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0      字数:4675
  然认识能大师,这是讲经的时候听众里面有两个人在争论,看到外面挂的幡,风吹著幡动。有一个人说风动,有个人∶不是,幡动;他们两个在吵架,争论不休。能大师在旁边听到,就告诉他们:「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听到都很佩服,於是很快就传给印宗法师,印宗法师觉得这个人有真智慧,很了不起。这一问,他知道是五祖忍和尚的传人,印宗对他非常恭敬。就向他请教:你在忍和尚五祖那边常常听法,五祖对於禅定、解脱怎么讲法?六祖惠能就说:「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这么说法是向上一著,你还在问解脱怎么讲法,禅定怎么讲法?你是落在第二义,不是上上法,上上法里头是不二法门。所以从向上一著来说,「成与不成」念头都不能生,这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这些意思,都是大小乘教义里头所说。
  如果就华严本宗的教义来说「始成正觉」,华严是无障碍的法界,「以十佛法界之身云」, 这个意思将来诸位在古大德注疏里面常常看到,看到你要懂它的意义,十佛法界,这个十不是数字,是表圆满,用我们现在话说,尽虚空遍法界之身。这是什么身?法身,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身。这个说法我们很难懂,一般人的观念,讲到身,都是认为这个身体是自己的身。如果不说这个身,那就迷惑了,就不好懂了,你到底在说什么?说这个东西做身,这是假的,绝大多数的人误会,把这个东西当作身。诸位要晓得,法身是以一切法为自己的身。我们还得从比喻上来说,我们是凡夫,我想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所以佛在经论当中用作梦作比喻很多。当我们作梦,梦醒的时候,我们很冷静的想一想,刚才梦中的境界还很清楚、很明白,然后你再细细的思惟整个梦中的境界,梦中当然有自己,也梦到有别人,梦到有山河大地,梦到有虚空,所有一切境界从哪里来的?都是自心变现出来的。自己的心是能变,梦中整个境界是所变,能所不二;能变的是性,所变的是相,性是真的,相是虚妄的。为什么说相是虚妄的?相是常常在改变,不是永恒不变的。永恒不变,我们就叫它做真的;常常会变化的,我们就叫它做虚妄的。相叫妄相,性叫真性,真妄是这个说法。
  如果我们明白了,我们的心,心像什么样子?心在作梦的时候,心已经现一个相,心什么样子?整个梦境就是心、就是自己,所谓「全妄即真,全真即妄」。佛教我们从作梦的经验去体会,体会到事实真相。尽虚空遍法界这个相,这个相是幻相,因为所有一切的现象都会变化,而且刹那刹那在变化,这个相,虚空法界是我们自性真心变现出来的,唯有佛与法身大士亲证这个境界,他真的明白、真的知道,了解事实真相,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真如本性的梦境。所以你要问他:什么是身?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就如同我们作梦醒来之后,豁然体悟到整个梦境就是自己,肯定是自己,一丝毫没有错误,这叫清净法身。不再以为这个身是自己,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的身,叫法身。
  在身后面用一个「云」,云字在此地是帮助我们觉悟的。云,我们知道,非有非无。云彩我们远看,有,一朵一朵的云彩很清楚。我们现在乘飞机,飞到云层里面去的时候,它不是真的,是假的。经典里面用个云,都是告诉你这个事情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没有,它有相;你不能说它有,它相是假的,幻相,不是真的,没有妨碍。大乘经教里面,「云」这个字用得很广泛,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以佛的身是尽虚空遍法界,这是佛的身云。是佛的身云,法界身云,我们如果在这个地方豁然开悟,佛的法界身云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法界身云?佛证得清净法身,我们又何尝不能证清净法身?如果你从今天起豁然真的觉悟了,虚空法界原来就是自己真性的相分!你跟诸佛如来同一个见解,同一个看法,恭喜你,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佛始成正觉,你也始成正觉。这个不是邪知邪见,一点错误都没有,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然后如古德所说,「遍因陀罗网无尽之时处,念念初初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是那么样的自然,连痕迹都找不到,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千不是数字,也是表圆满的意思,也是表无量的意思。
  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为什么能应?因为他的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他那个应身有没有来去?没有!没有来去,没有始终。《楞严经》上说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句句都是实话。佛菩萨如是,我们一切众生又何尝不如是?只是他们在觉,我们在迷,只有这一点不同,除这个之外,没有一样地方是不相同的。所以才说一念觉悟,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变成众生,就是一念差别而已。境界相非常复杂,复杂的现象都是从众生妄想分别执著而生,正是佛在大乘经上所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这个世间混乱,有大灾难要来。怎么知道有大灾难?还是佛的一句话,「从心想生」。你们问问社会一些人,会不会有大灾难?有!我想可能。大家都在想灾难,灾难怎么会不来?想的人很多,想的时间很长。西方的预言,十六世纪就有人讲二千年有大灾难,换句话说,他已经想了四百年。这世间这么多人在想,这个灾难哪有不来的道理?如何叫灾难能够化解?大家都不想了,这个灾难就没有了;只要你还想,这灾难就不能够避免。这是我们从理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理。
  如果从缘上讲,一切众生造作贪瞋痴慢,造十不善业。你看这个社会普遍的都在造杀盗淫,都在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里面充满贪瞋痴慢,这是缘,有因有缘,果报哪能不现前?我们处在这个环境里面,一定要觉悟。他们在造,我们在念佛,这是佛法所说的共业里面有别业。我们也不要存一个侥幸的心理,佛菩萨保佑我消灾免难,不要有这个妄想,有这个念头是妄想,你还没有摆脱妄想。我们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只有这一个很单纯的念头,除这个念头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个灾难自然就化解,自然就消除,不能夹杂一个杂念在里面。我们是不是很快的就往生?也不必去想,你想就有攀缘心,佛教我们随缘,不要去攀缘。
  此地李木源居士,菩萨再来。他十年前得癌症,医生说他只能活六个月,李居士没有求长寿,也没有求早一天往生,没有。一切随其自然,这就对了。活一天替佛法做一天工作,哪一天往生不要去理它,早也好、晚也好,根本就不想。换句话说,看佛菩萨的意思,看大众的因缘,这个自在。这个地方的大众还有福报,佛菩萨还要他办事,所以他那个病自然就好了,他也没有求病好,病自然就好了。所以一切都交给佛菩萨,自己不要去关心这个事情,不要去过问这个事情,只问我们自己分内的事情。我们分内的事情,昨天跟诸位报告过了,传法利生。佛法「不贵能说,贵在能传」,大家发流通正法这个大愿,这一切、这一生都由诸佛菩萨照顾,我们何必去操心?何必为自己去起心动念?那就错了。
  就本经的教义,这个境界非常广大。经中具足主伴,在这个法会里面,释迦牟尼佛是主,所有大众是伴。主跟伴没有一定的,任何人都可以做主;你做主,一切诸佛菩萨也是伴;菩萨做主,诸佛如来也是伴;主伴圆融,这才叫真平等。人如是,法也如是。《华严经》为主,所有一切经都是伴;《无量寿经》为主,《华严经》也是伴;《弥陀经》为主,《无量寿经》也是伴。任何一部经都可以做主,任何一部经都是伴,主伴圆融。这是真平等,这是真自在,真实的解脱,自自然然含摄包括十方三世,一法不漏。所以始成,这个「始」字里面就包含无量劫;说一个处所,就包含尽虚空遍法界;这是《华严》里面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成一切成。所以经上讲,这是出现品里说,「如来成正觉时,於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换句话说,如来成,众生就成,佛佛平等,一切成佛。《无量寿经》上讲「一切皆成佛」,跟《华严经》一个意思,正是古德所谓一鼻孔出气,没有两样。关键在哪里?佛觉察到了,我们没觉悟到,佛讲的句句是真实话。这些意思,将来在这个经「出现品」,第三十七品,以及「如来不思议品」,第三十三品里面,很详细的来解说,这都是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什么事实?自己。我们常讲,说明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真相在哪里?就在现前,没有离开一丝一毫。这是始成正觉的大意。
  李长者对於这段经文,他说得也很好,值得我们做参考,也能帮助我们去体会。他说「如是我闻」说得简单,容易懂。他说「如,如佛所说;是,是佛所说」,这个好懂。确实,我们如果做《华严经》简单的注解,用这个好。「如是我闻」,如佛所说,这个经如佛所说;是佛所说,不是我阿难说的。阿难在此地给我们复讲,句句话都是佛说的,没有加自己的意思进去,如佛所说,非常忠实。阿难亲自在佛那里听讲经的,不是别人传闻,他亲自听说的。这个我们可以相信,如果是传说,诸位一定要明了,传说就不可靠。为什么?往往在传说里面,这个传的人,所谓在里头有增有减,不忠实,听人家说两句话,他要加上七八句话,渲染,愈传愈讹,愈传愈不是那个样子,传闻容易失真。阿难是亲闻,不是传闻。
  长者在他的注子里,注子叫《合论》,有几句话特别提醒我们,我们应当要学习。他说:「心境不二,方闻佛所说经。若心境有差,不可闻佛所说,亦复不能信顺领受。」这句话重要。这个境界很高,说得是没错,但是不是凡夫境界。虽然不是我们凡夫境界,我们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依著这个道理去修学,对於我们领悟经典的真实义,是决定有帮助的。心是念头,起心动念;境是外面的境界。凡人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哪有不起心动念的道理?起心动念就落二、三。所以我们读佛经,读古大德的注解,如果说懂,实在讲只懂得一点文字皮毛,只懂得一点表面,里面真正的意思,开经偈里面所说「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能解吗?确实不解如来真实义。不解如来真实义,你怎么能够说你听懂了佛经?由此可知,真正要能够懂得佛经,一定要自己认真去修行,一定要自己用功。用什么功夫?看破、放下。看破,知道万法皆空;放下,再不分别、不执著就行了。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时候心境就一如,佛的一切经典不要听多,听个几句就开悟了。
  这使我们想到唐朝惠能大师,他很年轻,才二十出头,五祖传法给他的时候,他才二十四岁。所以他二十出头,小伙子,没有念过书,也不认识字,但是很孝顺,每天上山砍柴卖柴,把卖柴的钱买一点米、粮食回家养他的老母亲。他有一天卖柴,卖完柴拿到钱了,偶尔听到有人在念经,他在窗外,站在那里注意听,听人家念的是《金刚经》,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开悟了,他真懂了。念的人不晓得念了多少年,不懂!他在旁边听了几句,他就听懂。他为什么听懂?心境不二,他是真正闻佛所说经。那个念经的人心境是二,有差别,所以天天念也不懂如来真实义。他天天念,他也不开悟;惠能大师偶尔听一句、二句,他开悟了。差别在哪里?一个人心里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一个人心里充满妄想分别执著,差别就在此地。所以要晓得,妄想分别执著害死我们,害惨了,不是好东西。为什么还在境界里面起心动念?还要这样继续下去?不要说听我讲经,我在这里,这一次我们开讲《华严经》预定四年到五年,你听上五年也不会开悟。如果你真的把妄想执著放下,这五年当中你一定开悟。我不开悟,你会开悟!就像我念《金刚经》,你在旁边听,六祖惠能旁边听;我念的人不开悟,听的人开悟了。讲经的人不会开悟,听经的人会开悟,会说不如会听。长者这两句话重要。你听经没有悟处,那个信受奉行你做不到。为什么人家听了之后能够信受奉行?他明白了,悟入了,所以他能够信受奉行。我们以惠能做一个例子,能大师能够信受奉行;念《金刚经》的人不行,他做不到。这是李长者很重要的一番开示,他的《论》好的地方很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