧,只怕李牧与赵嘉早已攻破邯郸,这宫中端坐之人不是你而是赵嘉。攘外必先安内,国家宁可亡在敌国之手而不能败在国贼手中,何况现在仍然有机会保住封号与宗庙祭祀。归降是最明智的做法,韩王安、卫元君角不都是因为投降而保住了封邑与爵位吗?”
  王太后又威逼说:“如果你执迷不悟,为娘先废去你的王位,将你绑缚起来献给秦军作为归降的觐见礼。你不是要以身殉国无愧于列宗列祖吗?为娘这样做正好满足你的心愿。”
  赵王迁害怕了,他自从继承王位以后,只有君王之名,实权却被母亲掌握着,朝中大小事务外有郭开内有太后,他不过是一个傀儡。赵王迁自幼在宫中长大,很少离开王宫,甚至邯郸城也没出过,犹如一株长在室内的花卉,优越的环境养成他好幻想的天性,总把事情向好处想,对太后郭开专权也十分清楚,却又不想与他们争斗,总想等他长大后太后自然会归政于他,到那时再干一番宏图大业。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需要的是切合实际、审时度势、明察秋毫的王者,人必须不断改变自己、调整自己适合时代,抱残守缺,等待、空想只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成为王权的牺牲品。赵王迁当然不想死,他也不想失去王位,仔细想想母亲与郭开的建议也有一定道理,心里道:只要能保住王位,仍拥有邯郸的封地,归降就归降吧,父王在天之灵责怪他也无愧于心,不是他主动投降,是太后逼他投降,大权在太后手中,他不降也不行,父王要怪就怪罪母后吧。
  赵王迁终于答应归降,在郭开写好的降书降表上印上那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刻成的御印。
  随着赵王迁手中的御玺落在帛书上,郭开一颗悬着的心踏实了,他知道这份投降书将会给自己换来另一番锦绣前程。忠贞是忠贞者的墓志铭,无耻却是无耻者的通行证。
  秦王政接到李斯奏报,说燕太子丹根本没有被杀,而是故意制造假像潜逃回国了。
  秦王政大骂太子丹欺人太甚,传令蒙武、辛胜率军攻燕,兴师问罪,令燕王喜立即送回太子丹,并赔礼致歉。
  秦王政冷笑道:“寡人正愁没有伐燕的借口呢,你太子丹不识时务主动给寡人提供这个方便,那就不要埋怨寡人无情无义!”这时,一名奏事太监来报,说太后玉体不适,想见见大王。嬴政一听说母亲病了,急忙来到甘泉宫。
  赵姬明显地苍老了,满头青丝染上岁月的风霜,曾经最引以为骄傲的如秋水一般的明眸变得昏暗了,眼眶凹陷,目光呆滞,凝脂一般的脸庞被时间打磨成核桃状。
  自从雍城回到咸阳,赵姬便住进王太后特有的别宫——甘泉宫。尽管这里有着优厚的物质享用,也有成群结队的宫女为她取乐,供她取乐,帮她找乐,但赵姬总有一种难以启齿的孤独。对于女人来说,男人就是生命的全部,女人靠什么证明她是女人,只有用不是女人的人来证明,是男人确证女人的存在。而赵姬自从事件后,嬴政就剥夺了母亲接触男人的可能。甘泉宫清一色的娘子军,连不男不女的太监都不复存在,儿子的这种特别关爱却深深刺伤了她的心,让她生不如死。也许儿子并不是在伤她的心,而是亡羊补牢,但赵姬却感到屈辱,她多次想到了死,但理智告诉她不能这样做,她是太后,她的显赫地位决定她死都没有权利自己选择,不明不白地死去,给儿子留下的将是世人的流言蜚语,人言可畏,儿子纵然是雄霸天下的君王,但却不能阻止流言的传播,她已经让儿子蒙辱,不想再给儿孙留下伤痛,不想让自己的死给王室留下茶余饭后的笑柄。
  因此,这十余年来,赵姬竭力忘却自己是一个女人,白天以忙为乐,忙着与宫女们一起找乐,用忙填补那份空虚。漫漫长夜何时旦,许多个不眠之夜,赵姬都是在回想中等到东方露白。她回想异人,是异人给她一个王太后的美丽桂冠;她回想公子嘉,是公子嘉给她提供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她回想吕不韦,是吕不韦成就她一个尊贵的女人,又是吕不韦剥夺了她做女人的权利;她回想,是证明她是女人,又是让她屈辱。
  正是这种灵与肉的煎熬,赵姬过早地衰老了,正是那几个男人冥冥之中对她的呼唤,赵姬已经走向死亡。
  嬴政来到母亲榻前,多日不见,母亲苍老了许多,人也消瘦许多。嬴政有一丝歉疚,也许自己对母亲苛刻了一点,可他怕悲剧重演,王室是高贵的,也是纯洁的,是全国数万家族的典范。王室之家只有服从、守规、遵命,不允许越轨、犯上、徇情。
  嬴政询问一下病情,吃的什么药,让哪位御医诊治的,效果怎样。赵姬都一一作答,赵姬见儿子面带忧虑之色,忙宽慰说:“你不必担心,娘今年才六十出头,娘能活你祖母那么大的岁数呢,不等到你统一天下登上至尊无上的帝王之位,就是阎王来请,娘也不会走的。”
  过了一会儿,赵姬又略带悲伤地说:
  “娘是一个无用的人,朝廷内外大事娘一窍不通,帮不上你的忙有时还给你添乱。娘知道你表面上原谅了娘,可心里仍然生娘的气,都是娘自己作的,娘决不怪你。将来有一天娘死了,你不要让娘葬入嬴氏王室祖坟之列,娘给王室丢脸了,娘不配。”赵姬说着,不听话的泪水在眼角蠕动,嬴政给母亲擦去脸上的泪水,十分愧疚地说:
  “娘,你不要说,儿也对不起你呀,请娘谅解儿子的不孝。”赵姬惨笑一下:“好,不提这些沉年旧事,说些高兴的事吧,政儿给娘说说你派兵东征的战况,有哪些值得称颂的事都讲给我听一听,娘虽然不谙军政大事,但对征讨杀伐的事还蛮感兴趣的。”嬴政为了让母亲高兴,绘声绘色地讲了韩王安举国投降的事,讲了王翦与李牧对阵不能取胜以及如何用计杀李牧的事。嬴政感慨地说:
  “万兵易找一将难求,忠臣良将实在是国家的中流砥柱。赵国半壁江山全凭李牧一人支撑,自从顿弱用计杀了李牧,不足三月赵国可破,如今王翦、杨端和大军兵至邯郸,指日可破赵都。”赵姬一听嬴政说邯郸很快就被攻下了,忽然有一种故地重游的冲动,翕动一下嘴唇说:
  “政儿,娘想去看一看邯郸,你答应吗?”
  嬴政颇为惊奇地看着母亲:“娘去邯郸做什么?”
  赵姬伤感地说:“自从你九岁那年,咱母子归秦一晃二十多年,娘再也没有去过邯郸。娘想去那里看一看当年有恩与有恨于我们母子的人是否还活在世上,该报恩的报恩,该复仇的复仇。再说,邯郸也是你的出生之地,那里还有咱家的故居,也不知是否存在?”
  母亲的话点燃了嬴政的思绪,是呀,应该去邯郸看看,此去邯郸今非昔比,让人瞧瞧自己的霸主雄风,更让人知道当年邯郸街头那个时常遭人欺辱的小赵政,如今有挟泰山跨北海之气势,举手之间可以灭亡一个国家,眨眨眼就能伏尸百万流血飘橹,更要让自己的仇家跪伏在自己脚下,然后号令三军屠城三日,以雪当年之辱。
  嬴政看看瘦弱的母亲,心疼地说:
  “只要母后乐意,儿臣当然奉陪,只是母后玉体有病未愈,怎能蒙受长途车旅之苦呢?”
  赵姬笑道:“为娘并无大病,也许是长年呆在宫中憋闷所致,外出散散心可能更有利于病愈呢?”
  嬴政见母亲执意去邯郸,也不再阻拦,便着人安排车驾与母亲一同前往邯郸。
  嬴政母子刚到半路就接到顿弱奏报,说赵王迁答应举国投降,嬴政听后十分高兴,加快了前进的速度,恨不得一步赶到邯郸,接受赵王迁的跪迎。
  赵王迁降秦的消息传到常山,颜聚斗志全无,急忙率所剩几万大军投奔代郡。
  王翦与杨端和护送嬴政与赵姬驾舆来到邯郸城外,赵王迁得报后早已率文武大臣到十里长亭恭候。
  赵王迁在郭开的陪同下一步一叩向秦王政行投降礼,赵王迁跪在地上,双手把投降书呈过头顶,赵高先接了过来,然后递给秦王政。赵高接过投降书的刹那,心里如倒海翻江,他也是王室后裔,守住列祖列宗留下的这片基业是他们共同的责任,他正是为了这一使命到秦宫做内应,想不到事过境迁,这份降书降表是从自己手中传递给秦王政的,这对他是何等的讽刺。所幸跪在地上的是赵王迁而不是公子嘉。
  嬴政接过赵高递过来的降书降表,扫了一眼,随手扔在旁边,把头一昂,傲慢地问道:“你就是赵迁?”
  赵王迁跪在地上恨自己太懦弱,没有坚持己见与城俱存亡,恨自己听信母亲与郭开之言出城纳降,人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可他选择了后者,正是自己的卑弱才有今日之辱,此时,赵王迁希望地上有一个缝让他钻进去。
  嬴政的问话更让他觉得屈辱,这不是明知故问有意当众羞辱他吗?赵王迁冷冷地答道:
  “如果我不是赵王迁,说明赵国并没有投降,赵国的臣民仍在与秦国侵略之军浴血奋战。”
  赵王迁故意把“王”字说得重重的。
  赵国的众大臣都吓了一跳,众人都听说秦王政生性残暴,专权嗜杀,赵王迁这几句话不是有意找死吗?郭开也为赵王迁捏把汗,急忙向前跪爬几步叩头说道:
  “大王息怒,赵王迁年幼无知,从来没有经历过投降仪式,不知道归降的礼仪与规矩,说话自然不知轻重,得罪大王之处请大王海函。”
  顿弱急忙在秦王政旁边介绍说:“这就是赵国丞相郭开。”嬴政点点头,捻须说道:
  “郭相国是识时务懂进退之人,本王也感谢你替我大秦除去李牧劝说赵迁举国投降。寡人向来赏罚分明,对有功之人不分贵贱与出身,一律给予重赏,寡人暂封你为客卿,近日收拾家当携妻小去咸阳任职,等到回都邑后,再另作封赏。”“谢大王恩典!”
  郭开虽然叩首称谢,心里却有苦难言,秦王政当众称赞李牧之死与赵王迁归降是他的功劳,不就是向赵国君臣揭露他是逆贼叛臣吗?秦人不一定感激他但赵国人一定唾骂他。
  果然不出所料,赵王迁明白李牧之死与自己归降都是郭开从中撺掇,不顾一切地站起来朝郭开脸上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骂道:“赵国弄到今天这种地步,都是你这样的奸臣逆子所为,你虽为相国、太傅,我却恨不能抽你的筋剥你的皮!”
  郭开又羞又恼,脸上火辣辣的,俯伏在地,说不出一句话来。秦王政见赵王迁刚才冲撞自己,现在又当着自己的面打骂郭开,勃然大怒,厉声喝道:
  “来人,把赵迁捆绑起来!”
  四名虎贲军校尉上前把赵王迁按倒在地捆个结实。
  嬴政又斥道:“郭开被寡人封为客卿就是大秦国的臣民,你敢当众羞辱本王的大臣就是欺君犯上,难道不怕寡人杀了你?”赵王迁虽然被五花大绑,但毫不畏惧地说:
  “本王只求一死,决不愿苟活于世给赵氏先祖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