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节
作者:死磕      更新:2021-02-26 22:47      字数:1554
  俗,个人修养之高下;另外还要看当时的心境。人的生活当然以能品味些自
  然山水之情趣为好,“雨后观山,静夜听钟”,足以去雅士之烦,恰隐者之
  情。
  三五八、观物有得勿徒留连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留连光暗,玩弄物华,亦
  吾儒之口耳,释氏之顽空而已。
  有何佳趣?
  【译文】
  平日栽种一些花竹树木,再饲养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应起到调剂生活心
  性的非用。假如只为了增加风景,玩赏一些奇花异木珍禽异兽,那不过是儒
  家所说“小人之学,耳人口出”和佛家所说“只知诵经,不明佛理”的表面
  文章而已,又哪里高尚的情趣呢?
  【注解】
  物华:美丽繁茂的景色
  口耳:口传耳听,形容无利于身心的教学。
  顽空:佛教小乘宗认为万事皆空,只知自身出世修行,而不知救世的方
  法。顽空有只知逃避现实而冥顽不化的意味。
  【评语】
  人好静不可逃避社会义务与责任,人修身不可只从教义出发,只知在自
  我的圈千里徘徊而与世隔绝,人好自然之物决不能玩物丧志,以所乐而迷身
  心。平日栽种花竹和玩赏鸟鱼,本为雅致高尚的休闲活动,但一定要领悟其
  中的超逸情趣,怡然自得,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乐趣。小人就完全不同,他们
  仅仅注重表面形式,或为装J 点门面附庸风雅,结果变成口耳顽空之辈,毫
  无超逸雅趣可言。君子是以此来陶冶性情和领悟自然的,可是,如果只一味
  留连于美景异物之上,忘记了应负的社会责任,又有何益可言?
  三五九、陷于不义生不若死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于
  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译文】
  隐居山野林泉的人,生活清贫,但是精神生活确为充实;种田耕作的人,
  学问知识虽然浅陋,但是却具有朴实纯真的天性。假如一旦回到都市,变成
  一个充满市侩气的奸商蒙受污名,倒不如死在荒郊野外,还能保持清白的名
  声及尸骨。
  【注解】
  饶:富有、丰足。
  鄙略:鄙是浅鄙,略是计谋、才华。鄙陋是指才华低劣。
  天真:天真烂漫,任其天然,未加丝毫人为教养的真性。
  驵侩:居中介绍卖买之人,古代称市郎。
  壑:山沟或积水的坑。
  【评语】
  古代的义利观是重义而轻于利。所以,古人对中介经纪,对于经商贸易
  的人是看不起的,以为他们奸滑而失去人的本性。此处不论其对错,但历史
  上确实涌现出了许多重义重名重节的忠臣义士。当国破家亡时,他们宁肯为
  国尽忠舍身以殉义,也木愿失节投降以求生,宁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以全名节,也不愿卑躬曲节一味苟且偷生,这样的无私无畏的精神,成为我
  们民族的精神瑰宝。
  三六○、茫茫世间矛盾之窟
  淫奔之妇,矫而为尼,热中之人,激而入道。清净之门,常为淫邪之渊
  薮也如此。
  【译文】
  一个淫荡而跟人私奔的妇女,可以伪装成要到庙里去作尼姑,一个沉迷
  于权势名位而终日钻营的人,会由于一时激进而遁人空门去当道士。远离红
  尘极清净的地方,谁知却常常成为淫荡邪恶之徒的聚集之处。
  【注解】
  矫:伪装、假托。
  热中之人,指沉迷于功名刮禄之人。《孟子》:“仁则慕君,不得于群
  则热中。”
  渊薮:渊为鱼之集所,薮为兽之依据,渊薮在此处当聚集之处解。
  【评语】
  世事有很多看似矛盾其实却为必然的事。例如清修于山林而为隐士,本
  是高雅之士所为,却成了求功名者扬名的途径;佛门本是信徒清修的场所,
  偏偏有许多六根不净的人要托身其中。至于杨贵妃、武则天出家为尼更是由
  于政治需要,人际需要。这些人要的只是形式。以此论世事,很多人做事不
  唯实只求形式,不行善却得以善名行事骗人,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欺骗性。
  因此,人事纷陈,真假虚实相叠;天地辽阔,时时处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