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当当当当      更新:2021-03-27 20:54      字数:5024
  “因为男人不会生娃娃;而女孩在长大以后,就能够生娃娃,所以不需要小鸟。”
  例C:
  “为什么女孩没有小鸟呢?”
  “如此才可以区别男孩和女孩。”
  例D:
  “为什么妈妈和我不一样,没有小鸟呢?”
  “那时因为妈妈生你的时候,把小鸡鸡给你了。”
  例E:
  “为什么我是从小鸟来小便,而小妙是从屁股来小便呢?”
  “小妙也有小便的地方,这是和屁股不同的地方。如果和你一样,男女就分不清了。所以女孩和男孩不一
  样,小便的地方在比较里面的地方。”
  例F:
  “女孩子从哪里来小便?”
  “女孩小便的地方在体内,是在外表看不到的地方。”
  洗澡时或看到家人小便时,正是家庭中性教育的开始。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机会,可以把握机会,说明男
  女的不同。
  有关于男女生殖器的不同,男孩子有小鸟,而女孩子的生殖器官则在体内看不到的部位。不必对幼儿说明,
  女人因为要生娃娃,所以没有小鸟。像例B、D的回答方式并不恰当。
  在此,列举男孩子与女孩子的发问问题。
  六岁的女孩子有点不服气地问道:
  “为什么要分成男孩子和女孩子?”
  “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大概是为了在长大以后,可以区分这是爸爸,那是妈妈,才如此加以区分的。”
  这时,不必向幼儿说明,因为将来要生娃娃而分为男女;甚至也不需要说明男女生殖器的区别。如果还提
  及这些就太多了。
  此外,还要特别体察小女孩的心理,她们问这类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例如:我们常听
  人说“身为女孩子……”或是“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必须要……”由于周围的人常有过度的要求,她们
  才会问这方面的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的心中,还没有意识到男女真正的区别。活泼而有力气的男孩子,会很自然地和女
  孩子们一起玩耍。如果他们提出这方面的问题时,父母亲一定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对于孩子的教养态度。
  如果女儿觉得“做女孩子真不好”,父母不妨向她列举做女孩子的好处。例如:
  “女孩子可以穿好多好多漂亮的衣服,可是男孩子就没有这么漂亮的衣服可穿。女孩子可以把自己打扮得
  漂漂亮亮地,这样不是很好吗?“
  的确,要真正回答好孩子提出的问题,有时候,是要下一些工夫的。
  关于婴儿的问题
  六岁的小男孩发现幼儿园的老师在结婚以后,肚子渐渐地大了,问道:
  “为什么结婚以后会生娃娃?”
  “妈妈也一样呀!所以你才会生出来。现在你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但是,这么小的孩子并不容易接受这样的说法。因此,不妨以动物来说明,孩子会比较容易了解。比如,
  可以以孩子的偶像熊猫来向孩子说明。
  “熊猫的爸爸、妈妈也会生下熊猫娃娃。”
  孩子问道:
  “为什么一定有两个人 呢?”
  这时,只要坦率地回答:
  “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妈妈的肚子就会变大,而生出娃娃来。”
  如此回答即可。
  “娃娃是怎么形成的呢?”
  以下有两种回答方式,请比较一下。
  “爸爸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就会开花,生出娃娃来。”
  另一则是:
  “因为爸爸、妈妈很想要个可爱的娃娃,于是神就把娃娃放在妈妈的肚子里。然后,妈妈就生下了娃娃。”
  “为什么不马上生出来,要在妈妈肚子里住那么久?”
  “刚开始时很小,不能不住在肚子里面,所以要等到大一点再生出来。”
  前者的回答方式,大概是在阅读过有关性教育的书籍后所做的答复。不过,对于孩子而言,“种子”的说
  法未免过于现实,这种说法并不太美。后者的想法似乎比较恰当。这种说法表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娃娃是
  在双亲的爱和期盼下生出来的,孩子听了这样的回答后,心里会觉得非常温暖。
  当孩子问道“为什么我会被生下来”的问题时,可以依照这位母亲的方式来回答即可。我们有很多家长为
  避免尴尬,大多会开玩笑式地回答:“你是我们在桥底下捡回来的。”这种回答会让孩子觉得很沮丧,很
  难过,甚至很孤寂。大人认为这只是开玩笑,但是幼儿还没有开玩笑这个概念,他会很认真地考虑父母的
  回答。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还是在经过谨慎考虑后再回答为好。
  四岁的男孩问道:
  “我从什么地方生出来?”
  “妈妈的肚子啊1”
  “那么,我怎么进去肚子呢?”
  这时,母亲实在是无法回答了。
  相同的问题,五岁的男孩问道:
  “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有没有剥开妈妈的肚子?”
  “医生告诉妈妈‘就要生出来了!’之后,你就从妈妈的婴儿通道生出来了。”
  “咦!有这样的通道啊?我真想看看。”
  “只有娃娃生出来的时候才有,这是娃娃出生的专用通道。医生知道这通道,就让娃娃从这里生出来。”
  后面这位母亲把医生说成是娃娃的保护者,能够灵巧地让婴儿生出来,还是应该会觉得非常安心。
  至于孩子问“是怎么进去妈妈的肚子的呢?”可以告诉他:“神利用魔法放进去的。”如此回答即可。依
  照孩子年龄的不同,回答的方式也不也样。不过,基本上, 要 用 美 丽 的 言 辞 , 简 单 的 回 答 。
  三岁的男孩在爸爸洗澡时,看到爸爸凸出的肚子,说道:
  “爸爸,你的肚子好大哦!是不是要生娃娃了?”
  “男人是不会生娃娃的。”
  “为什么呢?”
  “因为乳房太小,无法喂奶。”
  这三岁男孩的第二个问题,爸爸似乎回答得很牵强。而对于三岁的男孩而言,想要理解似乎比较困难。因
  此,只要想孩子说明男女的角色不同即可。
  “因为爸爸要上班,会比较忙,所以生孩子是妈妈的工作。不论在哪一个家里,都是由妈妈来生娃娃。爸
  爸的肚子是因为吃了太多的饭而发胖的缘故。”
  四岁的独生女问道:
  “我想要一个漂亮的娃娃,不过我能够生吗?”
  “必须要像妈妈一样,长大成人以后,和爸爸一样的人结婚之后,才可以生娃娃。”
  “那么,我要生五个娃娃,就要结婚五次才可以了。还有,我的乳房只有那么一丁点大。”
  “恩,不过,你只要结一次婚就可以了。现在你就不可以挑食,什么东西都要吃。这么一来,会长的强健,
  你才会有较多的孩子。还有,你的乳房才会变大。像这样才可以喂奶。”
  这位母亲非常仔细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但是,有些母亲在孩子问及这些问题时,会笑着说:“你还这么小……”
  或是:“你在胡说什么?”这样的态度会令孩子觉得很沮丧,或莫名其妙,所以一定要避免这样的态度。
  此外,当孩子说:“我要生五个娃娃,所以要结五次婚才可以吗?”母亲可以明确地告诉她:“只要结一
  次婚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并不是在问有关结婚的问题,因此,只要这样回答就足够了。
  关于大人和小孩的不同
  “妈妈,为什么你有乳房?”
  “你看,因为你有牙齿,所以可以自己咬东西吃。可是,刚出生的小宝宝还没有牙齿,所以无法咬东西。
  妈妈的乳房里有奶,娃娃喝了里面的乃,才能够长大。”
  “那么,在我刚生出来时,也喝过妈妈的奶喽?”
  “是呀!所以你现在才能够长得这么高。”
  这是四岁的男孩所问的问题,只要如此回答即可。
  其次要介绍的,是四岁小女孩的发问问题,她和男孩所关心的稍有不同。
  “是不是在我变成姐姐时,乳房也会变大呢?”
  “是呀!不过,还要再长大些。”
  “五岁够了吗?”
  “要长的更大,要长大到像上中学的姐姐。”
  可以借着这机会,向女儿解释女人会生娃娃,而乳房是用来养育娃娃的。很简单地说明女人所扮演的角色。
  “为什么爸爸、妈妈会长毛呢?”
  “你长大以后也会长呀!”
  “为什么长大以后就会长毛呢?”
  “是呀!这代表已经长大成人了。”
  洗澡的时候,父母经常会被问及体毛的问题。当孩子问道:“为什么会长毛呢?”的时候,要想用科学性
  的说法来回答似乎太困难了。因此,像这位母亲这样回答就可以了。
  四岁的男孩看到爸爸在刮胡子时,问道:
  “为什么我不会长胡子呢?我想尽快象父亲一样,使用刮胡刀。”
  “等你长大成人以后,就会长了。”
  “不过,妈妈就没长啊!”
  “男人的身体里有让身体强健的药物,所以会长胡子。反之,妈妈就会有大的乳房,因为体内有药物,会
  让乳房长得更圆润。”
  药物——这其实是在说荷尔蒙。不过,对于四岁的男孩而言,稍嫌困难。其实在这时候也不需要这么回答。
  只要向其说明男女的不同,告诉他男孩在长大成人以后,会长胡子,女孩却不会长即可。
  不过,在这时候,这孩子并非在询问长胡子的理由,而是在于“希望像爸爸一样,想要尝试刮胡子的感觉”。
  一般而言,四岁正值模仿期,会经常想要模仿大人。因此,孩子所发问的问题,其实是一种愿望。所以告
  诉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就会长胡子。这样的回答似乎并不充分。可以再告诉他:
  “你一定会长出胡子,如此一来,就能够使用刮胡刀了。”
  这样的回答应该能够满足孩子。
  6 带孩子观察实物
  让孩子亲身观察实物有助于他的理解
  所谓“百问不如一见”,与其用语言来说明,也比不上让孩子观察实物来得容易理解。让孩子看熊猫的图
  片,孩子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说道:
  “熊猫的耳朵、眼睛和脚,都是黑色的。”
  “是呀!熊猫的爸爸、妈妈也是一样的,她们的眼睛、耳朵和脚也都是黑色的。所以生出来的小孩也一样。”
  “小孩长得像爸爸、妈妈吗?”
  “是呀!你不就长得像爸爸吗?”
  利用这机会,带孩子到动物园〈如果可能的话〉,让他实际地观察一下大熊猫。这时,孩子一定会说:“真
  的,熊猫的耳朵、眼睛和脚都是黑色的!”
  和爸爸、妈妈三个人站在镜子前,孩子会发现:哇!我的眼睛像爸爸,嘴巴像妈妈。鼻子也很像妈妈。我
  长得有点像爸爸,也有点像妈妈呢!”像这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答案,这是最好的。并不需要直接回答其
  问题,让孩子亲眼看一看实物,就可以让他发现答案。
  “为什么大象的鼻子这么长?”
  人类的鼻子可以闻东西,还可以呼吸,但是却短短的。因此,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呢?这是孩子觉得
  很不可思议的地方。
  带他到动物园去,实际让他看看大象。这时候,孩子看到大象用鼻子搬运食物,把食物送到口中,用鼻子
  吸水。甚至将鼻子举得高高地,好像在向游人打招呼:”嗨!你好!”这时,孩子很自然地会了解到:”
  哇!原来大象的鼻子和我们的手的作用是一样的呀!”
  但是有时候,也不容易有直接接触实物的机会。这时候,经由电视让他间接观察实物,也是很好的。当然,
  在孩子问问题时,不见得会有机会让他看到相关的电视节目。因此,有时候,母亲必须要记住孩子所间的
  问题。当看到书本或图片有相关的资料时,赶紧告诉孩子。”你曾经问过除雪车怎么样除雪。你看,就像
  这样!”
  虽说是事后才向孩子说明,孩子仍旧会觉得很高兴的。
  因为受到父母亲重视其发问态度的激励,这孩子就会有不断地发问的意愿。父母亲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
  仅仅是提供知识,还必须要孩子充分感觉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
  让孩子经常看到实物,就会不断地引发孩子间出和实物有关的问题来。所以让孩子有新的体验是非常必要
  的。如果每天只带孩子到固定的地方去,过固定的生活,那么孩子就不会产生新的兴趣。但也不需要大费
  周折地去旅行。像妈妈每天去买菜时,带着孩子一起去,这样就很好。
  尽管只是上蔬菜摊子买蔬菜,但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菜色也会不一样。这也可以提供孩子新的体验,帮
  助他掌握新的知识。
  “今天有好多南瓜哦!”
  “是呀!今天是冬至嘛!”
  “冬至?”
  “也就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
  “为什么冬至会有这么多的南瓜呢?”
  “因为以前的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