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圈圈      更新:2021-02-26 17:14      字数:4835
  德的遗孀爱玛。然而英格兰王位却传给了爱玛和埃塞尔雷德的长子,忏悔者爱德华(1003—1066)。爱德华于1042年取得王位。  爱德华获得了盎格鲁…撒克逊王朝的王位。他从小在法国长大,因此他总想把法国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带到英国的宫廷中来,并且还要花费巨资来满足他的法国癖好。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包括他的英国岳父戈德温伯爵。爱德华死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一场对王位的争夺就不可避免了。首先是诺曼底公爵放出话来,他在很多年前就被确定为爱德华的继承人。但是爱德华国王的小舅子、戈德温伯爵的儿子哈罗德•;戈德温森却坚持,爱德华临死前将王位传授给了他。最后,两人争执不下,就提交给一个由贵族和宗教长老组成的顾问会议“维坦”仲裁,来决定王位的归属。根据顾问会议的裁决,哈罗德获得王位继承权。  然而两人对王位的争夺,并不是到此为止,而是在黑斯廷斯附近演变成公开的战争,哈罗德的一只眼睛也因此被箭射瞎。前后将近150年,在复杂的王朝斗争中,英国王位一直是大家垂涎的目标。而哈罗德被射伤的地方,现在还用一块铜牌标记着。很大程度上,早期的权力斗争,比如无休止的阴谋、联姻、纵横数国的武力斗争,其中还交织着对正统地位即合法性的竞争,这所有的一切才是充满了血腥味道的英国君主制历史的真正核心所在。  作为王国稳定支柱和象征而苦心打造的君主政体,尽管为适应动荡的局势而不断调整和完善,但还是与历史上的真实面目大相径庭。事实上,直到18世纪,英国君主政治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复杂多变。在体制自身苦苦支撑的同时,围绕着王位而勾心斗角的各色任务则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此外在位的君王也时常处于国内外各种势力的威胁之下。  简单地翻看英国的编年史就不难证明这点。威廉公爵,绰号“魔鬼”的诺曼底公爵的后代,出于皇家尊崇的本能渴望,把加冕仪式安排在了圣诞节。威廉征服英格兰后开始推行封建制。他通过大量土地的分封来赢得效忠,采用土地调查的形式颁发委任状,俗称“末日审判书”。威廉一世拒绝其长子罗伯特继承诺曼底公爵之位,父子俩展开了大战,威廉一世因此受伤。威廉一世在他的肠子被剑刺伤5个星期后即死了。在他的葬礼上,发生了点意外。因为他的棺材尺寸有点小,所以当人们把他的身体硬往里面塞时,他的尸体一下子破裂了,恶臭弥漫了整个教堂。  威廉一世死后,他的次子卢弗斯·威廉继承了英国王位,史称“威廉二世”,他即位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和他的哥哥诺曼底公爵罗伯特争斗,可以说当时英国内乱不止。后来,威廉二世在纽弗瑞斯特的一次狩猎时意外被流矢射死,他的弟弟,威廉一世和玛蒂达的小儿子,亨利一世即位(1068—1135)。亨利一世通过与苏格兰国王联姻巩固了他的地位,但同时又不得不时刻提防他充满怨恨和野心的大哥罗伯特。亨利的儿子不幸溺水身亡,而他自己则死在了诺曼底的昂热尔,据说是因为吃了不新鲜的鳗鱼消化不良而死。诺曼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是斯蒂芬,他是布鲁瓦公爵与威廉一世女儿亚德拉的儿子。刚开始,斯蒂芬通过整顿封建秩序,赢得广泛的支持和拥戴。但是他还有一个潜在的敌人——苏格兰的大卫。后来,他就以亨利一世女儿玛蒂达外甥的名义,入侵英格兰的北部。由于斯蒂芬自己的儿子尤斯塔思死了,他就选择亨利一世女儿玛蒂达的小儿子亨利(HenryPlantagenet)作为他的继承人。  就这样开始了另一个王朝“安茹王朝”,也称作“金雀花王朝”。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着手强化他的统治,打破他的前辈建立的封闭体系,派遣雇佣兵走出了王国,并且建立司法体系,但是他的这一系列举措打击了贵族势力包括的他的儿子在内。理查一世(1157—1199)聪明绝顶,但却懒于处理国内事务。他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的利奥波德一世伏击后抓获,在交付了大量赎金后才得以释放。理查的长期在外不归给他狡猾的弟弟留下了机会。因为,理查的弟弟约翰已经与理查的主要对手法国国王腓力背地里有了交易,向英国的老百姓课以重税。在和坎特伯雷大主教闹翻后,又被教皇开除了教籍。国王约翰在被逼无奈之下于1215年在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签署了《大宪章》,但却竭尽全力拒绝履行其中的条款规定。  历史的脚步迈入了亨利三世时代。亨利三世即位时只有9岁,又碰上法国属地叛乱,因此直到16年后他才真正掌握了权力。他的统治一直被很多麻烦缠绕,包括僧侣、贵族、搞得他焦头烂额的教会赎金和1258年强烈反对国王依靠外国人的那届“疯狂议会”。尽管亨利三世承认了由一部分贵族选举产生的贵族会议在政府中的存在,但是战争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以西门•;德•;孟德尔为首的贵族军队大败王军,并俘虏了国王亨利。后来,西门•;德•;孟德尔也在一次战役中死在了亨利的儿子布莱克亲王之手。亨利三世虔诚而又温和,却在历史上被打上了懦弱的印记。  接下来的继任者就是爱德华一世,他被人称为“苏格兰人的铁锤”。爱德华一世在他统治时,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司法和行政改革上。强硬的“长脚”(爱德华一世因为个高而得到的一个绰号)很快扑灭了威尔士的叛乱,并把这个国家置于英格兰直接管辖之下,册封他的儿子为威尔士亲王,这个封号也一直保留至今。“长脚”爱德华利用苏格兰人邀请他介入他们王位争夺的时机,乘机夺取了苏格兰的统治权。后来,苏格兰的一个年轻贵族威廉•;华莱士爵士,起兵反抗“长脚”的统治,经过一系列拉锯式的长期战争,最后华莱士落在了“长脚”手里。公元1305年,华莱士被处决,先是被吊了起来,然后被刽子手大卸八块。爱德华的残暴统治给苏格兰人留下了长久的痛苦回忆,爱德华一世他自己也死在了1307年的一次战役中。  接替爱德华一世的是爱德华二世(1284—1327)。他在众叛亲离后,于1327年在伦敦塔中被杀害。爱德华二世死得非常惨,是被人用滚烫的火棍从后面的肛门插入活活整死的。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的声名狼藉、脾气暴躁的同性恋好友皮尔斯•;盖维斯顿所致。爱德华三世(1312—1377)同样把大量国力投入到和苏格兰、法国作战上,尽管他在克雷西和普瓦提埃城两次战役中大获全胜,但还是丧失了大部分的英格兰的诺曼领地。安茹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是理查二世(1367—1400)。他愚蠢地没收了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财产,最后被约翰•;冈特的儿子亨利•;博林布鲁克(1356—1413)夺取了王位。  因此,下一个王朝就是兰开斯特王朝。博林布鲁克在理查二世逊位后,在1399年正式加冕登基,即亨利四世。他镇压了欧文•;格兰道尔领导的威尔士叛乱,推动了议会的改革和前进,取得了分配国家收入的权力。接下来是亨利五世(1387—1422)。英王亨利五世发动了对法国的进攻。1415年8月,亨利五世率6万大军面对法军的顽强抵抗在诺曼底登陆,两军在阿舍库尔会战。英军大胜,占领了整个法国北部。亨利五世因赤痢去世,才满十个月的亨利六世(1421—1471)继位,权力由议会下面的枢密院掌握,直到国王成年。这一回,英格兰又一次事实上控制了整个诺曼底地区。  在1453年,当国王亨利六世疯了时,由约克公爵理查,即后来的理查三世,来摄政。但是,当他康复时,已经为时已晚。于是,双方反目,都以武力解决问题。双方的军队在圣阿尔本斯镇附近,展开了玫瑰战争的第一次战斗。随后,双方又在北安普顿发生第二次战斗。最后,约克公爵19岁的长子爱德华进入伦敦。他在沃里克伯爵和伦敦上层市民的支持下自立为王,称爱德华四世(1442—1483),亨利六世逃到了苏格兰。之后亨利六世再次被俘,被囚禁在伦敦塔中。在1471年又秘密处死了囚禁的亨利六世。爱德华四世死后的继承者是年轻的约克家族继承人爱德华五世,接下来是理查三世。爱德华五世和理查三世都非常残暴,尽管他们的罪行无法被证实。  理查三世、伦敦塔中的野史故事和他驼背的形象使他成为英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反面角色。理查三世在博斯沃尔特战役中,被亨利•;都铎的军队打得大败,这次战役同时也是他的短命王朝的终结,玫瑰战争也就此结束。约翰•;冈特的后裔、兰开斯特家族的继承人亨利•;都铎最终登上了王位,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是为亨利七世(1457—1509)。作为政治平衡的结果,也为缓和政治紧张局势,他同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约克家族的继承人)结婚后,将原两大家族合为一个家族。同时,他先后颁布法令,特设“星法院”,可不受一般法律程序的束缚,专门惩治叛乱贵族。  亨利七世的继承人和他截然不同。亨利八世在历代英格兰君主中名声极坏,简直就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他为了要一个男性继承人,不仅娶了6个妻子,而且离了两次婚,甚至残忍地杀害了其中的两个。在他与罗马教皇闹翻后,即着手推行宗教改革。他宣布英国国王才是英国教会的领袖,并在1534年和1536年先后颁布了《至尊法》和“大消解”(Dissolution,也可译为“大销毁”。英国国王亨利八世(1491—1547)因离婚未蒙罗马教皇批准而同教皇闹翻,英国议会遂立法推定他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英国国教也从此开始。其实教仪、经书、神职名称等一概照旧,换汤不换药。他还颁诏(1535—1536)摧毁天主教寺院,目的之一是因为财政支细,好借此搜刮教会财物,供他过奢靡生活。  与此同时,国际形式逐渐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英格兰在大的国家联盟间摇摆不定。它首先是,联合西班牙、威尼斯、教皇、神圣罗马帝国对抗法国,然后又与法国联合和其他国家为敌。在此期间,与苏格兰也发生了两次战争。亨利一生多疑,并且患有妄想症,死时躯体的姿势极为难看。
  英国的君主制:危机与生存第3节 危机与生存1042—2003(3)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时代,她也是反天主教的狂热支持者。为粉碎西班牙主导的一场反英阴谋,女王殚精竭虑,各种阴谋和反阴谋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最终于1588年在英吉利海峡全歼西班牙无敌舰队。经过伊丽莎白的统治,以前坚如磐石的天主教势力彻底瓦解,女王也终生未嫁,成为著名的“处女女王”。那些阴谋的策划者,无论其是否付诸实施或仅仅是想像,都会遭到残酷的镇压,叛逆者将被处以酷刑,遭受绞刑、凌迟而死。伊丽莎白高压政策之下的最有名的牺牲者是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原因就是后者卷入了一场反对她的阴谋当中。然而,伊丽莎白又是一个精明而又老练的统治者,在年轻时她学会了如何化险为夷,而在其临终时她又能保持头脑的冷静。  其后,带着君主至上的专制理论,斯图亚特王朝登上了英国的历史舞台。詹姆斯一世是个极力宣扬君权神授的家伙,在一次议会演说中,他详尽地阐述了他的“君权高于一切”的理论。“一个国家中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詹姆斯一世宣称,“上帝可以创生或毁灭一切,使其生,或使其死,评判世间一切,是灵魂和肉体的最终归宿;国王则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除了上帝,他可以统驭一切。”  在17世纪的最初10年,这种假借上帝名义赤裸裸的荒谬专制理论,的确巩固了国王詹姆斯一世的王权。但是,由于先前的国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而且议会已经存在了近4个世纪,所以必然遭到人们的唾弃。事实也确实如此,这部1215年的古老宪章,在当时对于保护贵族对抗王权或许作用不大,但现在却成为反抗斯图亚特王朝独裁专制的利器。  后来继承王位的查理一世和他的父亲詹姆斯一世如出一辙,同样热衷于搞独裁专制。他与议会的关系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尖锐。从他即位的1625年到1629年的1月份,他解散议会多达4次。他与议会在战争、征税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他蔑视议会的法定地位,拒绝听从议会的意见。甚至后来整整11年,查理一世搞无议会统治,直到1640年他被弄得焦头烂额时才被迫召开议会。  重新回来的议员坚持议会应该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