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知恩报恩      更新:2021-02-25 04:22      字数:4892
  晌以诘娜局в泄煞荩斓妓担丝梢宰撸煞莶荒艽摺D闼担庠趺葱校俊薄   ?br />
  原来他有顾虑。李珊赶忙与客户联系,讲出了眼下的“挖掘障碍”。客户老总当即拍板:可以承担他的一切损失。那天,他们在酒吧签合同时,技师的手机响了。电话是他原先的公司打来的,电话里说:你用哪只手签的字,我们就要你哪只手……
  这个恐吓电话让李珊出了一身冷汗,最后,李珊鼓起勇气签了合同,立即回到织染公司请客户审查。那时,这家台资企业正焦灼地等待着技师的到来,染织颜料静静地放在生产车间,他们专等调色师来了之后,才能开机生产。
  技师如愿以偿拿到了在原公司的股份补偿,李珊也拿到了老板许诺的那8000元“小费”,再加上1万元的业务提成,这笔巨额收入让李珊兴奋得一夜未眠。为奖励自己的“旗开得胜”,李珊为自己买了几套时装和几件首饰、并和朋友一起在沙滩上疯玩了一天。那天,抬头仰望海南岛湛蓝的天空,李珊几乎醉了,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谁知,刚过了两个星期,李珊的梦就被打碎了。
  台企老总找上门来,说那个调色技师是个骗子。他在调料室胡乱调兑后,在没有进行试验的情况下.就下令全线生产。等到“新产品”下了生产线,投入大量成本的台企老板只看到了成堆的废品!随后,那个技师就神秘地消失了,老总气愤说:“曾小姐,你睁大眼睛看看,你们公司墙上写的是什么!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为人才开辟健康土壤,可你为我输送个大骗子!”那一刻,李珊满脸羞愧,欲哭无泪。
  结果可想而知,按合同约定,退赔佣金,赔款,全由李珊来承担,一下子,李珊就欠下了公司巨额债务。为此,刘经理气得大吼大叫,差点炒了李珊的鱿鱼。李珊咬了咬牙,含着泪对自己说:”从哪里跌倒,就得从哪儿爬起来!”
  后来,在一次信息交流酒会上,李珊请教了一位资深猎头。他也有过一段类似的经历。他们分析了这个骗局的种种可能。查访后的结果证实,这是人家设好的圈套:那个技师通过这次“跳槽”得到了大量钱,而他原先的那个公司则试图通过派“奸细”搞垮竞争对手。在这个残酷的游戏中,李珊是最大的输家!那一刻,在人领略“商场如战场”的凶险后,李珊也蓦然成熟了几分。(记取教训,不要上别人的圈套。)
  1998年春天,一家服装公司委托找一个项目总经理助理,要求具有行业经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对这宗业务,李珊主动请缨,并向刘经理许诺:“绝不会再令您失望!”
  由于上次的惨败经历,对这一笔生意,李珊格外重视。查资料库,筛选,暗访摸排,一个多星期后,目标只剩下一个,许先生,李珊记住了他所有的爱好和特征,开始出击。(知已知彼)
  一个周末,李珊通过许的朋友知道了他的生日。李珊让花房的礼宾小姐把恭祝生日的鲜花送到了他的停车场。(不失为一种方法。)几天后,李珊出现在许先生面前。李珊穿上了自己喜欢的短裙,化了个淡妆,气质高雅地走向他。这是一次经验交流会,李珊把他堵在了会议厅前的走廊里。几天前的鲜花起了作用,许先生的笑容里多了一份友善。李珊连忙请他到商务中心的咖啡厅。聊天中,他坦率地告诉李珊,每月25000元的高薪和配车、提供住房的待遇确属一种诱惑,似乎难以抵御,但是,我的老总不会同意的,多年来他一直提携我,甚至启用奖励基金帮我买了房子。
  尽管李珊曾预料到这次谈判一定是艰难的,还是没想到许先生的理由这么充分。李珊干脆找他的老总。没想到这个老总却热情接待了李珊。在他的办公室,他亲自为李珊端上柠檬茶,接着打开了公司组织机构流程图。他问李珊,你知道我的用意吗?李珊说,你有什么条件,直说吧。
  李珊的直爽令老总非常满意,他说:“我愿意和你这样精明的人共事,尽管你直接动摇了我的管理精英。”然而他提出的唯一条件却极其难:他要我猎取一位具有审计经验的财务总监,这个人报到之时,就是许先生高就之际。后来几经磨难,李珊终于使这位老总如愿了,在不久后的签字仪式上,李珊试探着问起这老总为何放弃了许先生。他反问李珊:他已萌发去心,我又何必阻拦他?
  这次猎取成功,使李珊获得了2万元酬金。万事开头难,在积累一些“挖掘”经验后,李珊的业务便越做越顺,虽然其间一些小插曲、小障碍,但最终都克服了。到了1999年,李珊终于还清了欠公司的债。
  2000年初,刘经理的家庭发生了变故,他突然宣布解散公司。经过深思熟虑后,李珊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接手这家猎头公司!机会就这样来了,只用了一天,刘经理和李珊谈妥了股权问题,经过资产评估,李珊付给了经理9万元,而后,李珊便成了“才源”公司经理。
  几个月的时间里,公司业绩一路攀升。不久后,李珊和公司一名员工杨琛恋爱了。杨琛来自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他不仅长得帅,还非常有情趣。他时常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拥着李珊喃喃地说:你是一个优秀得令人心醉的女孩,得到你是我今生莫大的幸福。每逢此时,李珊都会深深地陶醉在幸福里。初恋如此美好,李珊觉得自己像一只漂荡已久的船找到了停泊的港湾。他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体味双方制造的幸福。他们商定新千年的第一个元旦回他的家乡举行婚礼。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那次,在深圳度假期间,他仗着酒意要和李珊同宿一床,被李珊赶出了房间。当时,杨琛心里很不快。回到海口后,他参加了一次行业人才接洽会,回来后跟李珊说,他觉得公司发展太慢了,比较“现实”的方法是对人才进行包装。次日一早,李珊来公司上班的时候,他把忙了一整夜策划方案交给了李珊。方案中,他把一个只有大专学历、两年会计经验的人,包装成了一个擅长资本动作的“操盘高手”,而且还列举了能驾驭次资金运作的“实力”。他说,有了这些东西,就能提高人才的身价,更能使公司的佣金翻番!李珊不假思索地说,真要这样做,公司离倒闭不远了。杨琛气愤地说:“你真是小家子气。”
  然而他并未停手,不久后他竟真把一个刚大学毕业的人,“包装”成一位重量级的营销主管,推进一家急需该方面人才的集团公司。他拿着1.5万元的佣金支票,得意地放在李珊面前。然而,这个“营销主管”只干了6天就被退了回来,按照合同,他们要赔偿3倍的佣金!李珊气得要命,最终,李珊原谅了他,可李珊万万没想到,他却变本加厉起来。(假的真不成!信誉第一!)
  2000年9月,杨琛带着公司里3名男猎头不辞而别,并拿走了公司人才资料,不久后,他的猎头公司注册成立。由于拥有李珊的人才资料,他成了李珊的竞争对手。李珊气极了,整整两个月振作不起来。
  两个月后,李珊新招了3名员工,并加强了人才资料管理。公司4名猎头彼此间的信息必须严格保密。此后,李珊的公司一直欣欣向荣地发展着。2001年春节前夕,李珊回到了阔别数年的家乡考察,经过考察,李珊发现家乡人才业的潜力,她打算把公司迁回省城郑州。
  第五部分 创业篇第46节 不给自己丢脸
  周丽出生在重庆奉节县,1992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分配到忠县丝绸厂做行管。1995年7月,她下了岗,被生活逼迫得四处寻找工作。
  周丽满怀希望离开忠县,独自来到完全陌生的万州,让一个“扁担”带她去找市里房租最便宜的地方,付清300元房租后,身上仅剩下100元,周丽要用这100元钱打出一片天下!当周丽躺在床上,望着挂满蛛网的屋角时,苍凉感和豪情壮志同时在她胸中激荡。
  第二天,周丽早早来到富强房地产开发公司。那时公司正在销售驷马桥开发区开发的四栋房子,房子不好卖。为激励大家走出去销售,周丽去的第二天,周总宣布了政策:以前的月薪制改为250元的底薪加2%的销售提成,一年结算提成奖金,售房部实行轮流接待制,谁和客户签合同算谁的销售额。
  周丽接待的第一位房客是个30多岁的年青人。周丽按捺住狂跳不已的心,把他领到图纸前,反复地说这些房子户型都很好,地势好,价格便宜,在这里购房是最明智的选择。他盯着周丽,揶揄道:“你说得是不是太空洞了,好像在哄幼儿园的孩子一样;你说说,这户型好在哪里?地势又好在哪里?难道它比市中区还好?你说便宜,那你说说其它地方的房价是多少,这周围的房价又是多少?”周丽被噎得眼泪打转。他说:“我想找一个比她说得清楚的人来讲!”耻辱的泪水一下涌了出来,周丽捂着脸冲了出去。(确实,应作具体介绍。)
  周丽终于争取到了一个客户,花了几天工夫,给他送资料,与他交谈,陪他看房,他说好第二天来交款签合同。周丽高兴极了,这将是她做成的第一笔生意啊!不料第二天他却与娟娟签了合同。后来才知道,这个顾客是娟娟姨父的下属。回到出租屋,周丽望着破烂的屋顶,蒙着被单大哭一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外乡人谋生真难啊!
  整整两星期,周丽没卖出去一套房子。
  周丽倔劲上来了。
  她买了一个二手传呼,抱回几百份楼房单页广告,晚上把上面的公司电话划掉,写上她的传呼号。白天顶着烈日在市中心的人行道上散发,又抽空搜集与驷马桥规划有关的政策,有意与别人交谈,听取他们正反两方面的看法、评价,为下一步解说基础。(经验)
  广告单页很快起了作用。周丽陆续收到了一些传呼,
  但一连约见了十几个,做了不少工作,却没有一个与周丽签合同。兜里的钱已所剩无几,连上下班也不敢坐中巴车了,来来去去靠步行.只为节约每天那一块六毛钱的车费。
  周丽把精力放在了一位50多岁的老大爷身上,他嫌市中区吵嫌空气不好,打算在开发区买一套老两口住。他来看过两次,但又说有三处房屋可供选择,那两个售楼小姐也常热情地上门联系,自己实在打不定主意。左思右想,周丽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他的老伴得了胃病,周丽第一次以追踪反馈信息的名义上门,只和他谈论些保健知识,说我做中医的父亲治胃病有一套,他便找周丽帮忙。当晚周丽打电话给父亲,让他提供一个治胃窦炎的偏方。他说用猪肚子包通心根、白节藕、莲米等东西炖汤喝有特效。第二天,周丽买了中药给他提上门。第三天一早,又早早地买了新鲜猪肚子提去。此后每隔四天周丽就提一副猪肚子去,丝毫不提房子的事情。到第五次上门的时候,两个老人拉着我说:“闺女呀,今天下午我们一起签购房合同吧!”(以情动人)
  那是周丽卖出的第一套房子!当晚,周丽一个人到夜市上叫了一个肥肠砂锅、一听饮料,狠狠地奢侈了一顿!
  这次成功,让周丽信心陡增。
  从此,从周丽手中购买商品房的客户,她都会力所能及地予以帮忙。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她总会认真对待,能处理的及时处理,该转达给公司的及时转达,并给予回音。买门面的,周丽帮他们出主意,目前经营什么,怎样经营,以后经营什么,怎样经营;买了房子后暂时并不居住的,周丽主动建议他们出租,并贴电话费为他们联系租房产。有付出就有回报,他们十分关心周丽,主动为周丽提供信息,介绍买主,周丽的销售额直线上升,居所有同事之首。(经验急人所急,想人所想)
  1996年10月,政府为了刺激房地产销售,增加地方税收,举办了一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房产交易会。几十家公司蜂拥而至,又是租门面又是租展台,声势浩大,而周丽所在的公司就来了周丽和另一位售楼小姐及副总,在不起眼的角落租了10个平方的摊位。
  怎样争取客户呢?别的公司通常的做法是指着模型和图纸向客户介绍,周丽抓住市民的从众心理和大多客户看不懂图纸乐于看实房的特点,制作了一张销售图,将大部分房子贴上表示已卖出的红花,留下几套楼层不错的房屋,营造出一种热卖的印象;再就是不惜重金,租了三辆轿车作售房专用车,遇到有点动心的客户,就极力邀请他们乘专车去实地察看。房交会结束时,与众多公司的“鸭蛋”业绩对照,他们卖出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