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7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4      字数:4683
  ,他懂;你跟他讲用爱心帮助各个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他懂,他一听就明了。一桩事情!所以帮助别人要懂得观机,要契机契理。你要先看清楚他是什么根性,他过去接受的是什么文化,怎么样跟他讲,他才能理解,他才能懂得,欢喜接受,正确理解,依教奉行。
  众生要不经历严重的苦难,不容易觉悟,不容易回头。现在这个世界灾难太多,我们看最近一百年的历史,最近这一百年世界大乱,经历两次的世界大战,损失的生命财产,美金来算从几十亿来算法,人的死亡都上亿,受牵连的、受灾难痛苦的几十亿人。这个灾难是可以化解的、可以免除的,人跟人和平相处就好了,何必天天打架?天天跟人打架,天天跟人呕气,你说那个日子多难过!为什么去干这些傻事情?误会,彼此没有沟通,从误会产生歧视,从歧视产生仇恨。宗教跟宗教战争,族群跟族群战争,世界上战争是这么引发的。最近南斯拉夫的战争是族群跟族群战争,印尼是回教跟基督教战争,太可怕了。在澳洲,我接触了几次,这些宗教家们聚集在一起集会讨论,我发现他们觉悟了,他们回头了。尤其是这一次,雪梨天主教主教们发起的宗教座谈会,大主教在做结论的时候跟我们大家说,过去这一千年,我们反省有些地方做错了,希望下一个一千年当中,我们把这些错误改正,要跟世界各个宗教交流,吸收每一个宗教族群的智慧、经验,化解误会。这一次座谈会当中第一次接触,每一个宗教代表报告他们的教义,他们的希求,他们所追求的,他们所修行的,发现到我们彼此都有相同之处,都有相通之处,可以谈得来,可以做个很好的朋友,不要做敌人。过去就是缺乏什么?缺乏接触,缺乏交流,缺乏对话,产生许许多多的误解,所以他们很希望能够办第二次、第三次。
  这是澳洲此地各个宗教的领袖们觉悟了,这个觉悟带给世界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每个人一生当中能过到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彼此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要多接触。这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普度众生,这是「而往调伏解脱门」。我们要把佛法介绍给他,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教学,真实圆满智慧的教学,唯有真实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我参加这次会议,他们邀请我,他们对於我的参加也很重视,因为与会的各个宗教大德们只有我一个人是从新加坡飞过来的,这么远的路程到这里来参加这个会议。我把佛法介绍给大家,告诉他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它不是宗教。他们听了很诧异,然后我跟他解释,佛教在现在全世界社会里面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形态,就是有五种佛教,你要看清楚。你们所看到的是宗教的佛教,你没有看到教育的佛教;释迦牟尼佛所传的是教育的佛教,不是宗教的佛教。
  所以佛陀当年在世,跟他在一块学习的有很多宗教徒,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胜热婆罗门,婆罗门就是现在的印度教,胜热婆罗门是婆罗门教的领袖;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婆罗门女,那是印度教的信徒,很明显的这些宗教都在学佛,他来求学。现在信仰任何宗教,你都会到学校念书,你到大学里面去拿学位。佛教是学校,不管你是什么宗教,都可以到这里求学,都可以到这里拿学位。佛教真的有学位,学位是什么?阿罗汉、菩萨、佛陀。阿罗汉是佛教教育里面最低的学位,就像我们大学的学士,菩萨是硕士,佛是博士,最高的学位。你拿到这个学位,你还是婆罗门,你并没有改变你的宗教信仰,而是充实了你的智慧,充实了你的德能。这就是佛菩萨无处不现身,没有一个族群里没有佛菩萨,没有一个宗教里没有佛菩萨,都是!在社会上各行各业,这里头也都有佛菩萨,没有叫你换个行业,没有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佛菩萨是什么?佛菩萨是智慧,佛菩萨是明了。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理事因果通达明了的人,就叫做佛菩萨。所以,哪里没有佛?哪里没有菩萨?到处都是。调伏是这个意思,调就是帮助他破迷开悟,伏是帮助他断恶修善,伏是伏烦恼,佛教学的目标就在此地。你能够断恶修善,能够破迷开悟,你就转凡成圣。圣是什么?圣就是佛教的学位,你就证得阿罗汉果、菩萨果、佛陀的果位,你就拿到学位。所以它是教学,我们要认识清楚。如果是宗教,宗教跟宗教对立了,彼此不相往来,佛普度众生就度不了,只能度佛教徒,佛教徒以外的与佛的缘就断掉了,哪有这种道理?所以大乘经论我们要细看,深解义趣我们才能得佛法真实利益,才不至於看错意思,才不至於盲修瞎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六卷)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6
  请掀开经本,时分天长行第九句:
  【光照天王。得超出一切业障。不随魔所作解脱门。】
  天王所修学的法门,对我们来讲非常契机,因为我们现前业障没有办法超越。这个地方首先要讲解清楚,就是『业障』这两个字。「业」是造作,我们世间一般人讲「事业」,正在造作的时候称之为「事」,这个事情结果称之为「业」。造作,佛给我们归纳,造作得再多,总不外三类:第一类口的言语,我们讲口业;第二类,身的举止动作,这身业;第三是念头,念头的起灭,这是意业。每一个众生,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日夜不断的在造业;晚上睡觉会作梦,梦中还在造业。这个样子,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所累积的这些业障无量无边。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如果所造的业它要是有形相的话,哪怕形相再小,像我们现在所讲的原子、电子、粒子,小到这个程度,无量劫累积下来的业障,尽虚空都容纳不下。我们想想佛这句话,比喻得并不过分,因为什么?我们这个造业从来没有中断过。如果造业中断,你就超越一切业障,你就成佛、成菩萨了,不会再在六道。所以业障确确实实可怕,日夜不停的在造作。造作业就有障,障什么?障我们的自性。佛法修学,禅宗所说的,目的就是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诸位一定要记住,我们学佛目的何在?今天讲「见性成佛」,这四个字的意思很难理解,我们换句话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话大家好懂。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见性。明了的人、见性的人就叫做佛,所以见性就成佛,就是个明白人。《无量寿经》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见性,就是成佛。
  我们现在不见性,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一天到晚在胡思乱想,思想是意业,它不中断。口业、身业有中断的时候,意业没有中断的时候,意业的力量最强,身口造业还是受意的支配,意清净,身口就不造业。由此可知,造业的根源就是意业,起心动念,它障碍我们见性。自性里面本具无量智慧,我们在佛经上看到,非常明显的体会到,释迦牟尼佛智慧广大,智慧无边际。看看经上所说的,一生说法四十九年,每一句话都充满真实智慧。佛告诉我们,这个智慧每一个众生统统都有,不是他一个人有,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什么?德是能力,佛的能力无量无边;相是相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世尊当年为我们示现的。实际上,大经上说「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在往生经上看到,依正庄严,不可思议,这是性德。性德,虽然我们大家统统都有,可是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智慧不能现前,德能也不能现前,相貌也不能现前。佛在经上说,这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什么时候你回头,你见性,你的智慧德能相状统统都恢复。现在因为造业才有障。
  『一切』这两个字是形容词,说这个业无量无边,再小的业都产生障碍。业障,佛在经论上具体而言,佛将它归纳为两大类,二障;也有时候归纳为三大类,叫三障。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这两大类。烦恼是事上你所造作的,所知是从思想、见解上造作的。说三障,是讲惑、业、苦,这个三障。惑是迷惑,业是造作,苦是果报,三途六道是果报。果报从哪里来的?果报是从业因、业缘,后头就有业果。《地藏经》上以这三桩事情归纳为三品经文,说明苦报的根由。明了事实真相,人心定了,纵然受苦难,也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自作自受。不了解事实真相,总是埋怨别人,总是以为老天不公平,佛菩萨不慈悲,没有保佑我。有这种念头,他又再造业,又再造极重的罪业,他怎么会有好果报?所以真正清楚明白人,他不造业了,晓得自作自受,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个转机,他的命运就开始好转。还是有怨天尤人这个念头,没有转机,在六道里头愈陷愈深,愈过愈苦!佛在此地教我们如何超出业障,这个地方讲『超出』,一些大乘经上讲「消除」,消除跟超出是一个意思。通常我们讲消业障,业障怎么消得了?业障要消了,你才能超出,消不了你怎么超出?佛的教导就是教我们消除业障,所以佛先跟我们说明什么叫做业障,我们搞清楚了,什么是业,什么是障。消除的方法很多,佛法常讲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消除业障的方法。我们随便选一门,只要认真努力去学,就能够消除业障。可是修学不管哪个法门,都要懂得如理如法的修学,理是佛跟我们说的,方法也是佛教导我们的,决定随顺佛陀教诲,我们的业障就能消除。
  可是现前我们学佛学了很久,学了几十年,业障不但没消除,天天还在增长,这是大多数学佛同修的现象。是不是佛说的理论方法有了问题?我们要仔细去检讨、去反省。不是佛所说的理论方法有问题,而是我们自己学习有错误,错在哪里?错在依旧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没有随顺佛的教诲。我们就现实环境而论,我们随顺佛的教诲一、二成而已,百分之一、二;换句话说,还有百分之九十八、九,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怎么能成功?说个老实话,我们能够随顺佛一半,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一半,都不能成功。要怎样在这一生当中才真正能成功?要把自己烦恼习气完全放下,百分之百的随顺佛陀的教诲,这个人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就。可见得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有多大的成就,不受别人控制,完全是自己做主。如果自己不能够随顺佛陀教诲,那就没法子。我们习气里头最深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自私自利,贪著名闻利养,贪著五欲六尘的享受,不肯舍弃,不肯放下。这个样子,你这一生消业障就谈不上;不但你的业障没消,天天在增长。你学佛,佛法也天天在增长,佛法增长百分之一、二,烦恼习气增长百分之九十以上,你学佛这个力量抵不过你的烦恼习气,所以你还是要搞轮回,还是要堕三途,道理在此地。真正觉悟的人,心里一丝不挂,生活一切随缘;不但生活随缘,在佛法,我们出家人唯一的事业是度化众生,度化众生也随缘,你的心才干净。心里要是有「讲经说法度化众生」,那是业障。连度化众生都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才清净。什么样的事情放在心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我们今天在此地,在新加坡,帮助这个社会推行多元文化,有没有放在心上?没有。事随缘,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只有佛陀对我们的教诲。我们依教奉行,这一生才有救,这一生才能超出一切业障。
  下面这一句,就是教给我们怎样超越。学习的纲领是『不随魔所作』,要随顺佛所作,我们就成功了。什么是「魔所作」?《八大人觉经》大家念过,经上给我们讲魔有四大类;《楞严经》上说五十种阴魔,那是把魔归纳成五十大类,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五十大类。五十大类,也不出《八大人觉经》上所讲的四大类。这四大类,第一个是「五阴魔」,我们有没有办法超越?答案是有,相当不容易。五阴:色、受、想、行、识,就是讲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身心就是个魔障。四大是色法,我们的身体、肉身,肉身会生病、会疲劳,这是障碍。饮食不适合,身体就有病;寒暑没有留意添减衣服,就受风寒,就受病苦,所以这个身体要小心去照顾。除了身体之外还有心理,「受」是感受,苦乐忧喜舍的感受;「想」,起心动念;「行」是讲你的念头生灭不住,叫行,你的念头不会停在那里,前念灭了后念又生,这是无常的,这是心理的现象;「识」是讲心理的体,你所造的业都储存在识心里面,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