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雨帆      更新:2021-02-27 03:00      字数:4852
  李夫人急了,赶紧的让秦嬷嬷扶起他,仔细的问着“可是阿土唐突了孙姑娘?”
  琴子扭捏着不知道怎么说好,最后方老爷发话了“有什么都说了,我和夫人不怪罪你。”
  “那,小的就说了。”琴子很没脸的说起了“姑姑给我绣个包”的三爷糗事。
  说完后,本来要等一顿训斥的琴子却听到夫人的笑声。
  “哈哈,阿土真是可爱。没事,不怪你。这事等三爷醒来,要是问你,你就如实的回答,没有问就算了。”
  李夫人笑时,神采飞扬,看的方老爷眼热的慌。夫人多久没有开心的笑了?
  那日方家少爷来下了聘礼,晚上就一场及时雨下了下来。那雨下的平和,没有风,没有冰雹,正好滋润了需要最后一场水的麦地。
  孙家人都说这场雨的好运是方家姑爷带来的。这亲事结的好!
  孙大娘觉得老天在真是睁眼了,送她一个好女婿。下聘那日,等方女婿走后,嫚子特地给她一个首饰盒子,里面整整八千两银票。当真的千金下聘啊。
  本来带聘礼东西都让邻里夸耀着,要是知道真有千金,那还不羡慕死?最后,这些个银票她还是让嫚子自己留着。她养儿养女不是为了什么聘礼养的,再说了,她的儿子们可是要凭着自己的本事挣口饭吃,要是吃老子娘的,那不就是养了二流子了?
  送的粮食归了仓,猪是活的,也赶进圈里。十六盒子点心,四个儿子每家两盒,嫚子四盒,剩下的老两口留着。二十尾鱼,老大老二哥拿两条,家里留四条,其余的也都放养在老大的鱼塘里。
  两筐子苹果,个大红润,水分足。表面有着小小的细沙,原来用沙培来保鲜的。天气热了,这些也不好保留,所以也就分食了。
  倒是那鲜美的樱桃,嫚子抓了一碟子给爹娘,给了三哥二哥一人一小捧尝尝鲜,送给了大嫂二嫂各一碗,喜得孙梁氏说跟着小姑子沾光了。
  剩下的,她放在了水井里,留着给小侄子当零嘴。
  晚上,那孙成君和孙小四温书听雨声,孙小四嘟囔着“这小小的果子倒是好吃来。什么名堂啊,我们也种吧?”
  “应该是樱珠吧,这东西在府城有,但也是上京才产的。”
  “这样啊,方奎也太不够意思了,只送小妹,还送那么小点。”
  听着弟弟的抱怨声,孙成君扑哧笑了,上前拍着他的肩膀调侃道“还这么点?估计我们两个这一小捧可值几分地价呢,你还嫌少?”
  “啥,三哥你怎么这么不地道!这么金贵的东西,你都告诉我一声。害的我都吃了,还没仔细品味一下。不行,你的让我一半!”说罢就要抢。
  孙成君一听把书一扔赶紧的护着自己的樱桃,喊道“我这是留给你三嫂的,你少打这个主意。”
  孙小四上前拉着三哥的胳膊也喊道“三哥啊,可怜我些,均点给你四弟妹吧!”
  哥两个声音也大,正屋的老两口听了,笑的直不起腰来。这两个活宝,看样子要早早的娶了媳妇才能长大。
  第二日里,孙家的男人一早跑到地里看麦田雨水下足了没有,看到地都湿了三寸,下的足。
  省了功夫,工钱来挑水了,所以孙大伯就对老大,老二说道“今年端午要收麦子呢,正是忙时,趁着这会有空,各自都掂量着早点走了岳家亲戚。端午时候猛劲收麦子。还有那麦客也早早的定好了。咱们八十亩麦田是个大活计,找相熟的,口碑好的麦客。当然给的工钱也是顶高。”
  又对两个小儿子说道“你们两个早上读书,书院里给你们农假,但不可慌了学业。趁着这功夫也到你们岳家走走,看看老人,算是走端午了。你娘给你准备好了礼品。”
  安排好了活计和任务,各自去忙了。
  孙徐氏看着小姑给了那碗樱桃,从相公那里知道了这东西金贵着呢,那里还舍得吃虽然她尝了一个,那滋味让她这个怀着孩子的人恨不能全吃了。可想到娘家的爹妈那么大岁数了还没有吃过这等鲜果,心里想着忍着,看着什么时间回家捎给老人尝尝。
  大牛二牛她倒是不担心,小姑子从来就不断了他们几个小子的零嘴,肯定给他们留着呢。
  想到回娘家,就听相公说老爷子发话了,可以提前回,端午要收麦子,就不回了。说道这里,她更是归心似箭,怕着樱桃不新鲜了,早早的送回家给老人尝尝。
  孙成亮看着妻子欲言又止的样子,笑了笑,开口说“要不今个就回?”
  “真的?可以么相公?爹可是刚发话的。”孙徐氏还是小心的问着。
  “爹发话就是为了让我们早点送东西回岳家,怕有的鲜果子舍不得吃坏了。收拾一下,我们去看岳父母吧。我去小妹那里接回大牛和二牛。”
  等孙徐氏收拾好衣裳,再往篮子里收拾鸡蛋的时候,相公儿子们回来了。她娘家在离镇上八里地远的大屯庄,要快点走,要不在娘家说话的时候就短了。
  大牛扯着弟弟进门来,只见兄弟两个衣服整洁,脸上也干干净净的。知道小姑子帮忙收拾了孩子,让她有时间打理东西。
  大牛手里还提着一盒点心交给孙徐氏说道“娘,小姑让我给你的,说这盒子不用孝敬姥爷姥娘,给你吃着掂饥的。”
  看着儿子手里的那和子点心,孙徐氏的眼泪吧嗒的掉了下来,这个讨人疼的妮子。
  自己相公虽然疼自己,但是小姑子更是贴心自己。以后自己一定更加倍孝敬婆婆公公,才不负小姑子帮衬自己的心意。
  “怎么?掉金豆子了?”套好牛车的孙成亮一进门就看到妻子掉眼泪,以为孩子惹她生气了呢。
  孙徐氏擦了眼泪,摆着手里的盒子,笑着说“小妹又送了盒子点心给我,知道我肯定把昨天分的点心都带回家。怕我吃不到,让大牛拿了盒子给我。小妹,好东西从来都惦记着我。”
  “说的倒是,从你嫁给我后,小妹惦记我的时候少多了,都帮衬你了啊。”孙成亮调节着气氛调侃着娘子。
  “好啦,好啦,刚才我看见二弟送二弟妹也回娘家了。来,大牛二牛我们坐车去哎。”
  等刘寡妇家知道镇东的方家与孙家嫚子定亲的事情已是四五天后了。一开始她出门买菜买线总有人多看她两眼,面子上倒也没什么,她还以为是儿子娶了大户婢女,人们羡慕她呢。没成想是因为她家不要了的小户女竟被方员外家相中,还送了两车四抬聘礼!
  这怎么可能?她家都不要的小户女,大户人家怎么可能相中?
  还有那孙嫚子,竟然一刻都不留念,水性杨花的一天就找了人家,呸,不要脸。
  刘寡妇扯着菜篮子回到家中,坐在屋里生闷气,越想越觉得方家肯定被孙家骗了,不行,她得去方府告诉那方员外,孙嫚子是小户女!
  刘寡妇像一头苍蝇一样乱窜,几步出门要到方府去,连迎头而来喊她的大姑姐都没听见。
  那刘大姑姐看弟妹没理她,心里也不高兴着呢。这个兄弟媳妇一点本事也无,让她帮着定了那孙家嫚子给彭春,竟然都说不成。
  刘寡妇急乎乎的去了方府门口,见那高门大户,门口的狮子威武,那朱漆大门厚重,透过大门缝可以看见里门花团锦绣的一片好风光。
  她犹豫着要不要去拍门?没想到里面传出一阵说话声,吓得她赶紧的躲在石头狮子后面。
  昨天方老爷在二姨娘屋里歇着,早上出门去拜访一个老友,这会二姨娘送他出门。只见她穿着百蝶嫩绿腰裙,黄色点缀珍珠网兜衬着白色儒衣,头戴金丝掐尖芍药簪,一看就是那大户人家的妾打扮。妖妖娆娆的一走三摇,娇滴滴的。
  方老爷对她出了垂花门,又送到大门口很是反感,不由说道“行了,你赶紧的回去吧。在门口想什么话?”
  这时后面也迁出了马车,方老爷坐车走了。
  二姨娘还望着马车的背影远去,才要回门。这时那快,刘寡妇赶紧的上前抓住她的胳膊,大声说道“李夫人啊,您家可不能娶那小户女啊!小户女没见识哎,不识字,不懂礼啊。”
  二姨娘突然被拉住了,身子不稳一下子撞在了门槛上,差点跌个大马趴,头上的簪子早上为了好看,攒的松松的,这会掉到了地上,还被自己踩了一脚!
  “那里来的疯婆子,快快,把她拉开打出去。”
  二姨娘吓得赶紧喊人。
  身后的两个小丫鬟上前去拉那刘寡妇。
  刘寡妇个农妇平时下地干活,有的是力气,那是两个娇养的小丫头能拉的动的?
  这时门口有个机灵的小厮跑的兰苑去报信。
  刘寡妇还在那里抱着二姨娘说着那小户女不懂规矩,不知道守节,不长情啊,说的那个情深意重为你们好的样子。
  方奎掺着李夫人,身后跟着秦嬷嬷带着四个管事嬷嬷和十几个丫头看着她念唱作打。
  李夫人就知道这个刘寡妇肯定能闹出点什么,还以她能暗暗中伤孙姑娘,没想到这么没脑子跑到自己家,教她怎么选媳妇。
  笑话!她堂堂国公府的嫡长女还不会选媳妇?
  她对秦嬷嬷使了一个眼神,只见秦嬷嬷上前,抬手给了二姨娘两个巴掌!
  二姨娘被秦嬷嬷打醒了,又见夫人和三爷站在门内看着她,她吓得也不顾脸疼,也不顾那个拉扯她的刘寡妇,赶紧跪下磕头。
  “夫人,饶命啊,夫人饶命啊!是她拉扯着奴婢,不让奴婢进门的!”
  “啥你不是夫人?”刘寡妇看着送方老爷“夫人”一边磕头一边说奴婢。
  刘寡妇送了手,看着门内一个美妇人,身上穿着金丝银线的宫装,手拿玉指团扇,头戴五凤簪,这是个有品级的妇人?戏文里都说了头戴几只凤凰也是有讲究的。比如皇后娘娘肯定是九只,这带五只的是什么品级?
  吓得她也跪地磕头,说道“见过夫人,见过夫人。”
  秦嬷嬷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说“起来吧。二姨娘,按照方家的规矩,姨娘不出二门,您今个可是跑到大门外了。赶紧的回去给抄写三遍《观音经》算是二少爷求个儿子,成不?”
  二姨娘感激的又磕了三个头,说“谢谢夫人,谢谢夫人。”
  这才被两个小丫头掺着起身走了。
  秦嬷嬷又对趴在地上不敢抬头的刘寡妇说道“刘家娘子,您今个上门说这通话什么意思?叫我们夫人怎么选媳妇?”
  “不敢,不敢,民妇猪油蒙心了。但是民妇却是为方三爷好。”说的那个大义凛然啊。
  方奎气的想上前去,替她两脚,但是被李夫人拉住了。
  “是吗,按照刘娘子的说辞,那奴隶比士农工商的农户还高贵些?”李夫人悠悠的说道。
  这声音真好听啊,刘寡妇微微的抬头,看向那夫人。
  “民妇不是这样说的,我的意思是,是那小户女不如大户婢女懂规矩。”
  “可是大户婢女是奴隶啊,您怎么说自己不如个奴隶懂得多?再说了,您不懂规矩,总不能说别人也不懂吧?”李夫人很不客气的说。
  “民妇,不是这样的,是…”
  “不用说了,秦嬷嬷拿着我的名帖送这位刘家娘子到县衙韦大人那里喝茶吧。”
  李夫人云淡风轻的吩咐着。
  “是,夫人。”
  “哎呦,那个夫人,民妇不认是县衙的大人啊,怎么能去喝茶?”看着夫人走了,刘寡妇急了,她真的不认识什么大人,为什么送她去啊?
  …
  “那个贱妇真是不知所谓!”方奎坐在母亲的榻上,狠狠地喝了一口茶,骂道!
  “好啦,好啦,我的乖阿土。娘知道你心里为什么恼呢!可不就是没要到孙姑姑的包吧?”说完李夫人笑的那个开心啊。
  “娘,您都笑了十回八回了,还惦记着呢。”方奎的耳后一片大红。
  李夫人收了笑容,安慰儿子说“不用担心,你去送端午节礼时,就会收到了。到时候可别再叫人家姑姑。”
  “娘!”
  “好了,不笑你了。今年的麦收都是在端午节,估计孙家那几日会很忙,四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