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节
作者:死磕      更新:2021-02-26 22:47      字数:4874
  幻:指事物之空无。据《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
  泡影。”又《演密钞》中也有“幻化,无忽谓有。”
  真:真如实相。《唯识论》:“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
  变易,又《往生论》注:‘真如是诸法之正体。’”
  道得酒中:这饮酒中悟得真理,说明道理无所不存。这句话可能脱胎自
  《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
  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日:‘在缕蚁。’曰:‘何其下邪?’
  曰:‘在弟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
  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评语】
  这段话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说雅的东西并不能脱离它产生的环
  境,就像一个人不是天生就是一个高雅之士,很可能在俗的环境里成长,关
  键是以后的磨练,人格的升华。另一方面,是说雅的东西是不断修省锻炼而
  来,像矿砂不经冶炼不就能成为黄金,矿石不经琢磨不能成为美玉,同理人
  不经过历练也不能成为完人。但是黄金所以能成为黄金,美玉所以能成为美
  玉,是因为在先天上都具有黄金和美玉的本质。而要成为一个道德深厚的高
  雅之士更离不开磨练,应该逐渐发现本性中的良知而使之光大。
  三四九、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笔之气;味足,藜羹饭后,识人士淡泊之真。
  【译文】
  能在粗布被窝里睡得很香甜的人,就能体会大自然的和顺之气;粗茶淡
  饭能吃得很香甜的人,才能领悟出恬淡生活中的真正乐趣。
  【注解】
  酣:本义为酒饮到妙处。此处作浓睡、甜睡解。
  冲和:谦虚、和顺。《晋书·阮瞻传》:“神气冲和。”
  黎葵:野菜所烹调出来的汤汁。
  【评语】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生活就是这样,强求而不自然的东西往往很
  别扭。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于求得精神上的愉快,所以孔子才说:“饭疏食饮
  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一定美
  酒佳看才有真味,“真味在藜羹”。只要心情愉快,粗茶淡饭中便可体会人
  生真趣。人生贵在真诚,做人应当自然,往往布衣之交、一饭之情、真心相
  助最让人珍惜。或许是富贵以后人的外壳包裹太厚心理上的包袱太重,或许
  是人富足后往往贪求满足更大的欲望,人们对同患难之情,中小学同学之友
  谊,同为平民布衣之交时的情感更是非常珍惜。因为这种情谊真挚,足见人
  之本性,所以,才会使人唤走更加美好的回忆。
  三五○、断绝思虑一真自得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具自得,唯
  知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译文】
  虽说住在斗室之中,可是世间的一切忧愁烦恼全部消除,还奢望什么雕
  粱画栋飞檐入云,珍珠穿成的帘子像雨珠般玲珑的豪华设施;三杯老酒下肚,
  纯真本性涌出,这时只知道对明月弹琴临清负吹笛,雅趣自然无限。
  【注解】
  捐:放弃。
  珠帘卷雨:这两话都在形容房屋的极度华丽,由王勃《腾王阁序》而来:
  “珠帘卷西山之暮雨,画栋朝南浦之飞云。”
  【评语】
  刘禹锡名篇《陋室铭》同样表达的是这样一种“万虑都捐”而斗室不陋
  的境界。人的超脱豁达于此是最能显现的,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与俗、雅与粗
  在此更能表现。在贫困的状态下能表现出高雅情趣的人是最有希望在事业上
  取得成功的人。故古来许多名人学士于此道有不谋而合的咏叹。卢倚有“揿
  然坐我斗室底,满室岗气生清香”的诗句,而历来对竹兰梅菊的诸多咏叹同
  样表达这样一种情感。人缺乏追求就会陷于抱怨、自堕和麻木的状态,产生
  无穷烦恼。
  三五一、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
  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
  落尘世苦海矣!
  【译文】
  一个隐居的人,内心情净而俗事不少,一切只求适应自己本性。因此喝
  酒时谁也不劝谁多喝,尽兴为乐;下棋只是为了消遣,以不为一棋之争伤和
  气为胜;吹笛只是为了陶冶性情,以旋律能融汇大自然的音韵为高;弹琴只
  是为了休闲,以不求弦律为高雅:和朋友约会是为了联谊,以不期而会为真
  率;客人来访要宾主尽欢,以不送往迎来为最自然。反之假如有丝毫受到世
  俗人情礼节的约束,就会落入烦嚣尘世苦海而毫无乐趣了。
  【注解】
  幽人:隐居不仕的人。
  笛以无腔为适:意思是只为陶冶性情不一定要讲求旋律节奏。
  会以不期:会是约会,不用是说没有指定时间不受时间所约束。
  坦夷:坦白快乐。韩愈诗有“颖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
  牵文泥迹:为一些繁锁的世俗礼节所牵挂拘束。
  无弦:陶渊明诗有“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评语】
  做人的确应当自然。对于世外桃源之人,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实在让人
  心累。不仅外形宜免世俗之相,与朋友游乐同样以恰神陶性为高,不受时间
  限制为真。要把自己的身心融汇于大自然,让自己的生活适合自己的本性,
  为自己而活着。但是自然并不是绝对的,例如迎送是不宜为礼所累,“蓬门
  今始为君开”的境界就不在此列。
  三五二、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试思未生之胶有何象貌,又思即死之后作何景色?则万念恢冷。一性寂
  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
  【译文】
  想想看,人在没出生之前又有什么形体相貌呢?再想想,死了以后又是
  一番什么景象呢?一想到这些不免万念俱灰。不过精神是永恒的,保持了纯
  真本注,自然能超脱物外遨游于天地之间。
  【注解】
  一性寂然:一当单纯全心解,一性寂然指本性单纯宁静。象先:象是形
  象,先当超越解,象先是指超越于各种形象。《老子》第四章:“吾不知谁
  之子,帝之象先。”
  【评语】
  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人在降生之前是否有
  前世?死后是否有来世,佛教等各种宗教都认为人有来世,所以才创造出天
  堂地狱及生死轮回等各种教义。关于人的生死问题,从古至今人们苦心探讨。
  有人因生的短暂而花天酒地,有人因死的恐惧而忧心仲仲。对一个有修养的
  人来讲,生不足喜,死不足忧,看破生死,杂念顿消,才能摆脱世俗的纠缤,
  做到超然物外。
  三五三、雌雄研丑俄而何在
  优人傅粉调朱,效妍丑于毫端,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奕者争先竞
  后,较雌雄于着子,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译文】
  伶人在验上搽胭脂涂口红,把一切美丑都决定在化妆笔的笔尖上,转眼
  之间歌舞完毕曲终人散,方才的美丑又到哪里去了呢,下棋在棋盘上激烈竞
  争,把一切胜负都决定在棋子上,转眼之间棋局完了子收入散,方才的胜败
  又到哪里去了呢?
  【注解】
  优人:伶人,俗称戏子。
  雌雄:在此当胜败解。《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妍:美好,美丽。
  【评语】
  宋儒邵尧夫咏下:“尧舜指下三杯酒,汤武争逐一局棋。”的名句,因
  为,在他看来,善善者只不过是三杯酒的事,恶恶者只不过是一局棋而已。
  人生不过数十寒暑而已,一切是非成败的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万般事物
  在弹指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掌上千秋史,一册在手,跨越千年,风云人
  物,尽收眼底,那时的人生也如眼前的人生。好比演戏粉墨登场,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可是刹那之间舞台上又会换上一批新角色。
  封建时代有其特定的环境,但都离不开为了利益之争而征战厮杀,如棋局上
  的子儿,各布奇谋,实际上在让生灵涂炭。由此而知人,人生那么短暂,转
  眼即逝,又何苦费尽心机,谋富奇觅贵而不择手段呢?三五四、自然真趣闲
  静可得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
  独闲者操其权。
  【译文】
  清风下花儿随凤摇曳的洒脱,明月下积雪的空旷清宁,只有内心宁静的
  人才能享受这种治人景色。树木的茂盛与枯荣,竹石的消失与生长,只有富
  于闲情逸致的人才能掌握其变化规律。
  【注解】
  潇洒:飘然自在无拘束。
  权:秤锤,用来称物的轻重,引申为评量得失
  【评语】
  是不是大自然的风光只有闹情逸致的人才会去欣赏呢?虽然大自然的山
  川草木奇花异石,都是供人欣赏调剂情绪陶冶身心的,但把全部时光精力都
  消靡在风花雪月中,此生只好静,万事不关心,是不是太自私了呢?物欲强
  者迷于富贵功名,雅兴高者恋于山川美景,各有所求,情趣不一,感受自然
  不同。唐诗有“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
  名利不如闲”,否定功名利禄,主张清静无为。但是置身大自然之中是为了
  陶冶性情,体察世上万物的变化是为了寻求其规律,只有以闲情,以心静才
  可以耐得寂寞,才能体会自然的情趣。只有沉浸于对万物变迁的细察,才会
  忘却人世喧嚣,抛却人际烦恼。
  三五五,天全欲谈虽凡亦仙田父野叟,语以黄鸡白酒则欣然喜,问以鼎
  食则不知;语以缦袍短褐则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故其俗谈,
  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译文】
  跟乡下老农谈论白斩鸡、老米酒他们就会显得兴高采烈,如果问他一些
  山珍海味等佳肴,就茫然不知;一提起长袍短褂、他就不由得会流露出欢乐
  表情,假如间起黄袍紫蟒,他就一点也不懂了。可见农夫保全了纯朴本性,
  所以他的欲望才很淡泊,这才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
  【注解】
  黄鸡:肥鸡煮熟后上面有,层黄色的油皮,黄鸡指一般所说的白切鸡。
  鼎食:形容美味珍馐的食味。鼎是中国古代盛食物的锅。
  锡袍:新棉加上旧絮所作成的棉絮叫缦,《论语·子罕》篇:“衣敝缦
  袍。”
  衮服:官服。
  天全:即完全天然的本性。
  短袍:粗糙的衣服。
  【评语】
  乡村生活用清淡二字来形容是适当的,正因为清淡惯了,见得少,知道
  得少,所以欲望就少得多。宋词中有不少写农家生活的佳篇,如“莫笑农家
  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家家扶得游人醉,稻花香里说丰年”。人们留
  恋的不仅是农家清淡简朴天然的食物,更怀念乡村纯朴、真挚、热情、热情
  的古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怀念乡村,怀念友情,怀念童年,实际上是
  在回忆那份真情,那份天性,自得其乐,别无所求。
  三五六、人我合一云留鸟伴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
  殛坐,白云无语漫要留。
  【译文】
  心血来潮时,何妨脱下鞋袜光脚在草地上散步,就连野鸟也会忘记被人
  捕捉的危险和我作伴;当大自然的景色和我的思想融为一体时,何妨披着衣
  裳静坐在落花下深思,白云虽然不说话,但是漫不经心地留恋依依。
  【注解】
  逐:当动词用,是相随的意思。
  忘机:机当诡诈解。
  兀坐:兀,不动的意思,兀坐,坐得出神,苏东坡诗:“兀坐如枯株”。
  【评语】
  人应当善于调节自己的生活。古代的知识分子很讲究生活的情趣,处雅
  地而行雅事,处大自然之中体地心跟天地之气相通,感应天人合一,使身心
  跟万物浑然成一体,人怡然陶醉在人来鸟不惊的忘我境界中,这种佳境该说
  是快乐似神仙了。一个人如果总在世俗的争斗与尘世的喧嚣中度过一生,却
  不知大自然之乐,不识不间真趣,岂不可悲。
  三五七、雨后观山静夜听钟
  雨余观山色,景色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译文】
  雨后观赏山川景色,就会觉得另有一番清新气象;夜静眨听庭院钟声,
  就会觉得音质特别清脆悠扬。
  【注解】
  清越:声音清脆悠扬。《礼记·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
  【评语】
  大自然给人的美感不仅在视觉,听觉上同样给人以享受。唐诗人张继《枫
  桥夜泊》中“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
  声到客船”的意境,恐怕更多的是通过听觉来感受。很多东西在听觉视觉上
  的感受可能是一样的,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在于个人的,性趣之雅
  俗,个人修养之高下;另外还要看当时的心境。人的生活当然以能品味些自
  然山水之情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