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6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2      字数:4682
  幌嘤Γ苑鸩幌智啊4蠹姨宋艺飧龌埃虮鸫蛲搿肝乙嘤Γ乙逊鹉罾础梗鹈焕矗Ч砉掷戳耍榉尘透蟆S檬裁囱男牟鸥杏Γ坑谜嫘模嫘睦肽睿嫘睦锩挥型睿挥型畹男木褪钦嫘摹N颐悄畎⒚滞臃穑侠鲜凳的畎⒚滞臃穑四畎⒚滞臃鹬猓徊粼右桓鲈幽睿隳歉鲂木褪钦嫘模陀懈杏Γ鹣植幌衷谀忝媲岸加懈杏ΑF涫抵钗煌拊谡飧瞿罘鹛茫蚁攵加幸恍┕彩叮啡肥凳涤蟹鹌腥谀罘鹛酶颐且黄鹉罘穑簧偻抻姓庵指惺堋7鹚淙幻挥邢稚恚颐且丫芯醯椒鹌腥谖颐钦飧瞿罘鹛茫饩褪歉杏ΑN颐窍愿校鹌腥びΓ淙皇勤びξ颐且材芄痪醪斐隼矗飧瞿罘鹛檬馐ぃ颐且欢ㄒ湎д飧鲆蛟怠?br />
  清凉说得好,你念哪一尊佛,随这个名号就起感应道交。我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我们听经、读经要相应,相应就是字字句句都有信解行证,你就相应。念佛也如是,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声声具足信解行证,你就相应了。对於这个名号深信不疑,你是具足信心;名号含无尽的义理你能够明白,这是自性的德号,你能够解其义;念到名号与阿弥陀佛的心愿行解都能相应,这是行,这是证。所以念佛人声声名号里面都具足信解行证,这叫相应,这样念佛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相应功夫有浅深不相同,众生有感,佛则有应,感应的胜劣不一样,我们念佛的心真诚恳切,你有十分真诚、十分恳切,你得到的感应是圆满的;我只有三分真诚,只有三分恳切,你得到的感应也就浅,不是没有感应,决定有感应,你感应浅薄,这岂不是佛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四土三辈九品,这种现象从哪来的?华藏世界菩萨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个现象又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每个人用心不一样。实在讲,佛讲经说法,都是把它归纳归类,认真说华藏世界菩萨的阶位无量无边,不只四十一个。正如同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说学生的程度,也是笼统的说,他是中学程度,他是大学程度,这笼统说;说中学,那还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他是几年级的程度。同样是一个年级,一考试还有第一名、第二名,从第一名到末后一名,每个人不一样,哪里会找到两个人程度完全相同,找不到。於是我们才晓得,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归纳起来讲,细说每一个位次里面都无量无边,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亦复如是。到什么时候才完全一样?成佛,佛佛道同,只有佛是真平等。菩萨不平等,同样是等觉菩萨,他们也不平等。到佛才完全平等,为什么?妄想断尽,当然是平等。还有一品妄想没断尽,那一品妄想都有差别。同样是等觉菩萨,这一位等觉菩萨跟那一位等觉菩萨有差别,并不完全相同,成佛才完全相同。我们要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所以你念佛见佛,所见的佛不一样,但是你都见到佛,正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肯定的。我们现在修的法门跟天王很接近,他这些理论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三尊:
  【最胜慧光明天王。得法性平等无所依庄严身解脱门。】
  他所得的『法性平等』,这个法门非常重要。怎样才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自己?或者与我是一体?必须通达亲证法性平等。在中国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见的是什么?就是法性。法性是平等的,性体湛寂,自性的作用虚灵。我们只是听古大德这么说,没有契入这个境界,如果契入这个境界你就是法身大士;所谓法身大士就是证得法性平等。这桩事佛告诉我们,凡夫所以不能见性,总有三重障碍,也叫三种烦恼,第一个是见思烦恼,第二个是尘沙烦恼,第三个是无明烦恼,你有这三重障碍,所以你不能见性。性是什么?性才是真正的自己,宗门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自性。自性在有情众生的分上,佛法里称它作佛性,在无情众生的分上就称它作法性。佛性、法性、自性是一个性,三个名称说的是一桩事情,所以它叫平等的。
  世尊为我们说明十法界的业因,十法界很复杂,因缘无量无边,怎么说法?世尊有高度智慧,有善巧方便,他把它归纳,归纳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常讲第一个因素是什么。佛说,作佛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佛心是平等的,如果你能够修到平等心现前,你就作佛了。平等不容易,你起一个念头就不平等;我起个念头,你也起个念头,你的念头决定跟我念头不一样,那怎么叫平等?所以,什么时候才平等?一念不生就平等了。一念不生是不是真的平等?未必。为什么?一念不生是无明,无明怎么会平等?这个事情可麻烦,一念生是妄想,一念不生是无明,那到底生不生?妄想不平等,无明也不平等。所以一念不生你要懂得,不生妄想也不生无明,这才叫真不生。我们凡夫不生妄想就堕到无明去,不生无明又堕到妄想去,总是在二边,总到不了当中。佛法讲中道,我们总是落在二边,所以很困难,众生成佛不容易。
  佛教给我们修行有个总原则,总原则就是禅定。禅定是怎么修法?定慧均等,不落二边,这是禅定,落在二边就不是禅定,佛法上讲的禅定是二边不住。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禅定,这是中道,这是平等法;住生死是凡夫,住涅盘是二乘。佛与大菩萨,心平等、心清净。《无量寿经》经题好,直接教导我们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清净平等觉」,多好!经里面的文字,文如其体,体如其文,才晓得这部经的好处。所以法性平等,是我们学佛人唯一的一个目标,我们要证得。证得的方法,从前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我学佛四十多年,在讲台上讲经今年也四十年,这四十多年当中,深深体会到章嘉大师这两句话的深义。可以说佛法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果地,没有别的,就是看破、放下而已;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一直到如来地。
  世尊在经教里面,跟我们讲了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量无边法门仔细观察,离不开这个原则,就是看破放下,没有别的。看破是明了事实真相,放下是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执著是烦恼,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你能够放下见思烦恼,也就是说你放下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你就超越六道。更进一步也不分别,尘沙烦恼也没有了,尘沙烦恼是从分别起来的;对世出世法不分别,你就超越十法界。这个时候你就成佛,但不是究竟圆满的佛,分证佛,这是《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分证即佛,天台大师说的,你是真佛,不是假佛,但是没有究竟圆满。必须把妄想再舍尽,妄想是无明,统统舍尽,你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修行证果的原理。你明白这个道理,依据这个原理原则去修,你的方向目标正确,没有错误,你的功夫才会得力。
  现在许多同修都在说功夫不得力,你想想你为什么不得力?因为你还有严重的分别执著,你的功夫怎么可能得力?换句话说,你还放不下。你既然没有放下,你怎么可能看破?我们要想看破,从哪里做?从放下做。我们是凡夫,必须从事上真正下功夫,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我执,放下我所,这还是从纲领上说。如果落实来讲,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一切欲望,你的心才能恢复到清净;稍稍有欲望,你的心就不清净。我们现在这个身体还在世间,身体还要活下去,离开衣食住行,这个身就活不了,这个时候怎么办?你要把欲望减少到最低的限度,所谓是只取所需,所需之外你应该统统放下。
  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表演,他生活所需只需要三衣一钵就够,别无所求;印度那个地区是热带,所以三衣足够了。佛法传到中国,中国是在温带,一年四季分明,你的衣服要有四季的衣服,三衣不够用;夏天有夏天的衣服,冬天有冬天的衣服,只要能够遮体,能够保暖,足够了,不需要很多。饮食能够维持健康就够,不必讲求色香美味,不必讲求这些。我们现在人烦恼重,一天必须要吃三餐,古时候的修行人烦恼轻,一天吃一餐就够了。饮食实在讲是我们身体能量的补充,现在人讲能源,能源的补充。每一个人生理不相同,换句话说,有些人是大量耗费能源的身体,他补充就要多,没有大量的补充,他这个身体就生病,他那个机器就故障、就坏了。有些人的身体只需要少量的能源,他就足够用。
  能源的消耗,消耗到哪里去?我在早年作学生的时候,曾经跟李炳南老居士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李老师是个在家居士,他的工作很多,非常忙碌,他一天吃一餐;换句话说,他的能源消耗量很少。我在旁边仔细观察,观察很久我得到一个结论,能量的消耗不是工作量的多少,我觉得与工作量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李老师的工作量很大,大概他一个人做的工作,至少是普通人四、五个人的工作,他一个人所做的。通常要跟他见面,必须在一个星期之前约定时间,不在一个星期之前约定时间,他抽不出时间来接见你。这样一个忙碌的人,一天吃一餐,所以我觉得能量的消耗跟工作量关系不大。到底消耗到哪里去?我的观察是消耗在妄想上。我提出这个看法,我跟李老师讲,能量消耗百分之九十消耗在妄念上,你实际上生活工作需要百分之十就够。他听到我这个话点头,他同意我的看法。
  所以,一天吃一餐够了。什么人够?妄想少,工作量多没有关系,妄想少才行!妄想多的人也要学日中一食,我想三天他就病倒,他什么工作都不能做了。因此,妄想愈少、心愈清净,你消耗的能量就愈少;换句话说,你的饮食就可以愈简单。这个事情诸位同修明白之后,不可以勉强学,勉强学你一定把身体搞坏,那是错误的。你需要多少能量,每天应当照那个量去补充,这是正常的。佛最伟大之处,最了不起之处,令我们佩服五体投地,佛从来不勉强一个人。佛对我们的慈悲,讲经说法劝我们修行,我们修不修,他从来不管,从来不逼著你修,不勉强你修,佛从来不干这个事情,我们要学会。如果我们勉强一个人,这个人依照这个方法修,我们生欢喜心,不照这个方法修,我们就很烦恼、很苦恼,自己堕落了。为什么?你天天生活在烦恼里面,生活在七情五欲里头。人家如教修行,生欢喜心,落在欢喜里面;稍稍看到不如意生烦恼,你岂不是天天生活在喜怒哀乐爱恶欲之中,你天天修七情五欲,你不是修戒定慧,你搞错了。
  要学佛菩萨,佛菩萨对一切众生从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天天讲经说法教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功夫,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他这种示现,告诉我们什么叫中道第一义谛,示现讲经说法,不住空,可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住有,空有二边不住,他示现表演的是中道。这种表演给我们做了八十年,从释迦牟尼佛出生到他老人家灭度,做了八十年做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还看不出来吗?佛虽然不在世,这些事情都记录在经典之中,我们展开经卷就如同面对佛陀。我们在经典里面细细观察,了解世尊一生的行谊,那就是我们的榜样,那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我们想提升自己,想改造自己,世尊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做了一个最好的模范,我们怎么没看出来?我们到哪里去学习?他已经做出样子来了。
  尤其是这部《华严经》,《华严经》的四分,清凉大师给我们说得很明白,我们现在读的这一部分是「信」,第二部分是「解」,第三部分是「行」,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证」。他证的是什么?完全把你所信的、你所解的、你所行的,落实在生活当中这就是证。末后五十三参,五十三尊佛示现给我们看,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现身,随机说法,那是五十三参,那就叫证。证就是证明、证实,证实佛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兑现了,真正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工作,变成我们日常应酬,处事待人接物。这样我们才真正认识佛法,是了不起的大学问。欧阳大师所讲的「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是今人所必需」,这句话讲得一点都不错,他要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