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节
作者:无边的寒冷      更新:2021-02-27 02:26      字数:4931
  第85章 贾赦
  薛姨妈哭着点头;吩咐人去办了。
  等那大夫上了药以后,便洗手走到外面。笑眯眯的对薛姨妈和宝钗道:“太太、姑娘安心,薛大爷只受了些皮外伤;上药以后几日便恢复如初了。所幸衙门的人讲情面;下手轻了些,若不然二十大板子打下去;三两个月下不得床的太多了。”
  薛姨妈皱眉:“你的意思是衙门的人还手下留情了?”
  “留大情面了。”大夫叹道。
  薛姨妈摆摆手;打发走了大夫;一个人唉声叹气的坐在薛蟠的床边。薛蟠仍旧骂骂咧咧的跟母亲诉苦,薛姨妈的心思却不在这上头;随便敷衍两声。薛蟠见母亲淡漠了;也就是识趣儿的闭嘴,继续哼哼唧唧的叫疼。
  待薛蟠睡了,薛姨妈替其盖好被子,心事重重的走出来。宝钗叫人备了茶点,乖巧的扶着母亲坐下来。
  “刚才见哥哥的时候,我便觉得母亲有心事,可是发生什么大事儿了?”
  薛姨妈摇头:“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突然想起你父亲临终前的那几句话了。”
  宝钗想起父亲走之前,特意赶走了其它人,独留母亲在房里说了会儿子话,时间不长,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宝钗本以为父亲只是和母亲说些感激道谢之类的话,如今看来并非如此。
  “父亲说了什么,叫您这般的心不安?”
  “没什么,不过是讲了两句你姨妈家的事儿罢了。”薛姨妈细细的琢磨着,仍旧不大有把握,抬首抓着宝钗的手问:“乖孩子,你倒和我说说,咱们该不该听你父亲的?”
  “自然该听。”宝钗毫不犹豫的回答。父亲是一家之主,因他兢兢业业的管家她们一家子才有今天。薛府里里外外哪个不是对父亲心服口服的,宝钗最敬佩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很多为人处事的知识都是父亲教授给她的,无一不好用。况且父亲临终遗言,再怎么也是对薛家对咱们好的。
  薛姨妈也觉得是这个理儿,可是一边是骨肉亲情一边是自己的丈夫,这真叫她难以抉择。
  “妈,到底是什么事儿让您如此的犹豫不决?”
  “你父亲叫咱们离你姨妈远点!”薛姨妈高声道,心里始终过不去这坎儿,话语十分的激动。
  宝钗错愕,姨妈?见母亲这么激动的神色,想必就是嫁进京城荣府的那位姨妈了,他母亲的亲姐姐。母亲和她姐姐的关系极好,往年经常通信的,说来也怪,这些年信件往来倒少了。
  “太太,京城荣府来信了。”嬷嬷笑着将信呈上。
  宝钗惊讶,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她也有点紧张,坐到母亲身边凑近了,瞧一瞧信里写什么。前面还是写寒暄的话,表达一下她听说父亲去世消息的悲痛。父亲去世已经一年了,宝钗早习惯把悲伤埋在心底,不觉得什么,快速的向后阅览,瞄见两个字“入京”。贾家的姨妈邀请她们入京!
  宝钗暗观母亲薛姨妈的神态,似乎有动容之色。也难怪,母亲和她关系最要好,如今父亲又去了,她正是需要人安慰的时候,再说舅舅一家也在京城,此去也算是各方面都有照应了。
  “前儿我听外出的嬷嬷和我说道,公主郡主们打算招选侍读的。”
  薛姨妈微微惊讶的看着女儿:“你要去?”见女儿颔首,薛姨妈明白了她的意思,叹气道:“也罢了,就去吧,选不选得上你也别放在心上,就当去看你母舅顺便的。”
  宝钗点头,见母亲下了决定以后一身轻松,替其高兴。
  薛姨妈笑道:“我也想通了,你父亲的话必然有道理,但咱们是亲戚,该交往的地方不能免,大不了以后相处的时候小心些便是。”人心隔肚皮,亲兄弟尚且要明算账,她和王夫人各自嫁人,自该以自家的利益为重。她只管牢记这一点,也不信她那姐姐能诓骗她什么。
  清晨,钱小桥上了马车准备离开,突然被知府的师爷拦住了,对方递上一封信,钱小桥一看是家信,不解的看向师爷。
  “昨晚到的,送信的不知道老爷的住处,深夜送到了府衙。”
  钱小桥谢过师爷,拆开信读起来,面色沉郁。那师爷觉得不是什么好事儿,不敢打搅,连忙拱手告别。适逢薛家人提着几样东西也来送别,钱小桥皱着眉头收了信,抬手看他们。
  “夫人命我们将这些点心干果送与赦老爷路上食用,夫人还说等个过些日子她打理完金陵的事物,便也要进京,麻烦赦老爷给老太太、政老爷们带个话儿。”
  “知道了。”钱小桥收了东西,将人打发走。赶紧命柱儿启程,再拖延下去,这金陵恐怕出不去了。
  日行月余,正逢盛夏多雨季节,有几处郡县受灾,匪徒趁机作乱。皇帝派地方军队镇压,匪患除了,但是灾患还在。皇帝不忘贾赦还在回京的路上,懒得再派钦差过去,于是大笔一挥,六百里加急的奏折任命贾赦去安抚。钱小桥受皇帝之命,停在半路,代圣上安抚受灾民众,发放赈灾粮款。这件事交到钱小桥身上真是一打一个准儿,每一笔款子每一斤粮食她都不敢怠慢,生怕她一个小小的过失令灾民饿了病了,生怕他有所疏忽造成“非自然”死亡。
  钱小桥尽心尽力的帮助灾民,安抚群众,带领当地官员重建家园。来年开春的时节,农民个个高兴地拿着朝廷分拨的种子种地,期盼秋季的丰收,于是这桩赈灾之事也算告以段落了。
  钱小桥终于可以启程回京,赶在芍药花落时到了京城。
  钱小桥回去换身衣服的功夫,听了邢夫人念叨这几年家中的变化。先是贾珠的病逝,在去年冬末的时候,她还在金陵时收到的报丧信;然后是贾琏的媳妇张巧儿在今春生了个儿子,还没名字,等着他回来起。再有就是黛玉,林如海到底还是听了贾母的安排,将黛玉送进京城,跟钱小桥回家的时间也就是前后脚的功夫。
  钱小桥还关心的一件事就是管家权,王夫人欺负张巧儿新来的,在她走以后每两月就将管家权夺走,可惜贾珠大病,王夫人不得不放权。后来贾珠病逝以后,张巧儿怀孕,王夫人缓过劲儿来要夺权,可巧邢夫人回来的正好,由邢夫人接替了,如今的管家权大部分还在邢夫人手里。王夫人还有个‘协办’的名头,不过管的多是杂事。
  钱小桥心里有点底了,这才去老太太房中请安。贾母多年不见大儿子,甚是想念的紧,问东问西的表现的十分热情。钱小桥一一作答的时候,瞟见贾母身边的坐着的黛玉。林如海果然把她送来了。黛玉似乎感觉到他的目光,突然抬头对上了她的眼,而后害羞的颔首,算是对她的大舅母点头打招呼了。
  钱小桥感兴趣的翘起嘴角,用余光打量黛玉,她总感觉这丫头貌似有什么话说……
  次日觐见皇帝,钱小桥得到皇帝的褒奖,皇帝许她拿国公级别的俸禄,礼部任职,掌管祭祀事宜。奋斗了这么多年,钱小桥以贾赦的身份在京都总算谋得了一席之地。出了宫,钱小桥恍然想起带她入门的幽王,所谓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此次外放回来,她也带了件扬州特产的雕花玉琴准备送给幽王。虽然东西没带在身边,但是钱小桥仍旧叫轿夫打从幽王府跟前过。远远地,钱小桥隔着窗纱便看见幽王府里一片白,凑近了,看着府门上挂着丧事采用的白布,府外已经没有侍卫把手了。钱小桥心一紧,叫人轿子掉头,出了那条街,她便差柱儿去打探。钱小桥则就近找了个酒馆坐下来等消息。
  不大会儿,柱儿打听回来,小声的凑到自家老爷耳边:“刚开春的时候,幽王爷突然染了伤寒,上月初七薨了,如今人已经入土为安了。”
  “竟然是这样。”钱小桥垂目,面无表情的呆了会儿,眉头渐渐地蹙紧。她猛地起身,叫柱儿先回去,他要自己一个人在街上走一走。
  柱儿晓得老爷敬重幽王,必是哀伤不喜人瞧见,乖顺的点头带着人告退。却也是不放心,打发了其他人,他自己倒掉头偷偷地跟在老爷后头。
  钱小桥灌了几口凉茶,便付了银子,起身往幽王府所在的那条街走,徒步走到了幽王府的前门,敲了两下。不大会儿,门开了,露出个十五六岁少年的脑袋瓜儿来。钱小桥说明来意,那小厮请他稍等,关上门。又等了会儿,门大开,钱小桥看见一脸肃穆的管事儿旺财。
  旺财请赦老爷进门,提起自家主子的病逝,旺财悲戚的哭上一通。他领着赦老爷道幽王的灵位前,趁着赦老爷祭拜的功夫,他回身去了二房,翻出一封信来交予贾赦。
  作者有话要说:他还会回来的。
  第86章 贾赦
  “王爷说大人若来拜他;就把这封信给您。”
  钱小桥意外的看眼信,恭谨的接了下来。告辞幽王府后;她几次从怀里掏出这封信,都没打开看。晃晃悠悠的到了荣府,忽听看门的大喊“大老爷回来了!”便见几个小童挑着一挂挂红鞭要放。
  “干什么!都收起来!”钱小桥皱眉,怒斥他们:“谁的主意?”
  “是老太太吩咐的;老太太听说老爷升了官;高兴地不得了;二太太便建议老太太放几挂鞭庆祝。”平儿正巧路过;看见这光景;赶紧替孩子们说情。
  “作死!”钱小桥没给平儿好脸色,转身拂袖而去。
  平儿一愣;不明白自己怎么得罪大老爷;勿自地在原地呆了会儿子,便回了老太太院里,将此事学给鸳鸯听。鸳鸯劝她不要多事,许是大老爷心情不好所致,平儿学得在理,点点头不言语了。可巧袭人哄睡了宝玉,来找平儿、鸳鸯说话,在门外听见此话,回身便去告知王夫人。
  王夫人认定是贾赦和二房对着干,叫来放鞭炮的小童问话,证实袭人所言非虚之后,当即就告到老太太那儿。她倒不是说自己知道,只说没听见鞭炮声,是不是小童偷懒之类的。
  贾母听了自然要找小童们问话,小童们得了王夫人的授意,而且他们的父母往常没少吃大房管家的教训,遂来了找落井下石,夸大了赦老爷的态度,并把他那句“作死”一并说给了老太太听。
  “作死?”贾母气呼呼的拍桌子,当成是贾赦说道自己的。“才见他有几分能耐,就蹬鼻子上脸了,速去把人给我叫来!”
  平儿见状,赶紧自保奋勇去了。她怕赦老爷以为是她告的状,那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便伶俐的趁传话的机会表示自己的清白。
  钱小桥去见邢夫人,正碰见黛玉在她屋子里头,因问何时,黛玉笑着将一封信交予她。
  “父亲托我亲手将此信交予大舅舅的,不想大舅舅才归,信在我这险些捂化了。”黛玉玩笑道。
  “啧啧,这丫头就是嘴巧。”邢夫人笑叹。
  钱小桥笑着请黛玉坐下,吩咐邢夫人好生招待。他则拿着信进了里屋,好生研读。信中林如海一再抱歉自己没有听她的劝告将黛玉送进京,讲了些叫人理解的缘由;再有就是林如海请求贾赦照看黛玉一两年,帮衬他在皇帝跟前美言几句,得机会把他调入京城。钱小桥当即想起今儿个礼部尚书跟他念叨过刑部如今人选空缺的问题,推荐一下林如海也未尝不可。
  钱小桥放下信,出去,邢夫人正和黛玉嗑瓜子闲聊。这功夫平儿进来了,将老太太那边闹的事儿讲了一通。黛玉第一个担忧的望向她,眼含着泪,满满的关心。钱小桥猜测必是林如海对黛玉说了些什么,才让这丫头摆出这般信任自己的神色。单看这黛玉这模样就叫人心疼,钱小桥还真没办法撒手不管他们‘孤女寡父’的。
  人就是越凑越热闹,这功夫贾琏夫妇也抱着孩子来了,一则是给贾赦道喜;二则是给长房长孙求个名字,总不能每日“二哥儿二哥儿”的叫着没个名字。
  钱小桥一时情急,就顺手牵羊,取名为茂,再说上个任务的时候他就觉得这名字好。贾琏夫妇果然也很满意,茂字最能表明他们夫妻对孩子的期待,也希望这孩子将来会像大树一般茁壮繁茂。
  ……
  贾母这边气急了,方见贾赦一家子姗姗来迟。贾母二话不说,便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谩骂,指责贾赦不孝诅咒亲娘之类的。钱小桥不慌不忙的听着,一直没说话,也没什么态度。倒是急坏了邢夫人、贾琏夫妻等。三人代为贾赦下跪,向老太太求饶。
  黛玉和众人的见解不同,倒觉得大母舅是好人,悄悄地凑到老太太身边小声嘀咕:“许是下人瞒报了什么也未可知,大母舅怎可能是不忠不孝之人。”
  贾母发了火儿,听黛玉此言也觉得蹊跷。其实大儿子这些年的努力她是瞧在眼里的,荣府因他的关系在人前不知道光鲜了多少。贾母发现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