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2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3      字数:4694
  硖臁拐庖痪涫亲芩担竺媸潜鹚怠R磺需笊硖炀褪峭ǔN颐墙驳蔫筇欤筇煊校鸿蟾ㄌ臁㈣笾谔臁⒋箬筇欤馐浅蹯臁h笾谔炀秃帽仁瞧胀ǖ墓瘢箬筇斓墓瘢昏蟾ㄌ焓亲鞴俚模切┕僭保淮箬筇焱跏枪酢T诨匣嵘希颐窍妹恳桓鲎迦海娜耸际俏蘧∥奘皇且桓鍪澜纾轿蘖课薇咧罘鹕餐粒蹯筒恢烙卸嗌倭恕U饫锩嬗写箬筇熘冢窆酰芏喙醵祭床渭樱皇且桓觯谡飧鲎迦豪锩媸翘焱酰桓ㄖ焱醯氖钦庑╄蟾ㄌ欤ㄖ焱蹙拖裣衷诘牟砍ぁ⑹〕ぁ⑾厥谐ぶ啵昏笾诰褪侨嗣瘛?br />
  「普观」,普是用清净心、平等心观察他们。这个意思,观察就是代表,陈说自己修学心得报告,对於听众个个都顾及到,一个也不漏。你们想想这个味道,他怎么不得听众的欢心?在《内典讲座之研究》里面教我们,上了讲台之后,在没有说法之前,先要将目光看全场,每一个人都要看到,这表亲切之感。所以坐上讲台,不可以闭著眼睛,闭著眼睛人家听众说:这个法师很傲慢,根本就瞧不起我们,你看,看都不看一眼。现在社会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闭著眼睛行:这个法师有道行、有定功,如如不动,你看,眼睛看都不看。从前的社会,现在社会不行,现在这个社会你不看他一眼,他说你瞧不起他。所以这是大乘法,大乘就是现在讲的民主自由开放,这不是小乘。我们今天在任何场合,面对著的是现代的众生,所讲的是大乘佛法,这个礼节要懂。在这一段里面,这一行半是贯穿十位梵王,每一位前面都有,但是把它省略了,只在第一段说出,『尔时尸弃大梵王』。后面像第二首,慧光梵王也复如是;要加上这一句,「尔时慧光梵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也是这个,后面省掉了。每一个人起来报告都是这样的礼节,这是这一类,只是第一位叙说,后面统统省略掉,我们一定要晓得。注解就不必说,诸位看看就行了。我们看他的赞颂:
  【佛身清净常寂灭。光明照耀遍世间。无相无行无影像。譬如空云如是见。】
  清凉注解有疏。这里头有十首偈,这是第一首。法身,四句第一句是「法身普遍道场」,第二句「智光说法」,第三句「行净无染」,末后是比喻。长行得法里面,我们已经说得很详细,偈颂里头又重复温习一遍,加深我们的印象,也是劝导我们一定要如教修学。『佛身』,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法身,他没有用佛身,因为此地的佛是法身佛,『清净常寂灭』。法身遍一切处,法身是体,法身就是法性,法性就是一念。「一念」这两个字很不好懂,《弥陀经》上讲的「一心」,很不好懂。因为我们的观念都是落在数量上,有一念就会想到有二念,就会想到有三念。我一心念佛,什么都不想了,专想阿弥陀佛,这就是一心念佛,是不是?是不是一念的意思?这一念意思已经错会了,已经落在第二义里头,已经不清净,已经不是寂灭法。要晓得一念、一心决定是清净常寂灭的,那才是一念,才是一心,才是一切诸法的本体,一切诸法是依它而变现出来的。
  一念就是自性,世尊在《楞严经》上指示我们,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身叫觉性,用见闻觉知这四个字来显示自性,在意叫知。六根根性从来不染,从来也不迷,它是正觉,迷的是什么?妄识。所以性叫真性,识叫妄识,识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性才是真实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就是一念自性,我们再说得大家容易懂一点,六根的根性,本觉本有。不觉是什么?不觉就是意识;眼识、耳识、鼻识,变成识,识就是不觉,不觉本无。我们今天的苦处,就是不觉当家,本觉不能现前。本觉有没有起作用?念念都起作用,如果本觉不起作用,你眼睛为什么能见?你耳为什么能听?能见、能听、能觉察,统统是本觉在起作用。可是本觉的权被人家剥夺过去,虽起作用,不能当家,第六意识当家。第六意识是什么?分别、执著;我执、我爱、我贪、我慢它当家了,它当家才把一真法界转变成六道轮回。
  说老实话,六道轮回也没有,六道轮回是我执变现出来的,这正是世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自己妄想当中变现出虚妄的境界,我们就搞这个东西。搞得多苦!什么都得不到,身心世界一样都得不到。得到的是什么?佛法里面说的,「唯有业随身」。阿赖耶识要是不转,含藏的业习种子无量无边,这造业。所以迷了以后干什么?造业而已,业造不尽,报也受不尽,干这种事情。这是诸佛菩萨看在眼里,所以说是可怜悯者!因为能造的念头,所受的业报,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所以才叫可怜悯;如果是真的,那就不能称可怜悯,假的。就好比一个人睡觉做恶梦,在梦里大叫,苦不堪言,作梦不是真的,能造、所造全是假的,这真是可怜;把他打醒,打醒就没事,他就觉悟了。我们就在六道里头、十法界里作梦,都醒不过来,这个事情麻烦。诸佛菩萨的教诲,无非是把我们从这个恶梦当中唤醒而已,醒来了你就是佛菩萨,醒来了你就是一真法界。这从比喻当中说。
  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六根是清净的,六根是寂灭的,清净寂灭是我们的本能。为什么不能恢复?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还会起心动念,顺著自己「意」的,给诸位说,不是顺著自己「性」;顺著自己意起贪爱,不顺自己意,你们想想,不顺自己意还是意,顺自己不喜欢的意就起瞋恨,意当家,意做主;顺是意当家,不顺还是意当家。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在哪里?诸佛菩萨顺性,眼见色随顺见性,耳闻声随顺闻性,他那个心是清净常寂灭的;我们跟佛菩萨差别就在此地,这是我们讲,我们错用了心。
  随顺自性,这一念自性,「无相无行无影像」。是不是真的无相?相而无相,不是真的无相,相有,相是幻相。有没有行?有行,行是幻行,梦幻泡影。所以现相不著相,现行不著行,他在行相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与清净常寂灭相应,这就是清凉大师在这经上给我们讲的事事无碍。无碍什么?无碍清净常寂灭,清净常寂灭不碍万象发挥,不妨碍森罗万象,不妨碍十法界,也不妨碍六道三途,六道三途是幻相。由此可知,所有一切障碍是从什么地方发生?从意识里头发生的,也就是说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发生的,这才产生障碍;与自性不相应,不相应就是障碍。如果相应,所有一切现象,就像《法华经》上所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无一不是清净寂灭相,阿鼻地狱里油鼎火坑都是清凉自在,谁能懂得?诸佛与法身大士他们知道。
  由此可知,地狱一片火海,种种那些苦具,那些刑具,无量无边的苦楚,从哪里来的?从妄识里头变现出来的。变现这个现象,你要跟妄识相应,你就得要受;你如果与性德相应,在这个现象里面,你所感受的是清凉自在。所以受不相同,清凉自在是正受,苦乐忧喜舍是不正常的受,不是正受,正受里头没有苦乐忧喜舍。特别是「舍」字,苦乐忧喜好懂,舍不好懂。舍是什么?受而无受才是舍。然后你才会体会到,造作地狱业,受地狱种种苦报,我们听说、我们看到了,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用这种方法教导我们。菩萨堕地狱,是不是真的受那么多苦?不是的,他是离舍受了,我们才能够稍稍体会他们那种生活的境界。
  第二句是『光明照耀遍世间』。为一切众生做种种示现,都是光明照耀。遍满一切世间,也是我们今天讲的一切时、一切处;间是处所,世是时间。一切时、一切处,无不遍满,在哪里?我们现在在生活当中,六根所接触的一切有情众生,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今天讲人事环境;一切无情的众生,我们今天讲生活的物质环境;这所有的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是诸佛如来光明照耀。如果你想到:这是凡夫,造作罪业;你永远不能够入佛的法界,一定要把我们错误观念转变过来。事实是什么?除我一个人是凡夫之外,所有一切人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所有一切物也是诸佛菩萨示现的。我跟大家讲这个话是真话,这个话是佛说的。我初学佛的时候不懂,现在懂得了,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怎么知道?一念自性,所有一切境界是一念自性的相分。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它怎么不是诸佛如来示现的?示现种种境界,有从正面教我,有从反面教我,恩威并济。修学从这个地方去观察,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你会开智慧;你会对一切众生,无论是善人、无论是恶人,你会用清净心、平等心、真诚恭敬心去看待。
  凡夫、学生、修行人,就是自己一个。在本经上,善财童子做此示现,是做一个修行人的榜样给我们看;只有我一个人是凡夫,除我一个人之外,全是诸佛菩萨示现来教导我的,我们这一生哪有不成就的?善财童子一生成佛,没有到第二生。他怎么成佛的?就是这个观念,这是一个正确的观念,佛知佛见。我们观念错误了,我们凡夫观念,在这里分佛、分菩萨、分众生,分善、分恶,天天在这个地方起妄想分别执著,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你哪一天才能够入门?你才能见到事实真相?五十三参太好了,是我们这一生修行证果最佳的模式,在一切境缘当中,一丝毫都不染著。你看他参访,参访完之后,最后一科「恋德礼辞」,礼辞,辞就是不沾染、不染。逆境不染,顺境也不染,不染叫辞;礼是恭敬,顺境、逆境,善人、恶人,平等恭敬,绝不染著。那个表法的意思非常之深,我们要是能学到,这一生当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何况我们还修净土,念佛求往生,你往生的品位决定增高。所以这一句要晓得,「光明照耀遍世间」,著重在遍字。
  『无相无行无影像』,相而无相,行而无行,即影像而离影像;这个离就是不分别、不执著。怎么样能离?因为这些相是虚妄的,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我上一次跟诸位用光的速度来说明,它所存在的时间比亿万分之一秒还要小,它不是真的。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相分是什么?是相续相,刹那相续,没有看到真实。真实相,给诸位说,不生不灭,生灭同时,根本就不存在。今天世间人生活,牵肠挂肚的事情那么多,你能挂的心不可得,所挂的事相也不可得,不叫冤枉吗?诸佛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寂灭的,他对於事实真相通达明了。
  末后这一句『譬如空云』,空是虚空,云是云彩,这两个字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如是见』,就是应作如是观;你就真正见到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真相你真的看到了。见到事实真相了,诸位想想,你还会有分别执著吗?你还会打妄想吗?还有分别执著、还有妄想,没见到;见到就没有了,这是佛知佛见,这叫入佛知见。入佛知见就成佛了,虽不是圆满佛,也是分证佛,分证佛就是我们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今天时间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四卷)  1999/3/3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24
  请掀开经本,接著看第二首:
  【佛身如是定境界。一切众生莫能测。示彼难思方便门。此慧光王之所悟。】
  这是慧光梵王他的赞颂,也是他的心得报告,他所得的法门是「使一切众生入禅三昧住解脱门」。禅三昧就是禅定,禅定的正受,这是大小乘一切佛法修学的中心,无论哪一个法门都是修禅三昧,所以禅三昧称为正受,正常的享受。法门虽然很多,经上常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是用的方法、手段不相同,它的目的完全相同,都是得到『定境』;定境就是法身,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清凉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初二句入禅之境,如来法身,即是心性,若能观之,为上定故」。所以上上禅、甚深禅定就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性定,不是修得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在什么地方?在我们一个人身体上面,就是六根根性。诸位要晓得,六根根性本来就是不动,见性、闻性、觉性、尝性从来没动过。动的是什么?动的是识。识有分别妄想执著,性没有。所以我们的性定有没有?有。妄识是依性定而起的,没有性定哪来的妄识?妄识怎么起来的?迷失了自性,迷失了禅三昧,所以才出现妄识。
  这些道理、事实我们都必须要清楚,对我们修行证果就会有很大的帮助。要用世间法来说,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有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佛法里面讲破迷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