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5 04:29      字数:4908
  我不是妒忌运动员,更没有仇富心理。我觉得运动员的每一枚奖牌都来之不易,都是用汗水和泪水换来得,每一枚奖牌都在提升着中国的国际形象,每一枚奖牌都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就应该奖励哪些为国增光的运动员,就应该号召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但是我们在重奖运动员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我国的西部还有很多需要修建的校舍,还有许多需要资助的孩子,如果我们放弃了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损失的可就不是一枚枚金牌了!
  第六部分对西部教育还应该做那些事情(2)
  前些天看到报纸上登载一位小学老师为建校乞讨十年的报道,真是百感交集。女教师苏让巧为了孩子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化缘、乞讨整整十年!在此人们自然要问:我们的国家在做什么?我们的地方政府干什么去了?我们国家的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吗?我们的义务教育到底是什么层面的义务教育?我们不是有一句非常好听的口号叫:“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吗?
  那些山区的孩子、那些坐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的孩子、那些失学在家的孩子,是不是孩子中的一员?是不是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我们的国家和地方政府是否拿出了关注奥运会明星一半的热情去关注他们?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东西部学生升大比率严重失衡的现实。针对此情况,国家是否能够加大经济不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投资和办学规模,使更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青年有读大学的机会?
  还有,国家对东南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挖人才,招聘优秀教师的做法,是否从法律上给予某种限制。比如,招聘方要给被招聘教师所在的学校或地区教育部门支付一定的培养费,从政策上保护西部地区的优秀教学资源被无偿拉走的局面。
  现在的球员转会都需要转会费的,而一个优秀教师的跨省调动算不算转会?该不该支付转会费?这应该是个实际的问题。
  现在虽然有东南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的事情。东南沿海地区为西部教育捐款建希望小学的事情也不少,但是,如果拿它们无偿招走的优秀教学资源的帐算进去的话,西部得到的还是不如损失的1/3。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来说,我无偿拉走了你辛苦培养的教育人才为我的教育发展服务,我拿出一点钱,象征性地对你的教育进行帮助,这一进一出,很有讽刺意味!而这具有象征意义的帮助,西部也要拿出十二分的热情表示欢迎、表示感谢,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所以,为了西部教育的发展,国家就有必要治理这种不利于西部发展的人才流动方式。应该让东南沿海向西部支付人才转让费,以确保西部教育的良性发展。
  现在,国家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并且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西部发展的政策。国家和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西部的发展能够跟上全国的发展,让西部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富裕!国家和人民都希望西部的教育能够迅速的振兴。因为教育的振兴事关经济的振兴,事关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素质的大事。但是,振兴教育不仅仅是喊几句口号,做几场报告,进行几次调研就能够实现的。它必须要政府拿出政策进行扶持,拿出钱来进行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安心地读书而不受家庭或地区经济的影响,只有这样,西部教育的落后局面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
  第六部分公开课要不要包装和彩排?(1)
  热点教育现象的思考
  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也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兴旺,教育问题自然也就成了党和国家以及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发生在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典型教育事件,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教育话题。我们在对中国教育进行反思时,就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只有用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这些教育现象,才有助于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1。公开课要不要包装和彩排?
  [资料一]
  小平是个十分可爱的小男孩,不但聪明漂亮而且口才也很好。一天他对妈妈说:“学校要上全市公开课,老师让我到4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妈妈问:“为什么不在你们班上呢?”他说:“老师说我们班的课堂气氛没有4班的好”,“那为什么要叫你去充当4班的学生?”“我不知道,可能是老师觉得我回答问题回答的好……”
  [资料二]
  《羊城晚报》报道:广州某小学,为了上好公开课,让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在公开课的那天下午不要到校上课,引起了部分家长的强烈不满……
  对“公开课”进行“包装”、“彩排”是现今“公开课”的一大特色,只要是近年来上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有此经历。而且公开的规模越大、级别越高,“包装”的质量也就越高,“彩排”的次数也就越多。
  为了一节“市级公开课”进行2…3周的准备,2…3次的“彩排”是常有的事情。而要上一节“省级公开课”或者要参加什么“省级公开课评比”、“全国公开课大赛”,动用全科组老师,甚至要其他科组多媒体制作有经验的老师参与,进行3…5周的准备,3…5次的“彩排”更加不足为奇。让优等生转班上课,让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停课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样的事件社会反感、家长反对、学生无奈,而对于部分学校看来:不就是一两节课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就因为这样的小事,它却败坏了我们学校的声誉,破坏了我们正常的教研风气,促长了完美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还在无意识中教给了孩子弄虚作假的本领。
  我们知道,“公开课”只是一种相互交流教学艺术和教学理念的形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授课者进行认真的教学准备和周密的课堂设计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这不但是对自己教学要求的提高也是对听课者的尊重。谁也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听一节没有准备的“公开课”。
  但是对“公开课”进行认真的教学准备和周密的课堂设计,并不等于对课堂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并不需要若干次的“彩排”。
  如果通过高档次的“包装”,若干次的“彩排”来求得十全十美的效果,这样的“公开课”还有什么交流的价值?组织“公开课”活动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参加的“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岂不成了观看教师演员汇报演出的观众吗?
  真正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教学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备课、讲课、练习、辅导等多环节、多方面因素决定,上课仅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我们虽然可以通过“公开课”看出教学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功底,但是一堂“公开课”并不能够反映教师工作的全部,更不能代表教师水平的全部。
  现在公开课流行“包装”,流行“彩排”,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是什么因素驱使、推动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发展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是有些教研部门浮躁、好大喜功,认为将公开课排练得精彩纷呈,在比赛中获奖,则展示了本地区的教研工作成果;第二是某些学校的领导只注重课堂教学形式上的“精彩”、“热闹”而不重视教学的实质效率;第三是社会上追求完美,追求名利的思想在作怪。这三方面的因素共同促使、并加剧了公开课“包装”、“彩排”的流行。
  看吧,某校的某位老师一旦在什么“公开课评比”中拿了大奖,这位老师便可能被冠以“新秀”、“能手”等头衔,因为其为学校和地区争了光,又可能挤入先进、模范之列,成为榜上有名、报上有照、电视上有影的人物。可是谁又知道在这繁华的背后有多少真实的东西?谁又知道为了“包装”、“彩排”这样的公开课,耗费了多少老师的心血?浪费了多少学生的时间?这样“包装”、“彩排”过的公开课又能够反映出多少讲课教师的真实水平啊!
  第六部分公开课要不要包装和彩排?(2)
  在学校,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尴尬的事情:在公开课评比中能够拿奖的老师,在学校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并不一定是学科骨干(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而那些真正的骨干教师或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或因为多媒体应用不熟练、或因为形象、气质不完美,或因为年龄限制等因素而不能参加“公开课大赛”,他们当然也就不能得奖,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荣誉。如果在评定职称、或者评选什么优秀、什么先进,需要这个证、那个证作为硬指标进行量化考核的时候,真正的骨干教师也许因此而落选。这样就严重的损伤了一些真正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那些在“公开课大赛”中拿了奖的老师却有可能沾沾自喜,甚至忘乎所以,不思进取。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学校正常的教学、教研工作及其不利。所以我们的各级领导部门和各个学校要对公开课包装、彩排的现象进行坚决的制止,以保证我们的教学研究交流能够向正确的方面前进。
  以上是从教学研究与交流以及教师工作本身层面的分析。如果从教育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的话,得出的结论要比刚才的分析严重的多,也严肃的多!
  这样的教育行为在无意中教坏了孩子,在无意中教会了孩子追求虚假完美的思想和弄虚作假的本领。而且,对少数被停课的同学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为他们将来成人后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些学生将来一旦出人头地,一旦有机会成为能够左右他人的人物时,他们小时候受过的伤害,就有可能驱使他们以同样的方式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就说他们不进行报复,这样的经历也会使得他们以不平等的方式对待自己身边的一切。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工作上进,为人踏实,就是比较多疑。他总是用怀疑的眼光看一切,其原因就是他在14岁初中升高中的时候,作为班长的他被老师请到讲台上,监督老师宣读同学们无记名投票推荐上高中的名单。而在这之前,老师早已给他交了底,说是学校党支部已经研究决定了哪些同学可以上高中,哪些同学不能上高中,老师宣读同学们的投票不过是装样子、走形式而已!自从那天看着老师装摸做样的宣读后,他就再也不相信老师,再也不相信领导、再也不愿意做班长了……至今,他还保持着怀疑一切的性格。
  由此可见,教育行为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怎能为了追求一些表面的完美和一时的名利,而忘记自己为人师表的天职呢?
  所以,从维护“公开课”的交流价值,从保护学校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从保护孩子心理健康的角度,请部分热衷于公开课“包装”、“彩排”的学校、老师,再也不要进行弊多利少的工作了!
  让我们实事求是的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包括公开课),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影响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向求真、务实、诚信的方向发展。实现我们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第六部分小学生成绩排名好不好?
  [资料]
  记得我小孩三年级的时候,由于经常数学测验都是100分,每次看到试卷上的并列第一我都没在意。一次,孩子拿来了一张96分的试卷让我签名,我发现试卷上写着第40名,而且还有倒数第五被划掉的痕迹。
  现在的考试排名,几乎是所有学校所必需进行的日常工作。只要有考试就会有排名。学校、老师根据考试的排名情况,进行所谓的跟踪分析。并根据考试排名进行所谓的“培优辅差”工作。只要你考试排名好,就会被贴上“优等生”的标签,就要接受所谓的拔高培训,准备迎接各式各样的比赛;而只要你考试成绩排名在后面,你就得戴上“差等生”的帽子,准备接受老师们好心的辅差。
  不仅学校愿意排名,家长们似乎更喜欢排名。每次考试完毕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感觉怎样?估计能排第几?”家长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最关心的不是孩子在学校里品德、思想、身体方面的情况是否正常,而是孩子在班里能排第几名?假如有一次开家长会,有哪个班级的老师没有进行考试排名,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在班级里的位置,肯定有家长会质问老师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