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节
作者:套牢      更新:2021-02-26 22:04      字数:4816
  小笑话:师生对话老师,我考什么专业比较好?70年代后:上什么大学呀,当工人多好。工人老大哥,挣的又最多。80年代初:上大学吧,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80年代中:当然是中文,这是诗歌和小说的时代。80年代后:经济管理,毕业就当领导。90年代初:学英语吧,现在领导都要出国考察,没翻译哪儿也去不了。90年代中:电子商务,都网络时代了,谁不学电子商务呀。90年代后:你最好直接去新西兰吧,他们在国内跑的再快,也不如国外回来的“海龟”呀。21世纪初:呦,你怎么上了高中了?初中直接考技校多好,现在技术工人年薪10万呀。你要不想大学毕业就失业,委屈点去上技校吧。
  1、经济是周期运行的
  如果回想一下改革开放开始的初期,大批没有单位,甚至被人认为“游手好闲”的人“被迫”做起了生意。他们从“练摊儿”起家,在整个社会商品短缺和国营企业“苦瓜脸”服务的机遇下,经过几年时间,纷纷致富,成了“倒儿爷”。这个时期,那些拥有高学历,经过常年工作努力而技术突出的很多高级知识分子的收入还不及他们的零头。“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等俗语不胫而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们的收入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还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那些医生、教师、科研工作者们的收入却稳步提高。随着高校扩招,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但到了现在,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面临失业的危险。而一向不被人重视的技术工人却紧俏起来。
  我们简单的回顾了一下经济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经济现象是不断重复出现的。这样的感觉总是隔那么几年或者十几年就会出现一次。其实,这就是经济周期运行的结果。对经济周期理论的认识,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成果。
  2、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trade cycle)亦译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意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作了这样的描述:“在繁荣之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经济扩张让位于衰退。国民收入、就业和生产下降。价格与利润跌落,工人失业。当最终到达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复苏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新的高涨可以表现为长期持续的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增长的生活标准。它也可以表现为短暂的价格膨胀和投机活动,紧接而至的是又一次灾难性的萧条。简单说来,这就是所谓‘经济周期’。”
  从萨缪尔森的这种描述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可以说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有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3、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理论。
  当人们发现了经济周期理论后,开始采取种种措施手段来避免经济周期造成的危害。最早是20世纪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通过以工代赈等手段,以比较小的代价比较平稳的度过经济危机。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经济运行周期由于人们针对经济周期的预防等手段,经济的运行周期和历史上的经济周期有了巨大的不同。尤其是历史上的大萧条基本上被避免了。
  另外一个影响经济周期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生物、航天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人类的经济发展开始不断的升级。因此,经济的运行周期和传统的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就更小了。
  但是,经济周期性运行的基本规律并没有改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互联网的奇迹,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但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经济运行的本质,虽然在互联网早期〃免费〃的浪潮风卷全球,但这只是互联网普及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波澜。随后,互联网迅速的泡沫化,一夜暴富的神话迅速变成了一碰就破的“泡沫”。经过了几年的探索,互联网告别了“免费时代”。互联网企业也再次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可见,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经济的周期运行,而互联网的发展本身却再次证明的经济发展是在周期运行的。你知道吗?他们因经济周期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经济学家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 (1898…1987)、英国经济学家弗? 冯? 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1992)在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而共同获得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美国人,1937年出生,他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由此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奖。普雷斯科特(EdwardPrescott):他与F。Kydland合作开创了讨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实经济周期理论(RBC),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学各个领域。他被公认为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
  4、最简单的一个经济周期
  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已经到了非常细微的地步。他们从各种角度提出了很多理论。实际上,一个最简单的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各有自己的特点:繁荣: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繁荣的最高点称为顶峰,这是繁荣的极盛大时期,也是由繁荣转向衰退的开始。衰退:是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低于正常水平。萧条: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这是萧条的最严重时期,也是由萧条转向复苏的开始。复苏: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5、经济周期与投资理财
  回顾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在一段时间内,银行的存款利率是不断上调的。而在另外一段时间,银行的存款利率是不断下降的。而利率的上调或下降,总是和相应的经济周期阶段对应的。经济的繁荣阶段,利率是不断上调的,而经济的萧条阶段,利率则是不断下降的。
  对于企业而言,处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经营的方针策略是不同的。在经济发展的复苏阶段,应该不断的扩大生产,来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繁荣阶段,企业不但要利用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还要开始考虑经济衰退的对策。衰退阶段,企业要不断的减产,因为市场的需求开始减少,不然产品放到库房里,最终只能造成损失。而到了萧条阶段,企业的生产已经到了最低的时候,这个时候,更多的精力应该是在研究未来复苏阶段如何生产,提前做好准备。
  对于个人理财而言,虽然不是企业那样生产,只是资产的安排。但道理相同的,在不同的经济周期要有不同的策略。在经济复苏阶段,整个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这个时候,理财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多更快的增加自己的财富。繁荣阶段,这个时候,财富的增加是最快的,也是幅度最大的。这个时候,如何把增加的财富变成自己实实在在获得的财富,是最关键的。衰退阶段,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萎缩,各种投资获得的收益率是不断下降甚至是负的,所以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尽量的持有现金。而经济的萧条阶段,这个时候各种资产,如店铺、股票、工厂等,都已经到了非常低的价格,所以,这个时候是该把现金换成这些东西的时候了。所以,认清经济发展的阶段,对于理财是至关重要的。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经济发展的阶段。
  6、如何认识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
  “我从不做预测,尤其是关于未来的预测。”这是一句被很多经济学家挂在嘴边的话。
  实际上,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几乎是每一个研究经济学的人的最高目标。但即使是最有名的经济学家,也经常会预测错误。对于众多的既没有经济学知识,又没有精力天天关注经济动向的理财爱好者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理财对经济的预测与经济学家对经济的约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对于经济学家而言,他们要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而对于理财而言,我们只要知道经济正处于周期中四个阶段的哪一个阶段,将要进入哪一个阶段就可以了。要想知道经济处于哪个阶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各个阶段的特征,然后对号入座就可以了。对于粗线条的判断,这个方法几乎是屡试不爽。当然,有精力的人也可以找来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的文章看看,这样更有助于理解所处的经济阶段。
  另外,人们在经济的不同阶段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生活经验的人,完全可以根据人们的行为来判断经济的阶段。这种方法的精确性虽然不高,但准确性还是非常让人吃惊的。
  华尔街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对于经济的分析和对于企业的评价,被众多的投资者认为是最权威的。但在华尔街严谨、细致的另一面,他们也有非常有趣的评价经济的方法。“裙子理论”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裙子理论”的主要思想是:评价一个时期的经济,请仔细观察这个时期女人的裙子的长短;裙子越短,说明经济越繁荣;裙子越长,说明经济越萧条。
  支持这个理论的人认为,裙子的长短,是由女人的心理决定的。当女人的信心非常强,对未来预期非常乐观的时候,裙子会越来越短。而当女人的信心不是很强,或者信心很差,对前途很悲观的时候,裙子会很长。而我们前面也已经提过,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人们的信心是不同的。在经济繁荣阶段,人们的信心会很强,反之会逐渐变弱。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理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更关键的是,“裙子理论”的准确性非常高。而且,如果社会上女士们的裙子已经到了脚面,那经济的萧条基本上马上就要结束了。而如果社会上流行超短裙,那么则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很快就要由繁荣走向衰退了。
  随着“裙子理论”被越来越的人所熟悉,人们又总结出了“西装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西装革履已经成为了企业人士的标准装扮。但互联网的出现让这一标准装扮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互联网热潮兴起以后,很多标榜在新经济企业谋生的职员,不但上班的地点在公寓写字楼,而且职员的衣着完全是兴之所至,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没有人会管。这股从网络公司吹起的自由新风甚至吹到了严肃的银行、律师事务所以及企业咨询顾问公司。当初雅虎的著名华裔创始人杨致远牛仔裤+T恤的装扮受到了国内媒体的狂热追捧。而在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当时甚至还出现了一家慈善机构,专门收集别人不要的西装、领带,转送给那些还没有解决温饱的人们。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这股自由着装的风气迅速回到了西装革履的时代。
  如果用分析“裙子理论”的观点分析“西装理论”,也就是男人的着装与信心的问题。西装革履代表的统一、规范,人们这样的穿着首先是牺牲了一部分的自由的。也就是说,信心不是最强的时候。而自由着装则是信心膨胀的表现,表明了一种经济的极度繁荣。但问题是,由于西装是企业人士的标准装扮已经有着悠久的传统,很多信心非常足的人也照样会西装革履,我们怎么分辨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西装理论”的原本内容是西装的颜色与经济周期关系密切。当社会上流行深色西装的时候,人们信心比较低落,是经济萧条或者不景气的表现。如果社会上流行浅色西装,表明人们的信心比较高,是经济景气的表现。
  三、决定是富人还是穷人
  1、自我认知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