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套牢      更新:2021-02-26 22:04      字数:4837
  奖憬窈蠼懈蟮淖时驹俗鳌?br />
  郭以几乎如出一辙的手法运作了对友谊股份(600827)的收购。
  复星产业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巧的资本运作。郭用这样的手法做〃加法〃或〃乘法〃,使复星的版图越来越大。
  三 资本运作翘楚
  1、投资与发展
  在这十几年里,面对资本市场的变化,在成功产品经营的基础上,复星积极采用资本经营手段,推进企业上市,并迅速形成规模优势。在各类投资合作的实践中,复星强调在机制、资本、市场渠道、技术后劲等方面的同步注入,着眼于合作双方利益的共同增长与提高。
  经过摸索,复星形成了融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特点的、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全新投资理念和方式。
  2、复兴命门:保持资金链畅通
  从复星实业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复星实业的优势在于控制资源来整合产业,这是复星实业与众不同并能取得高成长的关键。而在资本运作中,复星实业投资的都是比较成熟的优质资源,通过整合提高资产的收益水平,因此在公司原有资产的收益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新投资的资产也有一定的收益率,从而保证了公司在大规模扩张中利润的同步增长。我们也注意到,公司近期对医药流通领域的投入比较大。由于医药商业的毛利率普遍都很低,随着公司商业领域收入的比重上升,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有所下降。
  作为复星集团在医药行业的旗舰,复星实业的发展思路与复星集团发展的总体布局是分不开的。复星集团在医药、房地产、信息产业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旗下更有6家上市公司:复星实业、豫园商城、羚锐股份、友谊股份、天药股份、南钢股份等。上市公司是复星融资的重要平台,也是复星资本运作的重要载体;更是复星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
  3、郭广昌其人:资本辣手
  上榜〃福布斯〃富翁排行榜的几位〃资本家〃,排名第九的上海复星集团的董事长郭广昌便是其中的一位。当初郭广昌带领他们那个〃五人团队〃在由1000万向一个亿冲刺时,在产品的选择上,已经表现出超越年龄的足智多谋。在许多人还不知〃资本运作〃为何物时,复星集团已将资本收购,控股,参股和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运作做得精彩绝伦。而当时他们的资金实力并不雄厚,凭借的就是雄厚的〃知本〃实力和出众的经营思路及高超的资本运作方法。
  哲学专业出身的郭广昌在产业扩张上丝毫不温文尔雅,才38岁却已是资本市场的辣手。
  1993年,广信更名为复星,时隔两年,复星以其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郭广昌的进取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即募集资金3。5亿元,郭广昌被资本市场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由此展开产业嫁接资本市场的运作序幕。至今,郭广昌已经控制复星实业、豫园商城、友谊股份、羚锐制药和天药股份和南钢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而形成〃复星系〃。资本运作的手法凌厉之外,郭广昌异于其他高手的地方在于,众多资本运作都不乏前期鼓噪宣扬,而郭更像一只善于隐匿的猛狮,不动声色地潜伏,一旦见其爆发,瞬间已经猎物得手。
  凭着凶猛的打拼,2001年,复星集团及其资产关联企业总销售额已达303亿元,总资产198亿元,净资产87亿元,纳税总额8亿元,并已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为主导,房地产业、信息产业共同发展的企业格局。郭的扩张对象有一个原则,那就是非要行业龙头不可。复星旗下曾有一家医药企业,每年利润率不错,但是郭看它很难做到更大规模,就把它转手了。或许,这是郭的追求完美之处,但是,这种似乎〃偏激〃的价值取向无疑使郭的扩张更具杀伤力。
  4、资本运作强于实业
  可以看出;复星集团今后发展的重点,首先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控制力,实现规模经营。频繁的收购各类不同的生产经营企业,被业内人士指为〃不突出主业〃的复星,除了疫苗生产外,其产业结构中实业部分的建设力度远远慢于资本运作的速度。复星实业的内部人士说,从股市上募集的资金比较充足,这些钱将大部分用于对有潜力企业的并购上去。笔者通过分析:复星集团的资本运作能力远远强于实业;当然复星的产业运作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建立在产业运作基础上的复星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90%都是通过资本运作获得的;这一点与香港的李嘉诚有像似之处。复星集团之所以能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资本大鳄;关键在于复星集团能把握好资本运作与产业运作的分寸;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私募基金;更重要的是在股市二级市场的运作过程中;不像德隆那样过分贪婪;知道资本市场的进退时机;能把股市每个波段的利润及时兑现。这种能整合产业;保持产业运作能保本或有点利润;然后以资本运作的高利润来进行集团的扩张思路;才是资本大鳄所为。
  四。中国人经历的五次发财良机
  第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这一政策造就了中国的第一批富翁,他们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中国的赤贫阶层,他们靠从事运输、贩卖等发了财,另一部分是高干子弟及亲属,他们缘于对政策的准确领会,因而比其他人更早地把握住了机会。
  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对个人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提出了知识分子可以下海经商、办民营企业等政策导向,那些离退休下海的人,以及像郭广昌、梁信军这一类知识分子中的赤贫阶层抓住了机遇。
  第三次是1999年后,美国人开始买中国的帐,以风险投资为领头羊的外国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像王志东、张朝阳等网络英雄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第四次则是在2001年7月以后,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机遇,中国政府一改以往对上市的审批制,实行核准制后,像朱宝国、王文京等一批中国企业家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
  第五次的机遇,2006年之后,中国政府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政府会再次划定一个界线,哪些企业是对外开放的,哪些企业是对内开放的,在2006年至2016年这十年的时间里,国有资产会进行一次新的调配,那些有资本运作头脑的人将会发财。
  一、稳步拓展民营金融发展之路
  新希望集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起步较早的民营企业之一,经过30年的努力,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可以说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共同前进。新希望的成长,见证了中国西部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苦历程。
  经过大浪淘沙,许多昔日红火的民营企业已消失得无声无息,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民营金融企业,也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出现了问题,被接管、清算或重组,给债权人的利益带来了损害,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也损害了民营金融机构的信誉。但与此同时,也有一大批年轻的、充满朝气的民营企业涌现出来,这些成功的民营企业所处的行业也在不断地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在民营企业涉足金融领域这方面,刘永好可以说是最早的弄潮儿。刘永好是民生银行设立的倡导者、提案者之一,也是民生银行的发起人和大股东之一。1993年,刘永好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这一年,刘永好与其他40多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提案,希望设立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商业银行。这个提案得到了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先生以及统战部领导的肯定和支持。1996年1月12日,经批准,我国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民生银行正式成立。从民生银行的成立开始,我国民营金融机构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民营企业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也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同。
  这十多年来,民生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十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一家有竞争力、治理结构比较健全完善的、综合营运能力和资产负债比较优秀的上市银行。民生银行堪称中国金融向民营企业开放的一块试验田,目前其主要股东都是民营企业。十年来,民生银行从13。8亿元的发起资金,到现在差不多5000亿元左右的总资产,最近五年连续的综合成长率都超过40%,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它从一个侧面也展示了在新格局下民营企业在金融领域投资是可行的,风险是能够控制的,而且对国家、对社会是有帮助的。最近,国家决定中行、建行、交行等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这条道路非常好,这是国有大银行迈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无疑会推动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向前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改革的成本相当大。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后,如果再出现大的风险,那么,埋单的就不单单是国家了,还会有其他投资人来分担,这样国家的风险就小一些,国家的负担就会轻一些。这说明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是完全正确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大老板〃是国家,有国家信誉做支持,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但在经营管理上,由国家来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实际上容易形成出资人缺位的现象。从治理结构的角度看,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把它们推向市场,就是要健全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向市场,就意味着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它、监督它,使它更加透明,治理结构更加严谨。推向市场,还意味着在监管方面除了国家监管部门监管以外,还有了更多的社会监督者,这对银行的健康发展和风险控制无疑有很大的好处。
  投资民生银行,也给新希望集团带来了很大好处。
  第一,新希望作为民生银行的大股东,民生银行强大了,无疑可以提高新希望集团的品牌和信誉。第二,参股民生银行,使我们加深了对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和对金融企业管理过程的了解。第三,民生银行的治理结构相对比较先进,对新希望集团的公司治理有借鉴意义,也为新希望引进国际战略合作伙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第四,民生银行的业绩和分配都很好,股东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刘永好当初投入民生银行的资金,迄今已有超过10倍的回报。第五,培养了人才,通过参与民生银行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最高战略委员会的工作,充分了解了上市金融机构的运作轨迹和它的管理程序、办法、手段和措施,有助于新希望提高解决复杂的金融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刘永好以后在金融领域继续投资和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大有好处。
  二、从饲料供应商到金融资本家
  希望集团由刘氏四兄弟创建,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年销售达到83亿元。1982年他们从养鹌鹑、养鸡起家,9年后转向饲料生产,直到现在仍然是集团的主要行业。1995年,饲料业务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两部分,东方希望由刘永行领导,总部位于上海;新希望由刘永好领导,总部位于四川成都。今天,刘氏兄弟也已经进入了房地产、电子产品、银行和保险等行业。
  三、资本高级运作
  企业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断创新和超越竞争对手;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运用资本高级运作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说到底:对于金融经济时代的企业家来说;学习的目的是要提高企业家资本运作的能力;新希望刘永好之所以能稳步发展;并保持其较强的竞争力;主要是其资本运作的成功;资本运作的成功;保障了企业发展永远不缺资金;资本运作的成功;保障了企业永远有高利润。当企业发展不缺资金;又有高利润时;再准确把握大的机会就较为轻松。这样的企业家才能成为资本大鳄。
  刘永好的成功一是抓住了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成为先富起来的人;二是其不断转型;成功地向金融资本市场发展;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自已。我们试想一想;就算全中国买饲料的人都只买刘永好的饲料;刘永好能赚多少钱;能有今天的财富吗?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刘永好的成功是其向金融资本市场转型发展的结果;这就是刘永好与他同时代先富起来人不同的地方;正是这点不同才造就了刘永好与他同时代先富起来的人不同的结局;否则;刘永好也只能是与他同时代的暴发户一样被社会淘汰。刘永好的财富密码是其成功地向金融资本市场转型;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资本市场的平台;为自已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是资本市场成就了刘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