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知恩报恩      更新:2021-02-25 04:22      字数:4930
  在提高素质上。于是,她在邮市附近租了一间房,买来了许多书籍,还请了洛阳大学的两名女高材生辅导她学习。
  小娟在交际方面得天独厚。同行皆是老师,甜嘴加笑脸,许多集邮高手和炒邮大户也喊她“小妹”了。
  1997年后期,火爆的邮市泛出泡沫。邮市的大起大落又给小娟上了一课:行行出状元,每一行都有此起彼伏的奥秘和险关,素质及眼光中有多少欠缺,就会有多少失误乃至惨败。
  1998年4月,小娟和师傅一起飞往上海拜见师傅的师傅――邮界无人不知的大巨头覃爷爷。
  也许是小娟举止及神色中的“锋芒”多了些,进家好久,覃爷爷好像没看见她一样,只与师傅交谈,谈的都是有关邮市的大见识,她偶尔斗胆插问一句,覃爷爷仍是不理她。覃爷爷料定邮市将会有数年“沉寂”,让师傅留在身边再“修练”数年,还毫不客气地说师傅对邮市“所知尚浅”,得从头学……小娟听出了话音,赶紧老老实实坐端正,连娇气电不敢露了。覃爷爷这才问了她一句:“你在想啥?”她赶紧回答道:“我啥也不懂,我一定从头学……”师傅掩嘴笑,覃爷爷拍拍她的头说:没啥可学的,人间正道最长久啊。
  小娟飞回洛阳之后,才逐渐明白了覃爷爷那句警语。
  邮市已经冷清,人头攒动川流不息的景象消失了,许多摊点成了空白。这时间,也学看守摊的小娟发现了另一种“生意”:一些人常在路边或角落处与“买家”交头接耳,尔后紧张交易,大把的邮票换大把的钞票。悄悄打听,小娟知道了,这些贩买普票的贩子,有时是在搞假票,比如8毛的普票,最低3毛便可进到手,5毛6毛卖,一次进货上亿枚――可谓财源滚滚。
  小娟已把邮市当做事业的圣地了,正邪不同屋,她恨那些违法害民扰乱邮政的败类。
  败类却主动走近她了。贩普票的牛老板请她吃饭,聘她当助手,专跑北京这条线,新联系上的一位“大东家”,让她去施展本领“套牢”他,尽力压低进价……小娟没听完便冷笑一声起身走了。第二天,她的邮摊被几个小地痞寻衅砸了。牛老板再次找她“商量”时,她答应了。当日赴北京与那“大东家”交涉,以最低价订了50万元的假票,返回洛阳便向公安局举报了。1999年5月7日,牛老板等20余人全部落网,小娟也上了电视,市集邮协会会长亲自为小娟颁奖。
  “正道才能长久”这句话应验了,钞票如水载舟覆舟,违法犯罪的贩子们沉到地狱里去了,邮市正大光明了,小娟和她的邮摊也成了众人赞叹的亮点。
  邮票也是文化的结晶,邮市也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这条道小娟是认定了。邮市的火爆数年一遇,怎样在平日的守摊中更好地传播集邮文化、引导广大邮民的良好志趣,这才是此行当的苍桑正道。
  1999年8月,小娟报名参加经贸学院的电脑班,半天学习。她打算光学精电脑,再一一进取专业素质所需的各种现代高级知识,为将来做好邮市的大老板打基础。
  半天学电脑半天守邮摊,邮市冷清,小娟的心情火热。她针对大多邮民集邮起步时的种种欠缺和误区,耗资数万元集出80本“集邮范本”,免费展览,义务讲解。她还把自己十几年来由浑沌到醒悟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
  她帮学生们走上集邮乃至学业的正路,她因此成为许多青少年集邮者的朋友和老师。她的邮摊,无论是熟客还是陌生客,只要走近,就必有收获。于是,和其它邮摊相比,她的生意也格外红火。
  今年春,已在尝试“网上炒邮”的小娟,先行获取了与邮市相关的上方信息。她敏感地预料到,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必给4年来萎靡不振的邮市一针强心剂。
  小娟决定率先行动,再玩一把。她很快瞅准了《奥运会》双连张。非凡的胆气又起了作用,而且,这次已不是4年前那次了,那次多少有点跟风效仿之嫌,而这次完全是丰满的素质带来的明确决择。她筹款40万元,4月1日至5日,她飞了几个都市,以80元的单价吃进《奥运会》双连张5000枚。待放的日子里,4月13日,上海的师傅飞来洛阳,英雄所见略同,师傅电是在到处收购《奥运会》双连张!第三天,师徒二人飞往上海。
  小娟这一把又“玩”来了100多万元――此双连张在上海已290元一枚!(利用地区差价)
  近日,小娟又飞往上海。她认为上海的邮市才真正是炼就高于的大熔炉。她要在那里从头学起了。
  18岁的李小娟刚刚起步。
  (同一张邮票在不同地方价格不一样,在不同时期也不一样。但要把握其变化规律。)
  第二部分 信息篇第14节 慧眼让他把100元变成100万元
  在江苏达县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有一位叫吴冬的年轻人,以100元起家,十多年间挣得百多万元资产。他的成功绝招只是“五个字”――慧眼识“钱途”。
  1983年,16岁的吴冬初中毕业后,回到石梯镇大井村家里干农活。由于家境贫困无生意本钱,吴冬眼巴巴地看着儿时伙伴做生意挣现钱。父母好不容易通过卖粮食、做挂面卖凑了100多元钱,成了他开始创业的本钱。1987年,他以250元的注册资金,领到了第一本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做起了服装生意。他把自己加工的和进城批发的服装搭配起来,从用背篓卖变成了小地摊经营,平均每天能赚10米元钱。
  八十年代末,小城镇快速发展,服装市场也跟着活跃,此时,不少人投入大量资金准备在服装业大干一场。而吴冬却放弃了服装业,他认为:小城镇毕竟地域有限,大家都往服装业上赶,将来竞争会更加激烈,像自己这样的小本生意会容易受淘汰,而目前镇上副食、百货、饮食是冷门,何不在这些行业上发展。1990年初,他在镇上租了间小门市,改行经营副食、百货批发。小俩口待人忠厚,讲究信誉,生意一做就红火起来,营业额曾高达3万多元一天。后来,他枪抓商机,投资建房开饭庄,生意也非常火爆。去年,镇办企业、原达县第五麻纺厂因欠银行贷款倒闭多年,需卖厂还债。企办主任和银行的同志多次给该镇的一个体老板做工作,愿以10万元的价钱卖给他,可这位老板怕冒风险,不愿接手,镇政府只好张榜公开拍卖。而有敏感眼光的吴冬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决定买下。他看中的是麻纺厂的土地和厂房,他认为镇里新企业增多,厂房就是一块宝。他不管家人持怀疑态度,大胆借钱,以10.2万元买下了占地5亩多、被人视为是废铁一堆、烂地一块的麻纺厂。果然,刚买下不久,大竹县一个体老板就上门来联系租厂生产精干麻。吴冬由每年收1.5万元的租金,三年后,新投入的设备全归严所有。最近内行人士评估,吴冬的麻纺厂,已升值超过30万元。(要有眼光!)
  吴冬慧眼识“钱途”,经过10多年发展,目前他的固定资产加流动资金已达120多万元,成为小镇上赫赫有名的百万富翁。
  第二部分 信息篇第15节 纸条在他眼里是“金矿”
  品川芳明失业后,成了东京街头流浪汉。一天,他在街上漫无目标地行走着,突然看见一家不动产推销店的玻璃窗上,贴满了字条,他停下来细看,原来这是一些房屋租售的介绍,写的都是某某街有一座什么楼房,面积多少平方米,售或租的价格多少等。他看着看着,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子:如果把这些字条纸收集起来,整理上面登载的信息,印刷装钉成小册子,然后分别售给顾客和房地产商或房屋出租业主,那样既使顾客看起来方便,又使不动产推介商省却不少麻烦,更能广泛散发,让买卖信息被更多人知道,利于买卖不动产。相信经营此生意肯定会有市场,大有钱可赚。
  品川芳明看中这一财路后,立即行动,他跑遍东京数十条街,广泛征求了这些不动产介绍店的意见,问他们需不需要这种宣传介绍的小册子,结果大受欢迎。有的怕漏掉,事先预付了订金,就这样,品川芳明利用那些订金,办起自己的不动产业广告公司,买了些筛单设备,并继续上门收集有关不动产介绍资料,很快就编印成小册子发售。两年多的时间,品川芳赚了l亿日元。
  三年后,他的业务不但包括日本东京的1万多家不动产业,还包括日本的大阪、名古屋、神户等数十家城市的不动产业,每年的小册子印数达数百万册。
  小册子数量增多,宣传范围扩大,其他行业的商家也纷纷找他登广告,使其财源滚滚而来。
  现在,品川芳明不但经营“不动产广告”,而且还经营与房产相关的室内装修等业务。不足10年,品川芳明由两手空空的流浪汉变成了一个有数十亿日元资产的大老板。
  品川芳明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办起一个财力雄厚的企业,他的成功,除了他善于管理外,最重要、最关键的是他慧眼识财源,果断抓商机,使他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快步走向了成功。
  第二部分 信息篇第16节 亿万富翁发财灵感源于一只木箱
  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乡下木匠走进上海市第一百货公司商场。他是第一次来上海,商场内的商品琳琅满目,他的脚步却在一处柜台前停住了,货架上一件商品引起了他的注目。那是一只木箱,樟木箱,不用尺子量,以木匠的眼光,一看便知是28寸。出于好奇,他叫服务员取下来看看。香樟木,箱面上刻着“龙凤呈祥”图,漆是枣红漆,问价钱,答曰:260元。服务员还算耐心,补充道:这种箱子是进口货,已脱销了,这只是样品。
  年轻的木匠无心再逛商场了,走出商场的门口又不舍离去,那只木箱260元的“天价”惊得他心如鹿撞。他跟父亲学木匠十多年,制作扁担、尿桶、犁耙等农具,也替人打制过不少樟木箱。在他的家乡,樟木箱的价钱是以“寸”来计算的,一寸一元,28寸,28元;而刚才那只,一经雕刻,竟能卖出十来倍的价,而且供不应求!真是坐在井里不知天有多大,他今天算是大开眼界了。那位服务员不是说已脱销了吗?我何不试试?兴许发财的机会就在眼前呢。这么想着时,他根本抑止不住怦怦的心跳。终于,他壮了壮胆,返回商场找到那位服务员,告诉他,他是一家木器厂的厂长,他们厂也生产这种樟木箱。服务员说:你拿几只样品来看看。
  20年前,樟木箱是女方陪嫁的必备之物,也是新婚夫妇卧室内的“三大件”之一,一般送一对,体面的送四只,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婚嫁彩礼也未能免俗,故而需求量颇大。小木匠回到老家,搬出家中为姐姐结婚备下的樟木板,请来两位民间雕刻师傅,精心加工。4只精致的雕花樟木箱制作完工,随车托运至上海“一百”,商场负责人看过样品,当即签下200只的合同。这一笔生意净赚了一万多元,小木匠率先成为当时尚属凤毛麟角的“万元户”。
  就这样,这个与父亲一起以制作农具为主兼做樟木箱养家糊口的小木匠,在家乡办起了第一家木雕厂,雕花樟木箱由上海推向其它大城市,继而东渡扶桑,制作家家必备的佛龛木雕与遍布长岛的庙宇木雕,并在日本建立了公司,当地一著名“株式会社”送他一金字匾额:东方雕刻第一家。资本日积月累,商艺触类旁通,由木雕而铜雕、金雕,海内外市场日益拓展,并以海外市场作为主要目标;日后又投资房地产、娱乐业、餐饮业,不到十年时间,他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跑道上第一方阵中的风云人物。80年代末,他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全国“十大富豪”;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以他的名字命名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美国《时代周刊》载文称他是“中国的艾柯卡”。
  他叫张果喜,江西余江果喜集团总裁。20多年过去了,回顾艰辛而辉煌的创业历程,张果喜总会想起那只改写了他命运的木箱,那是一只“百宝箱”。
  市场处处都有“百宝箱”,等待智慧的钥匙。
  第二部分 信息篇第17节 坐火车坐出10万元
  生活中有很多赚钱的机遇,有时碰到一次机遇所赚的钱,相当于你在企业干一辈子的工资总额。郑州市某棉纺厂有个职工,在火车上听广东人说,很多广东人想到武汉读书,因为广东商业气息太浓,学生一上课,BP机就叫起来,学生不能静下来读书。他把这一情况向武汉一所大学的校长谈了。学校决定到广东招?