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节
作者:九十八度      更新:2021-02-26 20:00      字数:4727
  诈之人,但今天听其言语,却觉他心地如此善良,在这乱世的确少见。
  当下向文天籁深施一礼,诚恳地道:“侯爷宅心仁厚,真乃南朝百姓之福。但愿我们两家早日和好,让百姓少受刀兵之苦。”
  文天籁也被方芷容的挚诚所动,当下回礼道:“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你我尽力,两家不难和好!”
  方芷容嫣然一笑,道:“既然如此,两家的重新合作就从此刻开始!不管外面如何征战,在鄂州城中,龙家和南朝就是最佳盟友!”
  文天籁大喜,不禁笑出声来,这爽朗开怀的笑声,自当官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发出。
  第三节 飞石流矢仍未怕
  鄂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朝在此经营多年,可谓坚如盘石,五十年来从不曾有所差池,北军在此屡屡受挫,号称“不落坚城”。
  鄂州江南为江夏,江北为汉阳军,汉阳扼守汉水入口,尤为重要。北军自北而来,首攻自是汉阳。
  汉阳城外距离三十步的地方则为壕沟,以吊桥交通往来。壕内有水,水逾三两丈,水下交错埋插长短不一的竹刺,以防敌军偷渡。壕沟内侧,距城墙十步处有羊马墙,羊马墙高约一丈,其门和瓮城城门方向错开,纵然羊马墙失守,敌军也须兜大圈子才能攻打城门。羊马墙后可藏兵。再向内,是长约两丈的拒马带,阻碍敌军云梯接近。最后,在距墙一丈以内,又设有交错尖木桩,阻碍敌人攀城和刺死坠落之敌。
  汉阳城门外有瓮城,为半圆形状,厚度和城墙相当,两侧设门,拱卫主城门。城楼之下,城门洞内外侧都设城门,门洞中部还有辘轳升降的悬门。三道门都设有活动射孔。为了防御火攻,除了在门楼中预备水罐水盆及长柄麻袋外,还用无数交错排列的圆头木桩在门外侧钉上厚泥。
  汉阳城墙皆由砖石所砌,高约四丈,墙根厚达十丈,可谓厚实坚固。沿墙两侧有厚三尺、高一丈的女墙,其中外侧女墙较高,留有外宽内窄的小孔,可供士兵放箭。
  每隔八十步,有一突出外侧城墙望敌楼。每隔一百八十步,有一突出外侧城墙的木楼,用以消灭城下死角和夹击城下敌军。木楼旁还竖有一堵三丈高尖木桩连成的横墙,平时开小门供穿行,敌军登城后则封闭,作为路障。
  最后,每隔二百六十步,再有一座突出内侧女墙的木楼,以备攻击入城之敌。城墙上还设有大量炮台,炮台的面积为宽一丈六尺,长三步,足可安置一般的飞石大炮。
  这飞石大炮结构精巧,在一座做好的大木架上,横置一根木轴,木轴中央穿过一根韧性十足的粗长圆木,这圆木就是炮杆。炮杆尾端系有一个放置石弹的皮窝,头部系有几十根炮索。
  发射时,由一人测定目标,其它人各拉一根炮索,指挥者一声令下,众人齐拉炮索,使炮杆急速翻转,使尾端上的炮石顺势飞出,至敌阵摧毁目标,煞是厉害。
  初次面对北军,芷容略有些紧张,但表面仍镇定自若。她仔细打量自己的部下,但见原龙家军的人马好整以暇,并不慌乱;而原南军均不时偷望自己,一旦察觉自己有所注意,就立即低头,显然是有所畏惧。
  方芷容心下明白,这倒非他们不相信自己,只是他们忌惮“莺兮”的传说而已。
  她心中轻叹,猛然拔出剑,向原南军众人喝道:“你们还在怕我么?我不是‘莺兮’,我不过是普通女子罢了。”
  方芷容顿了一顿,眼见南军面上都露出惊讶的神色,便道:“或许你们不信,一个普通女子怎能驰骋沙场?可是,难道女子要成为‘莺兮’,才能在沙场杀敌么?难道男女间的差别,真有如此大么?你们可以看不起我,可我面对数万敌军犹自不怕;你们身为男子汉大丈夫,为何就轻易畏惧呢?保家卫国,匹夫有责,妇孺何尝无责?我确实不是‘莺兮’,更不是什么妖精。我不喜欢上阵杀敌,但为了守卫汉阳,我别无选择!望诸位能助我!”
  南军们仍然不敢作声,但他们眼里,已少了几分畏惧,多了几分亲切,多了几分热血。方芷容看在眼里,知他们已经愿意听令,便立即发令。
  她分派如下:
  离城十里处设岗哨群,察看敌军动静。那岗哨群呈环状分布,相互间隔五百步,每哨派飞骑二人。若发现敌军,则举一帜,离城十里则举两帜,不足十里则举三帜,直向城池而来则举四帜,接近城郊举五帜。晚间则以火代帜。所有岗哨,在敌军进至城郊,即将围城时撤回。
  同时,守军以羊马墙为首道防线,布下飞石大炮和床子弩,尽量攻击敌军的人马和器械;同时抽起吊桥,阻止敌军通过护城河;羊马墙后伏兵,待敌军进入护城河或壕沟范围,配合城上守军,以兵器击之或柴草熏烧之。
  倘若首道防线没有守住,即以瓮城城墙为次防线,利用弓弩和大石,向攻城敌军发射箭矢、石块,射杀敌兵,摧毁各式攻城器械;同时以重兵坚守城门,随时准备反击。
  倘若敌军接近城墙,并顺势架起云梯攀登城墙,就使用准备好的托杆、抵篙,托阻云梯,使其不贴附城墙;并向城下投扔滚木檑石,杀伤敌军。
  城墙各处以《千字文》的文字顺序编号,每隔一步取一字为号,由一守兵负责该字号。以五人为一甲,十甲为一队,互相统制,分布城上。又尽发城中壮丁,由老成的士兵管束通令,昼夜准备赴援,东边告急,增援东边;西边吃紧,策应西边。
  众人纷纷领命而去,方芷容高高站在城楼,任由大风吹动她的衣衫长发。她在心中默默祷告,希望父兄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她获胜。
  猛地,她想起还吉凶未知的龙雪皇,忍不住再祷告道:“父亲、兄长,倘若您们真的能保佑我获胜的话,请一发保佑那人吧。他的生死,可比女儿生死更为重要……”
  一帜起、二帜起、三帜起、四帜起、五帜起!由第一帜起到第五帜起,相距不到一个时辰,敌军来得太快,在外的岗哨竟然来不及撤回!
  只见天边那道黄龙由远而近,那数万只马蹄同时在敲击大地,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大地在脚下剧烈颤动,直有地动山摇的感觉,那激起的尘土,经久不息,让整个汉阳郊外的天空都为之灰蒙一片。而马背上的士兵,人人精悍,个个威武。他们和马匹混成一体,来去如风,进退如电。尽管在高速奔跑之中,但仍保持耀目的军容和整齐的队列,训练之精良让不少久经沙场的老兵也为之惊叹。
  这便是战如风麾下名震天下的精兵—神武大军!
  看到北军那迅捷无比的进攻,方芷容顿时明白自己失策。羊马墙太矮了,根本无法几乎抵御进攻。无论是飞石大炮还是床子弩,所需的发射时间太长,无法击中正在高速奔跑中的骑兵。而车连弩耗箭过于厉害,汉阳攻防战可能会旷日持久,不能轻易使用。
  万般无奈之下,芷容下令士兵放弃首道防线,把东西都运回城中,准备在次道防线使用。
  方芷容原以为敌军会马上大举进攻,不料神武大军却停止前进。良久,只见在神武大军阵中推出数百辆怪车。远远看上去有点像飞石大炮,仔细一看却又有所不同。尽管在炮杆尾端也有皮窝,看样子是用来装准备发射的炮石,但头部却没有绳子,而是绑着一重型铁块,用铁钩固定。
  最初方芷容看到那怪车时,倒也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倒是几名文天籁手下见了后,都不禁面色大变,方芷容发觉他们不妥,连忙询问其原因。
  他们哭丧着脸,告诉方芷容那怪车是南朝刚造好不久,配置给襄阳使用的最新式的抛石机—霹雳大炮。由于刚刚生产不久,量产有限。除了襄阳以外,就只有临安和徐州拥有这新式武器。襄阳被战如风攻破,这霹雳大炮也落入他的手中。那霹雳大炮所发射的是上百斤的巨石,其击砸力和摧毁力比飞石大炮更胜一筹。
  听到南兵的讲述,方芷容心中一沉。她有心叫士兵发炮伤敌,无奈那些士兵都说对方超出射程范围,无法打。方芷容初次指挥飞石大炮作战,并无自信,也只好听士兵说。
  不久,就见大批北军运来大量的巨石,一一放在霹雳大炮的旁边。方芷容知道敌人就要发炮,不禁心急如焚。
  过了一会儿,但见神武大军一齐动手,在霹雳大炮的尾端皮窝处装上一巨石,而炮杆的头端铁块仍然吊得老高。但见那些士兵一松开固定炮杆的铁钩,铁块轰然落下,带动炮杆,让炮杆尾端迅速翘起,将尾端上的巨石猛地抛出。
  “不好!”眼见天空有一巨型物事向她砸来,方芷容不及多想,拚命地向外一冲。
  只听“轰”一声巨响,方芷容被这响声震得头晕脑涨,差点昏过去。
  她稍微定了定神,仔细一看,不由心胆惧寒。只见在漫天灰尘中,一巨型炮石落在方芷容刚站立的地方,登时把坚固无比的城墙也砸开一丝裂缝。可怜一名被砸中的南兵当场粉身碎骨,成了血浆一片,全流进裂缝里。而他附近的几名南兵也被巨响震晕过去。
  方芷容看见士兵们都有惊惧的神色,当即走到一飞石大炮前,命令士兵立即还击。
  众人齐心协力,在方芷容的指挥下,一起发力拉动炮索,让炮杆尾端猛地甩起,炮石如离弦之箭弹出。
  但见炮石落处,最近的一辆霹雳大炮顿时被毁,居然超越了射程范围。汉阳城头上顿时欢声雷动,士兵们精神大振。可是过不了一会儿,北国方面也发动霹雳大炮,把一辆飞石大炮击毁。方芷容自然不甘示弱,马上发动反击。
  顿时汉阳城的半空被大量的巨石所遮盖,爆雷般的响声是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上万斤的炮石你来我往,所击处无不摧毁,双方士兵均伤亡不少。
  这种惨烈的大场面,别说是方芷容,就连一些当兵数十年的老兵也没有看见,都不禁胆战心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个人有多大本领,面对飞来的炮石,都无济于事。除了逃避外还是逃避。
  这真是一场恶魔般的较量,方芷容心想。说也奇怪,换作平时,看见如此惨重的死伤,自己早也心乱如麻。可是今天她却恍然未觉,将全副精力都集中在指挥作战上。
  论射程和击砸力,飞石大炮与霹雳大炮相距甚远,加之城头地方窄小,空间有限,大型的飞石大炮无法容纳,守军所能用的不过是单梢炮而已,形势十分危急。
  原来南朝对飞石大炮极为重视,设有多种形式,计有炮车、单梢炮(两种)、双梢炮、五梢炮、七梢炮、旋风炮、虎蹲炮、拄腹炮、独角旋风炮、旋风车炮、卧车炮、车行炮、旋风五炮、合炮、火炮等共一十八种。
  这些炮中多以“梢”的数量命名,盖因军中常以组成炮杆的抛掷杆数划分轻重级别,几杆就称为几梢。若炮杆为一杆的称为单梢炮,若炮杆由数根抛掷杆相并而成的则叫多梢炮,如双梢炮、三梢炮、七梢炮等。复合组成的炮杆弹力自然较佳,容易将炮石投掷至远处。
  那单梢炮对外虚称射程仅为五十步,实则上等炮射程可远至二百七十步,中等二百六十步,下等也有二百五十步之遥。可惜单梢炮所能投掷的,不过两斤余重的小石子,虽能伤人,但对霹雳大炮却是无效;与对方动逾上百斤的炮石相比,高下立判。然而换上数十斤重的大石后,射程锐减,不过五十余步;纵然在汉阳城上发射,居高临下,仍然抵挡不住霹雳大炮的攻击。
  起初大家力气好,协调好,抛得可以远一点,居然超越所谓射程。原来这些南军本身都是新兵,只知按《兵制》里所说去做,未知那个射程乃正常条件下射程,其实只要全力以赴,飞石大跑的射程一样可以提高。只是这对使用者的力气要求很高,时间一长就支持不住了。
  幸好芷容是乖巧之人。她见城内空地上停泊着数十座七梢炮,沿城墙一字排开,却因过于庞大,不得上城助战。那七梢炮有一百二十五条拽索,需二百五十名拽炮手同时发力才能发射,发射的巨石可有九十斤重,射程可达二百步,威力与霹雳大炮相当。
  她心生一计,就命士兵在城内墙脚下架立炮架,准备反击敌军。众人不禁哑然失笑,心想七梢炮固然威力无穷,纵隔城墙也可摧毁城外物事。可大炮须由炮手指挥发射,隔着城墙,炮手不能见得城外事,如何破敌?这女将军美则美,可肚里却有点不通。
  不料芷容自有主张。她命拽炮人于城下待命,负责指挥发射的炮手却统统上城,藏于城上。每人专管城里一座七梢炮,外察敌炮所在,内调炮梢方向,使城内大炮方向对准城外敌炮,才下令施放。
  若然稍稍偏出,则令城下拽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