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8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1      字数:4679
  宄⒁髁耍诖说卮淼诹叵颍诹叵蚴恰杆嫠臣峁袒叵颉梗闼持谏:闼持谏煌诵哪遣拍芗峁蹋颐欠卜蚝闼持谏龅讲凰车木吃担颐撬持谏谏凰澄颐牵憔推鸱衬眨屯诵摹F腥闼持谏⑺嫦补Φ掠涝恫煌诵模运拍艹删臀蘖抗Φ隆R嫠骋欢ㄒ懈叨鹊闹腔郏颐敲挥邪旆ㄋ嫠骋磺兄谏褪且蛭挥兄腔邸7卜蚋星橛檬拢皇侵腔塾檬拢星橛檬隆8星橛檬拢蚜耍趺茨芄徊煌俗吭趺茨懿煌诵模康绞裁词焙颍颐遣拍苎У酶腥谎孔衬粘善刑幔槭段腔郏绞亲耸冻伤闹牵歉鍪焙蚓托辛耍闼嫠痴飧鲈妇图峁蹋筒换嵬俗?br />
  广目天王跟多闻天王,都是教导我们求学的方法。他们所代表的,我们把它归纳简单的来说,广学多闻。广目是多看,多闻是多听,两个意思都很深、都很广。多看,要看古圣先贤的典籍,你要多看;也要看现在人的一些生活状况,才能够博古通今。知古不知今不能度众生,知今不知古也不能度众生,一定要通达。还得多听,听听古人怎么讲,再听听现代人的意见。所以这两尊天王是教我们多看多听,中国成语里面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广学多闻。古时候老师教学,他的确是用这个方法,现在见不到了。古时候老师教导的这些课程,如果课程里面涉及古代的历史、地理,往往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去旅游,实地去考察,去了解历史,了解地理环境。老师带著学生去,等於老师当导游,到达一个地区向学生详细的解释,加深学习的印象,加深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悟入。所以古时候读书乐,学习是最快乐的一桩事情。不像现在人,现在人念书念得好苦,从前读书乐。朱夫子,宋朝朱熹,作了四首诗叫「四时读书乐」,春夏秋冬四时读书乐,人生的享受没有比读书更快乐。所以有人说读书读得很辛苦,那是不会读书,会读书的人很快乐。
  有些同修也好心,对我的生活很怜悯,法师天天讲经好苦,每天都要讲两个小时,好苦!一个礼拜都没有休息的时间。他不知道我最快乐是在讲台上,下了讲台快乐就减少了,讲台上是最快乐的。一天两个小时的快乐,不够!最好多几个小时,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没有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才晓得,最快乐。也有同修,有一些同修来给我说,他说:法师,你在讲台上讲经容貌跟在台下不一样,好像讲经的时候特别好看。为什么?快乐!不讲经就不快乐,那相貌就难看,一定的道理。如果讲经讲得很累、讲得很苦,应该在讲台上相貌很难看,不好看,不如在台下。你从这个地方去体会,这是一种享受。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一天才享受两个小时,你们怎么忍心还叫我去减少,这怎么可以?有很多人来劝我,两个钟点太长,讲一个半钟点就好了,要把我的快乐削减四分之一,这些人都不怀好意。
  说到这两位天王,我们就联想到广学多闻。毗楼博叉他是四天王之一,这是大龙王。下面九尊那就不是天王,确确实实是龙王,这是八部鬼神里面的领导人,他们都是广目天王所统辖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底下所讲的九尊龙王,都是广目天王的部属,是他的部下。
  请接著看下面,『娑竭罗龙王』。娑竭罗是梵语,它的意思是大海,这个名称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海龙王。水里面最大的是海,所以龙王里面是以海龙王最尊贵,也就是他的福报最大。他表法的意思,「海」有双关的意思,就凡夫来讲「业海」。《地藏经》上常讲,凡夫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地藏经》上给我们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是真的。为什么说起心动念都是罪业?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这就是业。我们冷静的去想想,哪一个人起心动念不为自己?都是为一个「我」,为「我所有」,从来没有放下过。不但没有放下,「放下」这个念头都没有起过,那怎么办?这个问题严重。天天不断在造业,你怎么能够脱离轮回?你在轮回里愈陷愈深。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头出头没」,你很幸运到三善道来受生,这就好比头出,在苦海里面伸出头来吸一口新鲜空气,再一会儿又沉到海底去了,海底是比喻三恶道。所以我们必须要明了,必须要警觉到,六道众生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佛在经里有个比喻说,三恶道是六道众生的家乡,三善道是你出来旅游观光度假,你度假能有几天?这个比喻,比喻得好。这个比喻使我们听了很恐怖!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立刻就要想到用什么方法脱离苦海、脱离轮回,警觉性高的他就动这个念头。只要生起这个念头,哪怕这个念头很微弱,时间很短暂,就能感动诸佛菩萨,佛菩萨一定来帮助你。为什么?你有缘。动了这个念头,与佛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一切众生连这个念头都还没有动一下,佛对他无可奈何,没有法子帮助他。如果动这一念,好!动这一念,机缘虽不是完全成熟,有成熟的可能,佛不会舍弃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意思就在此地。这个人他这一生能不能得度?能不能真的出离六道?那就要看他的缘分,这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他才动这么一个念头,假如他的缘非常殊胜,他这一生很可能就成就。
  什么是最殊胜的缘?今天我们这个道场的缘就殊胜。每天有讲经,你来听两个小时,天天不间断,有个三年五载你就明白了,天天听就明白了,你就有悟处。可是有很多同修跟我,听了二、三十年都不开悟,什么原因?他不会听。怎么说他不会听?一面听一面打妄想,就不行了。要知道听经是修行,听经是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学就在这两个小时当中完成,同时具足戒定慧。你听经坐在那里,端端正正、规规矩矩,这是持戒。遵照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我们怎么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能够坚持遵守,持戒。所以听经你只是用心去听,经上常讲「谛听,谛听」,仔细听,用心听,听了不打妄想,听懂就懂,听不懂不要去想;不懂没有关系,明天还要讲。这部《华严经》这么大,每一桩事情、每一个道理、每一个方法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这个地方没听清楚还有底下,所以用不著去想。为什么?一想就落在意识里面去,就胡思乱想。佛的意思,我们胡思乱想怎么能想明白?哪有这种道理!真正明白了,现在人讲直觉,你一听立刻就懂,那叫悟处,你就明白了。如果说想一想,想一想没有明白,愈想愈糟糕,愈想愈远,想不得,这叫会听。这是持戒,听经属於持戒。一心去听就是修定;听得字字清楚、句句分明,这是慧,这是根本智。所以两个小时坐在这里,两个小时我们在此地修戒定慧。
  如果一面听一面想我讲的意思,还要想法师讲的意思对不对?这更糟糕,不晓得岔到哪里去了!说实实在在的话,法师讲两个小时没有意思,有意思你才可以想,没有意思你想它干什么?我在上台讲经之前没有预备,没有说今天想讲什么,不知道。讲完之后你问我讲什么,我也不知道。你还说我有什么意思,那怪了!那是你的意思,绝不是我的意思,我没有意思;你听了有意思,我没有意思。所以不可以打妄想,不必去研究,听懂了就懂,听不懂没有关系。听不懂你有戒有定,实在讲慧就在其中,不过慧没有能现前就是了,常常这样修就决定开智慧。所以古人三年五载他听经能开悟,我们现在听经不开悟,不懂这个方法,完全落在意识里就糟了。宗门提倡的是离心意识参,教下也不例外,也要离心意识。心意识是什么?心是阿赖耶,落印象;意是末那,执著;识是第六意识,分别。离心意识,简单的讲,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是你真的会听了。所谓「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你就真会听了,你才会开悟;听经也能入定,也会开悟。这是讲这个道场的殊胜,缘殊胜,你每天都来听经。
  更殊胜的是我们这里还有念佛堂,每天还有十二个小时念佛。所以只要有一点点脱离六道轮回的意念,你要遇到这个缘,真的就很容易成就。将来弥陀村建好了,我本来听说李木源居士二号回来,大概他著急要赶快建弥陀村,他明天就回来了。他不是为别的事情,他告诉我晚上睡觉作梦都是弥陀村,日夜都是念弥陀村,一定要把弥陀村念成功。大因缘!这是在这一个大时代中,佛门第一桩盛事。诸位要想到弥陀村里面来念佛,「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问题是你肯不肯求?新加坡政府不准我移民,念阿弥陀佛就行了。阿弥陀佛加持你,新加坡政府一看到你就很欢喜,就准许你移民了。因为你来新加坡干什么的?来新加坡作佛的,这还得了!果然有这个心愿,决定能够如愿以偿,一点都不假,愿要真实才能有愿必成。这是龙王表业海。
  另外一个意思龙王也表「性海」,那是佛菩萨的境界。性海里面就跟大海一样,我们知道大海里面无尽的宝藏,所以入海要取宝。我们性海里面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德能、无尽的才艺,乃至无尽的财富,见性之后性德才现前。我们在经上看到法身大士,这是见性之人,我们称他为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一类的菩萨则称法身菩萨。他们的性德显露出来了,能够在尽虚空遍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说法里面也含著表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海龙王有这两重意思,业海我们要有决心离开,要离开它;性海我们要有愿心去求证。娑竭罗龙王表这个意思。
  下面这一尊,『云音妙幢龙王』。这个德号我们一看很容易体会,这一定是说法,他有「音」、他有「妙」,他有音这是说法。「幢」是事相、现相。他有两个意思在里头:一个说法,一个现相。说法是音声,现相是形色,如果落实在我们生活上,这就是所谓言教、身教;音是言教,幢比身教。不但是用言语教导,而且要做出榜样,要示范给众生看,这是幢的意思。但是他上面,音上加个「云」,幢上加个「妙」,这意思就深了。如果只有音跟幢,这是世间法,世间善法,有漏的善法;加上这两个字就是佛法,真正是微妙之法。云音,「云」在佛经里面用得非常之多,这个字用得多;妙也用得多,这两个字用得最多。两个字的用意都是代表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非有非无。你不能执著它有,你也不能执著它无,这是事实真相。云彩,我们远远看去有,接近的时候就没有了。现在我们常常乘飞机,飞到云彩的时候没有障碍,那是一团雾气,表非有非无。
  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说法就像这个样子,所以法不能执著,你执著,错了。《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舍的意思就是不执著。你要懂得它的意思,不可以执著它的言说,这叫离言说相。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不但不能执著,说实在的话,还不能分别,分别也是过失。这事情就难了,又不能不要。我们是凡夫,如果离开佛法就没有依靠了,还得要它。这正是经上常举筏喻的比喻,过河我们要坐船,是工具,可是到达对岸,船就不能要了,如果你再要它,你就上不了岸。把船筏比作佛法,佛法我们要用它,但是不能执著它,执著到不了彼岸。所以你知道,我要利用它,我不执著它。那我们要问:是不是等到我们哪一天开悟,我才把佛法舍掉,才不执著它?现在我没开悟,我一定要执著它,你就永远都不能开悟,为什么不能开悟?你老待在船上,你怎么会上得了岸?所以佛教我们法尚应舍,念念要舍。念念要舍,《华严经》还是没有离开,还是天天念它。天天念它,念念舍它,这个法子妙!为什么?境界一天比一天高。昨天我读《华严经》,我体会到一些意思,我舍掉了,今天再读《华严经》,意思比昨天更妙了。你要不舍昨天的,今天那个妙就妙不出来了。今天觉得更妙是从昨天基础上往上提升的,像我们爬楼梯一样,你不舍弃你现在所爬的阶级,你就不能爬上更高的一层,道理在此地。诸位要晓得,离即是同时的,不是说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你怎么能悟入?我现在读它,现在就离它;现在我讲它,现在就离它,你的境界才不断向上提升,境界之深广是无尽的。诸佛菩萨之所以善学,他就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所以人家是微妙到极处。云表这个意思,表有无同时、离即同时,我们细细去思惟,细心的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