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车水马龙01      更新:2021-02-26 20:39      字数:4764
  廊鸱壹嗣妗?墒牵?br />
  面小窗子传出成人们大声地谈笑,孩子们的读书和唱歌的声音,今天却很少有这样的人家。有的全家人,有的加上来串门的对心劲的人,正在灯下,悄声地议论着芳草地这两天发生的事情,预测着明天又要发生的事情。他们的心境是不一样的。有高兴的,有不太高兴的;有自己高兴而担心别人不高兴的;有自己不高兴的,又嫉妒别人高兴的。所以,这一夜不会安静,又不会大声地吵嚷。
  他回到他那变得有了陌生感的小院子里。这种陌生感的产生,一方面因为高二林这小两口的勤快,参加集体劳动之余,不断地修整这个小院子,今天修修墙,明天栽棵树,后天再垒个鸡窝或是养兔子的小棚棚;加上季节的变化,柴草垛的渐渐升高、或是渐渐地降低,等等的变化。另一方面,这两年高大泉在这小院子里呆的时间太少。他常到县里、区里、乡里开会,常住农业社办公室;每当家来吃饭,也是匆匆忙忙的。他哪有兴致观看一下院落呢?
  这会儿,兄弟高二林和他媳妇钱彩凤,正在当屋做饭。高二林在地下烧火,火光映红了他那健康的脸孔。钱彩凤在灶上,伏着身子,往锅里放东西,一股烙饼的味道飘了出来。
  高大泉站在门外边,问道:“你们这样晚还没吃饭?〃 高二林听到哥哥的声音,抽身站起,迎到屋门口:“我们早吃了。给你留着饺子,在那屋的锅里.我们烙干粮哪。”“烙干粮干什么?〃
  “明天得在外边过晌午。”
  “大冷的天,带着凉干粮咋吃,要闹病的。找个小饭铺买点吃,又热乎,又方便。”
  高二林说;“春江跟常胜清了帐,社里的现金可不富裕了。”高大泉说:“一顿饭钱,先从家里拿吧。”
  高二林说:“不用,不用。烙饼里放了点葱花,挺软和,到那儿
  买一大碗菜,把饼往里边一泡,蛮好。”
  钱彩凤在后边插言说:“刘万跟他商量了一阵子.说社里要开展勤俭节约,他们出门去办公事,就不再拿社里的饭费补助。”高大泉听了挺高兴,连声说好:“过集体的日子,就得这样精打细算.明个在会上,我得表扬表扬你们。”
  高二林不好意思地嘻嘻笑了。
  高大泉怀着一种高兴的心情,走进自已的屋里,不由得东张西望起来。按照习惯,农历腊月.二十三,农民要对住宅来一次大清理,连屋顶都要打扫干净。这问屋子,不仅打扫了,高二林两口子又把四壁.七刷了一层石灰。雪白的墙上,新贴了两张年画。一张是《 欢迎铁牛来咱村》 ,一张《 天安门前狂欢节》 。第一张画上,画着一辆崭新的拖拉机,披挂着彩绸、红花,上边坐着一个短发姑娘。她用庄严掩藏着喜悦,两只手握着方向盘,从车门探出身来,跟一个拄着拐杖的白发苍苍的老汉讲说什么。拖拉机的两边,列成两堵墙似的拥挤的农民;拖拉机前边,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在引路,一伙穿着花绿衣服的孩子扭秧歌,一个中年人挑着长杆放鞭炮,几个小伙子使劲地敲鼓打锣… …
  高大泉看着,也像画里的人一样笑了。
  另一张画上,雄伟的天安门,盗立的玉石华表,金水桥前,五星红旗下,人山人海,簇拥着穿着节日盛装的人,载歌载舞。那人群里,有穿着制服的领导干部,有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有头上扎着豹头毛巾的农民,有披挎武装带的军人;有蒙古族人,有藏族人,有苗族人.有维吾尔族人,有打扮得新奇百样,各种少数民族的人,还有皮肤不同的外国朋友。所有的人,都是那样喜悦异常。欢呼声、歌唱声、乐器声,仿佛从那色彩缤纷的画面响了起来,震撼着人的心。
  高大泉,好似已经挤进这狂喜的人海里,不由得激动起来.
  吕瑞芬没在屋里。
  两个孩子挤在一条花被窝里睡着了。小
  龙的手里还拿着一本已经揉坏了的“小人书”;小风歪着身子,一只小胖手伸出被外,搭在哥哥的胸脯子上。一张小桌子,放在炕梢;桌子上放着油灯,灯下有一个用白粉连纸装订的小本子,里边还夹着一只削得很短的花杆铅笔。
  高大泉搓了搓冻得冰凉的手掌,然后把孩子扶正,给他们盖好被子;不经心地打开桌上的白纸本。他发现那上面的字不是儿子小龙写的。尽管那些字的笔体是生涩的,但是小龙不会写得这样认真和工整。他又仔细一看,上端有个小标题一一《 勤俭办社公约》 。下边有简短的几条:
  .按着党支委扩大会的指示,全组进行了讨论和检查。都认为,我们副业组也有严重的劳动不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问题。有的社员,还用集体的柳条编小篮子.拿回家。有的社员用公家的毛线给孩了x (扎)便(辫)子。最后大家都认识到,这些问题都得坚决地改正。全组没有一个人反对.
  .从今天起,副业组的同志都要按时上工下工,跟到地里干活的社员一样,不能晚到早走。一定要回家做饭的同志,要提前走,得一齐走.回家奶孩子的同志,也不能一去好长时间。 .不随便用集体的东西,一根线头也不往自己家里拿。有人拿.就开小组会批评。都要敢批评,不怕得最(罪)人,也不对敢提意见的人不满意C
  .爱喜(惜夕原材料,段<断)了条子不乱扔。不专挑好条子用。要照规定打{搭)配用。每夭下工时,要把没用完的材料收拾好,不放下就走。
  .炉子论(轮)班管理,每天~个人,谁也不乱火〔 捅),不乱加没(煤)球。论(轮)班的人,下班前一定保证把火风(封)好,保证不浪费引柴。
  ,晚上不加班,不到工作间点集体灯油、用集体没(煤)火来这里玩。都到俱乐部去,跟社员在一起活动。
  。 ‘一,二
  高大泉觉着挺有意思,捧着本子,站着看了一遍,又坐卜来一字一句地看了一遍。他已经认出来,这是媳妇吕瑞芬写的。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只知道吕瑞芬跟钱彩凤两个人比着赛地学文化,却不知道吕瑞芬进步得这祥快。她不仅能看书、读报,还会写这样成文的东西,而且写得这样有条有理,一看就明白了意思。他看明白了媳妇写的这个“公约”上的意思,心里又十分感动;那上边的“意思”,正是他.回村以后,开了一个支委扩大会,要为改造大草甸子做准备,在群众里边的反响呀! 他用那铅笔把“公约”上丢掉和写错的字改过来,又反复地看了两遍。他的心里猛然一动,暗想,这不光是群众的“反响”,也是群众给党支部出的好主意;要是把这种订公约的办法,推广到每个农业社的各生产队和生产组,还有各种专业摊子去,不是比光让社员在会上讨论来讨论去地更切实、更能实现支部的想法,更能使社员受到教育吗?他越想越觉得媳妇对他的这个启发很重要,就下炕穿鞋走出屋,站在两个院子中间,喊一声:“二林,你嫂子哪?〃 钱彩凤回答说:“她串门去了,〃
  高大泉想:到人家串门,怎么会这么晚不回来呢?他没有再说什么,就急忙地走出大门口。
  十五夜深沉
  高大泉真有点不放心了。
  他的媳妇,是个稳重精细的人,遇到什么样的急事,都从来不会慌张,不会丢兰忘四的。她怎么把要写的东西没有写完,就
  扔下走了?她怎么连灯都不熄,就离开家?她怎么会不跟二林两口子说一声,就这样久地不转回来?
  高大泉急奔秦恺的家。秦恺是主管副业方面的副社长,吕瑞芬是副业组的组长,两个人经常在一块商量事情。这会儿,吕瑞芬十有八九在秦恺那里。
  砖门楼的轮廊,出现在高大泉的眼前。他从那整齐的院墙的上端,望见北房露出一截儿的窗户,窗户上没有灯光。这说明秦恺一家人都睡觉了,吕瑞芬不会在这儿。
  他正犹豫不定地转回身,听到背后的门楼的门板“吱扭”一声响,就又停住了.
  门楼里出来一个人,两手搂着肚子,询楼着身子,小跑地往外走。
  高大泉从动作中认出是秦恺,就迎了两步:“你还没睡呀?〃 秦恺一看是高大泉,就说。“我都睡了一觉了。解小搜去。这么晚,你还转哪?〃
  高大泉说:“我来找小龙妈。她没到你这儿来吗?〃 “来过。”
  “多会)! ? 〃
  “掌灯以后.〃
  “从你这儿走的时候,她没有说还要到哪儿去吗?〃 “她是跟我商量订副业组《 勤俭办社公约》 的事儿。她说,她按着大伙儿讨论的,归纳出六条了。她想还得再补一条,副业组的干部应当怎么带头做?叫我先拿个主意。
  “这很好呀J 〃
  “你这个内当家的,真行。跟你学的,差不离一个样了.支委扩大会散了,我跟她一传达,她就召集会;大伙儿这个一言,那个一语地说了一大堆,她回家又给写出个条文。我听她念叨念叨,还挺不赖哪 〃
  “明天你们再抽个空,从容地讨论讨论吧。”
  “我也是这么说的。黑灯瞎火的,再到处找人,找来再说,得啥时候了?明天不是还要开社员会嘛,一块儿就都办了。她看我不愿意马上开,就走了。回去你给她解释解释。我是赞成把干部带头写进去的。”
  “她还能计较你这个?你不用多心。我觉着,把勤俭节约办农业社的要求,写成公约,这主意很好。打算拿副业组当典型,推广推广。我再找找她去。明个见吧。”
  秦恺见高大泉匆忙走去,又冲着背后说:“我看,她兴许到俱乐部去了。”
  高大泉应了一声,往高台阶的方向走。
  他从秦恺这里,知道了吕瑞芬离开家的原因和去向,心里边略微地塌实了一点儿。他想,媳妇从家里出来,是为了那个《 勤俭办社公约》 的事,为的是写进“干部带头”这一条。这个想法很对。灭掉东方红农业社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苗子,干部这个关节儿很重要。干部起到好的带头作用。群众就会受到好的影响,就会跟上来,个别社员爱社思想不强,再发生浪费的现象,干部认识提高了,也就有人管了。媳妇对执行党支部决议这样闻风而动,是应当表扬的。她不是关上门,凭着眼睛看房顶的想象,随便写在公约上的,而是不顾夜里夭冷,找干部商量。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也是应当肯定的。在时代的前进中,有困难,有麻烦.有原来的私心根子冒芽子。但是,在跟困难、麻烦和农民旧思想意识斗争的过程中,更多的新人,新思想,新风尚,会顶风冒芽、放叶拔节、开花结果。年老的老同志,刘祥、秦恺不是这样变化成长起来的吗?年轻的周永振、张小山、秦文庆,不是这样变化成长起来的吗?年小的春禧、巧佳、小黑牛,也正在变化成长着。连自己身边的兄弟、兄弟媳妇,同样在变化成长着。芳草地搞社会主义的队伍.正在壮大。党支部再花些苦功夫,把社里的人力、财力
  都调动起来,把改造大草甸子土壤的大工程闹起来,肯定又会成长起来一批新人物?这就是胜利的保证。
  从模模糊糊的高台阶那边,先传来了一串脚步声。接着,看到两个紧紧靠在一块儿的身影。他们可能是发现了这边的高大泉,那两个身影没有停止移动,却朝两边拉开一点距离。临近以后,那边来的一个人开口了:“是支书哇?我从老远就瞧见一个人急匆匆地走过来,还当是村长哪!〃
  高大泉看出这个人秦文吉。
  秦文吉怀里抱着用小被子裹得严严的孩子,还用衣襟在外面兜着;走在他身边的人,是赵玉娥。
  高大泉当是他们的小孩子闹病.去找医生,就问:“这么晚了,你们抱着孩子干什么去了?〃
  赵玉娥回答说;“我到俱乐部呆了会儿。孩子在家里闹,他给我抱去了。”
  高大泉说:“这么冷,还不满两个月的孩子,哪能乱往外抱?〃 赵玉娥说:“要不就说他笨了白小孩子还有不哭的?换换尿片,拍一拍.他就睡了口这个也不懂。”
  秦文占说:“支书你看看。妇女不提高吧,不行。提高了,也不行。我可真受了罪啦。一到晚一上,她把饭碗一丢,就往俱乐部、会场上美去,我得在家里给她看孩子。”
  赵玉娥笑了,说:“你不用又告状,支书不会给你撑腰的口大孩子是我带大的,你连摸都没摸一下。这回二孩子该轮着你管了。”
  高大泉也陪着笑笑:“玉娥,可不是我不支持妇女,真的,你这样做也不对。过去文吉把你圈在屋里当家庭妇女,这回,别反过来。你也不能把文吉变成一个家庭‘夫男’。不用笑。我说的是真情。文吉得参加集体活动,多学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