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节
作者:敏儿不觉      更新:2021-02-26 23:32      字数:5004
  一方面,物本身的价值已变得不重要,无论它是一件极其普 通的用具还是一件价值连城的首饰;物已变成了一种象征,一种 引发无尽情思的触媒。这样,物本身的价值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 换,由使用价值变成精神价值或审美价值,因而倍加珍贵和神圣。
  另一方面,睹物思人的“人”,必定具有敏感的心灵,丰富的 情感,忠诚的品质和执着的追求。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水性扬花 的人,见异思迁的人,铁石心肠的,心如死灰的人,心怀叵测 的人,都不可能有睹物思人的高尚情怀。
  除此之外,长时期的朝夕相处,两情相投,彼此间情同手足 的亲情,都是促使睹物思人的重要条件。
  如今,这种古典的情怀似乎已不时髦了。然而,它水远不可 能消失。斯人长已矣,此情仍依依。
  葛生
  最是悲怆悼亡时
  【原文】
  葛生蒙楚①,
  蔹蔓于野③。
  予美亡此”,
  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
  蔹蔓于域(4)。
  予美亡此,
  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⑤,
  锦衾烂兮(6)。
  予美亡此,
  谁与独旦?
  夏之日,
  冬之夜。
  百岁之后,
  归于其居(7)。
  冬之夜,
  夏之日 。
  百岁之后,
  归于其室(8)。
  【注释】
  ①蒙;缠绕。楚荆条。②蔹(lian)草名,即白蔹。③予美: 指所爱的人。④域:坟地。(5)角枕:有四个硕的枕头,敛尸所用。粲: 色彩鲜明。(6)锦衾:锦锻褥子,裹尸用。烂:色彩鲜明。(7)居:指 坟墓。(8)室:指墓穴。
  【译文】
  葛藤缠绕着荆树,
  蔹草蔓延上山野。
  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岭谁同住?
  葛藤缠绕着枣树,
  蔹草蔓延遍坟地。
  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外滩同息?
  角枕颜色光灿灿,
  锦被鲜艳亮闪闪。
  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外独特已.
  夏日炎炎日子长,
  冬夜漫漫寒难耐。
  待到百年身后时,
  同归到你墓室中。
  冬夜漫漫寒难耐,
  夏日炎炎日子长。
  待到百年身后时,
  同归到你墓穴中。
  【读解】
  这是迄令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悼亡诗。对已亡者的不绝哀思,深 切各念,在诗中表现无遗。
  睹物使人伤感,悼亡更让人悲励欲绝。谁都明白死人不可复 生,正如死亡本身是人生无法超越的大限一样。然而,死者生前 留下的一切,在心灵之中是那么清晰,那么深刻,那么刻骨铭心, 以至让人无论如何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最无情、最冷酷的恰恰在于:铁一般无可更改和挽回的事实 就在眼前,迫使你必须违背自己的意愿它面这冷酷的事实,没有 任何商量的余地。事实与意愿的尖锐冲突让人捶胸顿足,悲天怆 比,撕肝裂肺。
  最是悲伦悼亡时。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真切感悟到生命的 可贵,余清的难得,时光的无情,内心真诚的忏悔。这份真挚虔 诚,足以感天动地,惊泣鬼神。我们会为自己平时的哪怕极微小 的过失、伤害而后悔,为平时的不周到、不细致、不体贴而遗憾, 为种种的失职而自责。
  在悼亡故人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在清洗自己的灵魂,使自 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仿佛让自己变成了圣徒似的。人们常 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悼亡者而言,悼亡之时,其心也善, 其魂也洁。我们从亡者身上照见自己,自动剖析自己,去领悟生 命的意义和价值,去思索对死亡的超越。
  蒹葭
  --不懈追求的精神
  【原文】
  蒹葭苍苍(1),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2),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3),
  道阻 且长。
  溯游从之(4),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5),
  白露未晞(6)。
  所谓 伊人,
  在水之湄(7)。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8)。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9)。
  蒹葭采采(10),
  白露未已(11)。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12)。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13)。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14)。
  【注释】
  ①蒹葭(jian jia):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②伊人:那个人。 ③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④溯游:顺流而下。⑤凄凄:茂 盛的样子。(6)晞(XT);干。(7)湄:岸边。(8)跻(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10)采采:茂盛的样子。(11)已:止,干。 (12)涘(si):水边。(13)右;弯曲,迂回。(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边。
  【读解】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 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 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海鸥乔纳森从 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 然不改初衷。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 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 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 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 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
  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达到目标固然重 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 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 程之中。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
  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 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 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 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
  无衣
  --雄纠纠的英雄气概
  【原文】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1),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2)。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3)。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注释】
  ①王。指国家。于。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②泽:内衣。③偕 作:一起行动。
  【译文】
  谁说我没有军衣?
  与你共同穿战袍。
  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咱们的戈矛,
  与你共同去杀敌。
  谁说我没有军衣?
  与你共同穿内衣。
  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咱们的矛戟,
  与你共同去作战。
  谁说我没有军衣?
  与你共同守下裳。
  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铠甲和刀枪,
  与你共同奔战场。
  【读解】
  好男儿赴疆场,理当雄纠纠气昂昂,披上战袍拿起枪,生死 决战样一场。这个时刻,最能见出男子汉大丈夫的英勇气概。流 血牺牲算什么,兵戎相见,勇者胜。
  当兵的打仗,骑马打枪,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注定只能由男 子汉来担当,正如织布绣花,注定只能由女子来进行一样。
  这一角色是由天性的决定的,无可争议的属于男子汉。英雄气 概的丧失,英雄主义的失落,也就是男子汉的失落;失落了男子 汉的社会,必定是个畸形的、变态的社会;没有英雄的时代,肯 定也是个诛儒充斥的时代。
  常言说,时势造英雄。这不完全对。在很多时候,是英雄造 时势。勇武的气概,一往无前的精神,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在精神 上的支柱。英雄主义在本质上是浪漫的。它在理想的召唤和指引 之下,敢于去抗争,进取,拼搏,并且敢于献身,由此造成一种 时代精神。
  可惜的是,英雄主义,英雄的时代已失落得太久了。
  权舆
  --富贵显赫有尽时
  【原文】
  於我乎①,
  夏屋渠渠②,
  今也每食无余。
  於嗟乎,
  不承权舆③!
  於我乎,
  每食四簋①,
  今也每食不饱。
  於嗟乎,
  不承权舆!
  【注释】
  ①於(Wu):感叹词。②夏:大。夏屋:大房子。渠渠:深而大的 样子。③权舆:起初,开始。④簋(gui):古时盛食物的器皿。
  【译文】
  唉,我呀我呀!
  从前住深宅大院,
  如今吃饭无剩余。
  啊,可叹啊,
  再也无法比当初!
  唉,我呀我呀!
  从前每顿四道菜,
  如今每顿吃不饱。
  啊,可叹啊,
  再也不比当初好!
  【读解】
  太阳再耀眼,也有日落西山的时候。花儿再鲜艳,也有凋谢 的时候。人再显赫,也有失势的时候。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天 上没有不落的太阳,自然中没有不谢的花朵,人间没有不倒翁。
  虽说我们已不太相信命运无常一类的说法,但新陈代谢的规 律却是亘古不变的,由不得你信不信。就连皇帝的江山都可以轮 流坐,更何况区区小民?昨日大鱼大肉,今日粗茶淡饭,更是不在话下。
  从既得利益者的角度看,大概很少有人会以非常平衡的心态 去面对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的一切。既然得到了,总想永远占有; 既然富贵了,显赫了,总想永远富贵下去,显赫下去。一旦既得 利益受到损害,就会暴跳如雷,拼死保护。这样的闹剧、悲剧和 喜剧太多了,不足为怪。
  太阳落了,还会照样升起。花儿谢了,便不会复现。大江东 流,不可能倒流回来。既得利益失去了,也难以再挽回。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地球依然在转。
  衡门
  —— 在欲望面前知止而退
  【原文】
  衡门之下(1),
  可以栖迟(2)。
  泌之洋洋(3),
  可以乐饥(4)。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鲂(5)?
  岂其取妻(6)。
  必齐之姜(7)?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
  必宋之子(8)?
  【注释】
  ①衡门:横木做成的门,指简陋的居所。②栖迟:居住休歇。 ③泌:泉水。洋洋:水流不息的样子。④乐:疗救。⑤鲂(fang): 鱼名。(6)取:同“娶”。(7)齐之姜;齐国姓姜的女子。(8)宋之子: 宋国姓子的女子。
  【译文】
  木门简陋的住所,
  可以当作安身处。
  泉水流淌不停息,
  可以止渴还充饥。
  难道想要吃鱼时,
  定要吃那黄河鲂?
  难道想要娶妻时,
  定要娶那姓姜女?
  难道想要吃鱼时,
  定要吃那黄河鲤?
  难道想要娶妻时,
  定要娶那姓子女?
  【读解】
  食有鱼,可见不是平民百姓所能过的生活。然而,食有鱼便 知足,不求高档昂贵奢侈,却是在无止境的欲望面前知止知足知 乐,亦属不多见。
  在掉进欲壑不能自拔与知止退而求其次之间作选择的话,选 择后者的人不会占多数。欲壑难填,道出了人心的贪婪和弱点。掉 进欲壑,是异化的开始,是自投罗网和自我放纵。知止而退,是 拯救的开始,是自救和自我解放。
  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多数人都难以做到。没有富的,拼命 想富。已经富了的,拼命想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