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节
作者:车水马龙01      更新:2021-02-26 20:39      字数:4786
  回去。”
  高大泉刚要动身,又想起一件事,“丽平,春河最近来信没有?〃
  周丽平被这突然一问,弄得有几分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高大泉说:“从朝鲜回国以后,都学习半年了,怎么还不复员呢?我盼他回来,把党支部的工作担上,跟铁汉两个人就能挺起这摊子。那样,我也好抽出身,帮着抓乡里的工作。总像现在这样,不如不挂个空名子。他的信上说什么了?〃
  周丽平跟吕春河的事情,是绝对保密的。不论该不该保密的内容,周丽平从来不对任何人讲,包括她的爸爸,也不讲。她不是那种扭扭捏捏的人,而是很大方的。也并不是出于害羞,而是出于坚强的信念和严肃的态度。她跟吕春河的爱情,有浓厚的历史基础和彻底的了解,因此有坚定不移的相互信任。他们用不着反复地左右权衡,更没有什么犹豫和猜疑。如今两个人生活在相离遥远的两个地方,不可能很快地结亲,总在心里放个大的位置想它干什么呢?她要努力学习政治、文化,锻炼工作本领,把党给自己的工作做好。但是关心她的人,常常出于好心地议论这件事,干扰她的情绪。她就来个闭口不谈,不必要的麻烦自然减少了。周丽平的这个“守则”,只有对高大泉是例外的。高大泉是她最崇敬的老师,最关心的兄长。高大泉不仅尊重她的“守则”,而且能帮助她按照这个“守则”,把这件个人的事情处理的妥善。所以,每当高大泉问起吕春河(当然这是很少有的发间),周丽平会无保留地把真实情况告诉高大泉。这会儿,她听高大泉间起信的内容,就朝乡政府门口那边看一眼,小声说:“过去,他总是一个月来一封信,后来又变成两个月一封信,这一封信,让我等了三个月。三个月以前,我给他写信说,春节的时候,我请个假,到东北去看看他,征求他的意见。好不容易把回信等来了,开头第一:万话就说千万别去看他· · 一”
  高大泉说:有大概是他的学习太紧张了。”
  周丽平说;“信写得很简单。在我办公室锁着,一会儿你看看。他的理由是:路远,东北太冷,等到春暖花开以后再说。”高大泉说:“这话也有道理,等把下边两场战斗打胜了,改造
  土壤的活动闹起来了,我给他写封信。我希望他回家来成亲。你到那儿去,人生地不熟的,总有些别扭.在家里,我们大伙儿也好跟着高兴高兴。咱们东方红社还是第一次聘闺女哪。”周丽平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你快去找刘维吧,得到上边的指示精神,好赶回村去抓工作。我个人的事儿,对你说说也就算了。你千万不许老挂在心上。铁汉总说你越来越婆婆妈妈的了。你别让他抓你的小辫子。”
  高大泉用微微一笑回答了周丽平。他见周丽平又迈上车子,向前摇摇摆摆地骑去,就转身往乡政府走。
  他的心情,并不像跟周丽平聊天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么轻松。他是有压力的‘经过几天的工作,也就是那个“集中一切财力”的第一仗打起来以后,好多过去没有想到过的新矛盾,都露了马脚。那里边一个最让人担心的新矛盾,就是社员们普遍存在劳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他跟秦文庆一块给县、区领导起草那个工作汇报的时候,对这个矛盾还只是从统计表上看到一点苗头,初三过后,一组织起圈、捣粪,稀稀拉拉地出来几个人,没到收工的时候就回了家,两个人也没干出一个人的活计…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只是因为天冷,不习惯这么早动手干活吗?办农业社的第一年,大伙为啥连春节都不歇着,大年三十还夜战捣粪呢!要是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照这样下去,不要说加上改造土壤的重任务,恐怕连正常的农活都得丢下趟儿,一九五五年的增产计划,就得落空啦!
  高大泉就是带着这祥的思想压力,来到乡政府,来请示上级,寻找解决矛盾的好办法。
  乡政府这地方,在梨花渡的村北头,靠近彩霞河河堤一个弯转突出的地方。这几排半新不旧的房屋,原来是一所由地主宅院改装成的小学校。去年小学校移到村东大庙去了,乡政府就安在这儿。房子不太多,只有三层不大的教室和两间当伙房用的小
  屋。院子可不小。大门口是仿照天门镇中学的样子,用砖垒的高门脸儿,横写在上边的小学名称还保留着,只是立垒的墙柱上挂着“天门区梨花渡乡人民政府”的长牌子。这当儿,那里站着两个乡千部,炊事员和几个来串门的青年。那两个乡干部一个是原来谷新民的警卫员、现在的乡总支书记刘维,一个是从南边雁庄提拔的武装干事赵景元,一个拄着棍的老头,拉着一个小男孩,几乎是跟高大泉同一时间从另一个方向走到乡政府门口停下了。身上披着有狐皮领大衣、穿着新做的蓝斜纹布棉制服的刘维,本来想跟高大泉打招呼,见那个老头冲着他要开口,就抢先皱起眉头对老头说:“你怎么又来了?〃
  老头被堵了这么一句,也不计较,仍是一副温顺的神态,说:“刘书记,我的事儿没办妥当。我还得来麻烦你。”
  刘维依然冷冷地说:“不是跟你讲过多少遍了吗 还怎么办妥当?〃
  “同志,那样办,我们这一老一小,活不下去呀!… … ”“找找亲戚朋友嘛:〃
  “十天半个月的靠亲戚行,太长了,人家也是难办哪… … ”“哦,亲戚难办,农业社就好办了?把人家集体给拖垮了,谁负责任?' '
  “刘书记,我保证不连累农业社。你放心。眼下,我还能摸索着干点活儿。我这小孙子,过几年也就顶用了。”
  “那就先对付过,等孩子能劳动了再说。”
  “同志,同志· · … ”
  刘维不耐烦地一扭头,冲着高大泉微微一笑:“高副乡长,过节好哇?我刚从县里回来,正想给你拜年去哪· 一”
  高大泉一直在打量那个穿着破烂的老人,以及那个在生人面前很胆怯、躲藏在老人身后的孩子,听见刘维打招招呼,就问:“这老大爷是哪村的?〃
  刘维说:“就这村的。”
  “他… … ”
  “唉,乡里这种麻烦事儿可多了。没法儿推开。你快到办公室里暖和暖和吧。”
  当刘维跟高大泉打招呼的时候,那个老头也扭过脸,用两只昏花的眼睛盯着高大泉,要说什么,嘴唇动了几下,没有发出声j 艺
  曰。
  赵景元很热情地从高大泉手里接过自行车,推到院子里去了。
  高大泉没有动。他在犹豫。在梨花渡,他名义是副乡长,实际上,除了开开会,或者乡领导决定了较大的事情,通知他一声,来这儿听听,提点参考性的看法之外,他从没经手任何工作。这样的职务,是普选的时候,谷新民县长亲自主持选举的。这样的做法,也是由他安排的。芳草地是模范村,东方红农业社是模范村,高大泉是出席专区的劳动模范,因此,梨花渡乡的副乡长必须由高大泉来担当;同样由于芳草地这三个条件,高大泉必须在乡里只挂个名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要抓芳草地的工作。高大泉对谷新民的心理是了解一点的,但他不去进一步揣测和摸底。不管谷新民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高大泉基本上是满意已经形成的这样一种局面。芳草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刚刚开个头,离着党和革命的要求还相距很远,离着高大泉自己愿望同样差得多.高大泉既然不主持乡的工作,也不能直接地为全乡的工作出力气,对芳草地以外的事他就尽可能不随便过间和插手.可是,今天偶遇的这个老人和孩子,听了他和刘维的几句简短交谈,特别是刘维的态度,立刻引起他的主意。他忍不住要打破惯例,想要过问一下。
  那个老头见高大泉没有扭身走开,他似乎受到鼓励,终于开口了.“咱梨花渡的乡长,不是那位姚乡长吗?怎么换了这位?'
  刚把自行车放到院里的赵景元扭过头来说:“您真糊徐,这位是副乡长,老姚是正乡长。”
  老头越发打起精神,露出笑容:“唉,是这么回事儿呀:我说副乡长· ,· … ”
  赵景元又纠正他.“什么副乡长正乡长的,人家是高大泉同志,得叫高乡长。”
  老头惊讶地叫了一声:“天哪,你就是芳草地的那个英雄呀?〃
  刘维、赵景元,还有旁边的几个青年,都被他这一声给引得哈哈大笑。
  那老头好像根本没有看到人们的嘲弄的表情,也没有听到他们那开心的笑声,两只渐渐有了光泽的眼睛,仍旧紧紧地盯着高大泉,一字一句地说:“念叨你英雄好几年,今天才见英雄面哪!〃
  众人笑得更厉害了。
  高大泉说:“老大爷,您讲错了,我不是什么英雄… … ”那老头跨进一步,大声说:“是,是,是! 别看我不识字儿,我从我孙子那么了点儿,就拉说书的瞎子。我可听了不少的书,什么《 东周列国志》 、《 三国演义》 、《 杨家将》 、《 包公案》 、《 薛礼征东》 、《 三侠五义》 ,可多了。· 古往今来的英雄这么多,谁搞起农业社,闯了这么一条好道儿,救了这么多的穷人哪!你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好汉沈”
  “办农业社,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共产党、毛主席指引的
  “有人指引,还得有人不惜命地领着干。你看看,农业社这么好,道儿这么明,不是好多人过去不干不走、如今有的人还不于不走吗?就是迈了步的人,也有摇摇晃晃想往后溜的人呀j 我对你说,人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将来得有人把你编到书里去,我
  说高英雄过”
  众人“轰”地一声,笑炸了天。
  刘维推着高大泉说:“这老头跟说书的学的,能聊着哪,快躲开他吧丁”
  老头激动地说:“刘书记,你不用怕。我不会咬住他不放。他肩上的担子重,坏人都恨他,都想撂倒他。他还得跟这些人斗哪!我怎么能给他加载儿?我还叫人吗?我就想讨他一句话。他说啥我都信。”他面向高大泉:“你说说,他们还是共产党员,硬劝我头一批老社员退社,这对不对了”
  刘维刚要阻拦,高大泉却毫不迟疑地开了口。
  他冲着老头干脆地回答:“老大爷,谁也没有权利强迫一个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退社! 〃
  老头拍一下手,带着笑模样说:“好,我就要你这一句话!你忙吧。改日见万”他说着,拉着小孙子,很激动地走了。高大泉见老人的背影消失在一片枯树林子那边,才转过身来。
  刘维一边跟着他往屋走,一边埋怨说:“大泉同志,你这杠子播得可不怎么好。你这句话,不光给乡里找了大麻烦,还得给李国柱他们找来大麻烦。”
  高大泉不解地间;“为什么呢?”·
  “你想想,你是个名人,那老头子还不拿你这句话当令箭,回去跟李国柱他们吵翻天哪!〃
  “他是头一批入社的骨干,成份、思想肯定错不了,为啥要劝他退社呢?〃
  “你听他哨,他在社里只会起破坏作用,能干啥?' '
  “有问题,应当教育呀户
  “因为他,好几户社员都要退社,还教育哪! 我还有重要话对你说,你快别管这闲事儿了。”
  O
  他们进了乡总支办公室里。赵景元捅开炉子,忙了一阵儿,让高大泉烤火,喝茶,就出去了.
  刘维把玻璃门推严实,回身坐到炉子跟前,对高大泉说:“我昨天到县里给谷县长拜年去了,他向你们问好了。”
  “谷县长见到我们的汇报了吗?' '
  “我说不让你那么写,你偏写。结果闹得梁书记挺紧张,好像发生了夭塌地陷的大事儿,要在县委扩大会上讨论。区里王书记回家休假,还没有住够日子,就给叫回来了。”
  “梁书记怎么说呢?〃
  “我没见到梁书记。据说,他带着你那个汇报,到柿林区去了.; ;
  “谷县长说什么了呢?' '
  “他替你捏一把汗,怕你净出新招儿,捅了漏子,给全县正在磕磕撞撞发展着的互助合作,再带点新麻烦。”
  “他指的什么呢?改造土壤的事情,是县委讨论批准的呀!〃 “谷县长对那个事儿倒很支持。他说,改造土壤,可以先做一年试验,你应当集中精力抓这个事情。不要没事儿,弯着腰找事儿,乱捅别的干什么?〃
  “这个别的,指的啥呢?〃
  “比如那个勤俭节约… … ”
  谷县长要是真有这个看法的话,那是因为他还没有看到咱们工作里边的新矛盾。不搞勤俭节约,把生产资金都浪费了,生产怎么发展?改造土壤的事情咋办?农业社的集体经济怎么扩大?怎么巩固?' '
  “他说,这个事情,可以提倡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