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节
作者:
知恩报恩 更新:2021-02-25 04:22 字数:4927
愣牡目突В图ρ胨浅俗ǔ等ナ档夭炜础7拷换峤崾保胫诙喙镜摹把嫉啊币导ǘ哉眨锹舫隽?7套,大获全胜。周丽所展示的才能引起了不少大房产商的关注,有几个老总向她频送“秋波”。(不可忽视“技巧”的作用)
那一年里,周丽总共卖出了61套住房、9个门面,销售额达到870多万元,提成接近18000元。那时公司开发的房子告一段落,又临近年终结账,公司老板只兑现了6000元奖励,2%的提成也一笔勾销,周丽异常气愤地炒了老板的鱿鱼。
1996年12月,周丽挺着胸膛跨进了顶天房地产公司的大门。
周丽所在的售房部共10个人,周丽在与其他员工的暗暗比较中发现,自己曾有的那些成就感早已荡然无存。她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危机,山正是这种时刻伴随着的危机感,使她始终不敢停步。
周丽像一块海绵,又像一台“老虎机”,什么都吸,什么都吞,广告策划、建筑学、实用心理学、经济学、金融、美学,连时事政治山成了她关注的内容。事实证明,它们对周丽所从事的工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学习相关知识)
当时公司正投资5000多万在市中心修建万州最高档次的楼盘――龙都广场。周丽仔细阅读了所有的资料,把整个项目包括公司的所有思路都了然于胸。之后,到各个与龙都广场相近的楼盘做市场调查,肯定龙都广场的优势,同时从当时市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上指出劣势,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弥补措施,拟成建议书交到郑总案头。(调研)周丽不停地奔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与以前的房客们聊天,很自然地宣传了龙都广场,朋友们口耳相传,引起了广告效应,还没开盘,已有不少人打电话到公司或亲自到公司询问有关情况。
开盘的日子越来越近,公司开会研究事情的时候越来越多,对周丽已有较深印象的郑总点名要她参加这种本由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起初周丽坐在角落,每次都陪会。后来一想,这可是体现自身价值的最好机会呀。第三次,公司研究楼书制作的事,认为楼盘的文字制作者没有提炼出整个楼盘的主题理念,要大家“碰撞”一下。周丽决心在那天冲破心理障碍,发一次言,她坐到了靠中间的位置。开会以后,大家七嘴八舌,但郑总的神情明显不满意。周丽站起来,那一刻她听到了自己最清楚的口齿、最精短的观点、最确凿的依据、最严密的逻辑。话音刚落,郑总就从座位上站起来高叫一声:“妙,实在是妙!”俄而,大家的掌声响成一片。从此,自信心十足的周丽能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了,成了公司里一个有“思想”的人。
1997年2月,郑总在公司职工大会上,任命周丽为售房部助理主任。他对员工们说:“周小姐与我没有裙带关系,但她这几个月表现出了一种公司的主人翁精神和相当的实力,所以我要提拔她。”
龙都广场如期开盘。在万州,与顶天实力相仿的开发商们,也同样有处于黄金地段各有千秋的楼盘先后开盘,加上他们的房探不断刺探顶天公司的商业秘密,然后制造自己的卖点吸引客户,逐步削减我们的优势。周丽对自己说:“你是售楼小姐,售楼是你的主业,是孬种是好汉,在竞技场上见。”
刚开盘的下午,来了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全体起立,向他致意。周丽领着他走进接待室,得知他要买住房以后,就和他一起看了模型和样板房,再把他引到桌前深入交谈。但周丽很快感到他像一个房探,因为他说话不定性,一会儿说要越层式,一会儿又要普通房,一会儿想要大套型,一会儿又说要小套型。整整陪了他两个小时,周丽说得口干舌燥,但依然面带微笑,没有一丝气恼,最后他留下电话号码走了。周丽并没抱多大希望地打了个电话进行追踪,他很快带着家人来了,当时就选定了一套房子,价值33万,他们签订了合同。不久,他又领了两个至交买了房子。一石三鸟,周丽心里乐开了花。事后周丽想,那两个小时里,也许自己只要表现出5秒钟的不耐烦,结局就会被改写。
市场是残酷的,竞争也是赤裸裸的,特别是同等档次的售楼小姐间的竞争更加直接,知识的广博性在这时就能产生极大的威力。周丽曾用自己掌握的关于房产开发的相关知识从别处“挖”来了一位客户。(这也是售楼经验。)
那位客户当时在太阳公寓交了3万订金,签订了购房合同。他陪着朋友来看房子,听了周丽的讲解,很想改购龙都广场的房子,但又担心撕毁合同3万元定金会“泡汤”。他找到周丽,求周丽出主意。周丽知道一个房产公司要预售房屋,要投入总工程费用的30%以后才能办预售住房许可证,才可以对外销售。从太阳房产当时的投入来看,它根本不具备售房资格,并且违背了客户的意愿。当时这位客户订了甲套后来却被他们调整到了乙套,通风采光都差了很多。周丽叫他就用这两点与他们理论,结果这位客户如数讨回了订金,龙都广场多了一位住户。
龙都广场销售完毕以后,鉴于周丽对公司的重大贡献,郑总重奖了她,让她以一半价格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当周丽第一次走进那套房子,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她对自己说:“尽管这里住的都是成功人士,但无论哪方面,你都离成功二字相差很远很远。”不久,郑总又要把周丽调到另一个楼盘去。他对周丽说:“龙港半岛在等着你,你敢不敢迎接挑战呀?”周丽自信地点头:“敢!”
在顶天公司里,周丽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与她打了三年交道的一位广告公司经理结为伉俪,临结婚时,周丽得到另一份人生的“贺礼”:她因龙港半岛的销售佳绩再次提升为总经理助理。现在周丽已经不再作第一线的售楼小姐,拿着近10万的年薪,整天驰骋于房产市场,体现着自身的价值,享受着成功带来的快乐。每当她想起1995年盛夏,自己躺在那间蛛网密布的木阁楼里,发誓要用手中的100元打出一片天下的情景时,周丽就对自己说:“你没给自己丢脸,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更不会有!
第五部分 创业篇第47节 打工仔的致富传奇
喜读名人传记,喜欢寻觅商机,喜欢愈败愈战、愈战愈勇的人生巅峰感觉,这就是深圳青年大亨高军。9年前,高军满怀希冀地从湖北省天门市的一个乡间小镇来到深圳打拼,一次次碰壁,一次次绝望,终于守得云开口出,在蔬菜配送这个不起眼的行当里,铸就出千万身家。
上学开店:第一次市场搏浪
1988年,在湖北天门中学读高三的高军决定在学校附近开一家书屋,利用课余时间做点生意赚钱。父母一直被村里人誉为当时最苦最累却又最为心疼儿女的榜样,小高军想挣点钱补贴家用,以缓解父母的压力。
见中学周围没有书屋,高军便筹划开间小书店。放暑假那天,高军忐忑不安地将开店计划递给父亲,经常利用农闲时间做点小生意的父亲倒也开明,可1500元启动资金把他难住了,没钱啊!父亲发现儿子长大了,决定想办法给儿子筹钱。父子俩在家门口的溪河里捉蟹、虾,拿到镇上卖钱;买来黄豆做手磨豆腐沿村叫卖;甚至步行数百里到河南贩卖毛驴,想尽了一切可能赚到钱的招数。
年底,取名为“博览”的书屋终于开张。
时日不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博览书屋红火起来。一个月后,高军惊喜地关着门盘点收支情况:除掉房租、税金、人工、书籍折旧等一切开支,账上多了足足300多元的纯利。
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高军利用周末到天门市的各个再生资源回收站“淘书”,以每斤2毛钱的低微价钱买回来,然后将这些残破旧书修补一番,摆上柜台租售,利润比卖新书还丰厚……这年,高军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了,已尝到经商甜头的他无心复读,一心想把书屋生意做大。
1992年,高军的博览书屋从天门开到湖北沙市,有了3家分店,员工山1人发展到14人,书店的净利润每月保持在2000元左右。手里有了钱,高军帮家里还清了旧账,给父母建了一幢小楼。
高军认为凭自己的头脑,在家乡肯定能做到一辈子衣食不愁。可仔细想想,书屋盈利之初的淋漓快感已经不再,街头的书屋日渐增多,利润已经很薄。他决定南下深圳,到特区闯荡一番。
品味人生:草根一族的艰辛与快乐
这年年底,高军将生意交给弟弟打理,带了1000元钱,只身南下深圳。
虽说当时深圳遍地都是就业机会,可对没有学历、专长的高军来说,工作太难找了。几十天来,他住便宜小店、吃方便面、喝凉水,尽可能省下每一分钱。就在高军准备打道回府时,深圳白石洲一家私营小制衣厂录用了他,月薪400元,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但拿到微薄的月薪后,他又被一个电脑培训班给骗了。
这年春节,手里没钱的高军不打算回家。可快到春节时,思乡情浓的他熬不住了,买了张短程车票混上车。
家乡人以为高军肯定是衣锦还乡,没想到他竟如此落魄,高军涨红着脸对朋友们发誓,再也不到深圳那个鬼地方了!温馨祥和的春节过去了,村里的年轻人打起背包纷纷南下,高军见状有点轻蔑:有没有本事都往外跑,外面的钱好赚吗?
杏花春雨的时节来了。淅沥的雨丝悄无声息地荡涤着高军的心,在深圳打工的点点滴滴浮上来,他开始想念深圳的蓝天绿地鲜花、遍地的私家车、满街的俊男靓女、造型别致的高楼……高军血液里那股不服输的倔劲又涌上来了,凭什么我就做了深圳的逃兵?
卷土重来:轻松当起了二房东
再次南下深圳,高军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出了深圳火车站,便直奔人才大市场求职,招聘单位要求相关学历及工作经验,高军分外气馁。中午午休时,高军吃着盒饭,听三三两两的人交流求职心得,有个小伙儿说自己住的是10元店,这种店如何便利、省钱……10元店?一个念头倏地在高军的脑海激荡:这可是个赚钱的点子!别人能开,我也能开!(善于发现商机,抓住商机)
高军立马工作也不找了,找起了房子。很快,他在距人才大市场不远的泥岗村找了套40多平方米的房子,然后到旧货市场买来几张高低床和桌椅。将房间打理好后,他用手写了几份合租广告贴在人才大市场周围,当晚就有十几个人找上门,高军以每个床铺每月150元的租金,全都租出去了。
几个月下来,尝到二房东甜头的高军在市政府对面的巴丁街花了3500元租了二套房,请装修师傅将房打通,简单装修一番,按泥岗村那边的格局和价钱将每个床位出租。招租广告贴出去没多久,床位就陆续租出去了。高军算了算账,兴奋得不得了,轻轻松松入袋5000元,这可是高军来深圳后赚到手的第一笔大钱。
深圳人口流动性大、房屋租赁市场活跃,高军觉得这块阵地有着太多赚钱的机会。他认准行情,应聘到一家房屋中介租赁机构做了个没有底薪的业务员。这家公司的业务,以代理房屋、厂房招租为主,高军每天的工作就是联系客户、带客户看房,赚取佣金。
每天行走在这个青春城市的各个角落,高军的脚起了泡、长了老茧,鞋子穿破了10来双。两年间,高军靠二房东的收入、代理房屋租赁的佣金积蓄下了30来万元。(要吃得苦,下功夫去做)
觅得商机:真诚待人赢得幸运
1995年夏,高军被一张贴到自家门上的广告单吸引住了,这是家私营送菜公司招揽客户的宣传品,高军有些心动:深圳人忙碌赚钱,家庭成员简单,没有时间采购蔬菜调理自己的饮食生活。这种按主人要求送菜上门的服务,投入小、利润不薄、操作性较强。
高军到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找到一个菜贩子老乡,讨教蔬菜配送的相关经验。老乡的指点,使高军认定下游环节属利润额游戏,进入容易。只需少量进货,便可开业。
这年10月,高军掏出所有积蓄注册了自己的蔬菜配送公司――深圳市望家欢蔬菜配送有限公司。高军带着10名员工,手持公司的宣传单。在市区繁华街市派发传单,在一个个高级住宅小区“洗楼”。
几周后,有几十家住户下了订单,公司的营运开始上路。公司对客户的承诺是:上午10点,准时将客户指订的菜送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