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6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5      字数:4685
  ⑵降刃模段蘖渴倬飞稀盖寰黄降染酢梗忝挥蟹帧?墒悄阋茫寰黄降染跏俏颐亲孕岳锿繁揪叩模皇峭饫吹摹7鸱ㄊ瞧降确ǎ磺兄谏纠闯煞穑磺兄谏降瘸煞稹K淙荒阕孕员揪咔寰黄降染酰悄憬裉烨寰黄降染醪荒芟智埃蛟谀睦铮孔运阶岳Kδ悖孔约汉ψ约海氡鹑瞬幌喔伞S氡鹑瞬幌喔桑蛊固煊热耍蔷褪亲锷显偌幼铩R磺屑谆龈S胩臁⑷撕敛幌喔桑飧龅览恚糠鹌腥谩7卜虿欢卜蜃苁枪直鹑耍獯蟠硖卮恚【跷虻娜耍靼椎娜耍龆ú还直鹑恕<谆龈6荚谧约阂荒钪洌荒罹酰自忠脖涑筛1ǎ荒蠲裕5乱脖涑稍只觯丶谝荒睢?br />
  机缘非常难遇,开经偈上说得好,「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机缘,机缘决定不能错过,错过是真可惜!哪些是机缘?道场是缘分,这个道场有道,有学风,有道风。昨天晚上我们参加清德寺的宴会,曾居士要我上台去讲几句话,我也就特别提醒他,道场不在乎大小,在乎有没有道风跟学风。什么是道风?修行的方法,修行的仪式;什么是学风?讲经说法,理论方法上的参学,学风。道与学的成就,都讲求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居士林是净宗道场,学风我们偏重在净宗的典籍,大家都知道净宗有五经一论,好像没有包括《华严》,可是彭际清居士给我们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他有《华严念佛三昧论》。所以我们明了,《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他说这个话有没有根据?有根据。《无量寿经》一开端,经文第一句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经文头一句话,前面列的是众,真正经文头一句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就是《华严》。我们再看《华严经》,彻始彻终「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我们这才明白了,《华严经》是什么?《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是《无量寿经》的细说。我也曾经讲过,大家要想学讲《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讲得好,你一定要通达《华严》,《无量寿经》才讲得好。为什么?《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是《华严经》最精彩的部分,你要不懂《华严》,你怎么能把《无量寿经》讲得好?《无量寿经》要讲不好,小本《弥陀经》就别谈了。所以我们看到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弥陀经》的《要解》、《疏钞》,为什么注得那么好?他们通达《华严》。莲池大师的《疏钞》,几乎完全是《华严经》的架势,这诸位都看得到,《要解》更是精采绝伦,所以不通《华严》怎么行?我们今天在此地学《华严》,就是深入《无量寿经》。
  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世间人实在说,活了一辈子,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很悲哀的事情。我们知道一生在做什么,知道今天在做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怎么不欢喜?因见到了,果也见到了,善因善果见到了,恶因恶果也见到了,我们知道如何趋吉避凶,我们也知道如何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我们要效法诸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接不接受是他们的事情,能接受多少也是他们的事情,我们不能为这些操心,为这些事情操心那你就错了,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但是一定要有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这是我们的义务。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就是为这桩事情来的,这才是真慈悲。「慈悲」的意思太深太广,我们看到这个名词能够理解多少?救护是工作,是慈悲的落实,我们对於救护的工作又做了多少?这是要常常反省。怎样把这个事情做好,不但不能离开经教,而且还不能够离开经常不断的去省察。四大天王给我们的表法,广目多闻,你要多看,要多听听别人的,然后我们的所作所为才契机。佛法是理机双契,如果你说我契理不契机,行不通,理论虽正确,但是众生不接受;契机不契理,那是罪业。有些人讲经,我没听过,但是有很多听众来告诉我,法师讲经,念一段经文,讲一段故事,讲得很好听,大家听得都非常欢喜,讲完之后一哄而散;这是什么?契机不契理。他能够逗众生的喜爱,可是得不到佛法的利益,佛经里讲的什么毫不相干。这两种都错了,佛教给我们帮助别人理机双契,不但是在讲台上讲经要顾到,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想,无论在什么场合遇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理机双契,对大众如是,对一个人也如是,你才真正帮了他的忙,让他明白事理的真相。他明白了,自然就会断恶因,自然就会修善果;他不了解,你劝导他,他不相信。
  所以世尊说法,表演给我们看「三转法轮」,也就是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教化众生。三种都必须理机双契,这是总原则、总纲领。第一个方式是指示,把事实真相直接的告诉他,但是理机双契,要知道他的程度,要了解现实生活环境当前迫切需要,你这一说,他很容易接受,真的帮助他解决问题。聪明的人,利根的人,他就接受了。次一等根性的人,你跟他讲,他的精神不能够贯注、不能够集中,他认为什么?你所讲的这个与我没什么关系,也未必是我现前需要的,所以必须要加深一层,特别关心他,特别劝勉他,他这才觉悟了;换句话说,这里面要加上爱心,这叫劝转。你叫对方感觉得,他对我真的关心,真的爱护。劝不是口头上劝,口头上劝是假的,真的有爱心付出,做学生的人不能不听,不能不接受,我就是这种人,不是上根。我亲近的三个老师: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以后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们都特别的关怀,特别的爱护。这里头有一番情意在里头,这么一来的时候,他上课我不能不去,不去不好意思,对不起他。最初学佛跟章嘉大师,一个礼拜跟他见一次面,如果有一个礼拜没有去,到第二天一定打电话来,你是不是生病?有什么事情?搞得就不好意思了。这叫劝转,劝转是真诚的爱心,不是嘴皮上劝劝,那个不管用的,要以行动关怀他、爱护他。
  第三种根性是烦恼更重的人,你对他关怀,他不知道感恩,忘恩负义,那有什么法子?这种人没有办法了,所以佛就示现果报给你看。他看到果报,所谓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他就害怕了,才知道恶不可以造,善一定要修,叫你看到果报。这是世尊教化人所用的三种不同的手段。果报怎么?果报要带著去看,善因善果你带他到居士林看看,看完之后分析说给他听,他懂得了;恶的果报,带他到殡仪馆去看看,殡仪馆停尸间看看那些人的相貌,还有不少像救济院、老人院,这些地方都带他看看,他才真的有警悟。不看到事实真相,很难体会,很难回头。这些都是佛家讲的善巧方便,你懂得这才晓得怎样做是契机的,理机双契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人,这个人觉悟,这个人回头了。他觉悟,他回头,他就能帮助别人;他自己没有觉悟,自己没有回头,帮助人很难,很不容易!只能够做到佛法的宣传工作而已,实际上的效应是很难说的。所以我们不从真实方面去著手,我们怎么修?我们同学在此地,你们跟其他道场修学就不一样,我们经常不断的去访问不同的族群,看看各种族群不同的生活状况,访问不同的宗教,你们的心胸开扩了,增长见识,增长智慧,帮助你将来弘法利生理机双契,你了解社会状况。
  现在你们在新加坡这个地区,我们认真努力修学,将来因缘成熟了,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都要去看。过去方东美先生教我,学哲学,要做个哲学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学问、知识的基础,行万里路就是今天讲的观光考察,亲自去看,将你所学的东西落实。所以叫你去观察,观察世间相,什么相?因果报应的相。从这个地方去领悟,你的智慧才是真实的。你没有见过,没有考察过,考察就是实验,科学家讲的实验,你没有通过实验,行万里路是通过实验。方先生以前还提到,他劝同学们一定要乘坐一次飞机,飞到高空然后才晓得自己渺小,把自己贡高我慢那个念头打掉。你飞到高空,看看地下那些房屋,房屋像什么?像蚂蚁一样。一栋大房子都像蚂蚁一样,那里头人就看不见了。这才知道自己这个身体微不足道,为这个身体造业那就完全错了。可见得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真正用功,真正修行的人,他的功夫从来没有间断过,行住坐卧都在用功;禅宗讲的观照、照住、照见,从来没有间断过。处事待人接物我们都要懂得,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都是修行人用功的场所,这叫真的会用功,功夫得力了。可是这个功夫培养成,那一定是一个殊胜的道场,殊胜的机缘,我们在这里养,养成一个习惯,二六时中功夫不间断,勇猛精进,才能有真正的成就。菩萨在此地讲到慈悲救护一切众生,他的方法是令众生亲自见到,这是作证转,见到一切众生受苦的因果、受乐的因果,那个「事」就是讲的因果,透彻明白理解了,自己真的智慧就开了,慈悲救济的功德才做到圆满,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三0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30
  请掀开经本,月天子长行第七句看起:
  【普游不动光天子。得能持清净月普现十方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一个提示,文字虽然不多,意思很明显,「以佛智风,持大悲月,使明见正觉,离苦清凉」。菩萨的德号意思很深,『普游不动光』,「普游」是说菩萨教化众生,十方世界众生有感,佛就现身,像平常我们赞叹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楞严经》里面我们所读到的,菩萨随类现身,随机说法,这是普游的意思。凡夫普游,心是散乱的,没有智慧。菩萨虽然是现身说法,同时现无量无边身,接触无量无边的境界,他的长处就是不动。「不动」是定,「光」是慧,他没有失去定慧,定慧做主宰。戒定慧三学,我们在这里都看到了。普游是戒学,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面,所谓是善缘逆缘、顺境逆境,他都能够相处,这就是戒学。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适应,所以随缘而不攀缘。持戒达到最高的境界就是随缘,这是持戒达到最高的,样样都像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随喜就是戒律达到最高的境界,功德就是不失定慧,他的心如如不动,他的慧清净明了。
  下面说他的得法,『能持清净月普现十方』。「能持」是他自己的功夫,自行;「普现十方」是利他,化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以佛智风」,什么是佛?这个字是个关键,我们必须要认清楚,「佛」是自性,佛是性德。绝对不是说菩萨要依释迦牟尼佛,是依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依阿弥陀佛的智慧,依诸佛的智慧,那就错了,那还是依靠别人,不是你自己的真智慧。初学的菩萨一定要依佛,不是此地讲的境界。此地讲的境界,这都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完全是性德。自性本具的理体是法身,自性本具的智慧是报身,自性本具的能力是应化身,三身都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都是为一切众生造福的。服务跟造福事相非常复杂,无量无边,我们现在讲服务的科目无量无边,但是服务的总纲领、总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破迷开悟。无论是哪个项目,无论是什么方式,总而言之,都是帮助众生觉悟的,这个叫佛法,如果不是帮助众生觉悟的,这就不是佛法,佛法跟世法差别就在此地。世法目的不是教众生开悟,佛法是教众生开悟。开悟要有高度的智慧,圆满的智慧,真实的智慧,这叫佛智。风是比喻,风是动的,不是静的,就是说以智慧服务叫智风。你有智慧,你自己藏在深山里面,不出去,不帮助别人,那有智,风没有了,所以要懂得这个风的意思。特别是夏天,清凉的风,人接受的时候感觉得非常舒畅。这是诸佛菩萨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智慧之风,现在人讲磁场,那个磁场不一样,中国人讲风气,这风气就不相同,高度的智慧。
  「持大悲月」,月是比喻,月是比喻清凉。这一段都是月天子,清凉的意思。日光太热,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之下,人感觉到不舒服,但是月光之下清凉。什么是月?此地月不是真的月亮,比喻大悲心是月亮,持大悲月。有智慧,有高度智慧又有慈悲心,悲月就是慈悲心,这样才能帮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