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3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4      字数:4688
  小G辶勾笫Ψ直揪目疲盒拧⒔狻⑿小⒅ぃ颐且欢ㄒ锨宄馑母鲎质且蛔虑椤P爬锩嫒绻挥薪狻⒚挥行小⒚挥兄ぃ獠皇钦嫘牛唤饫锩婷挥行拧⒚挥行小⒚挥兄ぃ皇钦嬲慕猓淦淞恳仓皇窍嗨频男沤猓嗨莆坏摹N颐鞘遣皇窍嗨莆唬抗徊簧希嗨莆皇鞘ń缢氖ノ坏钠腥颐鞘橇婪卜颍颐橇鱿嗨贫甲霾坏健N颐墙裉炷茏龅氖枪坌屑矗断⒌玫搅耍宄耍е觯苋险妗⒑芘θパ埃馐枪坌形唬颐浅=补Ψ蚪ソサ昧α恕W约涸谄刑岬郎暇拖衤眯幸谎易吡硕嗌俾罚叩侥母龅胤剑约阂欢ㄒ宄⒁欢ㄒ髁耍绦欢贤白撸虿荒懿蠡幔阎型镜弊髂康牡兀蔷痛砹恕?br />
  法身,也就是我们平常常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法身。我们说法对初学的人是方便说,人生就是我们自己,一般人听了这个话,人生是我自己;菩萨听到,人生是我的法身,不是这个我;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身跟境是一不是二,《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心境一如,到心境一如你就证得法身。心境是二法,心不是境,境不是心,心是能变能现,境是所变所现,这是在功夫浅的观行位,功夫深的相似位,心境不能融。到真正融成一体,心境是一,能所是一,能现所现是一,能变所变也是一,不是二。所以欧阳竟无居士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他就从这一点来说明佛法不是哲学,哲学是二元的。哲学里也讲一元,一元跟二元是对立的,一元不是二元,二元不是一元。佛法不对立,佛法一元就是二元,二元就是一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能就是所、所就是能。哲学里面能所对立,能生跟所生决定是两桩,不是一桩;佛法里头没有二元。佛法里面虽然说得多,但是多是一,你才能入法界。多是从相上讲的,从用上讲的,一是从性上讲的,性跟相是一不是二,所以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相跟作用决定也是多即是一、一即是多。
  前面两句是讲法身的体相,第三句是讲法身的作用,『一切方便无限量』。诸佛菩萨为我们显示的,智慧没有限量,善巧方便没有限量,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当中领会到。我们在小乘经里面,看到世尊为一切众生随机说法。小乘经都不是很长的,多半说事,众生有了困难、有了痛苦,遇到佛,请佛指点,请佛教诲,佛是随缘随机说,为众生解除一些疑难、疑虑、苦难。大乘经里面多半说到性体,说到心性,说事实的真相,这是要有定、要有慧才能够领悟,才能够契入。领悟,我们常讲的开智慧,智慧开了能入境界。智跟境融成一体,就是证得清净法身。智能够了解境界,不能够融会境界,那是相似位的菩萨;智不但能够了解境界,而且能融会境界,境智是一不是二,那是分证位的菩萨,法身大士;分证位跟相似位的差别在此地。我们看到佛法「一切方便无限量」,这句话在本经,佛非常慈悲,用善财五十三参表演出来给我们看,五十三参就是「一切方便无限量」。我们所读的《华严经》是下本,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下本《华严》,说得很简略,善财童子只有五十三参。如果我们看上本《华严》,上本《华严》分量多少?龙树菩萨跟我们说,「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古时候印度人计算经典的分量,是用偈颂做单位,偈颂不是像现在整整齐齐的偈颂,它只要是四句就叫一偈,长行文只要是四句,它是用四句做一个单位。不像中国人,中国人是算字数,是以一个字为一个单位,所以说问你这个分量多少,这是多少万字?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就是五千字,是以这个为单位。印度人的单位比我们大,四句叫一个单位,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切方便无限量」你才真的看到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是最简略的本子,就好比我们讲《四库全书》,中国最大的丛书是《四库全书》。我们现在所学的是什么东西?是《四库全书》的目录,内容没看到。目录还有介绍的,目录提要,那个目录提要就好比是中本《华严》。我们现在连目录提要也没有看到,仅仅看到目录,我们这个《华严经》是《华严》的目录,所以每一个字、每一句里面都含无量义。一句一偈,那在大经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分量。但是在这个目录里面,我们已经看出来了,「一切方便无限量」我们能够体会到。
  善财五十三参里面,善友总共有五十五个人,有两个人同一会的,像德生、有德这是同一会的,所以总共五十五个人。五十五个人,你去看看他们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世出世法都有。出家人里面有六个,有学佛的,佛门里面出家的一开端三位,我们用《四十华严》来说,吉祥云比丘、海云比丘、妙住比丘,这出家身分;八十经里面称德云比丘,是一个人。外道出家的,有胜热婆罗门,我们现在讲其他宗教;遍行外道,是其他宗教出家的。出家的少,在家的多。文殊、普贤他们示现在家的,我们今天看中国四大名山菩萨的造像,只有地藏菩萨相是出家相,观音菩萨、文殊、普贤都是在家相。从这个地方诸位仔细一观察,不就是现在讲的多元文化吗?不分族类,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是一体。所以佛菩萨随类现身,应以婆罗门身得度就现婆罗门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天王身得度就现天王身,应以鬼王身得度就现鬼王身,应以鬼族身得度就现鬼族身,牛头阿傍是鬼族,应以树木花草而得度他就现树木花草身,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我们凡夫最严重的执著,就是执著有一定的身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随类现身,随机说法。这个机是机缘,你现在的程度,你现在理解的能力。所以佛菩萨现身平等,说法平等,决定没有一丝毫的妄想分别执著,现身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定要现什么身,不是的,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如果有意思在里头,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不是佛菩萨。
  凡夫跟佛菩萨差别,一个是有意,一个是无意,凡夫有意感,佛菩萨无意应。所以佛家常说,佛菩萨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是什么?说是应;无说是什么?佛菩萨决定没有意。我要跟你说些什么,我们都有意了。我们在经上看到,确实佛菩萨是因为众生有启请,佛才说法。无问自说,那又怎么讲法?《弥陀经》没有人启请,无问自说的。无问自说是众生有冥感,佛显应,还是感应的,还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众生心里念头有很强的、有很微弱的,强的念头我们很容易觉察,微弱的念头有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佛清楚。佛何以清楚?佛的心是定的,寂灭定,所以一切众生再微弱的念头,他都能接收得到,他都很清楚。极其微弱的念头,念头是能接受佛法,佛也不舍弃他,也应现为他说法,《弥陀经》是这么说出来的。这正显示佛经里面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大慈大悲到极处了。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善巧方便无有限量。所以我们今天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我心目当中全是诸佛菩萨示现的。应以基督身得度者,佛菩萨就现基督身而为说法;应以犹太教身得度者,就现犹太教的长老为他说法;我看全是佛菩萨,这才是「一切方便无限量」,我们在五十三参可以看到证据。我们现在展开这个经文,我们读到这一段天王,这些天王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的,应以时分天王而得度者,即现时分天王而为说法。《华严经》上每一个人代表一个族类、代表一个族群,今天一般社会讲的多元文化,你们想想是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所以我们在新加坡、澳洲,从事多元交流的这些活动,我跟你们想了一个题目:「大方广佛华严落实在新澳」,就这回事情。我们用这个标题,让大家晓得多元文化的教学。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示现成佛,一开口第一部就讲这个经,多元文化的教育,释迦牟尼佛首创,第一人。不仅是世尊如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众生示现讲经说法,第一部都讲《华严》;而且在《华严》末后决定指归净土,所以这是圆满的教学。我们现在不讲圆满法轮,因为法轮功把我们佛法的形象破坏了,我们讲圆满的教学,免得人家误会。我们也要学得观机说法,尽可能避免人家误会,希望正法能够永住世间。我们认真努力修学,帮助一切众生认识佛法,明了佛法,修学佛法,得佛法殊胜的受用。
  我们能把佛华严落实到生活上,给诸位说,就是契入法界。你是不是真正能契入,就看看你对於甚深广大的法身、无量无边的善巧方便的德能,你有没有体会,你有没有领悟,你有没有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上用上?果然能用上,你就逐渐从观行位提升到相似位,由相似位再提升就入分证位。我们一生当中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在自己肯不肯做。自己肯努力、肯认真,可以在一生当中提升到分证位。提升到分证位,诸位同修要知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这个品位就高了。要不要认真去努力?要。为什么?佛在经上说,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进展很慢,在这边很快,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西方世界修行一百年,西方世界保险是不退,但是我们这个地方大起大落,为什么不大起?大落会落到地狱,大起能够起到实报庄严土,能够入分证位,《华严经》帮很大的忙。所以彭际清居士说,《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弥陀》是小本《无量寿经》,这三部经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他说得好!确实《华严》提升我们往生净土的地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9
  请掀开经本,时分天王偈颂第三首:
  【生老病死忧悲苦。逼迫世间无暂歇。大师哀愍誓悉除。无尽慧光能觉了。】
  这是第三位天王,无尽慧功德幢天王,他所修学的是「灭除一切患大悲轮解脱门」。在灾患之中,无过於生死,所以生死是一切众生的大患。前面两句提醒我们,第一句就是说八苦,『生老病死忧悲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学佛的同修也常常听到,也能够道得,但是警觉的心依旧不够。从什么地方看出我们的警觉心不够?脱离生死的心不切,依旧还要造生死轮回的业因,这就是警觉心不够。八苦交煎,『逼迫世间无暂歇』,这句话说得好,这种逼迫一时一刻都不放松。我们念念都在造生死业,所以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没有出头的日子。在六道里面,决定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暂。几个人真正觉悟?佛菩萨真正觉悟了。由此可知,真正觉悟的人,这个人就是菩萨。不觉悟的是生死凡夫,他还要继续不断去搞生死轮回。觉悟的人的心行,决定跟佛法相应,与佛的教诲相应;不觉悟的人,他的心行决定与他的烦恼习气相应;我们从这个地方来区分觉与迷,就很清楚的显现出来了。舍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诸佛菩萨的教诲,这个人开始觉悟了。
  觉悟的人一定欢喜读诵大乘,为什么?读诵大乘是亲近佛菩萨,时时刻刻跟佛菩萨在一起,时时刻刻不离佛菩萨,这是读诵大乘。与佛菩萨作伴,与佛菩萨同在,这是觉悟的人;不觉悟的人恰恰相反,与魔王相处,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跟魔王、魔鬼为伍,跟他们在一起。何以见得?佛在经上讲得很明白,「十恶怨家,十善厚友」。远离十善,喜欢十恶,就是跟魔王、魔鬼在一起。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应该反省检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跟哪些交情厚,跟哪些人密切的往来,这些人是善是恶,古人说观其交游,就知道这个人贤、不肖。他所交游的人是贤人、是觉悟的人、是菩萨,他是菩萨一类的根性,是菩萨一类的人物;他要是跟这些造恶的人、自私自利的人,跟他们为伍,这个人决定是凡夫,不是菩萨。身还是造杀盗淫,口还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里面充满贪瞋痴,跟这些人往来,这就是跟魔王往来、跟魔鬼往来,所造的是生死业,以轮回心造生死业,后患无穷。
  『大师哀愍誓悉除』,「大师」是称诸佛如来,《华严经》上称的大师是毗卢遮那如来,一尊佛可以代表一切佛,佛佛道同。诸佛如来哀愍六道十法界这些众生,六道众生有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两种生死苦都要受;六道以外,四圣法界分段生死苦他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