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作者:圈圈      更新:2021-02-26 17:14      字数:4833
  妫鹪谠∈依锊亓艘桓鲂∈敝蟀牙锤G鼓昧顺隼础=鸷涂钩鱿至恕?8点01分,枪响了,金倒下了,他被击中了颈部。  雷迅速地离开了浴室拿了自己的行李,逃掉了。在向汽车急奔时,他把枪扔进了一个游乐园的院子里。救护车来的时候阿博纳西哭得很悲痛,但是他们已经回天无力了。晚上7点05分,金被宣布死亡。130多个美国城市发生了暴乱,许多人怀疑这跟联邦调查局有关。后来雷在伦敦被捕,受到终身监禁的惩罚。但是问题是:他是单独行动的吗?  尽管金继续坚持为一个无种族界限的美国斗争,在国内反对贫穷,在国外反对越战,但他已经开始对非洲民族主义者和“黑豹”的强硬观点采取了一种比较慎重的尊敬态度。  1968年4月,金在田纳西州被一个白人种族主义者詹姆斯·厄尔·雷枪杀身亡。而纳尔逊·曼德拉又在狱中待了22年,政府一直想释放他,以摆脱这样一个非洲斗争的极有影响力的标志,却屡遭拒绝。他最后于1990年被释放,全世界为之欢呼,1991年担任“非国大”主席,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作为南非第一任选举的总统就职。他在位5年后退休回到自己在特兰斯开的出生地。  路径相同,结局却多种多样。如今的美国已今非昔比,因为人口变化的原因已经使得白人成为少数民族。黑人虽然在经济变动中仍然易受伤害,但毕竟比以前好多了。20世纪50、60年代殖民地自治以后,现代的非洲再也不能将其困境——艾滋病、战争、饥荒横行、黑人官僚腐败、无能,欺压百姓的问题比比皆是——归咎于奴隶制和殖民化的后遗症了。西方的政治援助收效甚微,西方对非洲脆弱的经济的更加隐秘复杂的剥削就更不用提了。那黑人解放者们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呢?
  民权运动第27节 曼德拉重获自由
  1990年,纳尔逊·曼德拉重获自由  1990年2月11日。  纳尔逊·曼德拉在南非监狱中度过了27年,在洛本岛的关押犯人的阴暗的堡垒中被囚了10年。他被关押的真正原因是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为“非国大”所作的不懈的斗争。在狱中,他成为非洲反抗力量的世界性的代表,他拒绝了所有释放他的提议,直到确定战斗已经胜利。  04∶30纳尔逊·曼德拉在维克多·维斯特监狱地下的一间私人小屋里醒来,监狱在好望角镇外48千米(30英里)处,离富庶的白人聚居的帕尔郊区很近。像每天一样,他早上先要做体育锻炼。这会让他保持良好的状态,但绝不仅仅是一个囚犯为保持精神正常的例行公事。曼德拉年轻时就是一个不错的拳击手,他一直保持着自律的习惯。  05∶00两个看守了他20年的监狱官员拿来一捆报纸和他的早饭——谷类食品和牛奶。大门外面记者和带着良好愿望的人们开始聚集。曼德拉戴上眼镜,以一个训练有素的律师特有的安静和专心读起报纸,不时停下来剪下一两篇文章,直到狱医来给他做最后一次狱中身体检查。  07∶30总督布里加蒂尔·考德带着释放文书来了。二人都签了字,曼德拉也得到一份文件,考德走了出去。曼德拉微笑了一下。在与南非新总理德·克拉克秘密会谈之后,他感到满意了。他的漫长、耐心、战略性的等待游戏结束了:在71岁时,他终于结束了囚犯生涯。  德·克拉克是南非国民党的成员,该党创立了种族隔离制度。作为教育部长,克拉克支持这种制度。但他已经发现只有一种方法可以结束国家不断加剧的暴力问题:解除对“非国大”的禁令,释放它的领袖人物,并寻求“一种新的、公正合宪的统治形式,使得每一个居民都享有平等权利,受到公平对待,得到平等的机会”。  后来,3个“非国大”代表得到允许讨论如何在外部开展这项非凡的有象征意义的运动。必须让每一个南非人确信,曼德拉不是在出卖,而是在继续进行争取正义的斗争。他们开始起草演讲稿。  09∶30离规定的释放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了,但30个要护送曼德拉到门口的高官还没到。最重要的是,曼德拉的妻子温妮·曼德拉还在约翰内斯堡想办法搭乘飞机,没有她,曼德拉不会改变立场。他还在小屋里静静地阅读。差5分不到10点,外面的人已经很多了,一股激动的情绪感染了大家。曼德拉的保镖詹姆斯·格里高利驾着白色的尼桑汽车驶过来,人们开始叫喊,声音越来越大。但当人们意识到一点耽搁以后,声音渐渐消失了。直升机在上空盘旋,神经开始紧张起来。耽搁一直从早上持续到下午,人群变得不安起来。曼德拉吃过午饭后又睡了一会儿。  15∶008辆黑色的大型护卫轿车驶进了监狱。温妮来了,同来的还有曼德拉的护卫队。最后1分钟,一个守卫企图刺杀曼德拉,但是有惊无恐,所有的人都被缴了械。下午4点钟之前,曼德拉向门口走去,人们欢呼“他走了,他走向自由了!”出门之后,他举起了拳头,向久已被禁的“非国大”致敬。  18:30半个小时以前,5万人在好望角镇的大广场等待曼德拉,现在他们开始慢慢地散开了。不久曼德拉出现了。在无数耀眼的闪光灯中,他宣称种族隔离制度没有未来,提醒他们说武装斗争完全是自卫的行为,最后说“一个自由的、民主的社会是我们的理想”,如果必要,他愿意为之牺牲生命。
  跨跃大西洋第28节 跨越大西洋(1)
  跨越大西洋1000—1974  从8~10世纪时期坐在狭长的船上的北欧海盗,到协和式飞机上富有的乘客,大西洋一直就是一个令所有航海者着迷的奇迹发源地。对大西洋的挑战包括乘舟、乘蒸汽船航行、发现新大陆、通过无线电和卫星横跨大西洋传输信息。  与宽广的太平洋比起来,穿越大西洋在今天看起来可能相对容易——协和式飞机也就是用3小时20分钟——只要这件超音速的优雅艺术品还在服役中。大西洋的形状有点像个沙漏,从利比里亚到巴西东西宽不到2900千米(1800英里),非洲西部向大洋突起,隔岸相望的是南美洲东海岸突出的一角——一但如果你从弗吉尼亚的诺福克向东航行到直布罗陀和赫拉克勒斯之柱(博斯普鲁斯海峡),那就要穿过4830千米(3000英里)。  相反,太平洋在赤道地区宽17;700千米(11;000英里),覆盖了地球的将近1/3,表面积1。66亿平方千米(6400万平方英里)。即使一架现代喷气式飞机飞越这么大一片水域——从洛杉矶到北京——也要大约16个小时,如果不能及时加油则要更长时间。  太平洋地区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地震带,有大约300座活火山,火山带从南太平洋的汤加,经过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群岛,一直到日本,然后转回向西,经过阿留申群岛,一直贯穿南北美洲的西海岸。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在太平洋沿岸造成很大的破坏,这对太平洋的“太平”这两个字很有讽刺意味。大西洋上也会爆发强烈的暴风和台风,尽管比起太平洋来,它们的频率要低,对人类生命安全也没有那么大的摧毁力。然而这两个大洋宽度之间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说很容易使人误解,因为大西洋从南到北有16;000千米(10;000英里),表面积1。06亿平方千米(4100万平方英里),占地球面积的1/5,成为世界第二大洋。  它们各自的航海历史是极为不同的。在太平洋上,古代的波利尼西亚人乘独木舟下海,轻松自如地航行在大片海域里。他们在复活节岛上——在被欧洲人发现时,它是地球上人烟最稀少的岛——建起神秘的雕像,该岛东面离智利海岸3700千米(2300英里),西北离塔西提岛4000千米(2500英里)。即使它最近的邻居小小的皮特克恩岛也在正西2250千米(1400英里)处。波利尼西亚人生活在水的世界中,他们就像两栖动物一样在太平洋上来去自如。同时代在中国,航海的平底帆船出现于大约公元前1500年,随后又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包括朝鲜和日本。太平洋西部则被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开发。很久以后欧洲航船才来到此地,穿过印度去远东地区开发新的殖民地:荷兰人在爪哇,西班牙人在菲律宾,英国人在香港。  欧洲航海有一套不同的方式,开始时用古埃及的芦苇小舟,尽管它们最先是被设计来在尼罗河的平静的水面上航行的。后来有了更加灵活的船只,用木板制成,还包着一层外壳,更加能够承受海浪的颠簸。这使得地中海地区的航海文化繁荣起来。到公元前1000年时,早期的欧洲航海者开始在直布罗陀海峡外驾驶这两种船到深海区,但是直到1500年后才有人试着穿越海洋,但不是那些无畏的南部商人和武士们做的尝试,而是远在北方的勇敢的维京人,他们的长长的船只在那些由于冰雪和寒冷几个月都无法行船的地带可以畅行无阻。  大西洋的名字起源于北非的阿特拉斯山,尽管有些人坚持认为它以传说中的亚特兰提斯岛命名,古希腊人认为这个岛在9000年前沉入了海底。大西洋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欧洲人心里激起好奇和恐惧。凯尔特人经常说起“仙境之岛”(HyBreasail),说那是一个日落时分出现于雾气中的岛,地球上的天堂,人们可以在那儿过着完美的生活。另一个传奇式的岛是圣布伦丹,据说是一个6世纪的爱尔兰僧侣发现的,早期的航海图上它在到日本或Zipangu(马可波罗所著的《东方见闻录》中对日本的称呼)的途中,美洲大陆还没有被发现。葡萄牙人相信安提利亚的存在,它在1450年热那亚人的航海图中出现过。它是一个有7个城市的神秘小岛,据说是在摩尔人入侵西班牙后一个来自波尔图的主教发现的。那时制图者们常常异想天开地利用怪异吓人的生物及人的图案来装饰中世纪的地图,因此,在世界被证实是圆的之前,人们一直对远航心怀恐惧。  公元986年,埃里克(950—1001),一个被放逐的冰岛人,在格陵兰建立了殖民地,由此维京人开始探索大西洋。像许多大发现一样,这看起来完全像是偶然的。据格陵兰的英雄传奇记载,一个叫博加尼·海约夫森的人在大雾中驶向格陵兰时跟他的船员一起被吹离了航线。他们发现了一个满是森林的低地国家,但是没有上岸,而是沿着海岸线又走了2天,然后又向东北走了3天。这次他们发现了一个岛,多山而且上面覆盖着冰河。博加尼又拒绝登岸。在返回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途中,博加尼在格陵兰登陆,然后又向挪威进发。埃里克的儿子拉尔夫(970—1020年)听了这个航海故事后,决定买船,他聚集了一群冒险者去探索这些新的土地。  首先他们到了一块满是冰的土地上,海岸线也都是岩石。拉夫把它叫做Helluland(“山之国”,可能是巴芬岛);接着他们又发现了一片平坦多林的土地,有着白色的沙质海滩,他们称之为Markland(意即林地,现在认为是拉布拉多半岛北部)。继续航行,他们进入了一个面北的海角旁边的一片土地,退潮时船搁浅了,不过在回程时又能够沿一条河而上了。在这儿他们发现了鲑鱼和野生葡萄,这片土地由此得名:维茵兰,不过它的确切位置一直有争议,1898年在明尼苏达发现的所谓的肯辛顿北欧古字石碑的真实性也待考证。  拉尔夫第二年满载木材和葡萄返回格陵兰,之后维京人又进行了几次航行。下一次航海是由拉尔夫的弟弟索瓦尔德(975—1003年)带领的,他的部下袭击并杀死了一群当地居民,不过他后来在反击中被射死。这为后来的探险树立了“榜样”,当地人(维京人称他们为“无赖”)开始跟维京人交换武器,后来就改为偷了。史载最后一次去维茵兰的探险是由拉尔夫·艾里克森的狡猾而又固执的女儿弗瑞迪斯带领的,在整个航程中,她为了个人私利不断地跟人打情骂俏、说谎、贿赂甚至谋杀。回到格陵兰后她的不端行为被发现,她也被逐出了航队。  维京人在北美待的时间也许并不长,但是很久以后才又有大西洋东部的人再次来此探险。传统上人们认为的新大陆的“发现者”当然是哥伦布(1451—1506),他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向正西航行试图找到去印度的海路。他出生于热那亚,该城以其航海者的冒险精神和勇敢著称,哥伦布早就名声在外,有的记载说是14岁,据说他16岁时就航行到远至几内亚海岸,不过有的记载说他的首次航海是在5年以后。1471—1474年间,他到葡萄牙试图说服葡国王支持他找到向西通往印度的航路,但没有成功。1485年年末他又到西班牙碰运气,但遇到新的障碍:他的提议被一个教会的委员会拒绝,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