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套牢      更新:2021-02-26 22:04      字数:4944
  地向金融资本市场转型;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资本市场的平台;为自已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是资本市场成就了刘永好的财富梦想。
  作为投资者我们评价上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要看其是否具备创新发展资本高级运作的能为和眼光;21世纪是是金融经济时代;企业家不懂金融和资本运作迟早是要被社会淘汰;作投资者我们只投资能把握好资本市场财富机遇的企业家。
  一、张近东简历
  张近东,男
  1963年3月 出生于安徽;
  1984年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
  1985年至1989年 任职于豪威集团;
  1990年 创立苏宁家电,专营空调;
  1993年 苏宁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经销商,并保持至今;
  2003年 被选为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2004年 在张近东的领导下,苏宁电器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张近东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服装企业工作。1990年,在南京宁海路一家不起眼的门店里,苏宁电器诞生了。12年后的今天,“苏宁”已发展成为拥有300家连锁企业、60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达48亿元、年上缴税收7600多万的家电大鳄,而身为苏宁电器掌门人的张近东也被封了不少绰号,像“家电大鳄”、“价格屠夫”等,其实殊不知张掌门最满意的一招既不是价格战,也不是三天开两家店的“克隆”游戏,而是一招—苏宁模式(服务)。依靠独特的服务理念,苏宁电器成为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二、 苏宁电器的管理理念
  以速度取胜
  当一家100平方米的小店在14年里膨胀了几万倍,当100多家大店超过120亿元的销售规模把企业最终推进民营前十强。
  在2004年,早已将目光聚焦于资本市场五年之久的张近东,终于驾驭苏宁踏上了广阔的资本疆土。7月21日于深圳中小企业板的成功上市,使苏宁电器成为首家直接登陆国内A股市场的家电零售企业,而在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之下,其股价当天涨幅即达100。24%,并在短短几个月内一度冲破五十元,超过发行价三倍,且至今仍遥居中国沪、深股市第一高价股。
  苏宁尽管100%是张近东个人投资的产业,但为了上市,为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张近东还是主动将自己的股份稀释至48%,而上市后更只有35%。苏宁的几位高管都拥有了数量不等的股权,随张近东一起身价跃超百万元、千万元。  上世纪90年代初,张近东看准“空调行业服务量大、价值高”的前景,在南京淮海路租下一个小门面,专营空调,并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自己完整的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系统,专门组织了300人的专业安装队伍,免费上门安装。而这一今天看来天经地义的服务,在当时却对消费者很有感染力,苏宁由此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迅速发展。
  1999年,张近东带领十岁的苏宁步入二次创业时期,从单一的空调业务全面转向综合电器业务。在2003年3月,张近东更首创电脑、通讯、家电融合的“3C模式”,并将之视为家电直销的第三代经营模式大力推行,在多处实现成功复制。
  “规模压倒一切,速度决定命运”,在这样的信条下,张近东酝酿缔造的家电连锁王国已然初具规模,并演绎了快速连锁扩张的“传奇”进程。
  2001年,苏宁平均40天开一个店,经营面积平均3000平方米,净利润2525万元;2002年平均20天开一个店,经营面积平均4000平方米,净利润5856万元;2003年平均一周开一个店,经营面积平均5000平方米,净利润9890万元。
  在这样的高速扩张下,目前苏宁在全国建立起了十二个大区、四十多个子公司,连锁店总规模已突破百家,总经营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形成了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西至成都、昆明,东至上海、宁波的全国横向连锁网络架构;在进入的市场类别上形成了从直辖市到省会城市、从地级市到发达县级市的完整的纵向连锁体系;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形成了从核心商圈的3C旗舰店,到次商圈的中心店,再到社区店的完整区域布局体系,从而使“苏宁电器”这同一连锁品牌但不同经营特性的各类连锁店体系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所形成的差异化需求。
  2004年上半年,拥有庞大连锁市场网络的苏宁电器完成销售额105。5亿元,名列商务部2004年上半年全国商业连锁企业第三位。而2004年8月,苏宁更成为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20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
  除此以外,利用巨大的营销网络带来的扁平化渠道优势,苏宁还顺利地实施着多元化战略。2004年3月15日,苏宁在南京山西路的3C航母店正式开业,至此,苏宁已将经营范围成功扩展到了以手机、电脑、数码为代表的信息家电和通讯器材业务,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三次转型。
  而似乎永远不会满足的张近东还带领苏宁在2004年年初开始进入汽车销售业,一所投资高达4亿元的全国首家AutoShoppingMall,也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综合性汽车销售中心—苏宁环球汽车城。从电器流通到电器制造、从贸易到生产、从传统产业到电子商务,零售业巨头苏宁从容享受着各个产业之间互补的增值效应。
  三 资本运作成就一代英豪
  笔者认为,零售行业的富人是最近一年中国财富增速最快的人群,零售业富豪人均财富增长308%,其中张近东是一个样板:由于2004年苏宁电器上市,张近东个人财富陡增517%。
  实际上,张近东为苏宁上市足足筹备了5年。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正式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交易。当日以29。88元开盘价高价开市,股价一路攀升,至下午收盘每股报收32。70元,涨幅100。24%,一举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张近东身家也因此一夜超过12亿元。在国证券市场2004至2005年的熊市,苏宁电嚣成为中国股市不可多得的牛股 ,显示了张近东在资本运作上的过人之处,和其成就资本大鳄的手法和心态已经成熟。
  苏宁电器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一直稳居中国股市第一高价股,股价屡创新高,一度突破70元大关。张近东身家也水涨船高,从上市之初12亿元暴涨到如今22亿元。加上张近东其他资产,身家超过30亿元。 张近东的财富能快速增值主要的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没有资本市场就没有张近东今天的财富和企业发展;所以;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是上市公司应尽的责任;投资者只投资那些优秀的企业家;只投资那些真心回报投资者的企业家; 只有大量诚信而优秀的企业家旗下优秀的上市公司能为社会和投资者创造财富时,整个资本市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资本市场的春天才会来临。
  证券市场是一个物欲横流、鱼龙混杂的场所;又是一处汇集智慧、永远创新的地方;它时时投机充盈;刻刻险情迭出;但它永远集聚商机;洋溢活力;充满挑战性;它是一个极富人性的地方。我们破译上市公司的财富密码;为的是让投资者投资时更准确地把握财富机遇。
  理财分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个人理财又分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生活理财中国人都会,本书中我们重点谈投资理财,投资理财专业性较强,不是简单地设计理财规划就能解决的。
  朋友们在进行投资理财时,看清资本市场的潮流方向,跟准大趋势是投资理财的关键。比如:从1996年至2005年投资理财,如果投资中国的房地产,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很容易获利,风险也低。还有2001年至2005年如果投资石油、煤炭、黄金、铜等金相关金融衍生产品,也是风险低,利润高的投资理财思路。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投资理财对潮流趋势的判断错误,就会在不应该选择的时间选择错误的理财投资产品,结果损失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投资理财产品才是投资理财成功的关键。那么,未来十年投资理财的大趋势是什么行业呢?根据笔者十几年的实际经验判断:笔者认为,未来十年最有投资价值或财富增长最快的机会在资本市场上,在证券市场。理由很简单: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就像1970年的香港资本市场一样,还没有发展,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必然会带来极大的财富增长机遇。现在中国可投资的行来,再也找不到另一个行业比中国的资本市场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更好的机遇、更容易获利的财富机会。所以,关注资本市场才是未来投资理财最明智的选择;当然,还是先了解真实的资本市场。
  股市,这个曾经成就过许多财富梦想的地方,这十几年则成为一些富豪的落马之地。从罗成到宋如华,到刘波,再到唐万新……一个个神秘消失的资本大鳄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亏空的资金,更多的是我们应该完善监管体制的教训。
  人们在回眸过去时惊讶地发现,曾经呼风唤雨的财富名人纷纷落马,竟然成为一道耐人寻味的新景观。“火山依旧在那里,它并不总让人看见。但是,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喷发。一旦喷发,正踏在火山口的人只能是毁灭。不管你刚才是多么荣耀,也不管你的攀登是否已经接近成功。”
  为什么中国股市会出现这样大量梦灭股海的现象?为了弄清楚原因,我们应该回顾中国股市的历史;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试验”中开始,在错误的定位中摸索了十五年,中国股市从一开始就只有融资功能而没有投资功能,中国资本市场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融资,这样一个错位的市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出很多问题的。当十五年投资者付出了上万亿的代价,交了一个天文数字的学费后;才明白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都完全失去了。那么,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到底出在那?首先,我们来要先了解资本市场发展的逻辑。
  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逻辑是需要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沉寂阶段。
  第二阶段是投机阶段。
  第三阶段是操纵阶段。
  第四阶段是崩盘阶段。
  第五阶段是成熟阶段。
  按此逻辑推理划分中国股市,沉寂阶段是1990~1995年。投机阶段是1995~1999年。操纵阶段是1999~2001年。崩盘阶段是2001~2005年。成熟阶段笔者估计是2006~2016年。而中国股市问题集中暴发都是在2001年~2005年的崩盘阶段。
  回顾这十五年来我国股市运作理念的演变是:初期是:一般庄家的出现。庄家的发端之作是浦东金桥,庄家的经典之作是界龙实业,庄家的疯狂之作是西南药业;特点是:资金为王,收集筹码,筹码的集散左右股价的涨跌。中期是:在概念的旗帜下。从廷中实业开创购并概念之先河后,就不断有新的概念出现在股市。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在炒作股票时把企业发展的美好未来结合起来。编故事是为创新短命的概念,目的为的是永恒的炒作,这种概念的炒作,一般是第一个干的人都能成功,后面模仿的很难成功。
  后期是:超级庄家横空出世
  超级庄家“三位一体”:并购重组+二级市场坐庄+宣传造势
  超级庄家的秘密武器是:股价=市盈率×每股收益
  这个时期是超级庄家操纵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做假账虚增上市公司利润,目的还是为了二级市场的炒作。当超级庄家的疯狂操纵和疯狂炒作无法收场时,股市的崩盘期悄悄来临。随着“亿安科技”的灭亡,长河系崩盘,证明了草创时代脱离产品经营进行的资本运作必然要失败的结局。
  正因为管理层对证券市场错误的定位:只有融资的功能而没有投资功能,于是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在错误的资本运作理念指导下,才会出现大量草创时代的草莽英雄,梦灭股海。于是,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频繁出事成了近年来资本市场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
  上市公司的高管们怎样“玩”资本,利用错综复杂的资本交易,达到挪用公款、侵吞国有或股东资产的目的。出事后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逃匿,便成为一种趋势。因而,我们现在必须正本清源,正确定位,把股市的投资功能放在首位,让利于民,还富于投资者,把上市公司为投资者创造财富当作衡量上市公司的标准,和再融资的条件。同时还必须加强监管,完善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体系,让对投资者不诚信的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无路可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让不合格的上市公司淘汰出局,让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进入到资本市场来,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黎明前的黑暗很快就会过去,中国资本市场的明天肯定是辉煌的。
  一、回顾过去才能看清未来
  有人肯定会问:资本市场好是好,可是前面那么多企业家,搞资本运作失败,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